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终有离任的一天,而李威才19岁而已,巅峰期还早着呢,几年后换个新教练上来,只要这小子踢得好,难道新教练还会为了前任的事情而记恨于他?
可李威擅自提前离队,性质就完全变了,可以说他是在挑战整个足球圈的传统,打英格兰足球的脸。别说做了,这种极具创意、完全不顾后果的行为,一般人根本连想都没想过。
李威这么一走,等于是把“我不守规矩”、“我不好管教”、“我不稀罕国家队”几句话清晰地写在了自己脸上。以后哪个教练会喜欢用这种球员,足总又怎么可能会同意招入有这种“恶行”的奇葩?
19岁的“足球天才”,首次亮相便自绝于国家队,难道他根本就不稀罕国家队的出场资格吗?
二楞子会稀罕个屁呀!本来最初他就是不情不愿,被自己老大勉强说服了才来的。
本好人从来是一口唾沫一个钉,都当面跟卡佩罗说清楚“爷不伺候了”这种话了,还留下来干啥,当咱开玩笑吗?
李威不知道国家队队友们的惊叹,也不知道卡佩罗因为找不着撒气的地方而暴跳如雷了整个中场休息时间,就算知道了也会不屑一顾。这趟国家队之旅带来的各种烦闷,他还不知道去哪儿出呢?
幸好此时媒体、球迷的关注点都在赛场里,独自走出温布利球场的李威并没有遇到什么骚扰和阻拦。他打了个的到科尔尼训练基地取了自己的车,然后头也不回地便驾车回赫尔市了。
2b青年突然有了文艺青年的范儿,如同当年再别康桥的徐志摩一般潇洒,“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除了自己的随身物品,李威确实什么都没带走,狼藉全留给伦敦,留给英格兰队,留给各路媒体了。
第二天,英国媒体集体高潮了,但却不是因为什么以十人应战的英格兰3:0轻取安道尔这种平淡无奇的新闻,而是他们被李威与卡佩罗的冲突,以及之后的提前闪人事件重重地捅中了g点。
在这种夺人眼球、极具炒作价值的劲爆新闻面前,其他神马都是浮云,李威貌似突然成了英格兰人眼中的世界中心,什么东西都被放大了无数倍一般被媒体拿到显微镜下去评论。
神通广大的无冕之王们把所有事情都挖得清清楚楚。卡佩罗对李威的使用计划、李威对新位置的不适应、与欧文对话的全部内容、与安道尔球员的冲突始末,等等。
这些事情都好似都在为接下来的高潮作铺垫,之后的一切才是让大家嗨起来的关键。
无论是当面骂卡佩罗,还是擅自提早离开球队,媒体、球迷心底对李威的评价似乎都是一个字——牛!
当然,表面上没人会这么说,毕竟李威的行为确实是对整支英格兰队的不尊重,而英格兰队代表的可是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若是在某些具有什么事都上纲上线传统的国家,李威这种事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罪人”、“国家耻辱”的政治高度。
英国作为曾经“自由世界”的扛旗国家,当然不会这么夸张,可就算如此,李威所面临的舆论风暴也谓得上是惊涛骇浪。
第167章 舆论风暴()
李威自从混在足球这个场子以后,也许真的是因为关二哥关照,“好人”有好报,其舆论环境其实一直都非常之好。“现代圆桌骑士”、“英国杰出青年”、“英格兰足球瑰宝”、“百年一遇的足球天才”等无数光彩四溢的头衔,曾经接二连三地戴到他头上。
就算偶有不谐的声音,也很快便会淹没在吹捧主流里。就如最近跟科辛的纠纷,虽然媒体大众也是充满了关注热情,但却并没有指责李威的不是——除了科辛的一面之词不足为信外,这小子之前阴差阳错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这次,不管对人对事的真实观感如何,无冕之王们对李威表现出来的态度全都一致,就是批!狠批!
批评的重点当然不是那张红牌,也不是随后那引发混乱的踢人暴行。李威跟卡佩罗的冲突,以及前无古人的提前离队,才是这场舆论盛宴的主菜。
李威伸手打开卡佩罗的手,张口大骂的相片赫然占据了卫报体育版的头条。图片配语是记者为李威总结的一句话:“坏小子的暴脾气!”
泰晤士报用的标题则是“李:我还能更难管教一点儿吗?”标题下方,是李威下场时一个人钻入球员通道的大幅背影相片。他们没搞到李威离开温布利球场时的照片,否则恐怕那画面会更适合后面评论文章的主题内容——李威抛弃了整个英格兰队。
每日邮报用自行脑补出的“国家队,那算什么”这句话为题,“深刻”剖析了李威首次代表英格兰队出场,便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的原因。按他们的评论简而言之,就是三观不正,毫无爱国精神,毫无团队纪律,毫无职业素养。
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除了媒体外,一些之前相当欣赏李威的名宿,也通过各种途径谴责了李威。
曾经向卡佩罗强烈推荐李威的英格兰u21队主教练斯图尔特皮尔斯,就在收到消息后立刻站出来对李威进行了严厉批判,而且称呼直接从更为亲密的“威尔”变成了“李”。
“李太让我失望了!我根本没想到他居然是这样的人,竟然如此对待国家队,如此对待国家队主帅和队友!在比赛里吃红牌后不思己过,反而对法比奥(卡佩罗)破口大骂,他当自己是谁?球王吗?我可以明确地说,他还不够格!一个这么不懂尊重、不懂规矩的人,怎么承担得起英格兰足球的未来?我以前真是瞎了眼啦”
弗格森爵士虽然是一个苏格兰人,但在英格兰足坛混了二十多年,早已习惯性地被人们当做英格兰足球人了。这位曾两次试着引进李威的曼联主帅,在接受镜报采访时,也谈到了他对此次英格兰队热闹的看法。
“任何一位天才球员都有其特殊性格。像乔治(贝斯特)、埃里克(坎通纳)、加斯科因等人,哪个不是当时足坛最为特殊的一个,各种一般人干不出的事干得还少吗?但李的行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完全超越了天才性格的底线,已经不在正常人的可容忍范围之内了!卡佩罗后面会采取什么措施我还不知道,但若是我在他的位置上,李肯定永远都不会再出现在我的球队阵容之中了主教练的尊严、足球的传统,容不得人如此践踏很庆幸。我只能说,很庆幸李不是我手下的球员,我的心脏不用受这种折磨!”
英国体坛第一名嘴约翰莫特森,也在第二天的bbc体育上表达了他的痛心疾首。不过比起皮尔斯、弗格森来,这位久经风霜的体育媒体人却在话语中保留了一丝对李威浪子回头的期盼。
“威尔的行为不但是对英格兰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国家队不是给其表现自我性格的地方,甚至足球赛场本身便不该成为哪一个人我行我素的地方。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项团队运动,球员只是这个整体中的零部件而已,所以哪怕你天赋再出众,能力再突出,也不该把自己凌驾于球队之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破坏规则就怎么破坏规则!”
“威尔的年轻让之前我们都一致看好他,寄托了太多希望在他身上。也许就是这些希望,让这个小伙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一个职业球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沉迷于唯我独尊的虚假幻想里无法自拔。我们都很失望,很痛心,这不该是我们所期盼的威尔,不该是我们所期盼的英格兰足球未来。”
“李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而未来又是谁也说不清的。我们只能希望,这位当今英格兰足坛里天赋最为卓绝的小伙子,不要在岔路上迷失得太远,尽快回归到正途上来”
无论是莫特森、皮尔斯,还是瞎起哄的各路媒体,哪怕说得再义正言辞,也摆脱不了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最有发言权的,始终还要数事件的当事人了。
英格兰队里的球星们都被无冕之王逼着站队,阐明立场。像特里、杰拉德、鲁尼等球队代表人物,都在记者的逼问下或轻或重地批评了李威的胆大妄为。不过他们是否真的如口中所说那样认为李威活该被钉在耻辱柱上任人鞭挞就只有天知道了,至少鲁尼就内心就非常同情李威。
这位跟李威交过两次手的曼联球星,也是个出名喜欢在球场上报复对手的“坏小子”。这次跟安道尔的比赛,他被维艾尔撞得因伤下场,而李威之后脚踢维艾尔,间接为其出气的行为,让其觉得赫尔城这小子真是个讲义气的好队友,心生好感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对方跟卡佩罗的冲突,以及擅自离队,嘿,又不是冲我来的,关我吊事啊!
不过鲁尼也不敢在此时冒天下之大不韪,替李威说话。他可还想着在卡佩罗的英格兰队里混呢!
比起球员,比起其他所有人来,卡佩罗无疑是言辞最激烈、对李威骂得最狠的人了。李威擅自离队的消息,最早便是他亲口向外界证实的。
在英格兰与安道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位经过了下半场比赛的45分钟,脸上怒色仍然清晰可见的“铁血教头”,不但直接给李威下了个“垃圾”的定义,还不出意料地当众宣布,他的英格兰队永远向李威关闭了大门。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就完了。意大利人同时还明确表示,他一定会要求英足总对李威进行其他严厉处罚,以维护国家队的管理秩序和纪律。呃,好吧,最主要是维护他的脸面,只是这话没被敞开来说而已。
总之,李威一下子从“英格兰足球的瑰宝”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开车回到赫尔市已经是晚上了,李威却没回自己的豪宅,而是穿着身英格兰队服跑到赫尔城训练基地,一个人在训练场上靠折磨足球、折磨球门后面的铁丝网墙来发泄烦闷。
赫尔城的国脚球员说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