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手太阴肺经(图1)
                         
                        循行路线:起于中焦,向下网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再从气管到喉,沿锁骨到腋窝上面(中府穴),沿着上肢屈侧前缘,经过寸口、大鱼际肌,到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绕到背侧,副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要证候:咳嗽、气逆、喘息、喉痛、胸闷胀满;感冒恶寒、出汗,肩背痛;小便频数,上肢屈侧前缘疼痛、厥冷,或掌心发热等。 
                           
                        主治:喉、胸、肺等部位的病证,热病,自汗。盗汗,消渴.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2、手阳明大肠经(图2)
                        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食指桡侧缘向上,走在上肢伸侧前缘,顺次经过肩峰、大椎(第七颈椎棘突),进入锁骨上窝。向下络肺,入属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缺盆穴)上行,经颈部到面颊,进入下齿龈,再回绕出来经过口角和上唇。到对侧鼻翼旁边(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要证候:下牙痛,咽喉肿痛,鼻出血,口千,颈、肩和上肢伸侧前缘疼痛,食指运动障碍等。
                        主治:耳、鼻、喉、头、颈等部位的病证,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3.足阳明胃经(图3) 
                        循行路线:起于鼻部,经过眼内角到眼眶下(承泣穴),进入上齿,绕过口角与对侧经脉交会于颏唇沟(承浆穴),然后往后沿着下颌角,经过耳前,循着前发际到前额部。直行脉:从锁骨上窝下行,经乳头,沿腹中线旁二寸到腹股沟、(气冲穴)。有四分支:一支从面颊部分出,沿着喉咙进入锁骨上窝,穿过膈肌,属胃络脾;一支起于胃口,循腹里,与缺盆部直行脉会合于气冲穴,斜行至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足背两筋间(解溪穴),到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穴);一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分出,下行到第三趾外端;一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拇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主要证候:高热汗出,鼻衄,口唇发疹,咽喉肿痛;精神失常,惊悸,狂噪;浮肿,脘腹胀满,肠鸣,易饥;头痛,鼻腔发炎,面肌瘫痪。颈部肿大,乳房胀痛、腹股沟、小腿前面、足背第三足趾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主治:头、面、眼、喉、鼻、齿等部位的病证,精神病,胃肠疾病,高热,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4.足太阴脾经(图4)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拇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背内侧,经内踝前面,沿胫骨后缘上行,经膝股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穿过膈肌,行于胸部前外侧,再内斜至咽喉,连系舌根,分布于舌下。另一支络向外斜分布于胸胁(大包穴)。分支: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主要证候: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脘腹胀满,大便溏泻.嗳气,呕吐,矢气,黄疸,舌根疼痛,舌运行障碍;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主治:胃肠道疾患.月经病,各种出血,贫血,失眠,水肿,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5.手少阴心经(图5)
                        循行路线:起于心中,属“心系”。分为三支;一支从心系  
                        下穿膈肌,络小肠;一支从心系沿食管上行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联系之脉);一支从心系上行肺部,穿过腋窝前壁(极泉穴),沿上肢屈侧后缘经第4~5掌骨间,到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主要证候:心前区疼痛,咽喉痛,咽干口渴,上肢屈侧缘疼痛或厥冷,掌心发热等。
                        主治:心和胸部疾病,精神病,大脑发育不全,以及所过部位的病证。
                        6.手太阳小肠经(图6)
                        循行路线: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上肢伸侧面的尺侧上行,循肩关节后下方,绕行肩胛部,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再折而向前,进入锁骨上窝,络心,沿食管通过膈肌,经过胃,属小肠。有二分支;一分支从锁骨上窝经颈侧部和面颊部到外眼角,再转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从颊部分出,斜向眼眶下缘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晴明穴),到眼内角,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主要证候:耳鸣、耳聋,目翳,咽喉疼痛,下颌及颈部肿痛,头不能转动,上肢伸侧后缘疼痛等。
                        主治:眼、耳、喉、头、颈等部位病证,精神神经疾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7.足太阳膀胱经(图7)
                        循行路线:起于眼内角(睛明穴),向上到额,分布于头顶及耳上部,并穿入颅内,络脑,回出来下行项后,分成二支:一支沿背中线旁一寸多,下行到腰部,络肾,属膀胱,再从腰向下,贯穿骶部,经股部后面的腘窝;另一支沿背中线旁三寸,由项到臀下行,经髋关节后方(环跳穴)及股后外侧下到胭窝,与前一支会合,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方,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到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另分支: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交于足少阴肾经。
                        主要证候:小便短少或遗尿,头、颈、背、腰、臀部疼痛及运动障碍,眼球胀痛,流泪,鼻衄,耳鸣,癫痫,精神错乱,中风失语,半身不遂,痔疮,以及胭窝,腓肠肌,足及足小趾等处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主治:头项、眼、背、腰、臀等部位的病证,膀胱的疾病,与本经背俞穴相关的脏腑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8.足少阴肾经(图8)
                        循行路线: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经内踝下方进入足跟,再向上循下肢内侧后缘上行,入腹贯穿脊柱,在腰部属肾并下络膀胱,再向上通过肝和膈肌,进入肺中(俞府穴),沿着喉咙,到舌根的两侧。分支:从肺分出,联络心,散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主要证候:水肿、小便短少或尿闭,气短喘促,坐卧不安,心悸、口舌干燥,咽喉肿痛。胸痛,黄疸,慢性腹泻,食欲不振,腰脊疼痛,下肢无力,足心发热等。
                        主治:肾及生殖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精神病,喉、胸、腰部病证,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9.手厥阴心包经(图9)  
                            
                        循行路线:起于胸中,属心包,向下穿过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分支:从胸中开始,在乳头外侧的夫池穴,穿出胸腔,上抵腋窝,沿上肢屈侧中线下行,进入手掌心,直到中指末端(中冲穴)。另一支从掌心(劳官穴)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缘到指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主要证候:心悸、心烦、胸闷、胸痛或心前区痛,精神失常,上肢屈侧疼痛,掌心发热等。
                        主治:心、胸、胃等部位病证,精神病,大脑发育不全,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0.手少阳三焦经(图10)
                        循行路线:起于无名指端(关冲穴),经无名指尺侧缘及第4~5掌骨间,沿上肢伸侧面的正中,上行至肩关节后面,折而向前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前胸正中,络心包,再穿过膈肌,遍属上、中、下三焦。有二分支:一支从前胸正中向上穿出锁骨上窝,上走项部,沿耳后上行至耳上方,再弯下走向面颊部,到眼眶下方(颧髎穴)。另一支从耳后进入耳中,穿出耳前,到眼外角(瞳子髎),交于足少阳胆经。
                        主要证候: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眼外角、颊部、耳后、侧头痛,肩、肱、前臂伸侧疼痛,无名指运动障碍等。
                        主治:颞、耳、胸、胁等处疾病,发热病,便秘,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1.足少阳胆经(图11) 
                        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然后由颈部侧面,经肩部,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从锁骨上窝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面,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
                        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外角;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着胁肋内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处(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