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学们开始陆陆续续打来电话,准备到他家门口集中,一起去安万农场游玩。
南方的夏天,正是硕果累累的季节,火红的荔枝挂满了枝头,龙眼随处可见,晚熟的李子和芭乐,呈现着粉红色和淡黄色,引来了无数的鸣蝉、彩蝶、蜜蜂、鸟儿,在燥热的空中鸣叫和飞翔。
安绥县政府通过两年的努力,打通了安绥县直抵安万农场的隧道,改变了以往开车到安万农场的时间,由近一个小时缩短到近十分钟,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安万农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成千上万亩的土地,统一规划为工业用地,紧挨着县城东北角。驱车在新建成的大道上,两边尽是一片已经平整完毕的开发区,巢已筑好,就等凤凰。
建文、文宇、小英、春凤一车,剑锋、蓝梅、小凤、山封一车,几分钟后,就到达了蓝梅的家。
下车之后,看到的安万村,已是面目全非,昔日花果树木,早已夷为平地,整片整片的土地,裸露出来,几家新建的厂家,还在紧张的施工中,放眼望去,居家渐渐减少。
蓝建文下了车,对着陈剑锋说:“我们这一带老家,都搬迁到县城去了。再过五年,这里将是成片成片的加工厂,现在政府在外面加大了融资力量。”
“哦,现在看到的安万农场,跟二十年前的已经截然不同了。以前在夏天,到了你们这里,依然感觉凉爽的,现在都是都光秃秃的,闷热无比,这里没有什么好玩了。”
蓝梅一家,搬迁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破落的家具,蓝梅站在自家门口,对着各位同学说:“下周,这些搬掉了,这里就不再是家了,只能说的是故土,今后不知道何时才能在回归这里,估计回来已经大变样了。”
“是啊。现在我们这边外来人口,又得再次搬迁,记得以前祖父们因为故乡要修建水库,都从遥远的地方,搬迁到安绥县安万农场,没有想到,还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这里也要进行改造。现在倒好,大家都进城了,住上了商品房。但再也看不见以前的原始状态了,再也看不见以前的绿草如茵了,再也感受不到以前的鸟语花香了。”蓝建文眺望着自己的老家,他们早已搬进县城,老家已被新时代的推土机,一扫而空。
“建文,我们带同学们去附近的安万水库玩吧,那里还保持着原有的自然景观。怎么样?”蓝梅问着。
“可以啊。这里确实没有什么可玩的了。”建文说着,带着各位上车,一起前往安万水库去。
安万水库,距离安万拿出不远,附近明末清初修建着一片庙宇,自古以来,一直住着和尚和尼姑,庙宇相互依靠在一起,周边都是显得异常寂静,偶尔听到风中飘扬的钟声。
一行人下车,走进了哦茂密的森立里面,前往着庙宇而去,两边的树木,大都有合抱之大,上面表明着树木的名称和份,有的已经上百年了。
“啊。我们安绥县还有这样的地方,算是我们安绥县的天堂了。”陈剑锋随着各位走进森林里面,森林上面的白鹭,听到脚步声,驻足观望着树下的有人,优哉游哉的,倒是无所谓。偶尔几只飞起,展翅翱翔于这片原是森林上面,在骄阳下飞翔,很快的又落在这一片森林上面。
“这就是白鹭,为什么这里还有这种白鹭呢?”杨文宇问着建文。
“我们这边除了森林茂密之外,还有一个安万水库。有林木,又有水资源,自然能吸引这些白鹭过来。”建文分析着。
前面庙宇里面,停放着众多的车辆,大多是来自县城的,由于县城通往安万拿出的隧道打通了,周末很多人,前来休闲,享受这里难得的原是状态和短暂的宁静。
“我们先到尼姑庵去还是到和尚庙去?”调皮的孙小英问着大家。
“先看看尼姑吧。”杨文宇笑着说。
“就知道你们这些男人,都喜欢看尼姑。走,我们去看和尚。”孙小英望着一群走进尼姑庵的男同学说,随即也紧跟着他们的脚步进去。
尼姑们正在打扫着庭院的卫生,处处显得极其清静,偶尔有游客进来,烧香朝拜,站在寺院,远望着门外,尽可收揽远处群山蓝天,不愧为一个优雅的圣地。
“建文,在我们安绥县,难得有这样的圣地啊,你们这些为官的,不能在把自然资源破坏,今后子孙们都自然风景可游玩了,既说,现在很多景区,都被有钱人建上了别墅,破坏了自然景观,真是可惜啊。”剑锋对着正在欣赏着尼姑庵的建文说。
“我也是觉得不能把自然资源给破坏,保留一些古朴的环境,义不容辞。现在很多地方都被开发区征用,自然景观越来越少,像这种现象,今后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来,保护我们安绥县自然景观,刻不容缓了。”建文观赏着,也有深深的体会。
“是啊。要提出来,保留自然景观,包括小河流啊,小溪流啊,像这些自然淳朴的自然景观,逐渐的被水泥路啊,建筑物啊,顶替了。太可惜了。记得我刚刚调到安靖中学的时候,门口有一条小河流,里面甚至有小鱼在游动着。现在都被填平了,浇灌上水泥路,这也就导致我们气温一年更比一年高。”剑锋踏着寺庙的土地,沐浴着茂密森林的凉爽的清风,县城哪有这般的情景啊。
“剑锋,在哪?到教育局来一趟。”剑锋看着手机,是朱先哲的信息。
“我在安万农场,陪着同学,有什么事吗?能不能晚点?”剑锋回复着朱先哲的信息。
第204章 203重新整合()
陈剑锋发了信息后,继续陪着他的同学,流连在两座庙宇之间。
一行人浏览了尼姑庵后,随着建文一起,前往和尚庙,和尚庙宇显得庞大,主持是本地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叫着悟元。看见陈剑锋一行人进入庙宇,既不烧香,也不拜神,便靠近陈剑锋双手合十说:“这位施主,我看你印堂发亮,两耳双垂,必有福气。”
“是吗?谢谢!”陈剑锋礼节性的还礼。
“各位随同我来,我带你们参观一下寺庙。”悟元说着,前面开路,把陈剑锋一行,引领到庙宇后院。陈剑锋他们随同悟元一起登上最后面庙宇三楼,放眼望去,整个寺庙,尽收眼底。
庙宇的建筑错落有致,甚是讲究,里面有些景光,可谓精雕细琢,三座寺庙,前后排列着,面口甚为广阔,远处便是那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施主怎么称呼?”悟元问着剑锋。
“我叫陈剑锋,在安靖中学上班。”
“哦。这位呢?”悟元又问着建文。
“蓝建文,安东镇镇长。”陈剑锋帮着介绍。
悟元仔细的端详着蓝建文,欲言又止,说:“哦。。。。。。各位到里面喝茶吧。中午在我们这边体会一下素食,如何呢?”
“那不会打扰你们吗?”剑锋笑着说,“素食倒是听说过,但还没有真正吃过。”
“不会打扰的。那就说定了,中午随同我们一下享用就可以。”悟元泡着茶请剑锋他们。
“师傅来自哪里的?你也会说闽南语。”建文感到好奇问着。
“我本身老家就是安东镇的,小时候到嵩山拜师,前五年才被派往这边党主持。”悟元说着话,手机响了,接了一个电话后,又对着剑锋他们说:“你们暂时在这边游玩,我出去一趟,很快就回来,有个施主要给我们寺庙捐献风景树,叫我看看。”
“行,你忙吧。”剑锋他们随同悟元一起下楼,到茂密的森立里面去闲逛,望着悟元开着车,离开了寺庙。
建文看了说:“现在和尚可真的很有钱,你看刚才那位师傅,手机是品牌,车辆也是进口的。一个寺庙,每年进账多少,我们都无从知道。”
孙小英也跟着说:“现在有些和尚,还娶了媳妇的。”
临近午餐的时间,悟元开着车回来了,打了剑锋他们手机,邀请他们一起到寺庙餐厅就餐。
素食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每一个食材,虽然都是面粉制作而成,但是,形状貌似猪肉、鸭肉、鱼肉,口感还不错,诸位品尝着素食,蓝建文倒是笑了:“怪不得和尚有的可以活到上百岁,吃这些食物,不油腻,对肠胃好啊。”
悟元又看了建文一眼,说:“蓝镇长,我冒昧的说一句,你到安东去工作,望能自爱。”
“为何这样说?”建文疑惑的问着,“我才去上班一个多月。”
“呵呵,凡事自悟,我只能这样说。”悟元轻松自然的跟他说。
吃完午餐后,建文也就不当一回事。陈剑锋想到朱先哲电话他,便对着众位说:“我们回去吧,我下午还有事。”
陈剑锋在上班时间,到了安绥县教育局,朱先哲已经给他安排了一间办公室,紧邻着局长室。
剑锋敲开了朱先哲的办公室,看到他独自已在办公室观看材料,便问着:“朱局,有什么事吗?”
“坐下说。”朱先哲拿着一份报表,对着陈剑锋说,“这是今年各个学校上报的报表,有些单位需要我们给他配备教师。你先看看吧,在一起探讨该怎么办。”
陈剑锋接过了朱先哲的报表,一看,各个学校大都需要加强物理、地理、历史、生物科教师。
“这四个学科教师,我们安靖中学也是显得很紧张,随着现在初中和高中会考的要求,尤其是初中部近年来,把历史、生物、地理纳入中考科目,高校这几年有关着四个学科的录取又几乎缺招,哪有什么办法。”陈剑锋感慨的说。
随着形势的发展,师范类毕业之后,进入学校,还要再次考试录用,教师待遇跟其它部门比较,显得尤其不好,许多年轻人对师范类院校,自然渐渐不感兴趣。
“现在是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安绥县教师调动,职称不能随着关系而迁移,像安北中学,这几年学生流失很多,现在学校学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