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心谋之庶女皇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芳娣,有了无数侍妾,夏侯明对皇后就渐渐地淡了。到了现在,皇后姿色衰败,夏侯明对她已经没什么宠爱与喜欢,充其量只是“相敬如冰”。

    我再次抬眼偷瞧上头那三位。

    我看到皇后的手一直攥得很紧。我从来不曾看到她这样紧张,或者是担忧。

    她的大皇子占了嫡又占了长,立为储君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宫内势力纷杂,一个权倾朝野的皇太后与她对着干,这才使得皇长子已经七岁却不是太子。

    皇后嘴上从来不说,但心里一定是万分着急的。前两年,皇长子还小,前朝后宫都默契地不提立储的事,怕被卷入纷争;如今,皇长子真的不小了,太后娘娘也终于开了口说什么立储。可是……

    可是,太后娘娘说的是,二皇子和皇长子一样是皇室血脉,一样有立储的机会!

    依着皇后的性子,她心里八成想着“二皇子那个病怏怏的样儿,有什么资格与自己的璋儿争一席之地”。可没法子,太后要与自己作对,自己又不受皇帝宠爱,两边都不是能帮忙的。太后说二皇子能争,那二皇子就是有这个资格!

    我看到皇后的手越攥越紧。她以前从来不提立储,就是怕别人说一句“还有个二皇子呢!”。这下可好,二皇子要在明面上与皇长子相争了!

    我再看向宁妃。我对宁妃这个人是十分不了解的,我只知道她待人冷淡,即使在新妃觐见时也不咸不淡地。

    此时,宁妃一直是低着头的。她不敢去看皇后,也不敢去看太后。我看到,宁妃身下的团福刺绣裙摆上的滚金边不知为何一直浮动着,上上下下,仿佛夕阳下一池随风颤动的金光。仔细留神之下,原来她的整个身子都在簌簌地抖动。

    她,竟然在害怕!而且怕到这种程度!

    若是懿妃的性子,若她有儿子且被皇太后议储,她一定会万分欣喜的。二皇子与皇长子相差四岁,又病弱,在世人眼里他是远不如皇长子的。如今皇太后提了他一句,是给他最大的脸面,这样的荣耀,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身为其母怎么会不欣喜。

    可是,宁妃却只有惶恐。

    她极力掩饰自己的惶恐,可她控制不住她裙摆的颤抖。

第八十二章:端午(5)() 
“太后娘娘,前头的舞姬们已经在跳《高昌乐》,咱们专心地看吧。”皇后与太后笑道。

    皇后这样一说,众人便都去看舞姬们了。皇帝亦点头道:“今儿的歌舞办得甚好,是皇后与懿妃的功……”

    连皇帝都转移了视线,旁的人更不会再去纠缠什么立储和二皇子的事。宁妃不动声色地松一口气,端起金樽饮了一大口糯米酒。

    歌舞的确精彩纷呈,我也不再看宁妃,只顾盯着戏台子了。一时又是觥筹交错,众人欢笑不止。

    《高昌乐》跳完的时候,太后喘了几口气,皇帝见状,忙帮着她顺胸口。太后无奈地笑笑,摇头道:“皇儿孝心,哀家心领了。可惜哀家老了,这身子骨撑不下去,大好的端午也想早些回去……”

    夏侯明不等她说完,就十分孝顺地道:“儿子立刻遣人送母后回宫歇息!您是长辈,端午节让小辈们尽孝就好……”

    太后遂起身离席。我们一众嫔妃忙跪地恭送,又唱“太后娘娘千岁”的祝词。皇帝与皇后目送着太后出门,殿门外有十二抬的凤驾恭候,直到太后被人扶了上去、凤驾渐行渐远,我们才得以起身。

    我起身坐下时,不经意地揉一揉发疼的膝盖,心内则骂道:“真是一条老狐狸!你今儿来的目的,就是把立储的事说出来吧。事情做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不愧有‘雷厉风行’的美誉!”

    太后娘娘一走,殿内的氛围就莫名其妙地变了许多。嫔妃们的笑语好似更多了,而皇后也明显轻松下来。

    懿妃笑与皇帝道:“梨园的歌姬、舞姬年年都看,没什么新意。不如请去年选进宫的妹妹们各自来上一段什么,也可添点彩头……”

    懿妃尚未说完,我们已经惊得无法再用膳。

    而与我一同进宫的嫔妃们,面上都有喜色。懿妃这是给我们机会,要令我们在端午上露脸——虽然话说的好听,什么随意来上一段,添个彩头,可在夏侯明面前献艺就要奔着劲地搏宠,自然人人都会竭尽全力。

    我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懿妃这并不是在给我们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在我们一众嫔妃里,独独司徒静仪有才女美名,她入宫前,京城里已经有许多的美谈传言了。而懿妃的意思,是让去年那一批秀女来献艺,她这就是将芳娣等人排除在外。

    芳娣的舞姿是大周朝的一绝,宁妃的书法亦是无人能出其右。若她们两个也来上一段,那司徒静仪就很难脱颖而出。

    我想明白这些,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懿妃与太后走得近,自然要按着太后的意思提携司徒静仪。如今司徒静仪只是容华位分,根基不稳,离太后心里想的什么“皇储”、“继后”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身侧的几位嫔妃已经按捺不住喜色,跃跃欲试。常在周妙莲与才人李蕊儿捧杯的手都有些发颤,面上的笑怎么也压不下去。唉,真是见识短浅,你们即便是十分有才干,想越过娴容华也是很难;就算真的能越过去,懿妃想阻了你们的恩宠,也是易如反掌。

    许多嫔妃的眼睛都定在皇帝面上,巴望着他能答允懿妃的提议,可千万别说出个不字。芳娣则冷冷地瞥一眼娴容华与懿妃两个,继而依旧自顾自地吃菜。

    除了芳娣冷着脸,珍芳仪的脸色也十分难看。她是有身子的人,又体弱得走路都艰难,只能看着旁人使尽手段地搏宠,自己却没有机会了。

    皇后啜了一口糯米酒,唇角轻扯了浅笑,转眸与皇帝道:“懿妃这个提议甚好,皇上就答允吧。”

    我一听,惊愕更甚——皇后怎地会帮着懿妃和娴容华!

    我本以为,她是一定会阻止的,说什么“端午夜宴敦肃,嫔妃们献艺不成体统”之类的话来堵懿妃的嘴。

    可是她没有。

    夏侯明对这种事情是无甚顾虑的。他贪图享乐,懿妃说要请嫔妃们献艺,他就巴不得要等着欣赏,怎会驳斥。他遂爽朗地将大袖一挥,笑道:“准了!你们玩罢!”

    “那就按着位分来吧。”皇后笑道:“娴容华,你快些准备去。”

    此时我惊愕地差点掉了筷子。

    皇后非但没有反对,反而频频帮着娴容华!她竟然把娴容华排在了第一个!

    她到底是何居心?

    难道她要向皇太后低头?不可能吧。

    我对此留了一万个小心。事出非常即为妖,我总是会十分留心的。

    娴容华已经依言起身,吩咐几个内监去准备些什么物件。不一会儿,内监们捧了文房四宝上来。

    司徒静仪工翰墨,她的字是她所有的技艺中最出类拔萃的。这一遭她的确是竭尽全力了。我们早就闻得她的才名,这时候都伸着脖子去瞧,夏侯明更甚,他的身子前倾得几乎要把桌子都压翻了。

    司徒静仪拜了一礼,先道一句“献丑”,才从墨笔中挑拣起来。两个内监双手执卷,在她面前展开,她则取出两只大豪,双手一同执笔,脚下站定,轻轻一提气,便双手落笔,龙飞凤舞起来。

    我们早就听闻她有才名,起初还不甚在意,毕竟宫里的女子都出身望族,哪个不是通诗书、通琴乐的。但今日见了司徒静仪双手执笔的样子,都不禁大吃一惊,赞叹世间竟能有这样的女子。

    就在我们吃惊的功夫,司徒静仪的字已经落成。内监们将宣纸侧翻对着皇帝、皇后展开,我们瞪大了眼睛去瞧,只见其上书“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不仅这歌功颂德的对句十分工整,其字更是气势磅礴,如游龙降世吞吐天地一般。

    我这才注意到她手中执的是软豪,写的也是行书。一般的女子都喜好蝇头小楷,即便有心想要练习草书、行书,也会因力道太小掌不住软豪,写出来的字绵软无力。而眼前的这幅字,若只看其字,定会以为是出自翰林院的哪一位博学的男臣之手。

    竟不知是司徒静仪双手同时写出来的!

    艺高服人,即便嫔妃们不喜欢娴容华,此时看了她的字,也不得不钦佩。夏侯明看得欣喜,连连夸赞着“妙笔丹青”。

    自有许多逢迎拍马之人顺着皇帝的话不住地称颂,赞扬娴容华的才气,甚至从赞扬才干变成了才德,什么“德才兼修”的话都出来了。娴容华性子稳重,丝毫不显喜色,只是谢了皇帝夸赞,就命人收拾了东西。

    先前的周常在等人面上都恹恹的,显然,她们不可能越过娴容华。

    娴容华实在是太出色了。此时众人都在称赞,还有人道:“容华娘娘的笔力,大概只有宁妃娘娘能与之相较了……”

    宁妃则摆手笑笑,道:“那是年轻时候的事了。本宫生育之后身子不如从前,写出来的字也笔力虚浮,自然是及不上娴容华。”

    宁妃谦逊,众人便对娴容华更是钦佩叹服了。

    按着皇后的安排,之后要献艺的就是我。我刚从娴容华的文采之中缓过神来,这才发现轮到自己了。

    我心内一顿,不禁十分紧张——我不是想着要好好地献个什么,我是实在拿不出来什么。

    相比与娴容华的才名,我简直可以用胸无点墨来形容。我自幼在家里,太太不给我请师傅,我无论琴棋还是书法都草草通个毛皮,真要让我拿出来一手,我是实实在在要献丑。

    天啊,这可怎么办!我进宫后,从未想过要搏宠,也就从来懒得学那些东西。可今日,懿妃与皇后却偏偏要我拿出一手来!

    我额上冷汗涔涔而下。人要脸树要皮,虽然我几次被夏侯明耍弄,什么扛着去长乐宫,顶盆子,撑船之类的,我在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