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1章 5用“自我暴露”加深亲密度——自我暴露定律()
第六章5用“自我暴露”加深亲密度——自我暴露定律
常常有人抱怨,他们很胆小,不敢跟人打交道,尤其是见了陌生人更是紧张得连嘴巴都张不开。他们喜欢独自待在家里,不爱出门,不爱跟外界打交道,变得越来越孤寂、封闭,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拒绝并躲着这个世界。还有一种人,他们看起来活泼健谈,容易使人亲近,但当我们跟他接触时却总有一种“走不近”的感觉。
不管是哪种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用“心”跟别人交流,没有用真诚跟别人坦诚,我们便会对这些人有种“熟悉的陌生”之感。
小敏是同宿舍中最擅长交际的一个,人也长得漂亮。但同宿舍甚至同班的其他女孩都找到了自己的男朋友,唯独漂亮、擅长交际的小敏仍然独自一人。
她身边的同学都表示,小敏太神秘,别人很难了解她。和她有过接触的男同学也说,刚开始和她交往时,感觉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她很自私。
原来,小敏一直对自己的私生活讳莫如深,也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每当别人问起时,她都会将话题岔开,怪不得同学们都觉得她神秘呢!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拉近与别人的距离,首先要把自己这扇门打开,要敢于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也是加深与他人亲密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暴露定律。
试想,一个封闭自己的人,怎么能让别人走进你的世界呢?一个不用心跟人交流的人怎么会得到对方的信任和信赖呢?人们彼此都有一杆心理天平,一边是自己,一边是对方。如果自己的称上“心”的分量少,那么对方称上“心”的分量也不会多,因为人与人交流要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就是说,如果自己讳莫如深,不和别人交心或交心不够,那便不会得到对方的亲切感和信赖感。只有当一个人愿意表露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别人达到情感沟通时,才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果你细心留意,你会发现我们周围,有些人知心朋友特别多,虽然他她看起来不是很擅长社交,但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帮助,而且很慷慨。
相反,有的人很擅长社交,甚至在交际场合中如鱼得水,但是他们少有知心朋友。因为他们习惯于说场面话,做表面工夫,交朋友就像吃饭——吃得多,却消化不了。
实际上,人和人在情感上总会有相通之处。如果你愿意向对方适度袒露,总会发现相互的共同之处,从而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向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时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赢得一生的友谊。
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自我暴露”的度;否则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小鱼是某大学的研究生,刚入学不久,就把同班同学吓坏了。原来,有天早上上课,课间,坐在前排的她转过身和一位同学借笔记,回来时笔记里竟然还夹了一张男生的照片。于是,小鱼打开了话匣子,跟后面的同学聊了起来,说那是她在火车上认识的新男友,正热恋。她从她和男友在哪儿租了房子、昨天买了什么菜、谁做的晚饭,说到她如何如何幸福,甚至说到二人世界里亲密的小细节
小鱼就像个“倾吐狂”,每次和同学交流总要把话题扯到自己这边来,不停地述说着自己那些没完没了的琐事,发泄着那些无穷无尽的情绪。到后来,同学们一见到她就赶紧躲开了,因为大家都受不了她了。
像小鱼这样,把自己当做“倾吐狂”,不留任何隐私地过度暴露自己,却不考虑给倾吐对方带来的影响,反而会阻碍与他人良好的交际。
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人们在“自我暴露”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寸和度,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方能赢得朋友,赢得彩虹人生。
第42章 6找对自己位置,近“朱”远“墨”——酒与污水定律()
第六章6找对自己位置,近“朱”远“墨”——酒与污水定律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之类似,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酒与污水定律。
“你应该强化正面,消除负面,抓住肯定,别跟中间人先生搅在一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歌手约翰尼?默寒尔这样唱道。虽然意思很简短,但它深刻地告诉我们,一定要找对自己的位置,近“朱”远“墨”。
许多令人尊敬的哲学大师都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一旦你控制了你的意识与感情,你就控制了你的生活。”这样,外部环境就将减少对你的负面影响。
nba伟大球星迈克尔?乔丹小时候很喜欢打篮球,但是因为个子矮,他并没有进入校队。于是,他就自暴自弃,与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成日待在一起,慢慢地,他和那些人学会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进入委靡、堕落生活。
后来,在哥哥积极的鼓励与帮助下,乔丹迷途知返,离开了那些所谓的朋友,终于使他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人作为社会的产物,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当人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都会接触到“朱”与“墨”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也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你也许会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秉性,那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从母体出生时,天性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受到的教育却是不一样的。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些不同的差异导致每个人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如同一个大熔炉,会将形形色色的人同化其中。一个人处在进取、正气的环境中,他会受到身边人言行思维的影响,自觉地约束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相反,一个人处在颓废、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他将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曾经有名高中生叫江力,他住的院子里有个待业青年叫马旭,去年成了烤羊肉串的个体户,赚了不少钱。一天,马旭在卖肉串时与一个青年发生口角,江力走上去劝开了那位青年。马旭见江力替自己说了话,送了串羊肉串给他吃。后来,他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有时,马旭还不停地送给江力好吃的东西。时间长了,马旭慢慢就向江力灌输他的人生哲学:钱越多越好,人无外财不富。江力这个涉世不深的学生,渐渐地对金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又在马旭的“教导”下,不断地偷钱,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们常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跟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跟热心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富有热心;跟有爱心的人在一起,也会产生爱心;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也会去追求成功。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手边备有许多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赏、练习,必能练出一手好字。
假如你想找到一条容易成功的道路,那就从现在开始,去寻找那些表现杰出的人,观察他们的行动,倾听他们的言语,并尽量多和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你如果发现某人表现突出,你心里要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话:“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你也会产生追求卓越的希望,从你所见所闻的每件事里挖掘出成功的“金矿”。假如你现在想找一个积极的朋友,一时又难以找到,那你就在伟人的自传或中外名著里找一个好朋友,你虽然和书里的朋友没有见过面,但你可以在书里和他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汲取智慧。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跟一群年轻人说:“远离那些要减少你成功的人。”他还说:“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使自己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如果你要成功,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所以,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上,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遇到“墨”式的人物,要保持警惕与距离,若因某些原因必须来往时,采用敷衍的形式即可,不宜深交;遇到“朱”式的人物,要尽力地向他学习,与他交往,因为他很可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中助你一臂之力。
第43章 7智谋锦囊:想借100元,先提出借2000元——“反登门槛效应”的微妙()
第六章7智谋锦囊:想借100元,先提出借2000元——“反登门槛效应”的微妙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大要求后再提出一个同类性质的小要求,这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被人轻易地接受。这一现象与“进门槛”恰好相反,因而人们称其为“反登门槛效应”,也叫留面子技术,是在美国心理学家西阿弟尼等人1975年实验中得到印证的。
他们要求第一组被试者做一件没有工资的工作,即当少年犯的顾问,每星期两个小时,至少做两年。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答应这样的要求。当所有人都拒绝时,实验者马上问他们,是否同意做别的事情,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即带着少年犯到动物园游玩两个小时;对第二组被试者只提出了较小的要求,要求他们带那些少年犯到动物园游玩;对第三组被试者提出可以在两种要求中间选择一个。结果他们同意的百分率分别为50%、16。7%、25%。
由此可见,运用这种留面子技术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事实上,这种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