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一面在家“养病”,一面积蓄实力,等待东山再起。

    曹爽不放心,于是派心腹李胜以探望之名前去打探司马懿的动静。

    见李胜到来,司马懿装作有气无力的重病样子。

    李胜说:“听说明公的旧病复发了,但是没想到这么严重啊!”

    司马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年老重病,离死不远了。你到并州去任职,并州靠近胡地,你可千万要小心啊!恐怕我们没有机会再见了,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就拜托你照顾了。”

    李胜纠正说:“我是回本州——荆州,而不是并州。”

    司马懿假装糊涂说:“哦,你刚从并州来啊?”

    李胜提高嗓门又说了一次,司马懿假装才算听出来的样子,说:“你看我年纪大了,耳朵也听不清了。你调回家乡荆州,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啊!”

    李胜回去后,向曹爽据实报告:“司马公已经神志不清了,只剩下一具躯壳了,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曹爽听了之后,信以为真,放松了对他的防备。而司马懿在成功地迷惑了曹爽之后,则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自己的下一步棋。他暗中畜养死士三千人,又暗中联络不满曹爽行径的大臣,取得他们的支持。

    嘉平元年正月初六,魏帝曹芳按惯例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洛阳城外十里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司马懿见时机已到,上书太后,请求废除曹爽等人,并假传太后诣意,关闭城门,接管曹爽等人手中的武装力量,占领武器库、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归路。同时上书魏帝曹芳,列举曹爽等人的罪状,要求罢免曹爽等人的兵权。曹爽扣住了奏章,不敢拿给魏帝曹芳看,还把曹芳留在了伊水之南,并征发士兵修建防御工事。司马懿派人劝说曹爽,只要交出兵权,仍可保留其爵位,绝不食言。

    几轮较量后,曹爽答应交出自己的兵权,停职留薪。但是,他没想到一回京城,司马懿便派兵将其府第团团围住,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不久,司马懿便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曹爽等人,夷其三族。

    此后,曹魏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

    司马懿在这一次争夺权力的对弈中,在自身处于弱势的时候,懂得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保护自己不被对手踢出局外。然后再精心布局,扭转乾坤,将对手消灭于无形之中。这既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处世诡计,因为只有你站在下面才能逃避风险,才有机会占领鳌头。

第54章 3独揽政权,唱“一个人的独角戏”:贾似道的“揽权”之局() 
第八章3独揽政权,唱“一个人的独角戏”:贾似道的“揽权”之局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遇到多么难解的问题,只要你肯动脑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错,凡事是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当中往往孕育着可能,有时当我们找不到恰当的机会或合适的时机来扭转时局的时候,试着换个角度想问题——没有机会自己制造机会,没有主角唱戏,自己搭一台戏。

    善于编故事的人才能成为操控结局的仲裁者。

    贾似道就是这样一个会唱“独角戏”,会掌控时局变化的人。“历史对他的褒贬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他在逆境中求得生存,求得平步青云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贾似道是南宋末年理宗朝人,他本是个轻薄寡耻、游冶青楼的花花公子,只因他的姐姐姿色超群被选入皇宫,成了理宗皇帝的贵妃,从此“得道升天”。宋理宗过世后,宋度宗即位。这位25岁的宋度宗一上台,便从群臣手中收了权力,开始亲理政事。贾似道的权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人便借此机会上疏弹劾贾似道。贾似道对时势看得非常通透,于是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不久,他一边上疏宋度宗,请求弃官隐居,一边让自己的亲信吕文德从湖北抗蒙前线假传军情,说是忽必烈亲率大军来袭,声势浩大,锐不可当,有直取南宋都城临安之意。正想要改革弊政。励精图治的宋度宗,听到消息后便慌了神,立刻召集众臣,商量对敌之策。满朝文武无一能对,连个慷慨赴任、率兵出征的大将都找不到,这可急坏了宋度宗。

    前线的警报频频传来,数十万蒙古铁骑急攻,都城临安急需筑垒防御,这一切,使得刚登上帝位不久的宋度宗听得惊慌失措。他不得不想起朝廷中唯一可以抗击蒙军,并取得“鄂州大捷”的英雄贾似道。可是,好不容易才从他手里夺过权来,可以自己亲政,如今却又不得不重新起用贾似道。无可奈何之下,宋度宗只好请皇太后出面,写了个手谕,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给贾似道,请贾似道出山。

    贾似道见到皇太后的手谕,知道此时宋度宗早已是热锅上的蚂蚁,便摆起了架子,找寻各种借口言说自己无法再出山,使得宋度宗不得不对之加官、晋爵、还权。这样,贾似道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来“为国效命”。

    他做出一副慷慨赴任、万死不辞,甚至胸有成竹的样子,并向宋度宗要了节钺仪仗,表示即日便会出征。这令宋度宗感激涕零,也令朝中的百官羞愧得无地自容。天子的节钺仪仗代表的是皇帝的尊严,一旦出去,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结果,绝不能擅自返回。贾似道出征这一天,临安城人山人海,所有的百姓都来看热闹。贾似道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居然借口当日不利于出征,命令节钺仪仗返回。这可真是大长了贾似道的威风,大灭了宋度宗的志气。贾似道出征之后,到“前线”逛了一圈,很快就回来了。宋度宗和大臣们见是虚惊一场,额手称庆都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追查军情的真假,再次把贾似道当做“英雄”般看待。

    贾似道“出征”回来后,宋度宗便决定把朝廷的大权交给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推辞,其实是在试探和要挟宋度宗。经过多次较量,贾似道占上风后,他才决定留在朝中。这时,满朝的文武大臣对他争相趋奉,甚至把他比做辅佐成王的周公。经过了这次事件,年轻的宋度宗对朝中的文武大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明白为什么宋理宗要将朝中的大权交给贾似道。但是,可怜的宋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

    在这场较量中,贾似道自编自演地上演了一部“独角戏”,没有掌握开局,却把握了过程和转折,最后还操纵了结局。原本深陷谜局的他反而一转身,自己设置了一个最令旁人迷惑和难解的谜局,在这个谜局中“草木皆兵”,连皇帝和其他大臣都成了他局中的棋子。

第55章 4以力借力,让对方自中“迷魂弹”:袁崇焕的“落败”之局() 
第八章4以力借力,让对方自中“迷魂弹”:袁崇焕的“落败”之局

    生活中强手对弈,难免会设下不易攻克的“斯诺克”,要打开这个“斯诺克”也许要花很多工夫,但是只会打不会设“斯诺克”的人,永远占领不了主动权。一个会以力借力的人,会在谜局中再设迷障的人,才不会上敌人的当,才会引得强敌进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明天启六年正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八旗军,号称二十万大军,进犯明朝辽东的宁远城,发起了明金(清)之间的第四次决战。而此时的宁远城,经历一连串变故后,几乎成了一座孤城。城中一万多的明兵,被金兵重重围住,完全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当时守城的袁崇焕虽不是武将出身,但对兵法了如指掌。面对努尔哈赤的猛烈进攻,他率领兵民拼死反抗,最终取得了胜利。袁崇焕也因此获得了朝廷的表彰和升职。

    这一战,是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征战沙场以来,唯一失败的一次。年已六十八岁的他,由于这次失利,一直耿耿于怀,不久,便含恨归天。

    而袁崇焕则因为魏忠贤的排挤,无法在朝廷中立足,被迫辞去了官职。第二年,崇祯帝即位,召回袁崇焕,将其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指挥,并赐给他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整顿队伍,振奋士气。

    失去父亲的皇太极对袁崇焕怀恨在心,屡屡进攻,屡屡败退。于是,他决定改变进攻的路线,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道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这一招完全出乎袁崇焕的意料,同时也吓坏了朝廷中的众人,幸亏袁崇焕带兵赶到才得以控制局势。但仍然有一些魏忠贤的余党,散布谣言,说此次皇太极的军事行动是袁崇焕引来的,其中必有阴谋。这些谣言传到了崇祯帝的耳朵里,他本是一个疑心颇重的人,自然对袁崇焕产生了戒备之心。

    另一边的皇太极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要想除掉袁崇焕这一强敌,硬攻是不行的,唯有智取。于是,针对崇祯帝的弱点,他终于想到了绝佳的妙计。

    一天,明军在京城的德胜门和永定门外捡到了两份“议和书”,是皇太极写给袁崇焕的。这份“议和书”很快就被送到了崇祯帝的手中,朝中上下一片哗然,纷纷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

    接下来,皇太极找到了两个俘虏来的明朝太监,并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到太监的关押之处演了一场戏。

    高、鲍二人故意乘两个太监未睡的时候,轻声地谈话。

    高鸿中说:“今天咱们退兵,是皇上(即皇太极)的主意,你知道吗?”

    鲍承先说:“没听说,你怎么知道的?”

    高鸿中接着说:“刚才我看到皇上一个人骑马往明营方向去,那边也有人出来,他们说了许久话才回去。听说那边的人是袁督师派来的,他已经和皇上商量好了,大事眼看就要成了”两个太监听后,以为袁崇焕已经通敌叛国。

    第二天,皇太极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