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羊幸言又将此事密告羊修赜。羊修赜闻子被杀,大怒,遂聚众大闹羊府,刺伤羊仪怙,羊氏兄弟尺布斗粟、反目成仇矣。因本府亲临羊家堡,插手此案,庄中众多受害者亦随之暴起,状告羊仪怙。”
  “欲除羊仪怙,必先分化杨雷、杨霆兄弟。那杨氏兄弟早已垂涎羊府十娘美色,羊幸言心知肚明,寻得机会,在那十娘茶中下得春药,又引杨氏兄弟前来,遂成其好事。那日羊仪怙被刺,令羊幸言、杨氏兄弟前往钱库挑选金银珠宝,意欲贿赂本府。羊幸言见时机已到,便挑明此事,杨氏兄弟大惊。羊幸言劝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今羊仪怙恶贯满盈,人神共怒,榱崩栋折,大势将去,何不趁此机会,卷得钱财并十娘逃之夭夭?杨氏兄弟信其言,依其苦肉计,将十娘乔装成羊幸言,连夜潜逃。待次日事发,那羊仪怙何曾疑心羊幸言半点?”
  “羊幸言复仇阴谋,非止除去羊仪怙,实欲毁却开泰绸庄,令其家破人亡。其献计道:今朱山月已死,湖州只开泰、九阳两大家,若寻机击败于九,则开泰绸庄便是湖州第一大主也。此言甚合羊仪怙之心意。羊幸言又谏道:于九早有独霸湖州之心,今欲斗之,可令少主人接管绸庄,老爷声言隐退,以迷惑于九。暗中则大肆采买囤积丝绸,以待时发。羊仪怙深信不疑。”
  “此刻,湖州城来了一神秘丝商乌笃卓,欲采买大批上等丝绸。其出手阔绰,动辄上千两定金,令湖州绸行大震,丝价顿扬。羊幸言又进言道:此必是于九阴谋,意欲一统湖州,恐我等疑心,故假他人之名。羊仪怙顿感形急势危,遂加紧采买。却不想正中羊幸言之计也。”
  赵虎道:“如此言来,那乌笃卓与羊幸言乃是同谋。”苏公道:“乌笃卓、刘四郎,皆是化名也。其真名实姓,却只羊幸言知晓。此人善于各地言语、长于乔装改扮,想必出自戏社。”
  李龙道:“那羊幸言所付千两定金,自何而来?”雷千笑道:“他乃羊府总管,区区千两银子,有何难处?”众人皆笑。苏公道:“诸位可曾细想羊仪怙言其钱库失窃五百两黄金之事?初,本府只道是他为之,欲嫁祸羊修璁、七娘。故本府从七娘尸首寻得钱库密道钥匙。错也错也。盗贼非是他人,正是羊幸言也。其曾每日与羊修竹厮混,日夜在那花街柳巷、温柔乡里。取制那钱库钥匙,易如反掌。又寻得时机,在那守卫家丁茶水中下得蒙汗药,将二人迷倒,入得库中,却偷得墙角内侧一箱金子。那守卫丝毫不知,待过了数日,何曾查得出来?”
  李龙疑惑不解,道:“其为何舍近求远?”苏公笑道:“羊幸言思虑甚为周密。那墙角内侧之箱,未常开启,箱面灰重,可拓手印也。”赵虎益发疑惑,道:“他既为盗,怎会有意留下手印?”苏公笑道:“其手五指,而羊仪怙之手却是六指。羊幸言在箱面印一指,乃嫁祸羊仪怙也。此箱开而不合,待羊仪怙入室,一眼便可瞧见。”
  雷千问道:“那箱既不常开启,他盗得金子,可侥幸避过些时日。为何反开其箱,令羊仪怙瞧见?”苏公道:“羊幸言此举,一者盗金,二者加重羊仪怙疑心,令其无端猜疑家丁家仆家眷,致使羊府鸡犬不宁。待其见得本府开启密道,只道盗贼是羊修璁、七娘;待杨氏兄弟卷钱潜逃,又疑心盗贼是他二人。如此可谓真真假假、扑朔迷离。”
  “待羊仪怙问罪被囚,羊幸言见时机已到,便趁夜黑人静纵火焚烧开泰绸庄库房。那夜火起,本府亦曾赶到,曾见他立于羊修竹身后,似有伤悲之色。他人只道其悲绸庄毁于大火,实则哀哀父母也。”
  “次日,羊幸言入得牢城营。羊仪怙只道他来探望自己,甚为高兴,却不曾想开泰绸庄一夜之间化成废墟,凡此种种事端皆是羊幸言暗中指使。待羊幸言道出旧仇,羊仪怙方才明白,遂火气攻心,吐血而亡。”
  “阴谋已成,羊幸言、刘四郎遂乔装改扮,逃之夭夭,不知去向。本府阅得其信,亦感叹不已。遂翻阅陈年案卷,寻得夏备弑主一案卷宗,知晓其中原委。次日,本府寻得广盛庄遗址,早已物非人亦非矣。幸亏卷宗中有左邻右舍姓名,沿街寻访,有五六名老者依稀忆得此事,皆道禹操守乃好人也。本府询问其坟何在?一老者引本府出南城门十里,上得乱坟岗,细细辨认禹操守夫妇墓冢。待其寻得时,却见墓冢蒿草已除,坟头添铺新土,坟前尚有纸钱香烛焚烧迹象,大为惊讶,道:莫非其尚有后乎?本府察勘四下,认定羊幸言已离去多日矣。”
  众人皆嗟叹不已。赵虎叹道:“羊幸言若非此计,又怎能斗得过财大势大的羊仪怙?此计可谓绝妙至极。”
  苏公叹道:“羊仪怙作恶多端,终遭其报。羊幸言,错也错也,当称禹丕显,其身世亦尤可怜。此强而强之〈见注〉之计,虽然绝妙,却亦为害非浅。单言开泰绸庄所毁绫罗绸缎,却不知是多少吴越蚕妇之血汗?”众人皆默然无语。
  苏公推开窗格,遥望长空,无月无星,只觉夜风拂面,寒气袭人……
  《大宋苏公案之丝绸阴谋》注解:
  1、“报仇”二字繁体为“報讎”。
  2、“强而强之”语出自《战国策》,《燕策二》之《客谓燕王曰》篇中道:“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第五卷《密室之谜》 第一章 水井浮尸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此文出自大宋学士苏东坡《教战手策》。
  今先言一地,名曰徽州,此地以产徽墨、歙砚、宣纸闻名于天下,又多出富商巨贾,有言云:“自古无徽不成商”。且言有一商贾,姓向名清和,世代经商,少年随父离了徽州,为商二十年,多往来于滁洲、瓜洲、常州、无锡、苏州、杭州、湖州间。因地之异,物稀而价贵,于其中牟取其利。这年十月下旬,向清和在湖州采买丝绸、绫绢、湖笔等货,满满载得一船,沿苕溪,入太湖,欲经洞庭山至苏州,沿运河、长江回滁洲。
  那太湖之中,水域茫茫、雾霭渺渺、寒风呼呼、水浪滔滔,向清和与众随从自躲在舱中避寒,任凭那船只摇摆晃悠。向清和闭目养神,心中细细盘算路程时日。又思量:离年岁只有六七十余天,待此番回得滁洲,今年便不再出门。遥想去年元旦佳节,因风雪阻碍,与二随从滞留杭州,甚是无趣。
  正思忖间,忽闻舱外艄公大声惊呼,向清和不觉一震,似有不祥之感,急忙奔出舱来,不想与艄公古七撞个满怀。向清和问道:“七叔何事惊恐?”古七惊道:“老爷,大事不妙,我等遇上水贼了。”向清和闻听,大惊失色,出得舱来,却见货船后侧有两只船,一左一右,约莫半里之遥。众船夫、随从将信将疑。言语间,那贼船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将过来,众水贼手持钢刀,高声叫喊,跳上货船,逢人便杀。可怜众船夫、随从来不及逃命,皆被砍死,魂断太湖。
  艄公古七早已弃舟而逃。向清和见势不妙,不加思索,纵身跳入湖水中,竭力浮游,方逃过一劫。那水贼并不追赶,只顾抢掳那货船财物。那向清和稍识水性,游出数里,早已气力不支。那太湖中风大浪高,向清和怎生受得起?环视四方,皆水雾茫茫,难辨方位,只得随水漂流。那湖水冰冷刺骨,向清和渐觉手足麻木,虽极力挣扎,终精疲力竭。此时刻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绝望至极,不禁流下泪来,只道自己将葬身鱼腹。
  恍惚间,向清和见得前方有一大物,似是舟船,心头一震,求生之欲顿起,喃喃道:“苍天救我!苍天救我!”那前方之物果是一客舟,正逆流而上。向清和见客舟已近,急忙呼喊,不知何故,任凭他竭力叫喊却叫不出声来。
  那客舟上人早已瞧见,急忙入舱禀告主人。那主人乃是一老者,约莫六十开外,精神矍铄,闻得此言,出得舱来,令人速速搭救。二名船夫褪去衣袍,跳入水中,将向清和救上船来。可怜向清和手足已无丝毫知觉。众人将其抬入舱中,换去湿衣袍,又以被褥裹之,灌以烈酒。不多时,向清和方觉有些许暖意,待能言语,感激众人,痛哭流涕,又欲翻身跪拜。那老者急忙拦阻,道:“暂且安心歇息。你姓甚名何?何方人氏?何故落水?”向清和一一答之。老者闻听,怒道:“竟有这般事情?待明日回得湖州城,当禀明府尹,剿灭水寇。”
  向清和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