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两翼暴露,成为一个突出部,它的北、西部是德军中央集团军所属的第2 装甲集
团军和第9 集团军,它的南部是曼施坦因的第4 集团军,苏军处于不利的态势。
为了能一举夺得库尔斯克,希特勒在国内下达了总动员令,关闭了与战争无关
的所有工厂,强迫十几岁的儿童到五十多岁的老人穿上军服,火速开赴前线。各军
工厂加大工作强度,全力投入生产,1943年的德国坦克火炮产量比 1942 年增加了
一倍以上,飞机产量增加了 70o以上。配置在西线的一些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被火
速调到苏德战场。到1943年夏季,在苏联土地上的德军增加到232 个师,约530 万
人,部署坦克和自行火炮5850辆,战斗机3000多架。
希特勒的战略意图是从南北两面向中心突击,围歼固守在突出部的苏军中央方
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继而包围、攻占莫斯科。
经过全面仔细的分析、研究,德国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
德军集中了50个最强的师,其中有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总兵力达90万人,调集
了近一万门火炮、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余架飞机。
希特勒对打赢这场坦克大会战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不仅集中了德军50个最强
的师,而且还装备了德国刚刚生产出来的新式坦克——“豹”式坦克和重型“虎”
式坦克。特别是“虎”式坦克装了一门88毫米火炮,装甲厚达 110毫米,从火力和
防护力看,是当时威力最大的坦克。希特勒企图靠这张王牌,引导坦克突破苏军的
防线。
战前,希特勒专门发布了第6 号命令,希特勒在命令中要求:“在主攻方向上
要投入最好的部队、最精良的武器、有才干的指挥员和大量的弹药……重要的是灵
活地运用奇袭的因素……采用一切进攻手段(坦克、突击炮、火炮、迫击炮等),
将进攻部队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战线的狭窄地区内,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一举突破
苏军的防御阵地。”
德军的企图很快被苏军发现,本来,苏军部队已转人防御,巩固既得地区并预
定下一步向西南方向突击。现在,苏军立即改变布置,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建立了8
个防御地带,构成了纵深达300 千米的防御体系,苏军全力集中了中央方面军。沃
罗涅日方面军共130 万人、近两万门火炮、33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2650架飞
机,此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草原方面军。
苏德双方200 万人马摆好了阵势,准备决一雌雄。于是,一场整个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最大的坦克大会战于7 月5 日打响。
7 月4 日,苏军在抓获的德军士兵口中探知德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是7 月5 日3
时,苏军决定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前对德实施炮火和航空兵火力反准备。7 月5 日2
时20分,苏军元帅朱可夫下达了开始火力反准备的命令。一时间,飞机的轰鸣声和
大炮的轰击声此起彼伏,炮弹和炸弹雨点般地倾泻在德军阵地上,不少德军阵地和
指挥所被炸毁,火炮被炸得东倒西歪,不少坦克丧失了战斗力。
德军没有想到苏军会在他们进攻之前先发制人,无可奈何之中,在希特勒的死
命令下,德军只得硬着头皮变奇袭为强攻,于当天下午对苏军驻地进行了炮火袭击,
之后,在每千米战线上投入100 辆坦克,不顾一切地向苏军中央方面军的防御阵地
冲击。德军“虎”式重型坦克率先开道,IV型坦克紧随其后,天空中还有120 架轰
炸机猛烈轰炸。一时间,苏军阵地一片火海,苏军挖好的不少堑壕被炸平。不过,
混乱只是很短时间的事情,早有思想准备的苏军按计划以坦克火炮、反坦克炮以及
燃烧瓶组成严密的火力网,集中打击冲在前面的德军坦克。而且,这之前苏军士兵,
在阵地前每千米地段上,埋设了1500颗反坦克地雷和 1700 颗反步兵地雷,此刻也
大显神威。
随着反坦克地雷的不断爆炸,反坦克火炮的不断射出,德军不少坦克被炸成一
堆废铁。不过,在希特勒的强令下,德军坦克仍一辆接一辆地冲向苏军阵地。经过
一天激战,德军突破苏军主防线,攻人第二道防线,又向前推进了5 千米~6 千米。
7 月6 日,坦克攻击战仍在持续不断,德军坦克不顾一切向前突进,苏军则将数门
反坦克炮编成一组,集中射击目标,前面的反坦克组倒下了,后面的成员迅速补上
去。有一个苏军炮兵连,在连长伊基舍夫大尉的带领下,一天内消灭德军19辆坦克,
战到最后,全连官兵全都战死战场。
会战的第一阶段,经过7 天烈焰冲大的血战,德军的攻击终于被阻止了。在这
一阶段的进攻战中,尽管德军突入苏军阵地达35千米,但兵力、兵器却遭受很大损
失。而这时,苏军却调集了包括6000余辆坦克在内的大军,准备进行反攻。
7 月12日8 时,担负主攻任务的苏军第5 近卫坦克集团军开始进行反突击,数
百辆坦克呼呼啦啦地向普罗霍罗夫卡方向进攻,与此同时,德国调集的党卫军装甲
第二军也向普罗霍罗夫卡开进,两支坦克强军不期而遇,一场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
坦克大战终于打响了,双方投入交战的坦克达1200辆。几乎同一时刻,在普罗霍罗
夫卡以南的尔扎维茨地区,苏联近卫坦克第二军等部与北上的德军装甲第三军遭遇,
两支队伍的300 辆坦克与自行火炮打得不可开交,双方同样势均力敌,苏军坦克数
量稍占优势,有850 辆,德军出动坦克650 辆,数量虽少,但重型坦克多,特别是
“虎”式坦克,对苏军威胁极大。
最初,潮水般涌向苏军的“虎”式坦克令苏军手足无措,其大口径火炮和极厚
的前装甲几乎没有敌手,在远距离上,“虎”式坦克可以轻易地击毁苏军的T34 坦
克,而T —34坦克的火炮都奈何不了“虎”式坦克。紧要关头,苏军士兵似乎突然
间发现,“虎”式坦克笨重、速度慢,于是,苏军官兵决定与它展开近战,每当发
现“虎”式坦克,T —34坦克就开足马力,全速接近它,然后近距离射击,步兵反
坦克手也从各个方向,飞快地冲到“虎”式坦克跟前,有的干脆跳上坦克,用燃烧
瓶将它打着火。后来,苏军专门调来KV型重型坦克,用它来专门对付“虎”式坦克。
苏军的反突击作战整整进行了一天,当夜幕降临时,德军已死伤二万人,只剩
下50辆坦克还可用于作战,完全失去了进攻能力。
这场坦克大会战完全扭转了库尔斯克南线的战局,曼施坦因见势不妙,赶紧率
部退却。与此同时,北线的苏军则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在苏5 个方面军百万之众
的攻击下,德军不得不下令撤退。
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前后投入兵力达400 万人,火炮达60000 多门,坦克和自
行火炮达13000 余辆,飞机12000 架,德军30个精锐师被击溃,损失官兵50多万人,
坦克1500辆,飞机3700架,火炮3000门,从此,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
迫转人战略防御,直至彻底失败。
巴顿和“巴顿”坦克
提起美国陆军上将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许多读者都不陌生,大明星乔治
·斯科特在电影《巴顿将军》中把这位叱咤风云的虎将形象表演得活灵活现,给人
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然而,一旦提起“巴顿坦克”,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实际上,于20世纪50年
代初研制的新型坦克——“巴顿”坦克确实与巴顿将军的关系不大,人们只是为了
纪念巴顿这位美国坦克部队的创立者和优秀指挥者,才将这种新研制的坦克称为
“巴顿”坦克的。
巴顿于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雷克维尼亚德;1909年6
月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即有名的西点军校);1917年4 月,年轻的巴顿任美
国驻法远征军总司令潘元的副官;同年11月9 日,由他负责组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
个坦克营,这个坦克营最初配有22辆“雷诺”轻型坦克,这些坦克都是巴顿亲自从
火车站一辆接一辆地驾驶回来的。8 个月后的1918年7 月,巴顿又组建了2 个坦克
营,每个营3 个连,每连配备24辆坦克。不久,美国成立了坦克旅,巴顿任旅长。
巴顿任旅长的坦克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部队,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巴顿表现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指挥艺术,荣获了“十字”勋章,并在战
场上晋升为战时上校。
1919年5 月,巴顿回国担任了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少校营长,兼任陆军坦克委
员会委员。1920年夏,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国防法》,该法明确禁止建立独立的
坦克部队,为此,巴顿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回到骑兵部队服役。不过,在骑兵部队服
役的巴顿对坦克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来阅读坦克先驱哈特、
富勒、戴高乐、古德里安等人的著作,并通过各种途径为重新建立美国坦克部队而
奔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发现,坦克在战场上获得广泛的应用,获得了
其他任何兵器均难以获得的战绩。巴顿特别注意阅读了德国坦克部队著名将领古德
里安关于坦克部队集团作战的文章和文件,并向他所能见到的人推荐。与此同时,
被后人称为“美国装甲兵之父”的阿纳德·查飞等人也在不断为创建美国坦克部队
而疾呼,于是,美国政府终于在1940年7 月正式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并组建了两
个装甲师,巴顿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的一个旅长。
由于巴顿一门心思扑在坦克事业上,很快,他于1941年4 月被直接任命为第二
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军衔。在此期间,巴顿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