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张杨的,只能暗箱操作,不能采取向社会公开出售的方式,只能单轨运行,不能有太高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否则,一旦张杨出去,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改革方案,里面的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东西,要是暴光出来,那就无法通过了。
只是闫旺没有想到,这个机会如此之快的到来,国际集团扩张项目,对闫旺这个股份制改革方案的通过,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因为如果什么由头也没有,你突然拿出这个方案,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怀疑的:国企改革,国家资产流失,借改革之机谋求私利等等,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实事求是地讲,站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因为,多数国企效益都处于低谷,甚至由盈利变成了亏损,企业净资产减值很多。如果采用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的方式,所能吸引的其他所有制资本或股权溢价,能够扭转这种形势。
但是,如何确保国有资产不出现新的流失,不出现太多的“灰色地带”、“黑色地带”,是现在社会上各种群体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无论是闫旺,还是他当副省长的岳父,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一点。
而闫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社会如此关注的情况下,还要大胆试一下,那是因为虽然上面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严格的监管制度。这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否则,一旦这个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再想下手,那可真的晚三春了。
当然,就现在而言,也有一些国企改革的现行的制度,但是,在如何防止“灰色地带”、“黑色地带”出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漏洞。特别是资产评估,留给评估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很大,且相当一部分评估机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公信力,随意性很强,受人为干扰的空间太大。
闫旺已经找好了评估机构,这个机构的法人是自己的朋友,他已经让李洁把北方厂相关的资料发给了对方,这个朋友还真够哥们的,认认真真的研究了一个礼拜,给了闫旺回话:在不出大问题的情况下,让现在的资产缩水三分之一,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他的这个朋友同时给闫旺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要找一个漂亮的突破口,选一个合适的时机。说白了,就是选择一个非常靠谱的战略投资人和合作者,这样的话,就算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不会出现大问题的,成功的希望会更大。
国际集团突然的现出,完全满足了这些条件,这也是为什么闫旺不等了,急着实施自己方案的主要原因。
其实省里也明白,以北方厂目前的状况,如果不改革,体制性流失(如亏损等)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更何况经营者以资产流失换取个人腐败利益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此时的周少华并不知道,自己给北方市和北方厂抛出的这两个诱饵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浪。此时两边已经剑拔弩张,围绕着北方厂和国际集团的扩张项目,两股势力暗流涌动,一番较力和厮杀那是在所难免的了。面周少华却如没事人似的,四平八稳的与省招商局的领导开始了座谈。
第519章:鹬蚌相争(十九)()
北方市有关北方纸业公司划归地方管辖的请示,在省常委会上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
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现任的省长——还有两年就要到任的老资格。反对的理由一个是北方厂第一轮产权改革还不到一年,(原来归省轻工厅直属,轻工厅撤销后,产权主管单位归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上归省经贸委管理。)对于一个产权变更还不到一年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来二手术,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是不是说明我们省委省政府决策失误?
二是北方厂从建设之初,就是省属企业,这么多年,一直由省有关部门管理,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经验。虽然现在的北方厂,经济上遇到点困难,那只是经济调整时期波动的正常现象。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归正常的。但北方市没有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目前把产权下放到市里,会不会雪上加霜?
还有一点就是,北方纸业的领导班子刚刚调整完毕,已经进入到稳定期,这个时间要是改变产权单位,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惊慌,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好处。
而北方市所提出的产权要求,也是有理可依的:一是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符合国务院的文件要求,是大势所趋。北方纸业虽然是轻工特大型企业,但改革没有特区。
二是产权划归市里,符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同时,这一次如果能把北方纸业划归市里,可以带动国际集团六十亿项目,这不止对北方市有利,对于全省,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是目前北方纸业处于亏损状态。这在企业四十多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这说明省里的上一次产权改革,并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效应。至于是不是决策上的失误,不应该上纲上线,只是经济环境变化得太快。
四是划归市里,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归省里是国有,归市里还是国有。
常委会上的争论,闫旺和他的岳父并不知道,因为在常委会招开的同时,他们也没闲着,正在省发改委汇报改革方案呢。
按说象北方纸业这么一个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必需要经过省委讨论才能通过,就算不经过省委,省长也要亲自批复的。
但华厦的事,很多时候不是按规矩来的,而是看关系,看后台,看谁说话更硬气。
闫旺的岳父,在副省长的位置上已经干了六年,上位副省长之前,曾经在国资委,发改委,国土局等很多关键部门任过职,现在不少的厅办局头头都是其下属。如果不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可能远不止这个副省长。
闫旺又是在轻工厅副厅长的职位上下去的,从参加工作到去北方厂任职之前,都在机关工作,这些职能部门,上到领导,下至一般工作人员,没有他不熟的。对他的身份和背景,大家更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的这个方案,无论在国资委,还是在发改委,并没有受到任何刁难。没用上半天的时间,就给了批复。
拿着这些部门的批复,闫旺直接来到其岳父的办公室。
“看来这一次要与北方市的领导扯破脸了。现在正开常委会,我已经寻问过省委的人,今天常委会的议题只有一个,就是讨论你们厂产权归属问题。”一看着闫旺,其岳父急切的说道。
“什么?常委会要讨论北方厂产权归属问题?不会吧,我怎么一点的消息也没得到呢?不是说汇报国际集团项目情况吗?”闫旺听岳父这么一说,有些吃惊的问题。
“是呀,我们都被蒙蔽了,看来对方是有意不让我们知道,好来一个突然袭击。昨天你给我来电话后,我寻问过省委的人,他们还说会议议题只是讨论一下国际集团的项目呢,看来老板亲自下话了,否则消息不会封锁的这么严的。唉,也不知道我这个老面子还能不能起点作用。”
“爸,咱手里有这些批复,我想省长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的。只要省长坚持,这事还是有希望的。”听岳父这么一说,闫旺的心里也没有底了,不过,他眼珠一转,看着批复说道。
“唉,这些批复是双刃剑。省长是不想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但咱这样做,也是剑走边锋呀,细想起来,是不是有点要挟的意思呢?”
“那……那怎么办呀?难道咱们就坐在这儿等着?那以前的这些努力和铺垫,不是都白费了吗?”闫旺有些沉不住气的说道。
“还没到那种程度。别看你们的书记市长都过来了,但在常委会上想顺利通过,还没有那么容易。最起码省长的这一关就不好过。上一次你下去,那都是他同意的,还不到一年就要推翻重来,你想想那不也是在打他的耳光吗?还有二年就要下岗了,这个时间,我们这些老骨头呀,把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就是想利用老省长的这一点,所以才抢着先头里,把这些批复拿下来。要挟也好,不要挟也好,反正就这一次机会了,已经考虑不了那么多了。这样,你马上联系一下国际集团的人,最好跟他们签一个意向的东西,争取把他们拉过来,这样咱的胜算更大的。”
“爸,你的意思是把国际集团拉进来,让他们也参加到北方厂改制中来?那不是便宜了他们了吗?”
“这个时候还想一口把北方厂吃掉,那是不可能的了。我们要改变一下策略,好在方案提的是股份制,并没有指定股东是谁。这样,你马上着手,把虚拟股东之一,换成国际集团,然后你亲自出马,与国际集团的人商谈,先签个意向,然后,把所占股份的比例确定下来。”闫旺岳父老谋深算的说道。他心里明白,这一次北方市提出产权转让,由省属变成市属,比闫旺所提出的股份制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归市里,毕竟资产还是国有的。
第520章:鹬蚌相争(二十)()
周少华并不想让国际集团卷入到这场纷争中来。
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事,但国际集团不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人才。在这一次下来之前,吴曼莉曾经专门的告诫过自己,对地方政府间的这种纷争,不要轻易的卷入。如果遇到地方政府有这方面的要求,就上于主任去处理。
周少华曾经问过吴曼莉,如果对自己有力,能不能打破这条界线?吴曼莉当场就给否定了:
“看来我们的周董还是嫩了点。”吴曼莉一边看着周少华一边接着说道:
“首先,政府间的纷争,无所谓谁对谁错,对我们来说,也没有谁近谁远。别看他们之间纷争的时候,打得不可开交,一付你死我活的样子,可一旦休战,他们还是一伙的。你要是不小心陷进去,最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