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明珠暗暗想着,她得时刻关注这一批青年下乡的事情,到时候提前去邀请,免得被陈大丫抢了先。
接着谢志兰强调学习语录的事情以及不来的后果就散了会。
姚家四人回了家里。
姚奶奶的脸色有些凝重。
“阿珠,你去厨房烧点热水吧!”姚奶奶忽然对着姚明珠道。
姚明珠乖巧地点点头,转身出了房间,朝厨房走去。
奶奶和父母说什么,姚明珠心里有点猜测的。
姚家当年是主动交的家产,奶奶肯定留了些老东西的。至于多少,姚明珠却是不知道的。因为上辈子知道自己家有地库的时候,自己已经臭名在外了,而父亲因为家里的那些东西被红兵抄出来,然后入了大牢。
姚明珠为了救父亲才跟了镇里和县里的领导。只是父亲出来后知道了这事,自杀在了姚家祖宅里。
“妈,阿珠也大了,是不是要告诉她?”姚明珠出去后,姚耀荣问。
姚奶奶沉默了会儿说,“再等等吧,事关重大,阿珠还小,要是不小心说漏了嘴,咱们家吃不了得兜着走。”
孙云芳在一旁说,“妈说的对,还是等阿珠初中毕业再说。”孙云芳是无比信服姚奶奶的。
当年保留姚家祖宅下的地库就是姚奶奶的功劳。
陈国强当初明着说让他们选祖宅的两进归还给他们。可实际上却是打他们家地库的注意。还好姚奶奶有先见之明,声东击西,假装对后面女眷住的两进表现了非常急切的心态。
当时孙云芳心里还隐隐有些着急,毕竟她知道姚家的地库在前院的。
只是姚奶奶当家做主惯了,孙云芳当时没有说。
没想到不到两日,村里就直接发布了公告,把姚家祖宅的前两进归还给姚家居住。
姚奶奶面上咬牙切齿地签了同意书,心里却是无比满意的。
“耀荣,你说要不要动后院的地库,把东西弄到前面来?”
姚奶奶有些犹豫,担心城里下来的同事住在后院的话,发现地库的事情。而住前院,姚奶奶也担心,前院的地库比后院还大,姚家几辈子最好的东西都在里面的。
“妈,我觉得还是不要动。”姚耀荣想想道。
“可那个地方也不是很隐秘的。”姚奶奶很担心,家里要是住了个外人,万一发现了怎么办?
“妈,要不咱们用石头砌个花坛,把入口彻底堵住吧。”孙云芳想想说,“我看这时局,说不定上十年都不会动这些东西。”
姚奶奶想想,院子里其他的花坛是用石头切的,还有有雕花,若不能弄相同的容易被看出来,盘算了一会道,“耀荣,门口右侧的花坛移到地库的入口处行么?花坛移走的那个地修个厕所和洗澡的棚子,阿珠也念叨了很多次了。”顿了顿,又道,“只是入口处能承重么?”
说到地库承重的问题,三人讨论了起来。
大家一致认为在入口处要用石头完全堵住后才能支撑下的。
姚奶奶想着近期内都不打算动地库,那就全部封了吧,于是定了下来,入口用石头全部堵住后上面在修花坛。
事情一定下来,姚耀荣当晚就决定动工。
姚明珠烧好了水倒在了暖水壶里后,就拿出算术书在厨房的松油灯下看了起来。
只是父母商量了好久。等父母和姚奶奶出来,姚明珠已经开始摇着脑袋瞌睡了。姚奶奶见状有些心疼,立刻赶姚明珠到房间睡。
姚明珠确实有些困了,于是回了房间上床直接睡了。
夜里迷迷糊糊听到后院有动静,但姚奶奶轻轻一拍,姚明珠又睡了过去。
第二日,姚明珠睡意正浓时,耳边不知道何时想起了一阵欢快的歌声。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国家建设离不了呢,离不了呢。
哎嘿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
哎嘿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呢!!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国家建设离不了呢,离不了呢。
哎嘿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
哎嘿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呢!”
姚明珠朦胧中回味过来,这竟然是一首勤俭歌。
姚奶奶在床边穿着衣服,唠叨,“这谢志兰就是折腾人,每日要早起一个小时,还得跟着学语录,看她这回能折腾多久。”说着轻轻地推了推姚明珠,“阿珠,阿珠,赶紧起来了。”
“奶奶,今天是放假。”姚明珠记起今日不用上学的,心里还有些高兴,等会可以帮奶奶做些事情了。
姚奶奶却道,“咱们要到村委处学语录,你不上学也得早起的,赶紧的,晚了又遭人话说。”
姚明珠闻言才彻底清醒过来,想起昨天谢志兰的话,连忙起身穿衣服。
打理好后,姚明珠跟奶奶和父母一起到了村委处。
村民拖拖拉拉,零星地到来,但最终还是有十来个没到。
谢志兰心里窝着一团火,这些人简直不把她这个宣传委员放在眼里。看了眼没有前来的村民,立刻让分工员记了下来。然后直接组织在场的村民同志学习语录。
好多村民不认识字的,于是,谢志兰读一句,大伙就跟着读一句。整整一个小时才读完了整本书。
此时,天色也亮了起来。
村民开始领工干活了。而那些没有学习语录的村民这时才赶来。
只是这时,谢志兰拿着喇叭在宣布,“姚家村的同志们,今日早晨村里有十来人没有参加语录学习,这是不正视党和人民,思想有问题。村里决定他们半个月不能参加劳动以及扣除半个月的口粮。这十来人还得在村委学习语录,直到合格后才能参加劳动。”
这话一出,十来人炸了锅。村民围着陈国强求情,却被陈国强拒绝,说是上面的规定。
村民中有软弱脸上带着愁容,马上要分小麦粮食了,半个月不上工会少很多粮的。心里忍不住有些埋怨自己,怎么就不乖乖地起来学习呢。当然也埋怨陈国强和谢志为了这么一点事上纲上线的。
村里有软弱的,也有些不怕事的。
就像赖头三,那么早起来读语录啥的,根本起不来的。若是村里不派活,他自己就得饿死了。
赖头三也是个有颜色的,知道谁是能做主的,朝着一旁拿着拐杖的陈国强道,“陈支书,我家一点存粮都没有,这让咱们怎么活啊?你们这是想逼死我们么?”
有人开了头,接下来没有来学习的就接着闹了起来,“走,咱们上公社,找公社领导去。”
“对,前几年学了一段时间就散了,如今又来。咱们怎么搞生产?”
“走走走,上镇里去。”
“啪”陈国强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这是镇里规定的,昨日谢志兰同志已经讲清楚了,今日要提早学习语录。若有不服这个惩罚的,大可以去镇上试试?”
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陈国强虽然断了一条腿,可沉着脸时还是有些唬人。
吵闹的村民虽然有些害怕陈国强,但半个月不让上工,不给粮食的惩罚太重了。他们家人还要不要活了?这简直在要他们家的命。
而人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勇气往往也是可嘉的。其中就有人硬着头皮上前,说着软话,“陈支书,我们虽然没有来学语录,可我们心里想着党和人民,干活的劲儿堪比走长征。我们第一次犯,就让我们上工吧。”
陈国强还未说话,谢志兰道,“不行,昨日我已经强调了。你们没有来就得接受惩罚。哪里说都没有用。”
十来人闻言气愤不已,见两人油盐不进,闹着上了镇子。
姚家村的村民一直观望着这事,只是没想到这十来人到了镇上,被以思想觉悟低下,需要加强学习为由关了进去。
十多天后才被放了出来。
这十来人出来后,态度都让转变。就连赖头三每日早晨的语录朗读都积极了起来。
如此一来,没有人再敢忽视了。村里的民兵队也成立了。村民之间说话都变得文雅起来了。
这一次文化学习来势汹汹,几个村子都执行了起来。
姚明珠课堂上也开始用语录了。
老师提问会说一句语录后才说问题,同学回到问题也是如此。只是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复杂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大趋势姚明珠也改变不了,只能按部就班地上学,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学校的日子对姚明珠来说还是比较充实。学主席诗歌时,姚明珠觉得班里的气氛还好。可一学到以前工人阶级的奋斗时,有些人对姚明珠态度就有些微妙了。
还好老师秦华因为上一次的事情不敢再放任这些孩子。上课的时候有意引导,如今能坐一堂的,虽然成分有区分,但都是国家和人民认可的,大家得相亲相爱入一家人。
只是姚明珠还是融不进班级,不过还好因为老师引导,仇视或者动手打人的事情没有再发生了。可其他班级却好像分成两派,这些班级知道姚明珠班里之前打架被处分的事情,于是他们约定不在学校打架,而在回家才开始算账。
姚明珠割草上工时就遇到了几次,不过,姚明珠把自己的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对这些事情也没有过多的关注。
对于学习,姚明珠吃力的是学习语言。
姚明珠并不是那种天赋很高的,相反而因为多了上辈子的那些记忆,思维有些僵化。不过姚明珠可以地改变,慢慢地积累,再加上她做为成人的毅力,外语学习慢慢地跟了上来。
期中测试时,姚明珠语文和珠算术拿了满分,俄文也是九十多,其他的劳动政治和劳动课都不错。整体合起来,全班拿了第一。
田昭丽则考得很低,最好的一科也只得了五十多分。拿着自己的试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