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怎么能在这时候跟日本人打仗呢。
虽然上次杨潮联合日本跟俄国人打仗,张謇也不认为很有必要,尽管事实证明,那几年大生的生意很好做,东北几乎被独占了,可是这种发动战争来给工业输血的做法,张謇实在是难以认同。
一听杨潮说他们又可以过几年好日子,张謇不由想到杨潮又要打仗了。
杨潮摇摇头:“怎么状元公很怕打仗?”
张謇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一打仗就是百姓流离失所,日本可不比俄国。日本的海军可厉害着呢。”
杨潮笑道:“放心吧。这次可不是军事战争,而是一场经济战争。准确的说是跟日本的产业战争,我的大军可派不上用场,还得看状元公的纱厂啊。”
张謇问道:“何解?”
张謇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对杨潮的各个手段也是相当震惊,没有一定的大局观念,是做不出杨潮那些事的,起码张謇自叹不如,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习惯了听去杨潮的意见。反而对自己心里的那些挂念,有些了一些不自信。
杨潮道:“只要我们跟日本一直紧张下去,日本的纺织品就进不了中国,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哪个人敢买日货,那些读书人就敢砸他家,哪家铺子敢卖日货,学生就敢烧了他的铺子。”
就算学生没有这么激进,杨潮也会让他们激进的,哪怕花钱雇几个小liu氓装学生呢,只要造成一种社会紧张感,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都没有人敢跟日货产生关系,这可不是后世,砸几辆车都有人出来骂。
这是一个穿着日本和服,走到街上一定会被扒光的激烈的时代,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民族意识正在觉醒,有些人激烈的过头的时代。
“日本人会善罢甘休?真的不会打仗?”
如果是那些士兵用命给他争取来的市场,张謇还真的有些不安,但是如果可以不打仗,可以考抵制日货就能得到的市场,他倒是很乐意填补。
杨潮笑道:“状元公以为,日本人蠢吗?”
张謇摇摇头:“不但不蠢,也许比我们当朝的大人要聪明许多。”
张謇说的是袁世凯,张謇跟袁世凯可是敌人,原因是当年两人都在淮军吴长庆手下共事,张謇是前辈,袁世凯后去,吴长庆觉得袁世凯不学无术,让他跟当时有才子之称的张謇学习。
一开始袁世凯对张謇极为恭敬,在张謇面前执弟子礼,张謇也把袁世凯看做学生,对他严格要求,悉心教导。但是后来袁世凯去了朝鲜,越来越发达,对张謇的态度就开始发生变化,而且张謇听说袁世凯在朝鲜飞扬跋扈,对袁世凯的做法十分不齿,于是写信以老师的身份去斥责他。袁世凯哪里有什么好脾气,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因此对张謇冷嘲热讽,两人就此绝交。
原本的历史上,当袁世凯在立宪中积极活动的时候。张謇才又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和解了。但是这个历史上,由于杨潮的出现,袁世凯很早就跟载沣对峙。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朝政,反而在直隶拥兵自重更是让张謇鄙视。
哪怕现在袁世凯当了总统,张謇对他的鄙视更多,因此背地里张謇甚至跟GM党那波人活动颇多,甚至曾经想帮GM党采购军火。被杨潮委婉的拒绝了,为此还跟杨潮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于是杨潮给他下了一个赌约。
之后炮哥不顾大局,发动讨袁战争,张謇才看出这是一个只想着争权不择手段的货色,跟袁世凯相比是一路货,这才又跟杨潮和好了。
“那状元公以为,日本比我民国孰强孰弱?”
杨潮又问。
张謇道:“许是日本稍强。”
这几年山东的变化,让张謇的信心增加了不少,那些兵工厂。造船厂就是信心来源。
但是常年的失败阴影,让张謇乐观不起来。
“所以我民国绝不会主动攻击日本!”
杨潮道。张謇点点头。
“那日本比之美、德两国孰强孰弱?”
杨潮再问。
张謇道:“自然是美德强。”
这次张謇回答的十分坚定,谁都知道美国经济是世界第一,德国陆军是世界第一。
杨潮笑道:“既然日本人够聪明,又知道自己不是美德的对手,怎么会冒着跟美德开战的风险开战呢?”
张謇不是不知道中美德同盟条约,但是他不认为美德会为了中国跟日本开战,条约在他这样的传统中国士大夫眼中,没有任何意义,就好像中国抛弃越南。就如同抛弃一条狗。
但是不承担义务,也就失去了权力,西方人对权力义务可是分的很清楚的。
“放心吧,国际条约就是用来遵守的。我们观念中的某些东西,该扔掉了。”
当然杨潮也没有那么天真,西方国家尊重条约的原因,也不是因为道德,而是因为利益,他们知道不遵守条约的害处远大于遵守条约害处。如果他们发现不遵守条约更能获利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撕破条约的,就好像意呆一战中明明跟德国、奥匈是同盟,反倒站到了英法俄一边,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英法俄能赢。
俄国人更是说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从来没有遵守条约的传统,但同时俄国人的国际声誉也是最低的。
但杨潮知道德国、美国绝不会提前宣布不履行条约义务,英国人也不会鼓励日本战争,提前给日本保证,那么日本人就不敢冒险。
所以这场战争打不起来。
就算真的打起来了,杨潮也有信心挡住日本人,这是一个防御胜过进攻的时代,守还是守的住的。
张謇还是不放心。
杨潮笑道:“把心放到肚子里。状元公只要记得我们的赌约就好,其他的有我们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状元公就不用操心了。”
张謇冷哼一声,他这种人总觉得该管天下事,不让他操心,是在骂他。
“老夫会记住的!”
然后拂袖而去,讨袁战争后,他对杨潮刚刚升起的那点好感,又有些消散了。
赌约,什么赌约?
杨潮跟张謇赌,等张謇的纺织业能够在山东雇佣300万工人的时候,就是中国获取世界强国地位的时候。
取得强国地位的标志是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收回所有洋人侵占的租界。
当然两人的赌约只局限于山东,也就是杨潮要收回青岛。
如果张謇他们成功雇佣了300万工人,而杨潮还没有废除这些条约,那么杨潮就去张謇的纱厂当一个月扫地工人。
而如果杨潮提前废除了那些不平等条约,收回了殖民地,那么张謇就给杨潮当一个月笔帖式,帮杨潮拟文、磨墨!
为了达到这一个目标,张謇成立了纺织商会,号召江南的资本家都来山东办厂,然后还派自己的技术人员帮忙。
其实张謇哪里会在乎杨潮去给他扫厕所,他不过是需要一个目标,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奋斗,而不是在漆黑的夜里,盲目的摸索。(。)
第二百二十六节 最后一个砝码()
中国人没收了日本侨民、商人的所有财产,日本也没收了中国所有侨民、商人的财产,然后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切断,无论日本人如何倾销,他们的货物也没有人敢买,因为被发现了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外界引用杨潮那次号召为标志,将此次事件称为“中日经济大绝交”!
经济大绝交一个月后,日本水泥工业陷入危机,两个月后,日本纺织工业陷入危机。
这次危机跟以前的危机还不一样,以前日本还能通过倾销和国家补贴先活下去,但是这一次他们完全看不到倾销的希望了,起码向中国倾销不可能,于是他们就开始向西方国家倾销,此举却又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对抗,先从德国开始,接着美国、法国跟进,最后连日本的盟国英国都宣布对日本纺织品加征30%的特别关税,抵抗日本人的倾销。
日本人口五千万,加上朝鲜和台湾不过六七千万,而且此时日本正是工业积累时期,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因此老百姓是很穷的,日本老百姓都很穷,更不用说被压榨的朝鲜和台湾百姓了。
百姓穷就没有市场,水泥工业不用说了,纺织工业都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只要他们的市场萎缩一成就足以产生危机,更何况中国市场可是占了日本纺织业的三成以上,日本三百万纱锭中,至少有一百万的产量是卖到中国了。
而这一百万的市场空包,英国人会吃掉一点,然后大部分会被张謇他们吃掉。
按说如此严重的危机,换做其他国家肯定会发动战争了,可是日本人忍住了。
他们开始频繁的跟英国人交涉,希望得到英国人的保证,但是英国人可不敢给他们保证,他们知道只要他们给了日本人保证,日本肯定会发动战争,英国人自己都不敢保证卷入这场战争的后果。所以不敢冒险。
日本得到保证,就不敢冒险独抗中美德三国,就只能继续隐忍。
国内危机深重,各阶层矛盾重重。普通工人对垄断财阀极为不满。
政府则拼命的引导舆论到中国身上,告诉国民都是因为中国政府的挑衅,他们才过的这么辛苦。
可是政府的引导,却增强了日本百姓的仇华情绪,更加强烈的要求政府对中国开战了。
海军是不能打的。打旅顺是白打,两侧跟俄国人的战争表明,旅顺是不可能从海上攻陷的。
所以日军打算从陆地上试探一下。
日本人选择的方向是黑龙江流域,他们的一小股部队度过了黑龙江,从海兰泡摸到了黑河,结果早就被盯上了,双方爆发了一场冲突,日本损失了大半兵力后,逃过了黑龙江。
杨潮敢这么玩,肯定早就让吴佩孚做好准备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