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兵力后,逃过了黑龙江。

    杨潮敢这么玩,肯定早就让吴佩孚做好准备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重点区域。

    日本人发现中国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感觉到陆地战争想要获胜不是那么容易,于是暂时按捺住了。

    而杨潮却大肆渲染日本的这次偷袭,邀请了许多记者前往东北,向他们展示日本士兵的尸体。

    此时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日本人的尸体还烂不了,同样也是因为寒冬,他们才能从冰冻的黑龙江上轻松过来。

    展示了尸体之后,杨潮让外交部向日本发出措辞强硬的抗议,要求日本军队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接着杨潮以此为借口。宣布东北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在东北各地宣扬战争威胁,让过了几年好日子的老百姓恐慌不已,接着开始大肆招兵。

    经过日俄战争、东北战争洗礼的东北百姓。已经有了参军保卫家乡的概念,也信任杨潮能带领他们大胜仗,于是一个个曾经当过兵的年轻人又背起行囊出发了,没有打过仗的年轻人也纷纷参军。

    一个月就招募到了十万人,但是杨潮还是觉得不够,必须得黑龙江解冻。北方海域解冻之前,招募一百万大军,否则日本如果到时候突然发动地面攻击,对东北局势十分不利。

    东北冲突的爆发,让很多人都打了一个哆嗦,真担心战争会就此爆发,但是看到日本人并没有接下来的动作,才放心下来,很多人都想到,至少得等黑龙江进入夏天才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

    同时两国国内的舆论持续发酵,互相仇恨的情绪到了极点。

    日本老百姓对中国的恨意异常的深重,在日本的炮哥他们都不敢随便出门了。

    但此时炮哥还不肯离开日本,因为随着中日之间的冲突,他越发的奇货可居,日本人各方人物都待他如上宾,日本人极其渴望炮哥回国发动一场革命。

    炮哥却觉得这似乎不是一个好机会,他很清楚此时国内的舆论已经被引导到中日冲突上来了,年轻人确实好忽悠,但是你得顺着他们,就像宋教仁被刺杀,你很容易煽动年轻人仇恨袁世凯,但是此时中日在对峙,煽动年轻人打砸日本商铺容易,煽动他们造反起义很难。

    炮哥在日本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可以利用的棋子,暂时利用不上他们也不在乎,日本人继续外交活动。

    不但跟英国人还开始跟法国接触,虽然这次是中日在对峙,但背后可是两个同盟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一个是中美德同盟,而法俄同盟此时站在中间,地位超然。

    日本接触法国,到没有天真到想要拉拢法国,他们抢了俄国人那么多领土,指望法俄同盟帮他们,那是不可能的。

    日本人只想得到法国一个保证,当中日开战的情况下,法俄同盟不会参与战争。日本人可是担心如果跟中国打起来,俄国人趁机收复失地的话,可就变成法俄同盟联合中美德同盟对抗英日同盟了,那样可就是世界大战了,而且日本首当其冲,将受到两大集团的冲击,英国人最多帮他们拦住法国和德国的海军,陆地上,日本至少要抗击中国和俄国的大军攻击。

    此时三大同盟中的最后一个同盟,法俄同盟就成了最后一个砝码,一旦他们加入的话,顷刻间就会失衡。(。)

第二百二十七节 最后一块拼图() 
作为一个可以平衡各方的砝码,被各方争取,理论上应该很得意,但是法俄同盟中的法兰西共和国却十分痛苦。

    因为他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什么轻松,反倒是感觉到压力重重。

    东北战争之后,以法国为纽带,俄国和英国人和解了,英法俄三国看似形成了一个协约国集团。

    但是这次中日冲突爆发后,法国人却感觉自己真的很难做。

    日本人引用英日同盟,一旦爆发战争,英国势必被卷入其中,法俄同盟的选择将决定最终的结果,法国希望跟英国保持紧密的协约关系,因为他们的最大敌人始终是德国,为此法国是不惜站在英日同盟这一边的,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他们愿意跟中美德同盟中的德国开战。

    可问题是,法俄同盟中的另一方俄国,是打死也不会帮助日本的,他们反倒磨刀霍霍准备收复失地呢,俄国人甚至增强了边境地区的兵力,向伊尔库茨克增加了10万士兵,将这里的兵力增加到了30万人。

    俄国人的举动让法国人很难做,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中日战争爆发,俄国人肯定是站在中国人一边,向日本宣战的,这样的话法国何去何从,法俄同盟向英日同盟宣战?跟德国人站在一个战壕里?

    就像俄国人不肯跟日本站在一个战壕里一样,法国人也是绝对不会跟德国人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

    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让法国人感到焦头烂额,只能一个劲的缓和矛盾。

    当法国人上蹿下跳的在中国活动,并且找上杨潮,要求杨潮保证不主动发起战争,因为怎么看杨潮在东北的扩军行动,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杨潮知道自己该行动了:“第三步开始了!”

    什么第三步?

    围堵日本人的第三步,一步步把日本人逼到这里,甚至把整个国际局势都牵动了,杨潮的目的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围堵日本。

    发动东北战争,支持日本夺取俄国大片领土,制造日本跟俄国不可调和的矛盾,极力邀请美国加入中德同盟。都是在为自己的围堵日本政策服务。

    杨潮围堵日本分三步,第一步就是拉拢美国的一系列行动,第二步是跟日本展开军备竞赛,制造跟日本的紧张关系,最后跟日本经济绝交。跟日本军事对峙,而第三步就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那就是拉拢俄国。

    杨潮知道只要中国跟日本对峙,俄国人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这时候就可以拉拢俄国了。

    只要俄国也加入,杨潮就将日本周边所有势力,都推到了日本的对立面,让日本人面对举世皆敌的外交状况。

    但是俄国跟日本的关系不好,跟中国的关系也不好,上次战争可以说就是中国人挑起来的,中国人跳出来联合日本胖揍了俄国一顿。让俄国失去了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没收了中国境内所有俄国人的资产,俄国人可没有那么贱,立刻就转过来跟中国亲密起来。

    所以杨潮得通过法国人才能改善跟俄国的关系。

    现在法国这只弱鸡找上门来了,杨潮当然不会拒绝。

    但是法国要求杨潮保证不主动发动战争,这一点杨潮还不能保证。

    “我希望邀请一下俄国的外交使团到中国来访问,希望法国政府能从中促成,作为回报我倒是可以保证我统领的军队不会主动攻击。”

    法国人哪里能不答应,立刻就积极联系去了。

    夹在几大同盟之间,法国太痛苦了。说白了还是因为他们是一只弱鸡了,要是拿破仑时代的高卢雄鸡他们会怕谁?

    想到法国人如今的处境,杨潮就不由想起后世中国的地图,一想到小时候接受的爱国教育。“我们的祖国是一只屹立于东方的雄鸡”,一想到小学进行的爱国教育中,老师用深情的语调介绍我们的领土地形的时候,杨潮就感到有些恶心。

    从一个东方巨龙被人家削成了一只弱鸡,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简直就是耻辱。

    俄国人积极回应了杨潮的邀请。

    杨潮只代表地方政府向他们发出邀请。可是俄国总理斯托雷平打算组建一个庞大的团队前往中国,不但要参观山东和东北三省的建设,而且要跟中国重新修订一下外交关系。

    斯托雷平是普京那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长期接受领土被人割走的现状的,恐怕签订条约之后,斯托雷平没有一天不在想着收复失地,而且要对日本人进行严厉的报复,而只要是针对日本人的,沙皇也会坚决支持。

    东北战争后,斯托雷平很快就镇压了国内的不稳,在法国大量贷款的支持下,俄国经济奇迹般的再次增长起来,而且增长还很强劲。

    这其实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俄国拥有庞大的国土,无限的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以前经济出现问题,不过是因为组织机构的滞后,大量的农民像农奴时代那样被束缚在土地上,工业得到不到充足的劳动力,庞大的资源得不到开发,工业怎么可能增长。

    但是斯托雷平的改革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斯托雷平的改革重心就在农村,而且对农民来说十分不公平。

    俄国的农村土地形式很有特色,是一种叫做乡村公社的结构,类似中国的农村,但是相当大的土地都是公用土地,农民是有权力耕种这些土地的,但是不拥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可以想象成后世的中国农村,土地名义上是国家的,农民每家分到一份责任田,土地被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

    由于是公有制,所以农民没有兴趣改善土地,都想要耕种公社中最好的田地,没人愿意费力气改善那些贫瘠的土地,造成俄国空有最庞大的耕地面积,农业却长期不发达。

    斯托雷平命令将农村公社消灭,将公社中的土地变为私有土地,建立农业银行给一些经营良好的富农发放贷款,让他们购买村社土地,甚至从贫穷农民手里收购土地,将土地集中到富农手里。

    斯托雷平这样的改革从1907年就开始了,历史上他的改革让俄国的农业发展很快,一战之前就让粮食产量成为世界第一,比美国的粮食产量还高,粮食可以大量出口,但是苏联时期苏联人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不过斯托雷平这样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富农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许多贫农势必就失去了土地,沦为物产农民,很多就被迫要到城市中谋生,就被迫要进入工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