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的记者。
听说是因为上次环球后,她拍了很多照片,回国搬了一个叫做‘离地一万米’的展览,在巴黎还获得不小的名声,但是她不是一个有常兴的女人,不久就不干记者了,专职做了一阵子摄影师,去非洲拍摄了很多照片,等钱花光了,她又想到当记者了,这就进入费加罗报跑来中国采访杨潮了。
两人滚过床单之后,这女人就大大咧咧的住到了杨潮大石房中央的卧室,每天出入东四省最核心的地方,跟杨潮亲密无间毫无避讳,而且毫不顾忌的拿着杨潮的银子在烟台买了许多手工艺品,比如草编花篮之类的,还动不动跑上海去买一些奢侈品,香水、丝裙等等。
瞬间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斐迪南大公的死真的如同一条狗一样没有任何反应,奥匈帝国一片平静。
杨潮刚刚跟伊莲娜走出房门,环形走道中张念带着一个人就走了过来。
伊莲娜很热情的给张念两人提裙行礼,张念羞赧的躬身,另一个人倒是十分热情。
“伊莲娜,您更漂亮了!”
“谢谢,您也更漂亮了。”
稍微寒暄,伊莲娜就穿着一身白色的丝裙,红色的高跟鞋,带着一顶礼帽,手上带着白色丝质手套,还拿着一只阳伞,就走了出去。
杨潮一袭青衫,杨潮喜欢这种青色长衫,感觉很有民国气息,显得朴素、淡雅,很有一种学者气质,在杨潮的带动下,这种青色长衫,都快成了富强党的制服了。
“米青。发生什么事了?”
来人叫做米青,是接替王求的宣传部长,但是这个人比较奇怪。
因为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不奇怪。奇怪的是她是一个留德学生,奇怪的是她是学数学和心理学的,奇怪的是她对政治十分热情,奇怪的是她至今没有丝毫结婚的意思。
米青是广东人,但是跟一般的广东女子不太一样。她皮肤更为白皙,更像是一个江南女子,因为她祖辈就是江南人,到广东做生意发家后,在当地置地安家,已经三代了。
“理事长。没什么大事,就是汇报一下最近的舆论情况。”
理事长这个充满日式的名词,就是这年头对党派最高领导人的称呼,后世中国人采用俄式的主席、书记等名称。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到一个空会议室中。
米青作为宣传部长。可比王求积极多了,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折服一群心高气傲的留洋海归,本身就不容易,而她做出来的成绩,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富强报在她手里,现在已经是一分发行量排在中国前三的大报了,在全国各地都有分社,甚至还有不小的盈利。不需要杨潮往里面砸钱。
杨潮这才问道:“最近有什么舆论?”
杨潮一点都不好奇,米青前来汇报工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没到节假日她都会来。显然她很懂得如何处理好跟上级的关系,那就是让上级知道她工作积极,而且有成绩。
米青道:“舆论很正常,社会各界对我党的理念都较为认同。”
杨潮又道:“国外的舆论呢?”
米青道:“国外舆论也以赞扬为主,但是有些报纸也提出了一些批评,认为中国工业肯定崩溃。”
杨潮笑道:“好吧。只是崩溃吗,我听说还有骂我们的。”
米青叹道:“也谈不上骂,只是嘲笑而已。”
杨潮道:“好吧,是嘲笑。那么说完了?”
米青摇头:“有一篇文章,是写您的,我觉得有点意思,所以拿给您看看。”
说着,米青蹲下身子,用纤细的手打开带过来的公文包,从中拿出一份封皮很普通的杂质。
“经济学人?”
杨潮看清楚了,米青翻到她想让杨潮看的内容。
“凯恩斯?”
竟然是凯恩斯写的一片专业评论。
这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凯恩斯主义的那个凯恩斯。
凯恩斯生于英国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此时他22岁)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留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
但看此人的背景知道了,上学时候是绝对的优等生,放在中国至少落一个神童的名号,22岁就剑桥文学硕士,精通数学,经济学。至于去印度做公职,这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僚。
凯恩斯在印度任职期间,对印度的经济状况十分了解,写过一本《印度通货与金融》,良好的教育背景、学历,还有学术研究,以及公职经历,让凯恩斯已经小有名气了。
不过凯恩斯在后世是国家干预政策的鼻祖,现在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经济倡导者,只能说人是有立场的,一战之前英国强盛,他就倡导自由贸易,一战之后英国工业衰退,他就倡导贸易保护。
杨潮仔细看完凯恩斯的这片文章,凯恩斯在文章中用数学方式论证,中国山东经济行将崩溃!
看完之后,杨潮平静的询问米青。
杨潮知道这个心思细腻的女宣传部长让他看这篇文章,不是没有目的的,肯定是来劝自己的,别说凯恩斯这种专家看出来了,就是富强党内一些有经济和管理背景的成员也早就看到了,认为山东的投资太过了,肯定要出问题。
已经有很多人劝阻过杨潮了,但是杨潮依然我行我素,告诉他们,发展工业哪里还需要考虑那么多,杨潮的回答被很多人认为是鲁莽,甚至有人失望退dg的。
此时米青显然是想用这片洋人的文章来说服杨潮。
“你觉得如何?”
杨潮反问道。
米青叹道:“我以为凯恩斯说也有点道理,只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崩溃应该不至于。”
米青是一个很聪明的姑娘,她从杨潮口气中听出来,似乎杨潮并没有认同凯恩斯,那么她就没有必要拧着杨潮的意思了。
杨潮笑道:“其实,他说得对!”
米青一愣,她彻底不懂了,原来这些道理,杨潮都很清楚。(。)
第二百三十六节 工业动员()
“是啊,肯定崩溃啊。如果是过剩10%到30%还能够调整,过剩70%以上,就要经济危机了。现在我们过剩是3000%到5000%怎么调整?只能崩溃了!”
杨潮推动了三波产业狂潮,第一波过后只是打一个基础,第二波后就达到了日本水平,而第三波后则要超过法国,直接达到英德的水平,短短不到十年间,就是粗暴的砸钱建工厂,请技术人员,如果是苏联模式还差不多,在市场模式下只有崩溃,因为平稳的市场经济短期内是根本无法调整过来适应这么大规模的工业膨胀的。
“那您还坚持?”
米青不解道。杨潮第一波工业建设,让富强党那些工科男十分欣慰的,第二波后他们则相当激动,可是杨潮推动第三波更疯狂的近百亿美元的投资后,最疯狂的人都开始反对了。
“你记住一点,所谓的生产,本质上是把人力组织起来,开发、加工资源而已。至于是用钱来驱动人力,还是用权力来驱动人力是没有区别的。詹天佑雇长工修铁路,跟津浦铁路用劳役来修,结果有区别吗?”
杨潮解释道。
米青还是不解:“可是这跟铁路到底是不同的。你可以用劳役修铁路,可是你不能不给工厂的工人发工资。就算抓人塞进工厂,白白造一些卖不出去的东西,又有什么用?”
杨潮笑道:“所以我们就要采取一些特别的办法了。说了你也不懂,等我做完了你就知道了,出去把李思第给我叫过来。”
杨潮下了逐客令,米青偷偷撇撇嘴,顺手把杂质拿走了。
李思第已经从上海回来了,是杨潮专门喊他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这次经济危机。
“所有今年新投产,但是销路没有打开,还有正在计划投产的工厂,都必须动员起来。你找李富安。每一家工厂都要出管理人员作为联络员,所有工厂全部转产。”
等新建的企业都投产了,经济肯定崩溃,所以杨潮不打算让那些富余的工厂顺利投产。直接让他们进行转产,开始调整机器设备,没有两三个月是不可能的,两三个月后,欧战就该打的热火朝天了。
“是所有新工厂?”
李思第有些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要知道从去年到今年新建的工厂数量多达5000多家。那可是1百亿美元的投资,分成5000家每家平均投资额也打到了200万美元,绝对的大工厂,动员5000多家这样的工厂,有必要吗?
“没错,动员所有没有订单的工厂,利用他们的生产能力,我们要全力以赴跟日本人打这场仗!”
杨潮十分严肃的说道。
日本,只能是日本,此时说自己是在为给欧洲提供产品。别人会以为自己是神棍的。
反正目前跟日本人在对峙,一直没有动手,已经让全世界都感到奇怪了,所有人都毫不怀疑,中日之间随时会爆发战争。
“可是目前我们的军需并没有供应问题啊。”
以目前常规的生产力,就足以保证东北那一百万军队的物资补给了,如果是现在这种规模确实不需要动员工业力量,更不用说几乎全面动员了。
“我们目前才有一百万军队,而日本人已经动员了300万人。日本人的军事素质,又比我们高。所以一旦开战,我们势必要吃亏。单兵素质不行,那就只能从兵力上加强了,所以我打算继续招兵。我认为要完全压制住日本。至少也得500万兵力才行!”
杨潮的话直接让李思第傻眼了。
500万大军,这是什么概念,好像现代世界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啊,中国有能力组建那么大规模的军队吗啊?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