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的劝说下,这才解除了封锁。
这时候已经过了年,杨潮也终于接到了欧战的订单。打了半年之后,列强国的军火库存终于不够用了。
第一个是俄国人,他们下了200万只步枪的订单,和1000门大炮的订单,至于机枪他们从法国采购了。
去年俄国首先向奥匈发动了三次攻击,起初还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攻占来边境几个城市,但是从塞尔维亚那边学会了堑壕战的奥匈,很快就重整了防线,机枪战壕铁丝网的部署。依然拥有绝大的优势。
俄国人派出飞艇部队轰炸,结果被打下了三分之一后,就不敢在消耗这些价格高昂的飞艇了,全都送去了后方,只用大炮不断的轰击奥匈阵地。
奥匈的结果也不是很好,他们一开战就认定两个星期就能打下塞尔维亚,可是一连发动了三次总攻,竟然被塞尔维亚人顶住了,损失了数万士兵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塞尔维亚人的战法很简单,那就是守。死守,他们可没有本钱反攻,一心防守之下效果倒是不错,挖掘的战壕在英法支持的大量机关枪武装下。仿佛一道无法愉悦的死亡之地,喝饱了死敌奥匈战士的鲜血。
奥匈从塞尔维亚这边学到的经验,很快就用到了俄国人那边,才造成了俄国人重新动员了一批新的兵力,打算调整战略了。
俄国人的新战略是在法国人的要求下调整的,因为法国有些抵挡不住德军的攻击了。
德**队在施里芬计划下。第一时间闯入比利时,飞艇重炮齐上阵,轻松将比利时灭亡,然后通过比利时的边境,大量进入法国未设防的地区,这个速度比原本的历史上要快很多,让法国人更加狼狈。
法国人匆忙组建新的防线,但一时阻挡不住德军前进。
一切都是法国人作死,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德国人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副本都被他们的间谍搞到手了,但是法**方不信,他们觉得德军绕一个大圈子,从北方绕道攻打法国不现实,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力还是部署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带德法边境地区。
而德国人对新军事技术的运用,一向都很开放,他们大量采用了飞艇开路,炸断铁路桥梁等方式阻挡法国人调动兵员,同时积极推进,甚至动用了上千艘大型飞艇运送士兵,行军速度几乎赶得上二战的闪电战了,因此一时间取得了大量的优势,让法国人都恐慌了起来。
其实德国人的战术还是太保守了,要是换做杨潮,肯定是大规模出动飞艇轰炸法国交通线、工厂和城市,也就是战略轰炸。可是在短期战争的指导思想下,德国人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飞艇用作突防掩护,他们以为突破法国人的防线,打到巴黎去,法国人就该投降了。
法国人可没那么容易投降,普法战争积攒的耻辱,让他们有强烈的雪耻意愿,从上到下都憋着一股劲呢。所以法国人根本就没想过投降,而是第一时间要求英国人尽快增兵,将陆军调到大陆。
但是英国人对排遣陆军向来不积极,半年时间他们只动员了100万陆军到大陆,根本就不足以抵消法军的损失,法国人发现还是俄国大兵靠谱一些,玩陆战就不能指望英国人。
于是法国希望俄国暂时将攻击重点从奥匈身上转到德国身上,化解一下法国人的压力,对于盟友的这种请求,俄国人是欣然答应,这证明俄国在欧洲还是不容忽视的,当然管法国人要了1亿美元的军法赞助也是动力之一。
正是有法国人通过英国在美国纽约借到的美元债款,俄国人才有能力组建新的军队,同时向杨潮大量采购军火。
对于俄国人的订单,杨潮是直接交付,他的兵工生产车间这段时间又生产了足够多的武器装备,结果是他的军火通过铁路线送到俄国的时候,俄国人的士兵还没有征募够呢,大多数还在各地的乡下,有史以来第一次,俄军也出现了武器等待兵员的情况。
法国人最终在马恩河挡住了德军,在不断增兵的英军帮助下,喘过了一口气,然后他们开始组织反击了。
英法联军在马恩河跟德国人打起了消耗战,俄军也开始增兵东普鲁士,打算从东线攻击德国。
西方人打了半年时间后,依然很乐观,依然认为今年肯定能够解决德国,英法和俄军联合行动,一定能够将德国打败。
而德国人在俄军发动东普鲁士战役后,开始在西线战场采取守势,调集兵力打算先解决东部边境的燃眉之急。
1914年,欧洲人打的热闹,东方则是杨潮进军青岛,并将想要染指这里的日本人赶了出去。
但是1915年一开年,就不平静了。
杨潮办公室中有三台电话,一台黑色,一台白色,一台则是红色的。
这三台电话都是紧急电话,优先级一样高,白色是对政府官员的,比如打给袁世凯,红色则是关于军队的,比如打给吴佩孚,黑色则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比如李思第在工业局打给杨潮。
电话此时依然是昂贵的设备,日常工作还是要靠电报的,这几台电话又都是紧急电话,因此平常很少会响起来。
但是大年初一它就响了,那台黑色电话响个不停。
“什么,挤兑?”
杨潮有些不敢相信,上海竟然在这时候发生了挤兑现象。
上海的轻工业确实有些失控一般的增长,但那是因为日本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被杨潮赶出中国之后的正常增长,杨子银行也只发了100亿纸币,加上银行杠杆也不超过500亿两白银。
虽然也是超发严重,可是欧战爆发后,欧洲商品不在进入中国。
上海轻工业可是独占了中国市场,要知道日本人的轻工业虽然强大,但在中国市场占据最多份额的依然是西方列强,日本纺织品还无法与经营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英国纺织品相抗衡,他们也不过是在英国人身后吃点残渣剩饭。
应该说经济基本面是非常好的,但却发生了挤兑现象,这极不正常。
“又是汇丰银行?”
杨潮以为又是沙逊家族控制的汇丰银行在兴风作浪,难道他们打算做英国人的棋子,发动经济攻击?
“不是汇丰银行,汇丰银行说是日本人!”(。)
第二百四十六节 稳住市场()
杨潮明白了。
日本人忍不下山东这口气,想要搞垮中国经济,他们打的好算盘。
日本在上海的银行现在就剩一家正金银行了,这是他们的清算银行,其他商业银行都因为杨潮的排挤,尤其是没收日本人财产的风潮,吓的回国了。
日本银行在上海搞风搞雨杨潮不奇怪,奇怪的反倒是汇丰银行的泄密,汇丰竟然会主动将日本人出卖,这倒是让人奇怪,看来沙逊家族学会老实了。
“一家日本银行发动的挤兑,就把你难成这样?别忘了,你是上海市长,你是官!”
“你要让洋人,让日本人知道,你是管着他们的。你不会查封正金银行?什么,没理由?你需要理由吗?那我给你一个!就说日本人涉嫌走私,派兵先关了正金银行。”
杨潮生气的扔下电话。
这个谢冠辉什么都好,就是对待洋人问题上,还是太软弱了。
虽然可以查封日本银行,但是日本人掀起的这场挤兑却不容易化解,毕竟纸币只要超发,就有了被人攻击的弱点。
查封正金银行后,谢冠辉还是制止不住挤兑潮,又请示杨潮。
“释放黄金储备,购买白银!”
第一步杨潮只能让杨子银行将黄金储备拿出来,加大白银储备,应付纸币的兑换风潮。
“动员上海的各大商会,告诉他们现在上海的纸币需要他们支持。”
“告诉汇丰银行他们,现在需要他们帮一个小忙,让他们出面帮忙稳定市面。”
“召集上海大大小小的资本家,告诉他们我们的储备充足,并且已经开始从国外采购白银,让他们不要恐慌,暂时不要加入挤兑。”
动员了上海一切经济力量,尤其是外资银行和资本家,这些人手里才掌握最多的纸币。普通老百姓手里能有几个毛票?
尤其是那些资本家,他们从银行和钱庄中的贷款,很多都只是在账面上的,银行其实没有那么多纸币。更没有那么多的白银,因此他们如果提款,估计银行只有崩溃一条路。
但是这些人根本不行,挤兑潮还是在继续,很多家钱庄和最近开业的一批小银行都开始关门了。
“宣布上海进入紧急状态。停止纸币和白银的兑换。杨子银行给那些钱庄银行无限量拆借纸币。同时打发债券收紧纸币。”
杨潮不得不运用行政手段,宣布纸币停兑白银。然后让杨子银行加印纸币给钱庄银行,让那些企业家可以提出纸币,但是纸币的信用就要用债券来维持了。杨子银行积攒的信用,这一次就要用出来,当然如果最后顶不住,崩溃的话,信用也就彻底破产了,如果顶住了,杨子银行的信用反倒会大大增加。
同时杨潮派去美国谈判白银收购的团队也传回了结果。美国人趁火打劫,要求1比30的价格跟他们兑换,此前银价可已经稳定到了1比37的价格。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白银生产国,另外墨西哥等南美的白银大国,也基本上被美国人控制了,美国产银州一直都在胁迫美国政府,组成强大的白银集团让美国政府不得不把白银也算作储备。
其实美国此时名义上是金本位,实际上是金银复本位,白银占据总储备的很大比例,少的时候有四分之一。多的时候高大一半。
杨潮用黄金兑换白银,对美元的坚定只有好处,但是美国人此时不允许大量的金银运出美国,杨潮被迫用那5亿军舰采购费从美国高价买白银。
1比30只能让杨潮买到6亿两白银了。不过紧急时刻也顾不得了,就让美国人赚点便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