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护美国利益永远是核心。
而富强党中无论是李富安上台,还是米青上台,实业救国的理念依然会继续推行下去,只是一个激进,一个稳妥罢了。
这两方哪怕分裂成两个组织,也依然是最有战斗力的,远不是张謇那种立宪党能比的,他们将分别成为社会的激进派和保守派,日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牢牢把握住中国政治的走势,而不让社会逆流。
“所以你其实并不看好我,你只是让我出来出丑罢了。”
米青瞪了杨潮一眼。
杨潮狠狠的捏了她的胸口一下:“胡说什么呢。你上台自然比李富安上台要好。因为现在的国民开始变得激进了,需要一个女人给他们降降火气。你是女人,施政柔和一些,是能被人接受的。而李富安也许会在这种汹涌的情绪中走向极端。”
米青这才小猫一样偎依在杨潮怀里,杨潮是支持她的,这很重要,哪怕她会输,也不会那么失落了。
“再说了,你竞选成功了,我的第二步才能走出去,所以你必须成功。”
“什么第二步?”
“清理垃圾。”
“什么垃圾?”
“政治垃圾。”
“你到底怎么打算的?”
“你看着就好。”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夜都没有睡觉,一直等到天亮,米青重新穿起了青衫,还得戴着一顶礼帽出去了,她将去保定做演讲,接着会去天津,然后沿着津浦路南下,到了广东后,会去广西,然后云贵。
而潘训会去跟蔡锷沟通一下,只要蔡锷支持,云贵基本上就会支持,四川也能有一部分选票支持。然后潘训会在北京跟两江、湖广的议员进行沟通,跟山东、东三省和上海的议员进行沟通,争取一部分选票。
与此同时李富安也积极行动,他的资本更雄厚,金钱只是一个方面,但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让他可以在报纸上整篇整篇的宣扬他的政治理念,李富安表示,一旦他当选,将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建设,将山东模式复制到全国。
这个红枣的吸引力还是很高的,中国人又不是傻子,刚开始还没人在意,可是日俄战争之后,中国的精英人物的目光就开始盯住山东了,当然这些精英的目光不在山东的富庶上,他们最关心的是,山东如何靠着一己之力,从俄国人手里夺回了东北。
他们发现山东悄无声息竟然拥有了亚洲最庞大的军事工业,能够生产的火炮、枪支比日本更先进,比日本的产量更高。于是挖掘山东模式的秘密就开始了,可是这些人挖掘山东,却比不上山东的变化大。
当他们以为山东只是军事工业强大的时候,杨潮又开始引入美德资本,一开始引入资本还被人诟病,大家还看不清好坏,有叫好的,也有谩骂的,但是一场东北战争,虽然在杨潮的运作下,看似日本人抢走了胜利成果,但大家都看到了一个可以跟俄国人正面交锋的国家,叫好的人就越发多了。
这时候还只是叫好,还没有人说要学习,因为老百姓没有得到什么实惠,而且当时受到国外舆论的影响,一些精英也认为一下子引入几百亿马克的外国资本,实在是太让人担心了,他们也感觉山东经济会崩溃。
但是接下来的一战,不但没有让山东经济崩溃,而且一下子让这个经济体成了全世界都不容小觑的重工业中心,大发战争财的同时,轻工业疯狂扩张,强占了英日的市场份额,城市化急剧推进,在这种大环境的增长下,猪都能挣钱的时候,做足了准备的山东自然吃的是盆满钵满。
中国人最讲求实际,此时已经没有人在批评山东发展模式了,反而兴起了一阵阵的学习声音,就好像甲午战争后,都嚷着要学习日本一样。
但是山东是通过借德国那个冤大头的贷款,其他地方可找不到资本,资本这玩意,你要么借过来,要么只能自己积累,没人愿意十年如一日的慢慢积累,都想一口气吃个胖子,所以此时李富安提出要在全国推广山东模式,一些省份的精英阶层还是十分期待的,而这些人偏偏就是掌握舆论的一群人。
但掌握舆论的未必掌权,东林党当年掌握舆论,却干不过阉党就是证明。
李富安显然没有看到这一点,良好的舆论环境,让他有些忘乎所以了。
也跟他完全没有把米青放在眼里有关系,在他看来,米青到各省去游说,完全是徒劳,没看到各省的记者根本对到他们省去的米青不感兴趣,反而都跑来北京采访他李富安吗。
所以李富安几乎没有什么实地行动,一天光忙着应付各地来的记者了,他认为掌握舆论就是最好的宣传。
但是李富安不知道,舆论是把双刃剑,你以为你握的是刀柄,但其实往往握的是刀刃。
李富安不知道的是,很多记者看似关心的问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其实是不安好心。(。)
第三百五十三节 社会热点()
不但舆论看好李富安,就连洋人都看好他,热捧他。
英国人和德国人是最积极的,德国人现在疯了一样想让中国赶紧参战,否则他们就要坚持不下去了。
德国轰炸了美国后,激起了美国上下一心的仇视,在美国国内掀起了针对德裔公民的各种歧视活动,盎格鲁撒克逊人裔民则积极踊跃参军,美国政府更是出台了强制征兵令,计划征召500万适龄青年参战。
美国人的反应,让德国人措手不及,他们之所以轰炸美国,最开始只是想给美国一个警告,是想吓退美国,美国政府伪装的很好,他们大打各种人权牌,在世界各地留下了美国人怕死的印象。
但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假象,以美国牛仔那种脾气会怕死?翻开美国任何一场战争你就会发现,美国人的勇气其实远大于英法,直追德国和俄国这两个国家。
当然距离武士道熏陶出来的日本人还有些距离,但是日本这种精神就跟解放后十几年的****一样,是一种被疯狂宣传刺激出来的勇气,是不可能持久的,日本二战之后非常短的时间就失去了这种精神,日本政府一宣布想要介入维和行动,日本自卫队就立刻招不到兵,在役士兵还纷纷要求退役;中国其实也是一样,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日子变好了,大量的年轻人反而认定中国打不过美国,而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可是拿着步枪吃着炒面,在冰天雪地中跟美帝硬抗的。
东方民族的优势不是个人精神上的悍勇,而是极强的服从性,一旦用军事组织起来,用严酷的军纪约束起来,就是最好管理的士兵。
这一点上美国牛仔们就差远了,他们的军纪一样森严,但就是止不住各种恶习。在各地的驻军总是生事,后世的美军在日本不断的爆出来各种强J日本女学生就是例子。
而美国人这种不好管理,也因为德国人的轰炸激起了同仇敌忾,美国政府没准还在感谢德国人呢。要不是他们这一弄,美国政府还真的很难将一向桀骜不驯的国民思想统一起来,全力介入战争呢。
于是德国人没能吓退美国,却让美国开始全力反击他们了,美国的人力、财力和各种物质资源。源源不断的送到欧洲,德国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轰炸,可是美国人却不是傻子,他们吃过一次亏之后,很快就学到了经验。
第一次德国人的轰炸,确实重创了克利夫兰的石油工业,因为德国人用了大量燃烧弹。第二次依然让德国人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可是第三次轰炸,德国飞艇就几乎是全军覆没了。
美国人对于飞艇不是完全没有防备,他们早年可是为了防备日本的空中威胁。建立了各种防空预警,但是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在大西洋沿岸反倒防守空虚,哪怕已经对德国宣战后,他们依然没有什么防备。
美国政府的解释是大意了。
鬼才相信他们大意呢,反正杨潮是不信的,如果美**方连这种失误都能有,那美国凭什么称霸全球,西点军校可以关门大吉了。
所以只能还是苦肉计,一个激起整个国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苦肉计。
短短的三次轰炸。对美国实力没有什么影响,即便是石油工业,也不过损失了一些炼油厂而已,美国可不仅仅是克利夫兰有炼油厂。西部、南部也都有大量的炼油工业呢,再说,德国人也不可能把克利夫兰的炼油工业全都摧毁。
所以德国人的轰炸,最后也只是让克利夫兰的炼油工业停顿了两三个月而已,损失了一些设备和工厂建筑,美国人不用半年就能完全恢复。
德国人自己就惨了。不但很快就失去了对美国的空中优势,别说轰炸美国了,美国飞艇反而开始寻求轰炸德国,现在德国人的飞艇全都集中在国内,才勉强阻挡协约国的飞艇。
而美国人已经启动了他们的航空工业,不但开始大规模生产飞艇,也开始生产各种型号的飞机,美国国会拨付了一万艘飞艇和四千架飞机的预算,打算在一年内打造出全世界最庞大的空中力量。
很显然,如果不能在一年内结束战争,德国就要面临日本当年的困扰,面对国家工业、交通运输,甚至农业生产都被摧毁的局面,而他们实在无力进攻西线一千多万协约国大军,目前能够守住已有战线,已经证明德**队的优秀了。
可即便德军在优秀,一年后也将迎来失败,除非中国这个人力更强,物力也不算弱的国家参战,并且站在德国一方,才有可能扭转战局。
但是此前杨潮虽然一直表现出对德国的友好,但是始终不答应直接参战,物质倒是想方设法的给德国提供了一些,但参战就免谈。
现在中国选举,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机会,德国人希望说服李富安。
德国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机会,更擅长外交手段的英国鬼子怎么可能看不到,而且李富安可是留学英国的,这层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