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法国人最大的困难在于,战争中他们的黄金储备消耗一空。因此他们实在无法继续增加政府赤字,眼下法郎贬值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在无限制财政支出用来重建的话,法郎势必要贬值。汇率贬值不可怕,可怕的是崩溃,是国内的通胀。
所以法国人是需要一笔贷款来稳定经济的,此前他们寻找过美国人,但是美国人在战后对法国人借债表现了审慎的态度,因为法国人已经借了太多钱了。法国人借新债还旧债,他们还能接受,但是继续大笔借钱,他们可不敢接受,尤其是美国此时也是在经济危机期间,借钱给法国人,那意味着他们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降低。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金融政策跟后世不一样,因为借钱出去,意味着借黄金出去,因为你必须随时准备接受别人提取黄金,美国人现在可不愿意接受黄金外流。
所以当中国政府说他们有兴趣向英法放债进行重建的时候,英法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才派出人来谈判。但是始终有些担心中国的融资能力,如果中国人无法提供足够的黄金,中国的纸币贷款就只是一堆废纸而已,在国际市场上完全没有偿付能力,甚至还会因为这笔贷款将中国经济摧垮。
现在不用担心了,中国人那一万吨黄金一出现,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问题只是借多少,利息是多少的问题了。
于是英法相继做出了一些让步,而这些此前他们一直不肯答应。
这些让步包括,答应中国政府提出了互相降低税率,互相允许投资,并且以矿产抵押。
法国人当然不肯答应用他们所有的矿产抵押,但是用殖民地的矿产就无所谓了,于是他们用越南一些已经发现,但没有能力开发的矿权,以及越南地区的探矿权做抵押,希望从中国贷款10亿金元券,10亿金元券就是1000吨黄金,比现在法国的黄金储备还要多,接到这笔跟黄金挂钩的金元券,足以让法国稳定住国内岌岌可危的经济了。
英国人也不是不能商量,他们本土的矿藏是不可能抵押的,但是殖民地可以考虑,于是他们决定以他们在马来西亚和缅甸的探矿权作为抵押,希望从中国得到30亿金元券贷款。
英国人付出的少,却要求的多,中国政府自然不肯答应,要求得到印度的探矿权。可是印度是英国国王王冠上最大的宝石,压榨富饶的印度是英国强盛的保证,他们不愿意让中国渗透到这里,所以坚决拒绝。
中国改而要求得到南非和澳大利亚的探矿权。英国又以这两国都是独立的自治领,而不是他们的殖民地为由予以拒绝。但是英国表示,他们在非洲其他殖民地的矿产可以考虑,比如德属东非殖民地上的矿产。
中国以英国没有诚信,宣布谈判破裂。
但英国可没打算放弃,他们来找杨潮,他们知道杨潮能办这事。
“不就是探矿权吗?你们过去不都这么玩的,从清政府手里拿走多少矿权,怎么到你们自己个身上,就这么想不开呢!”
老熟人,英国人派了朱尔典来谈判,两人可好些年没见了,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因为这老家伙怕是没多长时间活头了。
“您说的对,所以我们还是愿意出让德属东非的探矿权的。”
朱尔典一口京片儿,北京那些年没白待。
“德国人在东非待了那么久,什么都没有找到,您觉得,那地儿有矿吗?”
杨潮反问道,一边招待朱尔典喝茶。
“茶不错,嗯,有股花香?”
朱尔典品了一口,询问道。
杨潮道:“好品味,这片茶园旁有漫山的山花,每当花粉洗礼茶树之后才会采摘。”
杨潮的鬼扯着,其实就是福建岩茶的岩韵,不过两人暂时岔开了一下话题。
朱尔典回忆了一番曾经在北京的岁月,他现在已经退休了,就是因为在中国有丰厚的人脉,所以才被英国政府特别聘请出来,也看得出现在中国在英国的天平上已经不是过去那样无足轻重了。
“您觉得加上阿拉伯半岛的探矿权如何?”
事情终归要转到正事上来的,朱尔典觉得气氛缓和的差不多了,提出了新的条件。
杨潮心里不由一颤,阿拉伯啊,什么都不用说,光是埋在地下的那些石油,就足够让人心动了,石油不仅仅是财富,还是权力,可以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20世纪的话语权。
而探矿听起来像是科研活动,实际上潜移默化,拥有探矿权,自然而然就拥有开采权,谁先发现,谁先开采。
战争中英国人派劳伦斯去阿拉伯半岛活动,将这个******起源地的阿拉伯人鼓动起来,向**********世界的哈里发土耳其挑战,最终将土耳其实力逐出了阿拉伯半岛。
只是战后英国政府食言而肥,没有允许这些阿拉伯人du立建国,而是从土耳其手里,将这里的统治权抢到了自己手里,并且通过巴黎和会确认阿拉伯半岛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将阿拉伯半岛变成了英国殖民地。
所以现在英国人有权力出卖阿拉伯半岛的探矿权。
但他还是摇摇头:“您觉得阿拉伯半岛的沙子下面会有矿产吗?”
朱尔典笑道:“也许那地方有石油呢,您应该知道,紧邻的波斯,可是已经开采出了大量的石油。”
英国人不是没有在哪里勘探过,只是他们没有发现而已,而且阿拉伯的沙漠中勘探也确实困难了些,现在的石油价格还没有高到让人在沙漠中心开采还不赔钱的程度。
杨潮道:“不行,必须加上澳大利亚和南非两地。”
尽管得到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就足以值回票价了,可杨潮却坚持要南非和澳大利亚。
要南非不过是一个幌子,是给英国人讨价还价的,澳大利亚才是最大的图谋,澳大利亚储量丰富的铁矿是一定要拿到手的,就跟巴西的铁矿一样,掌握了这两个国家的铁矿资源,杨潮就几乎垄断了世界上最优质的铁矿,几十年后当美国的铁矿耗尽,全世界都不得不依靠他了。
而且澳大利亚的铁矿,现在九成都还没有发现,静静的躺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中,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第三百八十七节 铁矿到手()
但是朱尔典对杨潮坚持在南非和澳大利亚探矿十分疑虑,这两地跟其他殖民地不一样,两地先后都成为了自治领,就是因为统治这两地的都是白人,而且大都是英国后裔,所以英国愿意更平等的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加拿大一样。
澳大利亚对大英帝国的这种赐予给予了回馈,展现了对英国异乎寻常的忠诚,总理安德鲁费舍尔宣布不惜一切代价支持英国,直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个先令。
最终这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应征入伍的士兵比例,比英国本土还高,男性人口不足300万,其中近40万人自愿参战,其中50%非死即伤,这种忠诚还是很让人感动的。
南非虽然没有澳大利亚那么忠诚,战争中首鼠两端,始终在谋求du立,但是南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国人为了南非这块土地,可是打了两次布尔战争,先后投入四十万兵力,花费了十亿英镑,伤亡两万多人,就是因为这里对英国太重要了,丰富的矿藏,尤其是巨大的黄金储量,堪称英国的金库。
所以朱尔典并没有一口答应,他敏锐的感觉到,杨潮坚持要这两地的探矿权另有隐情,于是他假借需要英国跟澳大利亚和南非商议,暂时结束了谈判。
当然需要商议,但是以英国的影响力,还是可以将这两地的探矿权拿下来的,最多在管杨潮要一些补偿给这两国就足够了。
可是朱尔典在弄清楚杨潮图谋之前,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他立刻联系了国内,需要情报支持。英国内阁立刻调查这两地,却没有任何特殊发现,他们最后认定,杨潮想要这两地的探矿权,最大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两地的黄金。
南非有金矿毋庸置疑,澳大利亚也是有名的黄金产地。曾经继美国之后引发了淘金潮,而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也从德国得到消息,原来在战争前两年。杨潮成先后给德国秘密运送了3000吨金含量的金矿石。
英国明白杨潮在某地拥有储量巨大的金矿,这也是为什么杨潮突然能拿出一万吨黄金,而英国人丝毫不怀疑的原因。
他们认为,开采黄金得利的杨潮,自然是看重了澳大利亚和南非的金矿。
英国内阁的判断。也符合朱尔典的预期,经过跟内阁多次商讨之后,朱尔典向杨潮提出了新的建议。
“如果贵国一定要求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探矿权,那么我国愿意代为疏通,只是贵国必须给与澳大利亚和南非政府一定的补偿。还有黄金、白银、钻石和石油矿藏,不在探矿权之内。”
听完朱尔典的建议后,杨潮立刻就皱眉了,表现的就好像真的很看重这两地的黄金和钻石一样。
然后他冷笑道:“呵呵,没有黄金、白银,没有钻石。连石油都不算在里面,那我去那两地探什么?挖沙子吗?”
朱尔典道:“请恕在下直言,澳大利亚和南非的金矿,都已经被人收购走了,包括未开采的金矿。所以我们对此也无能为力。至于石油则关乎两国的能源安全,所以这个是无法商议的,两国政府肯定不会同意。还有给与贵国的探矿权,只能在两国未开发区域。”
杨潮已经露出不悦,很不耐烦的说道:“说说,该给他们多少钱吧?”
朱尔典笑道:“在下以为。一亿金元券,应该不算多。”
杨潮腾地就站了起来:“我说老朱啊,咱都是老朋友了,就不用这样了吧。你们不允许我探金矿。还要找我要一亿金元券,这可是一百吨黄金啊,你就不觉得这太可笑了吗?”
探矿权当然可以出售,但是洋人在中国的探矿权,往往都只是各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