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拉站在犹太人的角度对杨潮也有解读,那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治家,非常有策略,而且十分强大,非常值得信赖和依靠,每一个犹太人心目中,其实都有一个弥赛亚的意识,他们能够忍受的唯一盼头就是弥赛亚有一天会回来拯救他们,他们坚定的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上帝不会抛弃他们。
但是弥赛亚太远,所以萨拉认为杨潮对于中国人,是类似摩西那样的引导者角色,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和先知。
身在俄罗斯。也能了解俄国人眼中杨潮的形象,而俄罗斯人眼中的杨潮形象极其复杂,一战之前杨潮的形象可不是很好,代表着狡诈,凶狠。赌徒等等形象,这些都可以从俄国人的报纸上看到,因为杨潮用军事欺诈的手段,从俄国手里抢回了东北,那是俄国人牺牲了十几万人跟日本争夺的结果,而杨潮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只是在东北组建了十几万土匪,趁着俄国闹革命的时机,还有国际社会的压力,逼迫俄国让出了付出重大代价抢到的东北土地。
然后是一战之中。杨潮始终坚定的支持俄国,帮助俄国对抗日本的威胁,那时候俄国人认为杨潮是一个讲信用的政治家,一个可以信赖的绅士,没错,从那时候起,俄国人开始正面看待杨潮,起码在信用方面,他们相信杨潮了。
但是等中国快要击败日本,俄国人也跟日本宣战。想分一杯羹的时候,中国却拒绝了俄国的要求,不愿意旅行跟俄国签订的对日同盟条约,结果是中国打败了日本。却吞并了被日本抢走的俄国领土;这时候俄国人又一次认定杨潮是一个背叛者,是一个无耻的政客,是一个狡诈凶残的邪恶邻居。
当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苏维埃取得了权力后,俄国人,起码是西伯利亚的俄国人。看待杨潮的眼光又发生了一次改变,因为杨潮拯救了沙皇一家,尽管拯救过程中沙皇受伤,皇太子死亡,但讲道理的俄国人依然认定杨潮帮助了俄国。在之后,几乎是杨潮以一己之力,帮助俄国抵挡了苏俄的侵袭,一手稳定住了岌岌可危的沙皇政权,让沙皇家族可以在西伯利亚维系他们苟延残喘的统治。
在之后沙皇试图夺回领土又被苏俄打败,是杨潮带领中国大军进驻西伯利亚稳定局势,坚决抵挡苏俄军队入侵,保证了西伯利亚的安定和和平。之后又吸引来资金,在西伯利亚发展经济,让几乎濒临崩溃的西伯利亚开始发展起来。伤残的士兵有人照顾,流亡的贵族得到荣誉,饥饿的孩子有了食物,连过去地位低下的妇女,都可以找到工作,成为西伯利亚工作的主流力量,地位大大抬升。
此时的杨潮已经成为了西伯利亚俄国人眼中的救星一般的人物,加上他妻子成为了新的沙皇,更是有大量的俄国人将杨潮当做半个俄国的统治者,甚至有呼声让他当沙皇的,就好像历史上以妻子身份成为俄国沙皇的叶卡捷琳娜一样的人物。
只是这种声音只出现在一小部分人口中,但是公认的是,杨潮如果带领俄国,一定有能力成为一个叶卡捷琳娜式的大帝,带领俄国恢复过去的荣光。俄罗斯民族对强人的崇敬,对国家荣誉的渴望,让杨潮在年青一代中颇有影响力,唯一的顾忌是他是个中国人,别说俄国人了,连白种人都不是。
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听到大量这种复杂人物的信息,心里不产生好奇那是不可能的,于是萨拉有意识的收集各种关于杨潮的信息,可是信息越多,杨潮在她脑子的固有印象就越模糊,到最后成为了一个符号一般的形象,不可接近,无法触摸,变得不真实起来。
迷茫中的萨拉一直在坚持作画,她画的油画,尤其是日本画,得到了杨潮夫妇的认可,现在已经悬挂在沙皇的卧室中,让萨拉很受鼓舞,在犹太圈子中,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了。
金月慧姐妹竟然也懂得绘画,不过不是西洋油画,依然是东方传统技法,是从中国发展出来的朝鲜流派,于是萨拉在无聊之中,就开始跟金家姐妹学习朝鲜绘画艺术,通过跟日本绘画的对比,发现其中还颇有一些独特之处,让她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加上对杨潮的好奇,她萌生了画一幅组画的冲动,打算描绘出在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不同人观点中的杨潮形象,想法很大胆,可能力却不行,越画越觉得困难,越画越觉得痛苦,年轻的萨拉竟然陷入一个成熟艺术家才有的识障之中。
杨潮也觉得萨拉有些不对劲,神情显得十分颓废,十八岁的身躯中仿佛装着一个四十岁的灵魂。
“怎么了萨拉?”
杨潮不由问道。
“没什么杨先生,我东方画上遇到了一些障碍。”
萨拉如实回答,同时也说了一下她的想法,还希望杨潮能帮助她,她此时还不知道她正处于一种艺术能力升华前的激烈纠结中,而是以为是因为她信息的不足所以总找不到合适的感觉,如果杨潮本人能提供她足够真实的信息,肯定能帮她化解困惑。
“组画?”
杨潮听完萨拉的想法,也不由有些小激动,给自己画一幅组画,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不同的观念中的形象,这很有想法啊,杨潮突然把自己跟博物馆中一张张古代皇帝、拿破仑、史达林等人物的画像形象对比了一下。
杨潮承认这非常吸引他,而且杨潮预感,如果萨拉完成这个组画,一定会成为一副艺术珍品,而萨拉将借此立刻变成世界知名的画家。
想到因为自己的影响,一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姑娘,突然成了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出于贪慕虚荣也好,出于乐于助人也罢,杨潮没有反对。
而他也发现,原来他也是一个凡夫俗子,根本就拒绝不了这种成为伟人的诱惑力。
这让他心中生出一个警醒,如果这种状态下他当政的话,恐怕会成为朱元璋那样在晚年大犯错误的皇帝的。
“如果是东方绘画的画,源头自然是在中国,我建议去中国走一走。我可以帮助你找名师指导。正好我要去的地方,有大量的国画名作,也许你可以欣赏一下,如果对你的绘画艺术有所帮助,我会很欣慰的。”
于是杨潮邀请萨拉跟他一起南下中国,金家姐妹暂时拜托给帕图申斯基夫人照顾,反正帕图申斯基已经去了萨摩亚,他夫人孤独寂寞,正好跟金家姐妹在一起派遣寂寞。
跟萨拉做自己的专列,一路疾驰到了北京,路上的景色似乎跟去年来的时候不太一样,具体来说就是感觉更繁华了一些,出入火车站的人多了一些,运输物资的车辆多了一些,附近的建筑物多了一些罢了。
到了北京也是这种感觉,毕竟这是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城,就算不进行特殊扶持,他基本的经济优势也是很足的。
杨潮到了北京后,没有跟官方接触,而是径直驶往紫禁城,他得跟老朋友载沣见一见。
提前已经沟通过了,杨潮的汽车直接开进紫禁城,载沣的护卫没有拦截。
因为载沣也很想请杨潮帮他,这些天他的日子过的提心吊胆的,社会上一拨又一拨要打到腐朽的满清皇室的声浪,几乎要淹没过紫禁城的红墙绿瓦,直接将他淹死。
民族主义者在潘训的有意引导下,终于把目光看向了载沣这个失去权力,在紫禁城中小心谨慎混吃等死的过气皇帝身上。
————————————
第370推荐票加更。大家快点啊,争取到400。(。)
第四百三十一节 载沣流亡()
废帝问题,其实是一个遗留问题,袁世凯时代留下的。
袁世凯要名要利,既想夺取政权,又不想落下一个谋朝篡位的不忠之名。
所以当他当了大总统后,是让载沣下了退位诏书,但是依然优待载沣,允许载沣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并且继续享有皇帝尊号,做紫禁城里的皇帝。
每年袁世凯定下的规矩是给清帝200万两银子的经费。
这个问题始终是一个敏感问题,黎元洪执政的时候没有碰,杨潮执政的时候也没有碰,因为北京城几十万遗老遗少,动了载沣,这些人会作何反应实在是难以预料,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总统,黎元洪和杨潮都不会在这种问题上采取激进做法。
可是到了潘训,国家经过米青四年的过渡,已经彻底走出了满清时代的阴影,国家中在也没有了清朝统治的痕迹,即便是满人也已经不在怀念前朝了。
杨潮从来没有强行要求剃发,因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用暴力来移风易俗让满清背负了千古骂名,因此杨潮对服饰不做任何要求。
到现在大街上还能看到留着辫子的人,但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家,老思想,老观念,改不过来的。可如果学校里谁还留辫子,那是要被人耻笑的。大风气已经让这个发誓走到了历史,人心中不再有辫子了,脑袋上的辫子自然留不住了。
而对满人问题,也没有进行过任何干涉,李富安主导户籍登记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满人都将自己的民族登记为汉人,当时是出于恐慌,作为异族始终对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不是出现的驱逐鞑虏的声音很敏感,所以他们就直接将自己的民族报成了汉人。
实际上呢,这些人也早就汉化了,从文化上来讲。服饰自然是满式的,因为剃发易服,全国都是满式,但是语言、文字、绘画、饮食、建筑。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是汉化的,绝大多数满人都已经不会说满语了。
从血统上讲,这也是一个汉化极为彻底的民族,所谓的满汉不通婚。在皇家和贵族家庭中也许能够保证,但是中下层的满人早就顾忌不到了,除非他们不娶媳妇。更何况即便是满汉不通婚,汉八旗也是被当做旗人看待,应该叫做旗汉不通婚,皇帝的妃子中还有来自汉八旗的呢。
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