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长解释道:“设计方案早都出来了,华洋商会都愿意修路,他们也愿意出资,只是出资比例定不下来。洋人坚持要由商铺数量比例来出资。但是华商虽然人数众多,可是多是小本经营,所以一时定不下来。”

    市长显然支持华商利益,毕竟他可是靠选举上来的,哈尔滨的洋人虽多,但是选民可都是华人,洋人又决定不了谁当市长。

    洋人希望按照商铺数量分摊,华人则坚持按照经营规模出资,双方僵持不下,所以才耽误了下来。

    “田市长,为什么要找商人募捐呢。修路架桥,改善交通,这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

    杨潮问道。

    市长姓田,家里是酿酒的,用黑龙江的粮食,小麦、高粱为原料,质优价廉童叟无欺,经营有年头了,是本地大家族。

    田市长道:“官府一时拿不出那么些钱。修路所费颇多,预算上百万,没有那么大的盈余。”

    哈尔滨是繁华的商贸重地,财政情况良好,但是一下子拿出上百万辆修路,还是很有压力的。

    市长是当地大族,他们家在这里生活了上百年了,比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还长。

    只是观念太老旧,还管政府叫官府。

    杨潮知道这种人物是不太愿意负债发展的。

    “田市长,我给你个建议,去上海发债券。以哈尔滨的财政状况,债券利息不会太高。然后收税还债,就由这条街上的铺子交税,收专门的筑路税,不用太高,百分之一就够了。什么时候偿清债款,什么时候停止收税。政府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大人说的极是,极是。卑职谨记,谨记。”

    杨潮不是官,但是田市长可不敢把杨潮当成眼中的庶民。(。)

第四百四十五节 收回林权() 
给田市长出的主意,其实还是偏向了中国商人,因为目前哈尔滨最大的商人群体还是犹太人,其他洋商的经营规模也很大,华商是数量众多,经营额比较小。

    所以按照纳税额同意提高百分之一的话,最后出资最多的应该是犹太人,不是杨潮有种族偏见,但这是中国,所以别说犹太人,哪怕是英法这样的强国商人,也只能做一个二等公民,如果他们加入中国国籍的话。

    当然,杨潮相信,最后出资最多的依然还是华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商最后还是要占据最大的份额的,洋人,尤其是犹太人之所以在这里占据优势,是因为他们来的最早,而且那时候他们有政治优势,因为那时候哈尔滨几乎是被俄国人军事占领的。

    俄国人是一个粗放的民族,他们用武力占领了东北,修建铁路,建设城市,可是偏偏他们在经商方面没有什么才能,他们国内还大量犹太商人,工业领域被法国人控制,所以东北依然只是占有政治权力,商业和经济权力基本上被犹太人垄断。

    甚至一开始铁路修建都有犹太人在参与,比如此时的哈尔滨大亨斯基德尔斯基,他在俄国时就已经是一等商人,因为排犹来到东北发展,先是在海参崴扎根,俄国人开始修筑东清铁路的时候,他承揽了伯力至海参崴铁路建设承包权,只有经营起房地产、水泥、海港码头、煤矿、石油勘探、精炼等多种实业。日俄战争的时候,承包为俄国的大军包办各种物资,大发战争财。

    跟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老斯基德尔斯基的几个儿子也各个是经商能手,老斯基德尔斯基带着大儿子坐镇海参崴,经营港口贸易,开采库页岛的石油、煤矿;二儿子和三儿子到哈尔滨开拓,老二借助哈尔滨开埠的商机,在松花江上开战航运贸易,有在东北经营煤矿;三儿子承包了铁路两侧大量的森林。承揽哈尔滨各种建筑工程,短短十来年间,他们就成了哈尔滨乃至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富商,在英国和日本都开办了分支机构。

    由于垄断了海森崴一带的煤炭和石油。他们家族有黑金家族的称号,号称堪比洛克菲勒家族,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不过原本的历史上,苏俄占领海森崴后。对当地商人资产实行赎买制度,苏俄赎买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在海森崴的产业就耗费了600万美元,而他们家族资产真正的价值自然是远超这个赎买的价格的,1000万没有应该是有的。

    1000万美元,在这个时代绝对堪称豪富了,但这还只是斯基德尔斯基在海森崴的产业,在东北地区他们还有大量的资产,在日本和英国也有资产,这确实是一个豪富,比不上洛克菲勒。但是比中国上海那几个犹太富豪也差不到哪里去。

    类似斯基德尔斯基家族这样的犹太家族,在东北可不少,修建铁路时候来了一波,日俄战争时候来了一波,都是因为有巨大的商机,为铁路和战争提供商业服务,让他们迅速发家并在东北扎下跟来。

    而中国人那时候没有什么政治权力,在哈尔滨的中国人一开始都是苦力,没有文化,大字不是一个。有限的商业也只是田家这种传统的作坊式小买卖,实力、根基、经验,全都无法跟家族式进入哈尔滨,并且还相互合作。开银行的开银行,开商铺的开商铺,合作有序,紧密联系的犹太人竞争。

    所以就出现现在这种,在中国的领土上,一座犹太人占据统治经济地位的商业城市。

    “集团、排外、贪婪。哎,一个民族不被喜欢,不被欢迎,不是没有道理的。”

    杨潮叹道。

    告别了哈尔滨,继续坐火车往南,很快就进入了林区,杨潮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到处是光秃秃的山,大树都被砍光了,黑龙江的大农业区主要在北边,而哈尔滨往南有一片山区,叫做大青山,铁路修建之前,这里是莽莽的林区,很有名的一个地方,还是因为林木而得名的,俄国人取名字叫做亚布洛尼,中国人翻译成亚布力。

    因为修建了铁路,俄国人拥有铁路两侧的大量特权,其中就包括林权,俄国人将一片片的林区打包出售,犹太人是其中的主力。俄国人将铁路两侧50到100公里的森林,都卖了出去,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就拥有5个大型林场。

    当火车经过亚布力山口的时候,杨潮突然心中愤怒起来,整座山都成了光秃秃的,这完全是掠夺性开采。

    “给黑省省长宋小廉发电报,告诉他把林权收回来。让他找人做一篇文章,什么水土流失了之类的,美国人不是早都研究出来了吗。反正东北要保护自己的山林,十年内东北不许砍伐森林。”

    杨潮的专列上自然是有无线电发报机的。

    宋小廉这个人是吉林人,但长期在黑龙江做官吏,黑龙江又没有什么大豪族、大势力,一切都处在开发阶段,因此他就是最大政治势力,满清灭亡了他在这里当官,民国了他在这里当官,共和国了他依然在这里当官,而且越当越大,现在已经成了省长。

    而且风评还不错,商民两便,不然也当不了省长。

    杨潮常年主政东北,这个宋小廉当年可是长期在杨潮手下当官的,因此两人是见过面的,而且按照旧文化算起来,杨潮算是宋小廉的老上司,这个面子是得给的。

    知道自己开口,宋小廉肯定要照搬,转头杨潮就对金家姐妹道:“老金可又欠了我一份人情啊。如果你们不介意外资入侵,倒可以邀请一些犹太人去朝鲜投资,可以合资。犹太人的商业网络,一定能把朝鲜的木材加工业搞起来。他们在哈尔滨的胶合板工厂规模就不小,出口到欧美。”

    东北的山林都要保护好,天然林区毁坏了,想恢复起来就难了,中国现在已经过了要靠卖资源积累资金的时候了,就让朝鲜人发展林业,就算给他们口饭吃吧。

    ————————————

    第120张推荐票加更。(。)

第四百四十六节 奉天经济() 
朝鲜的木材工业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金九不惜重金从美国、芬兰等国引入技术,雇佣了上千洋人技术人员和科学专家。

    他没有按照杨潮的建议来,没有先从木材加工业、造纸业先积累资金和技术、经验等,而是直接引入了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造纸、印刷等一整套产业链,生产的产品包括欧式的家具,从木材开始到最后的上漆朝鲜全都能够自己完成,造纸品类齐全,新闻纸、打印纸、铜版纸到厕纸都有。

    而且出口情况良好,从欧洲雇佣来的木匠,将欧式家具教给朝鲜木匠,生产出来的家具在上海这样的摩登城市中还很有市场,日本人也比较喜欢;纸制品甚至出口到了欧洲,新闻纸提供中国大量的报社,打印纸供应欧洲人的打字机,铜版纸则主要是用来印刷版画的,中国是大量需求,每年中国老百姓的年画是必须的消费。

    只有印刷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尽管购买了最先进的印刷机,但还没有打开市场,因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印刷品其实是报纸,而每个报社都必须有自己的印刷机,否则根本就无法第一时间印刷新闻,很难想象中国的报社将业务委托给朝鲜,然后把报纸运回来发卖?那根本就来不及,报社非得倒闭不可。

    另外书籍印刷市场还没有后世那么庞大,加上各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印刷厂,朝鲜这个印刷业一时还真的看不大希望。

    “很好啊。去年一年出口了一个亿!”

    金九报出来的成绩让杨潮都很吃惊,虽然一个亿不是个大数字,可单单一个林业,能这么短时间取得这么大的业绩,还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金九也不由有些得意。

    “你们赚了多少利润?”

    杨潮又问道。

    这就让金九有些尴尬了。

    杨潮明白了:“是不是倾销了,嗯,就是杀价。”

    这么短时间,除非挥泪大甩卖是不可能占有那么大市场的,不过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短时间内占有大量市场,打击竞争对手,相信在朝鲜一个国家的支持下,很容易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