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德国人认为不可接受,当时的魏玛政府总理谢德曼拒绝签约。并为此辞职,宣称谁如果在这样的条约上签了字,谁的手就要烂掉。结果协约国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德国人只能在条约上签字。
条约规定条约签订后的三年,德国至少要支付价值50亿美元的金马克,如果没有现款。就必须用实物偿付,煤炭、船舶、木材甚至牛羊牲口,大量的物质被协约国掠夺。给德国留下的只有纸币,因此注定通货膨胀。
但是德国的经济基础在那里放着,他们强大的生产力即便付出昂贵赔款,依然保证了经济没有崩溃,尤其是在英美不是提供的短期贷款上,他们的通货膨胀虽然不能制止,可是却始终没有崩溃。
其实德国的经济本不该如此差劲。但是第一他们要支付高额的赔款,第二还要维持国内的就业,第三又被选举上台的政府要满足底层无知民众的过分要求,除了印钱靠政府的财政赤字加大支出之外,别无选择。
赔款甚至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维持传统君主政府倒台后的德国信心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要维持这种信心,他们的政府首先是应该建立一个稳健的经济体系。可是他们选择了满足民众一时的要求,结果造成了不断扩大的货币量。
战争期间。德国政府才印了400%的货币,可是战后他们的货币印刷量竟然比战时还多,战争结束时候的1918年,德国商品价格只比1914年上涨了115%,甚至比英法还低。但是魏玛共和国上台后第三年(1921),德国货币发放比1918年多了5倍。第四年(1922)多了10倍。
德国马克从1918年对美元的8比1,到21年底的100比1,通货膨胀还比较温和;22年开始一两个月就翻一倍,无论政府如何发债券,银行如何救市都无法遏制。恶性膨胀已经开始了,22年底的时候暴跌到了3500比1。
这时候如果德国政府能够采取强力措施,并且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还有解救的可能,可惜的是,德国既不敢紧缩开支来让民众不满,外国势力也不会接受德国的停止赔款要求,德国政府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他们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拒绝向法国赔款。
而法国人则联合比利时将军队开进了德国的鲁尔工业中心,鲁尔危机爆发了。
鲁尔危机爆发的时候,杨潮还在西伯利亚,当时听到消息,只说了一声“没救了”。
政治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才是最可怕的,法国和比利时占领了鲁尔,希望通过搜刮鲁尔的工业品来抵偿赔款,德国政府则消极应对,鼓励鲁尔区工人ba工,十余万工人离开工厂,到大街上you行,跟法比占领军非暴力不合作。
但是这些工人的生活如何保证?
德国政府出钱,没钱怎么办?印刷。
于是压垮德国货币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断了,英美稳定德国马克的努力也放弃了,英美金融巨头反而还要捞回一笔,一边在国际市场上做空马克,一边从德国提出短期贷款,马克断崖式的暴跌开始了,印钱的速度都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这就是崩溃。
德国政府雇佣了许多民用印刷厂,让他们帮助政府印刷纸币,来不及印刷只印一面,另一面还是白纸,称作白面马克。
1月份法比军队进入鲁尔区,马克汇率瞬间就跌到了10000比1,等杨潮结束英国之行,在7月到达德国的时候,已经跌到了100万比1,而上个月还是15万比1的汇价。
“马克必须稳定,国际社会必须帮助德国,德国政府和人民也该自己努力度过难关。”
杨潮一到德国就吸引了德国的关注,媒体尤其关注杨潮对德国经济的态度,因为战前杨潮表现的是一个亲德分子,战后杨潮没有继续执政,但中国政府也始终坚持欧洲应该和解,协约国应该降低德国的赔款,始终展现着友善,尽管这种友善不费一分钱,但德国普通老百姓还是傻乎乎的向中国投来了感激。
现在杨潮出现在德国,在经济崩溃最严重的时候,德国舆论自然很关心,杨潮这个世界上有数的银行巨头会不会拉德国一把。
果然杨潮一踏上德国的土地,就对着汉堡码头上来采访他的记者唱高调。
“要维持马克的稳定,就必须减少纸币的印刷,也要提高物资的生产,德国的物质生产在缩减,纸币供应却提高,不通胀才怪,这是对贫民的抢劫!”
杨潮痛心疾首的感慨。
“实际行动?我有四条建议,第一,英法暂停向德国索要赔款,第二,美国停止向英法索要债务,第三,德国停止印刷纸币,第四,国家社会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向德国提供一笔紧急贷款。”
万金油的回答,无数经济学家早都这样表示过了,可惜他们的声音没有杨潮的大。
很快杨潮的表示就被报纸刊登扩散,还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有的干脆直接声称世界首富、中国银行家、中国前总统、俄国沙皇的丈夫杨潮,要对德国提供一笔紧急贷款,杨潮反对德国赔款,杨潮反对战争债务等等。
外界的传言还在扩张中,杨潮却紧急的跟德国官方接触。
奥丽嘉女王去了荷兰,现在大概跟荷兰女王交谈呢,杨潮嘱咐她一定要去看看德皇。
杨潮则先跟魏玛政府总统艾伯特见面,依然是自己向外公布的那几条,也只有那几条现在能救德国,可是那几条一条都难以实现,首先英法尤其是法国不可能不要赔款,第二美国不可能不要债务,第三德国不可能不印马克,第四没人愿意这时候给德国贷款,国际金融家正疯狂的攻击马克呢。
当经济制度崩溃的时候,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行政权力,可现在的德国却偏偏缺乏行政强权。
后来的阿道夫宣称,历史上德国经济强大的时候,往往也是权力最集中的时候,当德国的政权不够强势的时候,经济也就崩溃了,这就是阿道夫毒菜的理由,而德国人还被他说服了,很幸福的接受他的毒菜。
跟艾伯特的谈话没有实际意义,只表示中国愿意在国际框架之内,尽力帮助德国,包括说服英法暂停赔款好提供贷款支持。
接着又跟刚刚当上德国央行行长,银行家出身,被英美银行家捧上去,又背叛了英美银行家,有经济白巫师之称的德国民族主义银行家沙赫特。
白巫师告诉杨潮,现在的德国除非得到强国的绝对支持外,根本没有希望稳定货币,他希望中国能提供1000吨黄金,也就是10亿金元的贷款,他则保证调整德国央行的政策,停止不负责任的印刷纸币,并且印刷新的货币取代现在的马克,争取用一年时间遏制现在的通货膨胀。
杨潮认定他不可能做到,哪怕他是白巫师,哪怕历史上就是他终结了这次通货膨胀,并且将德国经济再次带上繁荣。
因为问题的根源根本不在这里,不在杨潮公开宣称的那四条之中。
赔款不是问题,协约国的赔款方案,按照德国的出口额,每年也就是四分之一,虽然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拿出中国人那种勒紧裤腰带还债的架势,还是没有问题的,甚至都不会像中国那样饿死人;德国央行印刷纸币也不是主要原因,毕竟跟他们的货币贬值相对应的货币量增长也没有那么多;法国占领鲁尔都不是根本问题,因为法国占领鲁尔之前,德国的货币就不稳定,他们占领鲁尔只是在德国经济这座破房子上踹了一脚,房子倒塌了,是因为房子本来就破,而不是法国人力气大。
那真正的原因在哪里?
在英法哪里,是英法在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才导致了德国经济战后至今始终不稳定。(。)
第四百五十七节 货币主导权()
德国货币持续贬值却始终没有崩溃,就是因为每一次紧急时刻,都有英美资本注入。
22年10月币值到了4500比1美元,英美借给德国央行一笔贷款,甚至短期内压制了通货膨胀,11月的时候竟然升高到了3500比1美元。
然后法国人进兵鲁尔,直接崩溃了。
法国人进入鲁尔真的只是为了赔款?
法国人自己解释说:“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是监督这一地区的厂矿企业,迫使德国支付赔款,必要时从鲁尔的工业部门扣除德国应付赔款;对德国经济施加压力,迫使德国执行符合协约国利益的政策。”
但是几个月后当阿道夫在监狱中口述他的奋斗的时候说:“法国正在打算对德国作大规模的压制,而且在师出有名。他希望能够占领鲁尔(Rnhr)这地方,去破坏德国的最后的国基,使我们陷入于经济困之而负债累累……”
没错法国人的目的,就是让德国无法恢复,就是让德国处于崩溃,如果真心想要让德国赔款的话,让德国出口商品就好了。
如果没有英美,法国直接割占了紧邻的鲁尔不不让人意外。
而德国始终没有稳定下来,这是法国很愿意看到的,哪怕他们因此而得不到赔款,可是这不是英美愿意看到的,英国人需要德国恢复一定的实力,恢复到可以对抗法国,却还无法对抗英国的程度,美国需要德国恢复实力,制衡英法的同时,还会在经济上紧紧绑在美国身上。
英国人和美国人,无论任何一个国家支持德国,德国都不至于从战后到现在始终不能稳定经济,可问题是这两个国家都想扶持德国,可扶持的方法不一样。于是问题就来了。
就好像康有为和张之洞都是要改革国家,可是他们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是他们的分歧真的那么大吗?真正的原因是由谁来改革的问题,也就是权柄握在谁的手里。
扶持德国是必须的。但问题是谁来扶持,谁来主导,这意味着以后德国会绑在谁的体系之中的问题。
因此英美打着稳定德国经济的旗帜,多次商讨却商讨不出一个结果,英国认为要让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