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杨潮手里的轻资产超过了200亿两,这就是世界首富的底气,当然如果按照估值来算的话,恐怕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是洛克菲勒手下的石油资产也能达到这个数目,甚至更高,可是他们那是估值,很多资产并不具有流动性,而杨潮持有的则是轻资产,是净资产,是高度流动性的现金和票据。

    当然如果放到市场上估值的话,把杨子银行团拿到市场上去估价,恐怕会是一个恐怖的规模。

    当然杨潮还有30亿负债,他当然有负债了,不然以前那些巨额投资是怎么来的,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作为一个资本运作的内行,杨潮可做不出手持大量现金的举动来,所以尽管他资产庞大。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从银行融资的,好在自己有一个银行,好在自己的信用十分坚挺,杨潮在白纸上写一个数字,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能提1亿两的笑话,其实是真相。

    中国任何一家银行都愿意收这个白条。这就是信用的力量,这就是老摩根没给儿子留多少遗产,他儿子却能做英国战争期间的总代理的原因,因为摩根留下了坚挺的信用,这是最大的遗产。

    杨潮欠下的30亿债务中,15亿是欠杨子银行的,剩下的是欠杨子银行团其他银行的,有了现金,杨潮立刻就将这笔钱还了。不过是划划账而已,划到杨子银行账下的15亿,依然能让杨潮随时调动,却省去了不菲的利息,没有利息就没有了税收,等于是少向政府交税了。

    正常的避税并不丢人,更何况,杨潮很清楚。大危机时代是一切秩序崩溃的时期,政府手里的权力就是最大的资产。政府到那时候已经不需要钱了,有权力,敢动权力,才是那时候政府该做的事情。

    8月份,随着铁路公司这个巨头的上市,给上海股市注入了一股强心针。让上海股市总值首次摸到了600亿的门槛,主要原因就是铁路上市刺激带动的,铁路公司上市之前,上海股市始终在500亿左右徘徊,铁路公司一上市。自己的市值立刻就价值200亿,同时让总市值增加了100亿。

    铁路公司价值200亿,却只增加了总市值的100亿,显然其他股票缩水了100亿,事实确实如此,铁路公司上市后,绝大多数其他股票都有所下跌,都不是这些股票不被人看好了,而是因为大批投资者需要出售其他股票来购进铁路公司的股票,相比之下,他们更看好铁路公司这只新股。

    这是正常的现象,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时候,许多同类型的中国概念股都纷纷下跌,最大跌幅高大十几个点,就是因为投资者在筹集资金购进新股所致,相比铁路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股市中显然比重更大,几乎影响了所有的股票,而跟铁路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几家航运公司股价更是跌破了三分之一。

    但总体来说,股市规模还是膨胀了五分之一,显然有新的大笔资金入市,规模高达10亿两之巨。因此说29年夏天上海股市跟天气一样炽热毫不夸张,但跟股市一样炽热的还有政坛。

    因为这又是一个大选年。

    潘训、米青和李富安,这富强党三驾马车齐齐出场,同场竞技。

    中国政坛跟美国不一样,美国是两党制,不是宪法规定只能两党,而是其他党派都不具有竞争力,就好像中国目前没有挑战者一样,其他党派根本就不来竞争,所以富强党一次可以推出三个人打擂台。

    美国因为两党旗鼓相当,所以都要全力以赴,两党各自退出一个竞选人,目的是为了集中资源全力支持本党当选,于是他们还要进行一次党内选举,选举出候选人,而中国不需要这一步,即便强行推行,恐怕潘训这样的政客如果失败了,他还是会强行自己初选的,总之同样的制度,不同的国家来玩,结果是不可能一样的。

    杨潮终于离开了西伯利亚,也来到了上海,借口是处理铁路公司上市事宜,可其实他真正关心的还是大选。

    最让他头痛的是潘训又一次竞选了,杨潮可是有些担心中国出现终身总统这种情况,美国人没有这种情况,不是美国宪法有规定,而是华盛顿等人的自我约束,华盛顿当年拒绝第三次参选,也是给后代总统订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没人打破这个规矩,所有人都很自觉的当完第二任就滚蛋,无论他有多么成功,也不会再参选,比如原本历史上的柯立芝。

    而其他国家就不这么玩,比如后世的俄罗斯联邦,哪怕宪法有规定不能连任两届以上,普大总统还是可以玩总统总理的轮换游戏,始终把持国家政权,这不是一种好的政治生态,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

    这是一个笑话,既然想玩美式,那就好好玩,所有的制度其实都一样,只要遵循规矩,没有玩不好的,中国人又不比美国人笨。

    所以杨潮得严防潘训再次连任,哪怕潘训是这些年培养出来的难得的政治家,具有现代思维和传统道德伦理的绝佳人选,可杨潮依然不愿意他连任第三届,宁可接受他隔一届之后再次出来当选,也不能让他第三届连任,否则他可能就会当选第四届,第五届,成为终身总统,从而给后面的人留下一个坏印象,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个连任失败者不甘心失败,然后通过其他手段上台的,比如兵变。

    因此杨潮道了上海,还跟潘训的两个竞争对手,分别秘密会面。(。)

第五百四十节 支持谁() 
米青和李富安同时出选,是他们看到了机会。

    潘训上次之所以能够连任,是因为突然发生的中美冲突,让他得到了广大的民族分子的支持,但是经过四年时间的消磨,这种民族激情已经消磨干净,这几年中潘训有没有特别吸引眼球的政绩,他虽然始终热衷搞教育,但这几年政治力量对比,已经不是几万个老夫子就能决定结果了。

    教育虽然是一个惠及全民的事业,可却是一个水磨工夫,需要的耐心的培育和积累,百年树人或许夸张,但百年树校却并不夸张,要建一所世界名校,没有个百来年的积累,是很难达到的。

    所以中国目前普及了基础教育,大学却只有50所,大学在校学生不到15万人,而其中负有世界名誉的大学,目前还真的找不出来,最好的大学还是德国人当年在青岛建立的几所大学,最好的大学教授,依然是从德国聘请来的大学教授,毕竟不能指望茅以升这样30来岁的年轻博士,能够拥有普朗特这种大师的水平,他们起码要浸淫个几十年,等他们到50多岁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大师,中国那时候才有可能涌现出一批世界名校。

    因此这次是潘训最为虚弱的时候,但执政期间的经济繁荣,还是让他有大量的拥趸,比如很多经济界认识都认为,这些年的繁荣,是跟潘训始终执行的缩减开支政策分不开,潘训通过裁军,第二个任期的四年中,将中国国防军数量降低到了100万人,军费开支缩减到了最高峰的三分之一,同时又通过变卖政府资产和土地等方法。偿还了上百亿政府债务,将政府负债水平降低到了30亿两,已经跟每年的财政收入持平了。

    共和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算多,相比这么庞大的国家,30亿确实少了,但这只是中央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每年还能收到差不多50亿的税收,作为一个地方势力强大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这其实也算是潘训这几年的一个政治运作结果。

    要知道他上任之初,中央财政跟地方财政相比,只占到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当时中央和地方基本上是二八分成的。

    潘训通过十几次国会的激烈争斗,才通过了多项财政措施,将财政分配比例提高到了现在的3比5。一个政府最重要的只能就是收税,能收上税也是证明一个政府良性运转的一项重要标志,大明当年灭亡就是因为地方拖延税收,堂堂世界第一富国,税收收入跟同时期的英国差不多,而当时的英国还只是一个吊丝国家,还远不是日不落帝国呢。

    同时能提高自己掌握的财政实力,也是一个政客能力的体现。这一点上潘训十分合格。

    但即便以潘训的能力,也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现在的国会依然是地方势力的代表,这不奇怪,美国国会同样是各地利益的代表,可既然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那么就天然排斥降低地方财政实力的政策。

    潘训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完成的。

    第一是改革税制,通过多轮投票通过了将全国性企业的税收交由中央。而将地方性企业的税收留给地方的法案,通过这个法案,铁路公司、制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税收成了国税。

    潘训给国会议员的理由是,各地为了税收争斗不休,各自出台了许多争锋相对的政策。比如各地纷纷提高食盐这种必需品在各地的消费税,还呈现出互相抵制的态势,产盐的四川倾向于少税收,可临近的湖南、湖北则倾向于多收盐税。

    产煤的北方对南方对北方煤炭收重税很不满;南方则对北方省份对茶叶销售的税收税率颇有微词。同样生产钢铁的山东和东北、上海和广东,都对对方的钢铁产品进入本地十分不友好,出台了许多小动作来限制。广东为了将自己的荔枝卖到北方,就对南洋来的同类产品进行限制,向广东的专门运输南洋荔枝的运输公司收取特别税收。

    等等不一而足,各地的官司没少打,在国会中争斗不休。

    潘训就利用了这种矛盾,才通过了跨省性的企业都归中央直管的法案。

    这个法案的通过,让大企业的税收基本上都归了国库,因此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当然地方议员不是傻子,很明显山东这种大型企业最多,受损是最大的,因此是坚决的反对派,联合了上海、广东和东北的势力抵制。

    但潘训则游说了西部和内陆的大批省份对抗。

    跟人们印象中不同的是,在一个统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