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碎成这个吊样,估计最好的锔瓷工匠也要头大了,不过锔瓷工匠修复不了,不代表杨潮修复不了,星际时代的飞船司令,要办这点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这样一来就用不到袁世凯了,起码用不到袁世凯来帮忙,但杨潮还是决定要去见一见袁世凯,而且不能随便就去见。

    第二天,杨潮就出发了,身边还跟着两个德国兵,其中一个正是威廉。

    让两个德国兵跟着,这是杨潮的要求,理由是路上不安全,汉斯没有多想,立刻就通过总督指派了两个德国兵跟着,其实如果不是私事,也不会仅仅派两个兵。

    但是两个就够了,因为杨潮不过是为了装个逼而已,在袁世凯面前装个逼,有德国兵保护的中国人,想必这样的出场方式,足够袁世凯记住自己了。

    至于记住之后又该如何做,杨潮自己都没有想到呢。

    总督看起来真的对这只花瓶很重视,或者说总督非常想在他将要宴请的贵客面前显摆一番,竟然派出了他的马车送杨潮去济南,只是总督并没有见杨潮一面,依然显示出了德国人的傲慢。

    青岛距离济南五六百里,胶济铁路还没有修通前,这一路至少得十来天时间,路上要经过登州、莱州、青州三府,胶州、高密、潍县、昌乐、淄博、章丘等县。

    杨潮一点都不着急,跟两个士兵坐在车上,前面是总督的德国车夫赶车一州一县的过,而且没到一个州县,杨潮都要拜会当地官府。

    而这些官府一见到洋人就头大,越是接近青岛的就越是如此,县令恨不能永远不听到洋人的消息,因为每一次听到洋人的消息,往往就意味着出事了,就是外交事件,弄不好就要丢官,甚至杀头都不是不可能。

    最紧张的就是高密县令,而且靠近胶州湾,而且是胶济铁路的必经之地,最重要的是,去年就爆发了因修铁路引起的高密百姓抗争事件,德国人大开杀戒,而前任知县也因此免官,现任知县显然不想步前车之鉴。

    虽然极不情愿跟洋人打交道,他还是很谨慎的亲自走出衙门来迎接打着青岛总督旗号的杨潮等人,但是当看到从马车中走下的是一个中国人模样的青年的时候,知县钱丁也是不由愣了一下。

    带着卷毛假发的老车夫,两个背着毛瑟步枪的士兵护卫,而中间竟然是一个穿着西装,留着短发的中国人,这种情况就是梦里钱知县也不曾想到,当即有些发蒙,直到杨潮向他抱拳并微微躬身行礼后,他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回礼。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可是我大清子民?”

    知县有点摸不清杨潮的底细,语气中颇有些怯意的询问道。

    杨潮虽然是借助德国人的背景狐假虎威,但是越是这样,他就越不想仗势欺人,就越发的谦卑,十分客气的行礼回答。

    “回禀大人,小人乃青岛总督府通译。特奉总督叶什克之名,前往济南求见袁大人。路过贵宝地,天色已晚,欲投宿一晚,却人生地不熟,故求见大人,不知可否帮忙安排一个客栈?”

    杨潮一口气说完,他当然不止是这一个目的,既然打了德国人的旗号,狐假虎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那就一次做绝,把该有的效果都收到,那尽可能多的让这些当官的知道自己,认识袁世凯也让袁世凯认识自己当然重要,搂草打兔子,让更多当官的知道自己,也没有坏处。

    所以他专门为这件小事,来求见知县,而几个德国人语言不通,道路不熟,更是任由杨潮安排。

    “仅此而已?此事易耳!”

    知县一听不是什么外交事件,只是这么件小事,不由送了一口气,当即安排下去,当然不是客栈,而是官府的驿站,而且嘱咐要好好打扫一番,不可怠慢了贵客。

    同时这个钱丁对杨潮的身份产生了极其浓重的好奇,一个中国人,一个通译,可是却在替总督办事,而且是直接求见袁世凯那样的大员,德国总督、袁世凯,这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物,而夹在这两人中间的杨潮是什么来头?

    县令亲自操办下安排好了驿站后不说,而且很快就派人来请杨潮去府衙一聚。

    不出杨潮所料,知县已经摆出了宴席,单单只请了杨潮一人。

    酒足饭饱,言谈甚欢,但是杨潮始终模棱两可不肯透露自己找袁世凯的意图,只说是一件总督的私事。

    德国人认为的无关紧要的私事,在县令耳中却更不简单,因为在中国人的认识中,公事反倒是无所谓,而私事一般都是会派心腹去办的,因此虽然没有摸清杨潮的底细,却怀疑杨朝是青岛总督的亲信,只是杨潮的中国人身份,让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

    宴席结束之后,知县立刻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传去济南交给袁世凯,对他来说,这也是巴结袁世凯的一个机会,提前把事情报告给袁世凯,如果能帮上什么忙,没准能得到这个无论是在李鸿章的淮军集团,还是慈禧太后眼里都信任的官场红人的认可,那日后自己也就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杨潮自己还没到济南,他一行的消息,就传到了济南,传到了袁世凯耳中。

    这种情况,杨潮早就料到了,他深知此时中国官员对洋人的情绪,既排斥,又恐惧,其实一切都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不了解所致。

    中国人觉得洋人蛮横,因此既害怕又抵触,万不得已接触的时候,也会打起十二分的小心来;洋人则觉得中国人难打交道,不好沟通,明明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旦牵扯到了中国官府,就会变得十分的复杂,一件小事地方政府弄不好就会捅到中央去,让朝廷定夺。

    所以到最后洋人大量的委托中国人做事,形成了一个买办阶层,而中国官员也更乐意跟这些买办沟通。

    杨潮认定,自己打着德国总督的旗号,肯定会得到沿途官府的重视,并且会立刻上报。

    第二天杨潮继续上路,不过这次可不止他们几个人了,高密知县还派了几个官府兵丁,打着保护他们的旗号,因为高密发生过反对德国人的武装冲突,因此他可不敢让杨潮几人孤身上路。

    之后的潍县、昌乐等大都如此,到了青州府,知府甚至派出了一队马队保护。

    当杨潮看到济南城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有了一百多个护卫了,而且三十个都是骑马的骑兵。

    而袁世凯已经早早的派人在济南城外等候了,看来袁世凯早就严密的盯着杨潮的一举一动了。

    杨潮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要的东西得到了,袁世凯肯定重视起了自己,当然他这种架势想不重视都不行啊。

第五节 为难袁世凯() 
第五节为难袁世凯

    确实如同杨潮所想,袁世凯得到高密知县的上报,立刻就做出了安排,嘱咐沿途府县一定要做好接待工作,并且保护杨潮一行的安全。

    他之所以这么做,第一是出于重视,第二是出于疑惑,跟沿途的知府、知县一样,袁世凯也对杨潮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声称帮青岛总督处理私事的中国人十分迷惑,迷惑是因为摸不清底细,摸不清底细就不敢大意。

    而且袁世凯做的要比高密知县等人多的多,他甚至派出人去青岛打听了一下,确认了杨潮确实是一个通译,而且是刚刚来到青岛的通译,出现的极为突兀,找不到任何背景资料,当地人只知道这是一个通译,说是从南洋来的华人。

    打探了一番并没有让袁世凯的迷惑减少,反而更加增多了,一个海外归来的华人,如何突然得到总督的器重,而且还坐着总督的马车,有德国兵护着来找自己?

    弄不清楚情况,甚至连对方来的真实目的都不知道,袁世凯发现自己除了好好接待外,还真的做不了什么。

    好在总归是来了,袁世凯心里的疑惑也就要解开了。

    袁世凯倒是比普通的知县、知府要强得多,他在北洋练兵的时候接触的洋人多了去了,因此对洋人没有什么恐惧,虽然也觉得洋人不好打交道,却不至于惧怕,知道洋人也是可以讲道理的。

    气势严肃的巡抚衙门前,杨潮下了马车,两个德国兵跟在身后,前面已经有一个公子哥模样的二十来岁年纪男子笑容可掬的迎了上来。

    不等杨潮猜测此人的身份,他就自报家门:“在下袁克定,特奉家父之命,再次专门迎候青岛总督特使。特使大驾光临,鄙人代表家父欢迎之至,只是家父身体不适不能亲迎,还望特使见谅。”

    弄不清杨潮的身份,更弄不清杨潮来此的目的,但是袁世凯已经将杨潮当做了特使,并且让他儿子亲自迎接。

    杨潮微微有些奇怪,倒不是奇怪袁世凯派儿子来迎接,而是这个袁克定不是传说中是瘸子吗,怎么刚才走路十分正常,所以刚才杨潮还真的没有猜到这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

    立刻拿出一副受宠若惊的神态,抱拳躬身道:“袁公子亲迎已经受宠若惊,又怎敢劳袁公大驾迎接,若袁公亲来迎接,岂不是折煞在下了。”

    杨潮一改在县令面前的谦卑,此时反而变得有些不卑不亢起来。

    袁克定神色复杂的仔细观察杨潮的神情,看不出任何线索来,从杨潮不卑不亢的口气中,他听得出这不是一个习惯卑微的人物,顿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通译那么简单。

    没有犹豫多久,立刻就展开手臂:“请特使及各位德国贵客移步。”

    杨潮笑着点点头,但是却对几个德国人用德语说了几句话,接着又对袁克定说话。

    “他们就不进去了。等着便是!”

    杨潮的语气很随意,似乎八旗兵随意打发包衣啊哈的模样,这更让袁克定对杨潮的身份感到费解,一个南洋来的华人,如何能对德国兵颐指气使?要说是普通通译,打死他都不会信的。

    袁克定在前,杨潮在稍微靠后的位置,一路跟随他穿过大堂二堂,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