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之洞竟然问出这句话,杨潮可是知道张之洞最近都在宣扬官督商办的,官只参股,却不管经营。
杨潮立刻道:“大人不是力主官督商办吗?”
张之洞道:“可你这哪里是商办,你这是洋办啊,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洋人掺和的太多了。要是让我们自办,无论是官办还是商办,都不是问题。可是一旦洋人参合进来,就变了味道啊。”
杨潮辩解道:“不过合资而已,洋人间合资者也不少,也没见有什么问题。”
张之洞道:“中国的事情,跟洋人毕竟不同,万不可邯郸学步。”
杨潮有些失落:“那大人是不准许了。”
张之洞摇摇头:“非也,合办也是个路子,老夫搞官办搞了几十年,汉阳铁厂让人劳心劳力,那个样子你也看到了,至今不过勉力维持。若是你这合办能有一番结果,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有洋人的参股,皇上那边怕说不过去。”
只要张之洞不反对就行,载沣哪里自然还得去游说一番,办两个工厂而已,后世一个小县城就跟外商搞定了,到自己这里,每一次都要闹到朝廷,闹到皇帝面前,当真是小题大做啊,地方上没有主动权,确实影响活力啊。
也是盛宣怀那波人把汉阳铁厂给玩坏了,让张之洞实在是失望透顶,否则他这个老大臣恐怕也会反对跟洋人合办的。
进了宫,很快就见到了载沣。
杨潮诉说了结果,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说合办是为了吸引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所有的道理都符合逻辑,看似很有可操作性,唯独一个洋人参股,让载沣十分为难。
“若洋人以此要挟朝廷该如何?”
载沣疑问道。
杨潮道:“洋人要赚钱,我大清要办铁路,合则两利,不至于惹出洋祸。”
载沣又顾虑道:“那钢厂也就罢了,最多咱买他的钢铁。但那兵工厂,造枪造炮,如何能操之洋人之手?”
杨潮道:“微臣以为,在我大清国土之上,即为我大清工厂。我大清要兴建新军,势必要采购武器。与其从洋人国家采购,不若采购我大清国土之上的工厂,岂非更利于操控。”
载沣道:“到底有些冒失。”
杨潮道:“臣愿亦应承担,若惹出洋祸,臣一力承担!”
杨潮当即作保证。
其实这次来,载沣态度十分暧昧,对杨潮说话比上次客气了很多。
载沣点点头:“卿用心任是,一切自有朝廷,真能脱责于爱卿。爱卿只管去办,办好了有赏,办错了不罚!”
载沣的态度更是让杨潮意外。
“臣谢主隆恩,必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杨潮立刻叩头谢恩。
“你尽心洋务,朕甚为欣慰,小成子,把朕挑出来的那几样玩意拿过来。”
一个小太监捧着一个檀木盘,上面放着几样珍品,莲花荷叶的官窑瓷器、翡翠大玉牌、象牙笔架、笔筒等。
还是杨潮上次说的,珠宝玉器。
带着几样赏赐,一直到离开皇宫,杨潮都弄不明白载沣的意思。
此时在皇宫中,载沣则在跟小成子感慨。
“你说这个杨潮,他图什么?”
小成子叹道:“奴才不知。”
小成子其实哪里有心思琢磨杨潮,他现在心里极为恐慌,因为他突然认出了杨潮来,认出杨潮就是那日杀慈禧和光绪的匪首,假托朱开山手下的匪首。
但是小成子可是把慈禧和光绪的尸体给卖了的,说是跟贝勒桂祥等人一起从朱开山悍匪手里抢回来的,他也是因为此功才得到了载沣的赏识,做了载沣的亲信,可是突然他认出了杨潮,这让他感到极为恐惧,如果事情败露,他死无葬身之地啊。
但是好像杨潮没有认出他来,这让小成子心中升起一丝侥幸,但是他是绝对不敢在载沣面前说出真相的,只求自己平安就好。
“我可听说他有万贯家财,却回大清办洋务,修铁路的钱都是自筹。还听说连宅子都卖了,举家搬到垦利县圈了一大片荒地。”
“奴才以为杨大人舍家为国,一片忠心!”
小成子连忙应和道。
载沣点点头,但这不是他这次改变态度的主要原因。
最关键的是:“他到底不是张之洞、袁世凯一党之人。”
载沣认为杨潮虽然精心洋务,但是跟张之洞和袁世凯却不是一路人,起码不是湘派和淮派的嫡系,那么就有被他拉拢的可能。载沣心里很清楚,顽固派是他的最坚定支持者,但是靠顽固派是成不了事的,最终还得办洋务,慈禧老佛爷和他哥哥光绪的惨状,他可不想落在他的身上。
所以杨潮这种洋务派的后进势力,就很值得他拉拢。
尤其是在办铁路的时候,载沣认为杨潮很有能力,洋务办的极为出色,能从蛮横的德国人手里抢回来一条路,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奇迹。此时拉美国人,无非就是以夷制夷,说起来简单,李鸿章之后还就没人玩得转,不见老佛爷刚把李鸿章撵到广东去,八国联军就打进北京了吗。
载沣不由的想,如果李鸿章一直在北京,一直在北洋,在朝堂上的话,恐怕就不会闹到八国联军来打大清了。
看到杨潮身上的潜力后,载沣更是觉得应该投资,趁杨潮还没有完全投靠张之洞和袁世凯,他先拉过来。
尤其是现在朝局十分微妙,载沣目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张之洞和袁世凯了,他可不想真的被这两人架空,当一个傀儡皇帝。
“小成子,你再去给杨潮传旨,就说朕答应他了。禁卫军买两万只步枪,都由他代理,大炮也酌情买一百门吧。”
载沣想到刚才杨潮说的采购军火一事他没有立刻答应,此时想想自己做的还不够大气,杨潮要代办军火,无非是想挣点钱,他投洋务投了那么多钱,肯定亏空的厉害,不然怎么会卖宅子,还带着一大家子人去住荒地里,可怜见的,这些搞洋务的汉人就是让人想不明白,好好的办洋务就好,犯得着把自个也搭进去。杨潮是这样,那个张謇也是这样。还是人家盛宣怀、李鸿章看的明白,该给自己留点就留点,朝廷还能怪他们不成?
“奴才这就去!”
小成子刚刚答应。
载沣立刻又道:“等一等。杨潮去圈荒地,也不过是想弄点钱。反正是荒地,你去告诉他,他想圈多少就圈多少,山东的那些荒滩都可以给他。”
载沣想到张謇,又想到杨潮,感觉这两人还真的很像,张謇不是也去圈地了,听说开了几万亩出来了,想必杨潮也是这个目的,那不妨让他多圈点,又不废朝廷什么,还能得到大臣的忠心,何乐不为。
载沣对自己这个突然冒起来的想法很满意,看到小成子有些匆忙的脚步,不由得笑了。
第六十七节 意外收获()
杨潮回到驿馆,对载沣没有答应自己代办军火还有些郁闷。
那是他跟德国人合作的兵工厂,是不能拿出来说的,毕竟是在青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暗通德国人,杨潮不怕有人弹劾,但是如果这样阻碍了自己的计划,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他隐瞒了参股青岛兵工厂的事情,只说德国人在青岛有兵工厂,向自己推销武器,杨潮询问朝廷是不是需要采购武器。
其实大家都心里明白,朝廷目前采购军火,都是装备八旗禁卫军的,而有钱的也就是载沣,反正朝廷是不会花钱给袁世凯装备北洋军的。
“这势力斗争似乎载沣占据了上风啊!”
杨潮分析了一下形式后不由暗自怀疑。
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袁世凯和张之洞这样的人物,竟然让载沣这样的八旗纨绔给压制住了,实在是让人费解。不过一个体系想打破不是那么容易的,载沣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是皇帝,慈禧当太后的时候,能收拾鬼子六、压制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未必就说明慈禧比这些人强,只是他手里的牌太强了。
载沣是皇帝,先天就比袁世凯和张之洞更有优势,所以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也不奇怪。
杨潮这样想着,也感到很合理了,只是有些担心载沣如果专quan后,国家的走势,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踏步搞洋务呢。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出载沣保守的趋势来。
正想间,突然一个尖利的嗓音响起:“圣旨到,登莱青胶道,山东按察使杨潮接旨!”
“着杨潮,代办禁卫军火器一事,购快枪两万,大炮一百……”
随着小太监念完圣旨,杨潮才反应过来,载沣答应自己代办军火了。
刚才载沣拒绝,杨潮还是有些理解的,毕竟这是一块肥肉,盯着的八旗贵胄多了去了,这是传统了,整个满清一朝,无论是乾隆修建圆明园,还是李鸿章采购北洋舰队,大项的资金出入,那可是肥差,谁经手谁发财。
载沣拒绝的时候,杨潮还想过,到底是谁拿到了这笔生意,还想着去活动一下,出一笔回扣将订单拿下来呢,没想到转眼载沣就改主意了。
“公公辛苦了,一点小意思。”
接完旨后,杨潮很客气的给小太监塞上一把大洋,杨潮是第二次见这个小太监了,第一次是詹天佑那次,上次他觉得有些面熟,这次就不奇怪了,因为见过一次了,面熟是正常的。
小成子的脸色却有些复杂,声音有些转音:“杨大人客气了。都是奴才应份的。哪里敢要大人的赏。”
小太监跟杨潮互相退让了一番,才很为难的收下了,太监不要钱,这倒是新鲜。
杨潮借机道:“敢问公公,皇上如何改了主意?”
小太监道:“皇上说杨大人办洋务都卖了宅子,于心不忍,想让大人挣点钱。”
一听这话,杨潮第一反应是不信,看到小太监诚恳的眼神,这才信了一半,心里不由还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