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一切以恭人柳心马首是瞻。
第33章 交底()
前段时间登州府内六县一州都来送了贺礼,也隐约向柳心提出想要推广高产作物。
秦家岗虽说获得了大丰收,但要是都做种子也就够两个县用的,当然得首先供应莱阳县和府衙所在蓬莱县,其余只能少送点做实验,晚一季在推广。
柳心私心里还要给戚家军送去一些,他们也是有屯田的。
因为种子涉及到全族的事,柳心把秦家中心人物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秦坤元和秦富都同意去各州县推广,问题就是种子得多卖钱,秦家各户都能发笔大财。
现在秦家就是靠柳心供养着,不说别的,这些下人一月的月钱就得上百两,加上这么多人的伙食,衣料,银子就像流水般花出去,各家想发笔大财也是想能减轻柳心的负担。
大家眼里都热切地等着柳心拍板定夺,柳心也有些为难,她是真的想快一点推广出去,天下大旱就想一块重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儿,可要是高价卖种子,老百姓就不愿意种,势必影响推广的速度。
她是秦家的核心,她要是决定了谁也不会反驳,可要是不说明白人心里就会有疙瘩。
柳心沉思了一会开了口:“大家的意思我明白,这是我秦家迅速崛起的一个好机会。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前段朝廷徐老来的时候,和我私下里说了,钦天监和西洋人都已经测出不出八年就要天下大旱,可能持续数年,严重时寸草不生,朝廷这才对我们能培育出高产作物这么重视,这几年就不太平,不是蝗灾就是旱灾,老百姓日子难过。我们要是能早一天推广出去,老百姓就能早一天多存些粮食,大灾来了也才多一份保命的本钱,咱家为啥让子弟习武,就是想万一有一天流民四起,鞑子再进了关,我秦家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这些事只有我们在座的知道就行,不要往外传,家里人也不要告诉,免得人心惶惶,让朝廷知道我们泄了密也是不得了的。”
众人第一次听到这么严重的事情,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认识。
秦坤元木讷地说;“那怎么办?”
秦富咬咬牙:“要不,我们就不要钱,也得把这法子传出去!”
“那倒不用,如果我们不要钱,倒会引起人的怀疑,不利于推广,我们可以让人用我们的法子,按照他往年的产量,要是亏了,我们给他填补上,要是增产了,我们分几成粮食,当然要是达官贵人自己家用我们就定个高价,我们虽然没得到钱也能得到不少粮,也不亏,我们推广的地方越多,我们分成的粮食也越多,到时灾年拿出赈济灾民,我们就是万家生佛,要是专为得利我们也就能富足一生,我们是当万家生佛还是只富足一生,你们想想!”
柳心今天也算给大家交了个底,以后秦家能怎样就看今天的决定了。
众人沉默了,静的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终于秦富带头,狠狠地跺一跺脚:“恭人,我秦家能有今天都是恭人的功劳,以后我秦氏一族的发展还是按恭人的安排,我们不能就看眼前,我们就要当那万家生佛庇护子孙千秋万代,族长,您看哪?”
秦坤元猛的站起身来,“今天的事谁也不能吐露半分,否则族内除名,一切按恭人安排!”
剩下几人都郑重施礼:“听恭人安排!”
“大家记住,行大事不拘小节,既要行霹雳手段,又要有菩萨心肠,今天就到这吧,各干各的,把事情都安排好。”柳心最后说道。
会议以后,柳心不再事事亲力亲为,没大事就不插手了。
族里的大小事情秦坤元安排,家里的日常由柳梅和明珠打理,下人的活计安排由秦伯和秦大娘处理,外面收人收地的事由秦富折腾着,秦成带领秦家众人奔赴各县,小丫头美玉、碧玉在身边端茶倒水,铺纸研磨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日子过得舒心起来。
学堂的扫盲教育基本结束,剩下的学生教育王先生夫妇俩就能应付过来。
柳心只是偶尔去上一堂课,讲一些教材之外的知识,学生都恭恭敬敬无尽崇拜的听讲讨论,这是自己一个人的舞台。
间或受到秦玉的邀请,去县衙参加个女人们的聚会,那些乡绅家的太太小姐无不竭尽能事的奉承着自己,柳心对众星捧月的感觉也淡然接受。
空闲时候,柳心把前世的记忆挑主要的记录下来,当然用了自己的暗语,不会让人抓到把柄。
养活两千多人是需要本钱的,按照目前的材料能赚钱的点子要琢磨几个。
柳心把一些方子法子交给秦坤元和秦明君他们几个,就地取材的小生意很快就支起来几个。
秦家的男男女女都忙碌起来,主仆都有了事做,银子也迅速的装满腰包。
柳心这段时间把标点符号弄了出来,这和汉语拼音一样,要是推广开来对朝廷每天看奏折的文官集团和天下的读书人都是有益的。
柳心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事,私心里她也想在文官那再刷刷存在感,不要因为党争把自己安排到哪个派别或行业。
农学本是大计,但在现在的大明朝也就崇祯这个皇帝在位,还是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且这其中也有徐光启把自己注音读本和新编教材上报的影响,文官集团觉得柳心还是有文化的,属于他们的阶层,要不怎能给柳心一个文官的诰命。
实际上标点符号在柳心第一次给王天书写陈情书的时候就用了些,王天书过后也没提这事就过去了。
没有标点符号的书看起来真的很费力,柳心把现代标点符号的规则弄了本小册子,又把《四书五经》加了标点符号凑成一套给徐光启送过去。
让他斧正吧,正是他礼部的分内事。
天渐渐地凉了,柳心就猫在家里整理徐光启的《几何原本》,这是翻译西洋的著作,只有前六卷。
柳心回想着初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给他的译著做了修改和完善。
高等数学的知识,柳心没敢往上加,她不想开金手指,把太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拿出来,只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好了,要给这时代和后来者以机会和余地。
第34章 李老爷狂喜()
苏州李家
李老爷在家里已经闷了五天,儿子第三次给知州大人送去了五千两,可还是没有回音。
夫人于氏挥挥手让丫鬟们下去,把午饭端来放在几案上示意李老爷吃点。
望着结发妻子已现老态的面容,李老爷不禁鼻子一酸。
年轻的时候,自己虽也算是个富户子弟,但家里不过有两三个仆人,和妻子成亲后俩人一起辛苦经营,终于把父亲留下的小酒馆发展成为苏州有点名气的中档酒楼,还开了个绸缎铺子,家里有了资产。
儿子分了家业,唯一的女儿找了个读书人,虽然抛费了些家产,可女婿当了官做了知县老爷,自己也是得到了回报。
可是怎么没想到,自己竟得了一个干女儿,这生意点子多的就像是个财神爷,随随便便的几句话就是千两万两的银子,这才两年自家就进了二十几万两,从一般的富商发展成苏州知名的大户老爷,苏州城谁不知李忠李大老爷的大名。
两个儿子都纳了妾,自己也有别人吹风想娶个小的,要不是这次有了麻烦,小妾早娶回家了。
这次的麻烦说白了就是露了富,入了知县老爷的眼。
原本自己就是一般的富户,在苏州有县里主簿照应着每年孝敬个千把两银子,就给自己里里外外打通了。
这两年钱挣多了,给主簿的钱也涨了,变成三千两,按理说也差不多了。
可谁让自己和儿子整天花天酒地的,也不知哪次酒后吐真言让人知道了自己不但在苏州有产业,在江南各处都有了铺面。
知县大人就上了心,先后几次借机收礼,已经花了五千两。
可这几天就说有匪徒在自己的酒楼出现,不但查封了搜匪而且还暗示知州大人也想过问此事,自己给他送了一万两,他才开口说县里没问题了,知州大人那里还得打点打点。
儿子已经去了三次每次五千两,知州还是没直接点头解封,自己就在这儿干熬着,银子大把大把的往外流。
即使这次事了,以后免不了对知县知州要有孝敬,没靠山就是不行。
好在有个女婿当知县,官面上还有个情面,听说要是别的没个官方背景的骨头渣子都得吞进去。
孙子李木周和李木川到屋里给祖父请安,看祖母也在又规规矩矩的也给祖母请了安。
李木周拿起碗用汤匙舀着梗米粥用小嘴吹了吹,往祖父的嘴里送,李木川则是到祖父身后用小拳头轻轻地给祖父捶背。
李老爷喝了口米粥,心情稍稍平静些,缓声问;“你们两个怎么不出去玩耍。”
“祖父,我们在读书,现在已经读到《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好,好孙儿。”
李老爷心中高兴也带着苦涩,自家是商籍,子弟是不能科考的,可怜了两个懂事的孩子。
李老爷和老妻幼孙叙了一会话,又在榻上眯了一会儿,就习惯性地到书房看看管家给送来的账目和书信。
于氏和孙儿也到了厨房安排今晚的饭食,让老爷能多吃点。
不一会,书房传来一阵大笑,紧接着李老爷手举着书信三步并两步小跑着出来:“哈哈,哈哈,我李家有救了,我李家发达了,哈哈!”
院子里的人都莫名其妙,两个儿子,于氏还有些小妾丫鬟都直愣愣地瞅着老爷,家里出了事,主子仆从都不好过,唯恐李老爷把火发到自己身上,这干活都小心翼翼的。
今天老爷怎么神经错乱发了狂,难道真有什么大祸事。
李老爷不知众人的脑补,招呼于氏和俩儿子进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