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长秦坤元过来又安排下明天去坟地的人员,和各家的人又嘱咐明天知县老爷来大家不能失礼等等。
天渐黑众人陆续离去。
柳心这一夜睡得不踏实,院子里摆的纸扎总是充满了凄凉和诡秘,柳心还能依稀记得秦朗的模样,一会儿又想起现代丈夫孩子,不自觉落了泪。
柳心辗转反侧,旁边的明珠伸出小腿踢到柳心的肚子,小脑袋儿直往怀里钻,还喃喃地说“娘、娘”。
柳心把明珠搂在怀里,小家伙儿打着轻微的鼾声睡去了。
摸着这胖乎乎的小身子儿,柳心心里也不再想着乱糟糟的事儿了,一会儿也睡着了。
鸡叫时柳心醒来,简单做点饭给孩子吃,家里就陆续来人了。
按搬家时办宴席的经验,还是大家帮忙去邻居家蒸饭,柳心做菜。
这次柳心按十二桌准备,每桌十一个菜,因为是丧葬仪式菜得做成单数。
昨天杀猪时柳心就把五花肉和血肠做好,另外把心肝和猪蹄酱上,肠肚清理好。
今天柳心还是用醋炒了白菜,拌了凉菜,还用白糖做了锅包肉。
秦坤元、秦牧、秦槐、秦明远以及坤山大娘、坤木婶子负责接待客人,中途只有李厚德一家来的时候柳心去打了一个招呼,剩下时间就在厨房忙乎了。
巳时一刻柳心把菜做完,才喝了一口水,祭扫的人和王知县就先后进院了。
秦家众人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秦坤元更是上前施礼,口称“见过知县老爷!”
王天书赶紧扶住秦坤元,称自己是走亲戚,大家不要客气。李晚春拉住柳心的手,志德志明和明远打着招呼、李厚德一家也上前,众人一阵寒暄。
晚春叫人把一大车东西拿下来,送到柳心堂屋里间,在车底又取出一块大匾,上面四个大字“秦氏学堂”。
柳心赶紧让人挂到了东学堂的房门上边,王天书和县衙师爷在学堂里转了转不住地点头,随后正式开席吃饭。
因为今天是烧百日了,宴席和饮酒已经不犯忌讳了。
柳心让秦坤元、秦牧、秦槐、秦元、秦方陪着王天书、李厚德、李掌柜,还有县衙的师爷;明远、明泉、明晨、明文、明君、明武陪着志德志明和李金元;柳心和坤山大娘、坤木婶子以及秦玉和明珠陪着李晚春、徐氏和李母;其余的乡亲也安排本家相关人等进行招呼。
县衙的师爷能来,柳心有些意外,虽然上次和晚春结拜在县衙吃饭时师爷也参加了,但柳心觉得只是王天书看重师爷才在场的,今天能来倒是奇怪了些。
晚春看柳心直向师爷那边看,笑着向柳心解释,原来师爷是晚春的表亲,是个秀才颇通实务,王天书到这儿上任没有合适的师爷,晚春他爹就把这位表侄儿介绍来。
这么算来,柳心管这师爷也得叫声表兄,柳心又多了位亲戚。
王天书那吃的不亦乐乎,柳心安排同辈的几个好学生作陪。
秦坤元明白这是柳心在给秦家子弟创造机会,自然乐的推一把儿,自己只是客气几句,就引得几个晚辈和王天书、李厚德说话。
这一说学习的事,众人就有了话题,几个小辈说写大字、《三字经》和算数。
王天书和李厚德都吃惊了,就学了两个来月就有这学识,特别是数学,秦牧说起了借贷记账法,这下李掌柜都跟着讨论起来。
晚春这桌不喝酒,很快吃完了饭,柳心和晚春、徐氏、李母去堂屋拉话儿。
聊了一会儿,让秦玉在外面招呼徐氏和李母,晚春和柳心去里间说悄悄话。
晚春从袖子中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递给柳心,“这是父亲给你的见面礼,其他的东西我都写好礼单在给你拉来的礼物中,这是五百两银票,你收好。”
柳心收好银票,心情有些激动“父亲这么惦记我,我有空闲一定前去江南给父亲请安。”
晚春和柳心又说了会儿父亲,就转到生意上,不愧是经商人家的女儿,自从上次柳心给晚春说了思路,晚春这两个月不但给江南父亲那儿去了信,而且已经开起了两家铺子。
一家专卖绸缎,一家是小酒楼,绸缎就是这些年晚春的压箱底,还有送信人从江南带回来的新货;酒楼由家里的厨子加上当地的一个厨子撑起来,既有本地特色还有江南风味。
两个小店虽然才开了一个月,但每个店也差不多有五十两的净利,晚春也正高兴着。
其实她还不知道她父亲也在江南卖起了山东特产,也在美美地数银子哪。
柳心鼓励晚春这生意做得好,随之又建议,在绸缎铺子里可以卖成衣或者根据顾客需要自行设计,有必要还可以在旁边开家饰品玩具店,实际就是用碎布做些布娃娃或者有特色的绣品和工艺品来卖,实现利益最大化。
另外在酒楼里还可以卖些些江南特色的点心,店里还可以实行会员制。
柳心讲的头头是道,晚春也觉得有道理,想回去研究一下,可对于柳心说的绣品饰品玩具什么的还是不太明白,柳心拍胸脯说这事包在自己身上,产品自己出,晚春只负责场地和服务就行。
晚春又和柳心研究些具体细节,柳心也提出想把自己几个好学生推荐出去拉练一下,万春觉得开铺子正需要人,秦家人不但可靠而且还学了算账,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
第13章 当差()
烧百日的宴席散了后,晚春一家没有着急走。
姐俩儿正说笑着,王天书和秦坤元他们进了堂屋,柳心和晚春迎上去,大家落座说起话。
王天书正色和柳心说:“妹妹,今天我倒是意外之喜,秦氏学堂才开办两月,竟有了这么多好苗子,秦伯这个族长还是很有远见,秦家岗已经有一百一十户,就单独设一甲吧,秦伯就当甲长,平时帮县衙派些役使,每月有两斗米粮补贴,年底县衙给补贴五两银子,另外开荒土地的税收甲长还有些自主权。”
这是给秦坤元封个官呀,秦坤元激动的又要跪下,王天书扶住他,让他明日去县衙领取凭证,再学习下有关规程,秦坤元自是一番千恩万谢。
王天书接下又说:“妹妹你教这数学阿拉伯数字可是大有新意,前所未闻,秦牧等人的借贷记账法也是太精妙了,我这县衙每年钱粮杂役的计算十分繁琐,忙时都要找上几十个账房先生帮忙,可要用了你的算数和记账法,估计将大大节省人工哪,秦牧秦槐我想用在县衙,你看可行?”
“妹妹刚和我说让几个好学生去铺子里锻炼一下,相公就和我抢人。”
王天书惊愕地望向柳心,“妹妹,这等人才,只做账房先生岂不可惜,我要他们到衙门自然是有俸禄的,按掌钱粮计算,每月一两银子,五斗禄米,这时朝廷规定的,县衙还有些补贴。”
柳心一听这是给编制当公务员了,这是天大的好事呀,秦家就是农民,这要是衙门里有人以后也好办事,眼界也好,见世面也好,都是比在一个铺子里强多了。
柳心赶紧说:“姐夫,秦牧秦槐是在数学方面最有潜力的两个学生,我这猜想赶紧让他们出去锻炼一下,姐夫能用它们,实在是秦家的福气,我这还有几个不错的学生让他们到铺子里去锻炼,秦牧秦槐除了在县衙办事,在县里也要照应下铺子,以后我和姐姐铺子开多了,他俩也要帮衬调度着。”
事定下来,众人皆大欢喜。
柳心又单独和王天书、师爷、李厚德说了会儿话,先是把学堂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情况介绍一下,后来又拿出语文和数学的教材。
三人如获至宝,细心的翻读,不时向柳心询问,对这种新奇教法赞不绝口,特别是对借贷记账法更是称妙,柳心把原理和规则详细讲了讲。
师爷拍手说:“妹妹,这可是开创记账的先河,你可真了不起,凭这记账方法足以青史留名了,愚兄很是羡慕呀!”
王天书和李厚德也附和,问柳心可否把这教材让他们抄录一份,柳心自然答应,能把基础数学和复式记账方法传播出去,柳心求之不得。
王天书和李厚德提出让志德志明和李金元也到学堂读书,柳心想想说:“孩子到这读书我是高兴还来不及,但我这算数还好和语文基础启蒙还好,可资质好的孩子考科举,我还是有些摸不到门路,害怕耽误了孩子。我这也发现几个苗子,我正想过一段时间请个夫子来教教哪。”
王天书和李厚德商量一下说:“妹妹,你暂时也不要再聘夫子了,志德志明和金元到你这儿启蒙,等到真正进学,让明远、你的学生和志德志明还有金元或者在厚德贤弟那或者到县衙,我、师爷还有厚德就轮流教着,看资质再行定夺。”
几人达成共识都很满意,李厚德自告奋勇拿柳心的教材出去抄录。
柳心和王天书和师爷闲聊几句,然后话锋一转对王天书说:“姐夫,这些年天灾越来越多,不是发洪水就是干旱,农民日子越发难过,流民每年都有,我预计过几年大旱的可能很大,怎样能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姐夫可有章法,表哥可有什么见解?”
王天书和师爷先是惊愕一下,然后都摇摇头。现在的大明,文官把持朝政,各县基本都是各自为政,每年交固定的赋税,剩下也没人管你,朝廷没钱,不论修水利还是赈济灾民,都得县衙自筹,可县衙的收入有限,除了往上交的也所剩无几,只是火耗银子能有点出息,但那不是算到县衙的,都是个人的小金库。
“妹妹,姐夫只能把火耗银字交出来才能有点作为。”
“姐夫,我不是让你自己掏腰包,只是觉得在本县内还能不能再开源节流,增些收入修建些水利,另外还要尽快寻找些耐旱高产的作物新品种,这才是正理。”
王天书点点头,和师爷回去研究下,柳心又让王天书帮寻些新奇种子,不论是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