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到湖面上传来黄头郎划船的歌唱声,卫长公主欣喜地抬起头,开口说道:“去病哥哥来了。”
霍去病!张贺本着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的反射弧,马上朝湖上望去,只见苍绿色的湖水上,一叶扁舟缓缓而至,穿着红色战袍,外面披着黑色盔甲的少年正按着腰间的汉剑手柄,笔直站立在船头。少年的眉眼里满是意气飞扬,黑发在头顶高高束起马尾,金色的阳光倾泻在他的身上,更显得他整个人烨烨发光。
“臣见过皇后、公主。”霍去病跳下船之后就直接来到水阁,先向卫子夫和阳信公主行礼。
“去病啊,你是从哪过来,怎么一身战甲?”阳信公主问道。
霍去病在靠近卫子夫一侧的席位上坐下,回答道:“我刚从建章营过来,舅舅在挑选骑兵,我也去看看。”
“又要打仗了吗?”卫子夫感叹道,“自青弟二年征战回来,才修整了两年。”
“自从舅舅夺取河南地,陛下在那里建筑朔方城之后,匈奴右贤王怨恨在心,多次侵扰朔方,杀略吏民无数。照着陛下的意思,得让舅舅把对方打趴下才行。”
卫子夫就不再多说了,她问:“那你怎么一个人来了?”
“哦,舅舅还要和这次出征的将军协调大军的分配,涉及军机,我就先回来了。”
“这个卫青,才闲了没多久又忙了起来。”阳信公主说。
“是啊,我都好久没见过舅舅了。”刘据走到霍去病旁边,扯了扯他的衣袖,“去病哥哥,什么时候带我去玩。”
“你还太小,陛下不让。”霍去病拉起刘据的小手,“我带你去玩划船吧。”
这话一说完,卫长公主也站起来说:“我也要去。”另外两个公主也吵着要一起玩。
霍去病摇了摇头说:“我一个人带不了那么多,据儿和婉仪和我一船,其他自己解决。”
刘据注意到张贺在一旁眼巴巴地盯着霍去病看,以为他也非常想一起玩,就将小伙伴拉了过来:“让贺和我们一起吧。”
其实只是在研究霍去病真人和历史记载里的霍去病有什么区别的张贺:真是太谢谢你的体贴关怀了。
史记记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不过他目前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对着几个孩子倒没有流露出一脸冰山模样,而且大家都很喜欢这位霍表哥,叽叽喳喳地缠着他说话,霍去病虽然很有些孩子王的派头,但也只是偶尔回答几个字或者点头摇头。
终于坐上了小船,这次霍去病亲自划桨,小船便在水面上旋转起来。张贺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这位天生富贵的少年显然从来没干过类似的活,并不懂得如何让船前进。
“去病哥哥,你是故意让船打转的吗?”刘据天真无邪地问。
霍去病严肃地点了点头,仍然面不改色地滑动双桨,那船转动得更迅速了起来。
张贺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轻咳一声,开口说:“贺曾听阿翁说过,要让船转弯,用一支桨划就可以了,另外一支要横在水上。”
“是吗?”霍去病照着张贺说的做了,果然小船慢慢转弯,船头朝向了浩渺的湖水一边。
“把桨放入水里,用力往回拉,应该就可以前行了。”张贺继续指导。
霍去病虽然从没亲自划过船,但他一点就通,很快就将船划得又快又平稳,分开水波往湖中央划去,在不远处,高耸的未央宫前殿以其巍峨的气势矗立在龙首山上。
刘据拍起手来赞道:“去病哥哥真厉害,贺也懂得真多。”
张贺在心里默默吐槽,不是你哥哥我懂得多,是你去病哥哥不懂划船而已。
“阿翁给我一张绢帛,我画给你看。”
张贺在绢帛上画出了马镫的基本造型,对张汤介绍道:“就做这种拱形的,下面是圆形的可以放脚,上面要留一个孔洞用来让皮革穿过将它固定在马鞍上。”
“你确定这么打造出来的铜器可以让你上马更利索?”张汤将信将疑。
“做出来看看就知道了嘛。”张贺撒娇道,顺便又求了张汤一件事,“阿翁能不能将马鞍解下来,孩儿要拜托大婢做一些手工在上面。”
这倒是一件小事了,张汤点头道:“那个铜器我且让人按照图样做出来看看,至于马鞍你喜欢怎么处理都可以。”
张贺欢呼一声:“阿翁真是太好了。”
张汤刮了刮他的小鼻子:“别卖乖了,就你主意最多。”
张贺笑着扳着小手指说道:“哪次出的不是好主意,阿翁可不许嫌弃我。”
张汤拿着绢帛出去找工匠了,大婢封姑双手捧着马鞍回到房间里,和张贺大眼瞪小眼。
“公子,你要怎么处理这块马鞍。”
我想要弄个像高桥马鞍一样的东西出来啊,张贺在心里想,后世高桥马鞍两边有用木头雕刻出凸起的,这样可以固定住身体在马背上的位置,但马镫的图纸正被张汤拿去制作了,再要求做个木头的高桥马鞍未免太不循序渐进了。
张贺的眼睛乌溜溜地转了转,脑海里冒出一个主意:“大婢,能否将它的两头拆开?”
封姑用一种看孩童胡闹的眼神看着他:“这个马鞍是主人新买的,用的是上好的北地毛毡,上面的朱雀纹路也是手工绣上的,看来价格不菲,小公子若是新买来就拆了它,会被责备的。”
“不会的,阿翁已经许了我随意处理它。”张贺小手一挥,自信满满,“何况我也不是要拆,我是想让它变得更好。”
封姑一脸迷茫:“什么叫做变得更好?是准备要怎么做?”
张贺用手比划着:“要在里面垫上布料,让它凸起有我的两个手掌高,就好像元宝啊呸没有元宝,两边都要像马蹄金的一边那样高起。”
这么说着封姑总算有点明白了:“小公子是觉得原来的马鞍太薄坐着不舒服吗?与其这样不如把底部也加厚了,这样您坐着也软一些。”
张贺对高桥马鞍的了解本来就不多,也是凭着自己作为现代人有限的知识在瞎指挥,现在听封姑这么说,不得感叹劳动人民充满智慧,于是乐呵呵地说:“就按大婢的意思去做。”
封姑心灵手巧,只用了半天的功夫就将马鞍改造好了,她将原来的马鞍拆开,中间厚厚地垫了好几层布,又在两边用布团成一卷,最后在原有的马鞍表层外面加缝制了两个凸起的边角,看起来就如同两个马蹄金拼在一起一般。
第185章 厮杀()
贺贺给这章加了爱的屏蔽;如跳订等半晌可破,如app抽风请刷新大军从中渭桥开拔,为了鼓舞士气,这天一大早刘彻就乘坐撑着华盖的马车;来为三军将士践行。舅舅、大姨丈都奔赴前线;据儿从前夜就吵着闹着要和刘彻一起去;刘彻对自己唯一的儿子很是宠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皇帝在最打头的马车上视察军队,刘据、张贺、卫伉和苏武就坐在后面一辆精巧的安车上;由阳信公主帮忙照顾。
这还是张贺第一次出长安城;因此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一路上掀起帘子看着窗外的景物。长安正是春…色满园的好时光,春天的草花开满了田野;看起来一片片仿佛色泽艳丽的地毯。
大军在渭水旁边整合队伍,绿色的柳丝温柔地在暖风中轻拂;而大汉的精锐骑兵则各个黑甲红缨,骑在膘肥的战马上;脸上斗志满满。在队伍最前方骑着一匹白马的正是卫青;他一身青色战袍;披着银白色的战甲,腰上挎着环首刀,正在来回巡视大军的集合情况。
“是阿翁呀。”卫伉不无骄傲地看着父亲的背影。
苏武也焦急地向人群望去;他的父亲苏建也在军队里;骑着大马;一脸严肃认真。
张贺仔细观察,突然发现一件事情,西汉的时候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只在马肚子两侧垂挂下两条软软的绳圈,供上下马是临时踩踏用。因为绳圈柔软,在马跑动的时候是无法固定住身体的,没有高桥马鞍只有平铺的织物马鞍也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因此骑兵们都是要用大腿紧紧夹住马背,这对长途奔袭作战来说无疑是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卫青这次出征之后,汉朝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还有几次,张贺心里盘算,一定要想办法把马镫和高桥马鞍发明出来,这可是件造福将士、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正盘算间,大军军容肃穆,已然按照方阵列好,卫青驱马来到刘彻站立的马车前面,飞身下马,单膝下跪向刘彻禀报:“陛下,这次出战的骑兵已经全部集合完毕。”
“好。”刘彻点了点头,“卫将军到车上来。”
“诺。”卫青站在天子一侧,这是一个非常荣宠的待遇,刘彻将腰间的天子剑解下赠予他。
“望你这次旗开得胜,朕在长安等着诸位将士的好消息。”
“臣定不辱使命。”卫青接过天子剑,高举在半空中,对着骑兵高喊,“陛下威武,汉军威武!”
骑兵也齐声高喝同样的口号,声音直震云霄。
在刘彻的马车旁边跟着红袍黑甲的霍去病,骑着枣红色的战马,马儿在这激昂的气氛中有些激动,不停地踱来踱去。
当年轻的将军带着他的军队离开长安城之后,刘据在渭水旁边折了一支柳条,杨柳青青,上面是新抽出来的嫩绿的新叶。
“古人都说折柳相赠,希望舅舅表哥他们能早日平安归来。”刘据稚嫩的声音顺着打着旋儿奔流的渭水飘了开来。
第186章 噩梦()
贺贺给这章加了爱的屏蔽;如跳订等半晌可破,如app抽风请刷新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此前从长安城里逃脱出来的张和。他本来打算离开长安城就和太子分别;但一路上陆续有几伙人追杀太子,全靠死士打退对方才好几次化险为夷,张和只有跟着太子走才是最安全的;起码能被人舍命保护。
就这样,当他们逃到深山里的时候;最后一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