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

    与人谈话,千万不要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对于别人已经发生的笑话或者故事,也不要老是提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即使是最喜欢开玩笑的人,也很忌讳别人拿他的过去说事。如果我们总是因为一件事情而遭到别人嘲笑的话,我们心中自然很不好受。事实上,别人也未必安了坏心,只不过是随口提起。

    我们要学会打心底尊重别人,就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真正的智者往往很宽容,对别人过去发生的不快,从来都不会提起。试问,谁又愿意和一个经常揭自己伤疤的人交往?

    成大事者认为,每一个人生活中都有很多无奈,过去的日子或许并不光彩,现在成功了,有地位了,自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对于过去的日子也很忌讳。因此,我们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老是取笑人家。即使你的取笑是无心的,但是对于别人来说却听得十分刺耳。而那些依靠小辫子去威胁和敲诈别人的人,不仅道德上让人不齿,而且他们自身也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你让别人感觉到了威胁,别人一定会威胁你,因为没有谁弱小得失去了报复能力。

第59章 不要自我吹嘘() 
成大事者认为,自我吹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是要不得的,自我吹嘘当然也要不得。自我吹嘘和自我炫耀还不一样,自我炫耀是那种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自我吹嘘则是直接往自己脸上贴金。它比自我炫耀更要不得,更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

    自我吹嘘是虚弱的表现。只有弱者才需要通过自我吹嘘,才能活得下去。一个人应该学会坚强,这种坚强不但是身体上的,而且是心灵上的。不需要通过自我吹嘘来表明自己如何如何。其实自己如何如何也不用说,跟别人又没有任何关系。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最好少跟那些总是自我吹嘘的人交往。这种人不但不能增长自己的见识,相反会让自己变得虚荣起来。毕竟争强好胜的心很多时候是很强的。其实无论这个家庭,或者家族中的哪个人成就特别突出,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人如果需要荣誉,需要地位,那么就要依靠自己来争取。我们认可的英雄是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英雄,而不是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英雄。古时候有一个尚书家庭,尚书死后家道没落,到他孙子的时候已经很穷了,加上他的孙子十分懒惰,到最后只能以乞讨为生。有一天尚书以前的一个门生知道了这种情况,于是叫尚书的孙子到他家扛一袋米回去。尚书的孙子很高兴,扛着米就往家里走,但是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坏了,根本就扛不动。他四周看了看,发现有一个乞丐,于是他让乞丐来帮他扛,结果这个乞丐比他还不如,扛了两步就走不动了。他于是大骂乞丐:“我是尚书的孙子,我扛不动情有可原,你一个乞丐怎么连这样的活都干不了。”乞丐瞪了他一眼说:“尚书又怎么样,我可是宰相的孙子。”其实一个家族以前有什么人,有什么功业根本和后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人们好像有这个习惯去认一个很有成就的祖先。

    有一只麻雀很高调,它飞到一个王宫附近,始终不停下来,它要向它的朋友展示一下自己。它的朋友问它说,为什么不停到王宫屋檐上休息一会,麻雀很骄傲地说:“我怕我一停下去,这个宫殿就塌陷下去。”有一只老鹰听了很生气,于是飞了过来,想抓住这只爱说大话的麻雀。麻雀很惊慌,赶紧飞回到自己的家里。朋友又问它为什么如此惊慌,它强作镇定地回答:“我怕我和老鹰打起来,一下子地动山摇,你们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它的朋友狂笑不止,谁也没有把它的话当真,只是觉得它像个小丑。其实自我吹嘘的人,很多时候在别人心目中就是这种角色。

    生活中人们早已经对那些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失去了信心,因为在他们看来,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沉默的。那些吹嘘的人往往不学无术,除了一张嘴厉害一点,什么都没有。

    有一个老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打猎,一路上总是夸耀自己的箭术如何如何高明。突然这个时候天上飞过来一只老鹰,儿子让父亲赶紧拉弓。父亲于是拉满了弓朝老鹰射了过去,结果没有射中,老鹰飞走了。父亲很欣喜地对孩子说:“今天算是看见了奇迹,没有想到一只被射中的老鹰还会飞。”

    其实,一个人不断地吹嘘自己,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缺少信心。因为信心不足,所以他要通过吹嘘来让自己变得有信心起来。有些时候,人们为了赢得对方的尊重,往往会把自己摆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比如,在求职的时候,为了让对方能够重视自己,就告诉对方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做过多大的项目。事实上,这个项目可能就是他参与过,或者仅仅是听说过。他在那个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很小,甚至微不足道。正是因为他没有信心,才需要通过吹嘘来证明自己很重要。如果有信心的话,他完全可以通过实力来证明自己。

    当你读书多的时候,一定不要向别人吹嘘,因为你说出来别人会考你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自我吹嘘无非是给别人一个验证自己的机会。很多人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验证自己是否说的是真的。所以人吹嘘多了就容易露馅。人家只要在一点上判断你撒了谎,自然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再相信你。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谦虚,要知道真正的高人都是深藏不露的,真正的强者都是很谦虚的。

    成大事者认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一定不要通过自我吹嘘的方式来获得,这种方式获得的尊重和信任必然不长久,人们也容易对这种人失去信心。

第60章 不要泄露秘密() 
成大事者认为,在谈话中,不要泄露秘密,不仅是自己的秘密,包括别人的秘密也不要泄露。一个能严守秘密的人,无论如何都是受人尊重的,同时也是能成就大事的。

    隋朝时期,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有目的地接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

    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觐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心了,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一面向隋炀帝表示忠心臣服之意,一面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此举颇见效果,隋炀帝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主动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除掉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隋炀帝就是因为泄露了自己的秘密,才让李渊有所警觉。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在事情没有做成之前,一定要学会保守秘密。在交谈中,不要将所有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讲给别人听。秘密只有自己不说出口才没有人知道,只要自己说出口了,就很难保证不被传开。因为当事人都不能保守秘密,又怎能保证和这个秘密毫无关系的人会保守呢?其实很多时候将秘密讲给朋友听,是给朋友添加了负担,他要时时提防着这个秘密被抖搂出来,如果这个秘密确实事关重大,他自然会更加留意,而越是留意,心中的负担就会越重,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很多人都很想把秘密忘掉,但是越是想忘掉,反而记得越清楚。等到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将秘密抖搂了出来,两个人的朋友关系恐怕也就保不住了。但是那个人会觉得很舒服,不必再把秘密当成负担了。因此,要想真正地拥有一个朋友,最好不要将秘密告诉他。如果想对一个朋友生怨恨,那么最好是将自己所有的秘密告诉他,然后凑到他的耳边说:“这是我的秘密,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其实自己能告诉这个朋友,也自然能告诉另一个朋友。等到两个朋友碰头一交流的时候,才发现你说的“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是一句多么虚伪的话。

    古时候很多人为了保守秘密,甚至连自己的救命恩人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杀了灭口。所以对于那些没有想告诉自己秘密,又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说出去的人来说,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知道他们的秘密为好。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长了驴耳朵,只有一个太医知道这件事情。于是国王告诉太医说如果他说了出去,就要诛灭他们全家。太医很害怕,于是一直守口如瓶。可是他是个守不住秘密的人,这个秘密在他心中折腾得难受,最后抑郁而终,死后葬在一片竹林里。后来有人常听到这个竹林里会传出这样一句话来:“国王长了驴耳朵,真好笑。”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让别人保守秘密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如果要想永远保守秘密,就不要将秘密告诉任何人,即使是自己最亲信的人。

    古代也有些隐士为了保守别人的秘密,而当面自杀。伍子胥逃命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渔夫。由于楚国国王昏庸,听信谗言,将伍子胥一家杀害,同时还缉拿没有自投罗网的伍子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