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239年1月,魏明帝曹睿病死了,他的儿子曹芳即位。明帝死前,由于曹芳年只8岁,不能理政,故下诏大将军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最初几年,两人之间还面和心不和地维持着,但从正始八年后,两人的权利之争日渐表面化。曹爽的资历、名望、军事才能虽不如司马懿,但他是曹操的侄孙,有宗室之亲,故被封为大将军,在权利争夺中始终占着主动。曹爽见司马懿权势日重,而且又手握兵权,很妒忌,伺机夺其兵权、控制朝政。果然不久,曹芳按照曹爽的意思任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命令他把将军权交给曹爽、曹真兄弟。
司马懿知道这是曹爽从中捣鬼的缘故,内心虽然有一千个不愿意,但是圣命难违,便从此称病不去上朝。曹爽知道司马懿诡计多端,心中怀疑是否有诈,便派荆州刺史李胜到司马懿府中探听虚实。司马懿知道李胜来的用意,故意装作大病在身,神志不清,语言错乱之状。不一会,他又以手指口,侍婢会意端上一碗粥来,又假装喝不进口,边喝边流,十分狼狈。李胜见状,心中暗喜。回来报告曹爽,曹爽听后也十分高兴,于是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备。
此时,司马懿正决定要除掉曹爽。他白日装病,夜间设谋准备,伺机而动。公元249年1月,魏帝曹芳祭扫高平陵,大将曹爽和他的兄弟们同行。司马懿得到这一消息,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发动政变。他首先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尔后率军占据武库,又派军占领曹爽营地,解除其武装,接着,派人上书魏帝指责曹爽等人背弃先帝之命,败乱法纪,排斥旧臣,安插亲信且骄横日甚,怀有谋逆之心。为此,司马懿才得不采取兵谏办法,为国除害。但这封信落在曹爽手中,并末报告魏帝。司马懿又派人告诉曹爽,指出如其主动放弃军权,归降认罪,可保身家性命。曹爽兄弟见之慌张窘迫,不知所措。在走投无路之下,曹爽兄弟只好决定出降,上书魏帝,主动要求免除自己的官职,尔后侍帝回宫。此后不久,司马懿又以曹爽图谋叛乱,下令将曹爽兄弟及其心腹全部逮捕处死,诛灭三族。司马懿除掉曹爽之后,独掌了朝政,为以后司马氏篡权奠定了基础。
有许多人阴谋败露,功败垂成,留下了千古的骂名。司马懿成功了,探讨一下他成功的原因,也许可以窥出决定政变成败的诸多因素。
等待时机。当司马懿被曹爽排挤之初,他完全可以和曹爽进行一次较量,但是他没有那样做,等了长达九年的时间。在这九年中,曹爽倒行逆施、腐朽无能的本质得到充分暴露,天下人失望,人心怨愤,司马懿却声誉日隆,被看成国家的柱石,舆论倾向于他这一边。
成大事者认为,我们在进行大事的时候,需要有城府,需要有进行大事的一切准备。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秘密泄露的人,很难成就大事。只有我们通过言语,不断地麻痹敌人,然后暗中进行着自己的计划,才有可能做大事业。
第97章 话不宜多,点到为止()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话不要说破,要做到点到为止。很多话一说破,就变成说理和说教,毫无意义可言。不说破是说话的艺术,我们要学会运用幽默和机智来增强自己说话的艺术。
不论是平时为人处事还是涉足各种社会斗争,不论是面对生活的尴尬和困窘还是面对各种斗争的磨砺和挑战,幽默都能使你赢得世人的钦服和景慕。它能表现你的坦荡胸怀,也能表现你的敏锐和机智,还可以把生活的难堪和斗争的困窘化解成人生的洒脱与大度。这就是幽默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幽默是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也是人的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不仅需要一种快速的反应能力,还需要一种对事物敏感、想象丰富的幽默气质。反应的敏捷和幽默的气质,来自广闻博见的知识联想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观察。
绵里藏针是外柔内刚的幽默之法,让人有刺痛之感,却又找不到痕迹。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能言善辩、风趣幽默的政治家。
一位女议员对丘吉尔说:“如果,我是你妻子的话,我会在咖啡里放毒药。”
丘吉尔答道:“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会喝掉它。”
另有一次,在丘吉尔脱离保守党,加入自由党时,一位媚态十足的年轻妇人对他说:“丘吉尔先生,你有两点我不喜欢。”
“哪两点?”
“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
丘吉尔彬彬有礼地回答道,“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任何一点。”
在这里,丘吉尔便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来摆脱尴尬的场面。尽管其外在形式是温和的,但这种温和之中蕴含着批判,使用了“绵里藏针”的技巧,让对方虽不免恼怒,却又不便发作,具有特殊的力量。
美国总统林肯的容貌很难看,常被人们嘲笑。一次,有人当面说他是两面派,他答道:“我要是有两副面孔,就不会以这丑陋的面孔对着你了。”
巧借话题,略加发挥,幽默往往随之而来。还有一次,林肯正擦靴子,一位外国外交官看见了,惊讶地问:“总统先生,您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答道:“是的,请问您是擦谁的靴子呢?”林肯是一位民主意识比较强的人,在他看来,自己虽为总统,擦擦皮鞋未尝不可。因此对外交官的诘问,既不解释,也不辩驳,而是借题发挥,巧堵言路,令人叫绝。南唐时期,税收繁重,民不聊生。时逢京都大旱,烈祖对群臣说:“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一大臣回答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了大笑,决定减轻税收。
一次,当肯尼迪乘坐飞机时,有一位记者问他:“如果这架飞机失事了,会发生什么事呢?”肯尼迪听后,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你的名字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出现,但字体极小。”恰到好处的幽默,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使领导者在笑声中解决了问题,避免了很多不应有的麻烦,是一种有益且有效的方法。肯尼迪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成大事者认为,幽默是有效地保证很多场合不被说破的方法,要善于运用幽默的力量来保证不会有任何尴尬。
第98章 实话也有巧方法()
成大事者认为,我们固然要说实话,但是实话也有巧方法说出。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便直言的事情或场合,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委婉含蓄的说话技巧。含蓄就是在交谈或论辩中,不把本意直接说出来,而是采取曲折隐晦的方式表达本意,带有哑谜特色的一种当众讲话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位记者问萧伯纳:“当今世界上你最崇敬的是什么人?”萧伯纳答道:“要说我所崇敬的第一个人,首先应推斯大林,是他拯救了世界文明。”记者接着问:“那么第二个人呢?”萧伯纳回答:“我所崇敬的第二个人是爱因斯坦先生。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把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为我们的将来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他对人类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记者又问:“世界上是不是还有阁下崇拜的第三个人呢?”萧伯纳微笑道:“至于第三个人嘛,为了谦虚起见,请恕我不直接说出他的名字。”
细加揣摩便会明白萧伯纳的本意,记者们心领神会,对萧伯纳含蓄幽默的说话技巧钦佩不已,同时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不便说、不忍说,或者是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而不能直说的话,因此不得不“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使本来也许十分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
在以下情形你可以试用委婉含蓄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当你要表达难以启齿的事物、行为或要求时,含蓄的方法可帮你解围。
贵阳晚报曾介绍过一位卖夜壶的老大爷与一个顾客的对话:
冬天,一个顾客见有久违的夜壶上市,质量很好,造型别致,便去挑选。但他选来选去,总感到太大,便自言自语道:“好是好,就是大了点。”
老大爷闻言,笑道:“冬天——夜长啊!”
顾客一听,会心地笑了,于是买了一把。对话中,这位老大爷用“冬天——夜长”一句话,含蓄地表达了“夜长尿多”的意思,幽默风趣。
对有些棘手的问题不便明言,但大家都能明白时,为照顾对方面子,维护自己的尊严,当众讲话时可含而不露,让听众去自己体会。
当你发现领导或长辈确实犯了错误,又不便直接指出时,借助含蓄语言可以起到劝导作用。
齐景公滥用酷刑,百姓怨声载道。晏婴一直想借机劝谏。一天,齐景公对晏婴说:“先生的房子离集市太近,狭小潮湿,喧闹而多尘土,我想给你换一处好房。”晏婴推辞说:“离集市近,也有好处,买什么东西出门就到,再说,怎么敢烦劳众乡里帮我盖房搬家呢?”景公笑了笑,道:“你离集市近,了解市价行情吗?”晏婴点点头。景公说:“那你说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当时齐景公对百姓采用的酷刑是砍掉双腿,因此市场上卖假腿的很多。于是晏婴趁机说:“踊贵履贱。”意思是说市场上假腿需求量增大而不断涨价,鞋却十分便宜。齐景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从此免了砍腿的酷刑。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巧方法让实话更加生动,更加活泼,更加让人能够接受。说实话是一回事,怎么说是另一回事。说实话不代表一定要板着脸摆事实讲道理。
第99章 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成大事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