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处在废墟上的大烟袋,蛇人合力,已经将棺材盖推开,表情和人无差。
大烟袋欲要迈步,脚下湿滑,屁股坐在了玉石上,差点烂成八瓣。抬起快要裂开的手掌,见手掌有水。原来是刚才的爆炸,将玉城下压着的水脉给炸了上来。
水脉原本被封闭在玉城下方,现在玉城破碎,地下河改道,就向着玉城奔流。再过小会儿,世间就真的没有玉京仙宫的传说。
又听蛇人传来尖细的怪笑,大烟袋回头,见棺材内站起一女人,左右盘旋着两只鸾鸟。。。
棺材里的怪物刚刚从棺内站起,这时候,大烟袋耳旁却传来金戈铁马的呼啸。又见阵阴风吹入此地,阴风消散,出现大支古代军队。
军队手持铜戈矛,严阵以待,裹挟着狂风朝着蛇人杀戮袭去。
原来是之前东圣山出现过的阴兵!
阴兵车队中,闪出天子銮驾,以八马为驱。
阴兵严阵以待,军纪严明,杀戮之气直要撕破头顶的地盖。
须知无论是阴兵还是蛇人,或是銮驾以及棺材,都不是活人。大烟袋未免自己被殃及池鱼,连忙登上打滑的玉京残宫,尽量躲远。
这是场千年前的战争。千年后,却还在延续。
两方泾渭分明,一方来自中土,一方来自域外。
大烟袋登上宫顶,见到了被炸得残破不全的棺材。高首长那厮总算是死了,身子被炸药炸掉大半,旁边的女尸也化为齑粉。
在粉末中,大烟袋找到了之前那颗宝珠。奇怪的是经历爆炸后,宝珠光华不散,连点黑灰都没沾。
从玉城下浸透出的地下水越来越多,最后形成瀑布水榭,给地底厮杀的战场冲洗痕迹。眼见玉城摇摇欲坠,大烟袋再次藏好宝珠,准备引燃最后包炸药。
他要炸毁玉城,这样地下水就能一次涌进来。
当这里被地下水灌满之后,水流就会顺着以前的河道继续流淌。这样一来,大烟袋就能循水出去,重见天日。
血肉纷飞的战场看不见实际,所有的都是幻觉,犹如只是场春秋大梦。
再次的爆炸摧毁了整个玉城,河水顿时灌满地面,喷向空中足有七八米高。大烟袋见着甘露降临,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大呼庆贺。
河水奔涌,喧闹的战场突然安静了。无论是阴兵还是活人,尽都看向大烟袋,倒戈向他杀来!
大烟袋叫了声妈呀,闭上眼睛,招架手臂挡在身前。等到再睁开眼时,河水已经漫过他的胸口,地底只剩下他,其余什么都看不见。
所有东西均沉入水底,就连最轻盈的羽毛也无法浮出水面。这股地下水不是凡水,正是佛经中的弱水,与常水大为不同。
揣在兜里的宝珠变得火热,滚烫得连大烟袋都拿不住。多亏这颗宝珠,大烟袋能在弱水里漂浮,没有被沉水淹死。
十万弱水当中,孤零零渡着大烟袋,漫无目的顺着河道漂流。
等到大烟袋重见天日,正巧遇见太阳东升,四周都是弯弯浅浅的溪流。溪流潺潺,万古不废,正处在万山沟壑间向着东方奔腾。
大烟袋重见天日的地方,正是长江黄河的源头附近。
交叉纵横的河道将土地切割成块,有飞鸟嬉戏于水林之间,雄飞雌从,生机勃勃。
宝珠见到天日,光华涣散,变为一颗普通的古珠。
大烟袋站在河中间,河水有齐腰深。挨着冰冷的河水冲击,大烟袋看着宝珠光华散尽,神飞天外。
第325章 万里江山葬陵阙()
忽然,河床下方划过一张巨大的女人脸。速度飞快,但是被发愣的大烟袋捕捉到。
女人脸头戴玉胜,眼角嘴唇保存着千年风霜的磨炼。看见大烟袋,甚至露出了口中虎齿向他致意。
脸的主人,好像就是从棺中站起复活的尸主。
河水冷得发抖,大烟袋回过神,急忙上了河岸,再不去想什么发财暴富,也不惋惜那颗宝珠。
眼见江山如画,风云激昂,正应了刘半仙祖传的古书上的一句话;万里江山葬陵阙,一点红日润江头。
用没了光华的宝珠换取到路费,大烟袋回到内地,已经探听不到刘半仙和土力娃的消息。刘半仙独自南下,正寻找上天安排的天命。
土力娃在东圣山脚终于挖出了陨铁匣,在省城卖出了天价,从此隐姓埋名。
三人自此分道扬镳,然而有关他们的故事,还有最后的小小一段。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自打刘半仙与土力娃分别之后,印照卦象显示,刘半仙沿着长江沿途东进,接着再往长江以南的方向前进。时值天下将乱,北伐大业即将进行,各地更是动荡难安。
借着身上唯有的两块大洋,刘半仙沿途喝井水吃干饼,渐渐来到一处名叫青牛山的地方。
传说此地是当年老子飞天之地,老子骑着青牛到此,气机牵引从而升天。青牛追赶不上,故而化成大山。山下约有几十户人家,地处偏远,还未被乱世的震荡所波及。
虽然残废了条手臂,刘半仙心里倒还看得开,对于今后的打算还有点美好的计划。
见自己来到青牛山,山中云绕雾冥、古木参天。有悬崖陡坡直落黄泉,也有高峰腾腾直冲九天。以前研究的寻龙点穴,刘半仙终于在青牛山找到用武之地。
凭他来看,山中土厚石宽,必定有真龙宝穴。若是把祖宗骸骨埋入宝穴,后人便可出入将相,在乱世中大发横财。
可惜从泰合县狼狈逃出,刘半仙哪能把祖宗的尸骨背在身上。
青牛山距泰合县有上千里之远,还有王家记着之前的冤孽。刘半仙站在山脚长叹无味,颇有望宝山空手而归的遗憾。
倘若有祖先骸骨在手,刘半仙有把握点出山中宝穴,好歹他的本事不完全是靠吹出来的。
刘半仙心想,自己来之前卜卦,乃是孤龙卦,有山水蹇之意。山水,多半就是指的青牛山。至于蹇字所代表的困难,多半就是指无祖先尸骨入主龙穴。
真龙宝穴,无不是在名川大山、灵气汇集的结点,不单单是说只找到就可以。估计自己从前干的缺德事,刘半仙心虚,即便将祖先尸骨取出来,也未必能安然葬入山穴。
自从三皇五帝到如今,风水宝穴都被那些帝王将相占光夺尽。瞧瞧咸阳原,随便下个洛阳铲,都能打到古墓。正因为青牛山地处偏僻,自古少有外人,山中的宝穴才没有正主。
机不可失,刘半仙觉得此地正应了卦象,今后是喝稀饭还是吃馍馍,全看今朝。
先进入青牛山下的村庄,刘半仙只剩一只手,引得村内两个老人同情,将他迎入家中施舍斋饭。好歹刘半仙打扮的是道士,虽然这个道士脏破了些,还是有点神棍风采。
吃了热腾腾的斋饭,虽然只是野菜加粗粮,然而患难见真情,令刘半仙心受感动。又转念想,看这对老夫妇想必也是多积阴德,应当能葬在宝穴当中。
动了动心思,刘半仙有意发问,看看是否符合天缘。
“老人家,你们膝下可有儿女?”刘半仙问。
“有三儿两女。”老夫妻回答说。
嘶,也算子孙萌荫,许真就是个机会。
“老哥,我就直说了,在下早年学过风水堪舆,自也算略有小成。我看青牛山中,必有真龙宝穴,定是风水福昌地。若是将祖先尸骨迁入当中,子孙必然福禄无穷。”
“敢问道长,福地可有人居?”那对老夫妻也算有点阅历见识,对刘半仙讳莫如深的表情,显得有些敬畏信从。
“没有,缺一正主。我看两位常做好事,必然积有阴德,祖先想是能入主其中。我可以将宝穴点出,沾沾两位的福气。”刘半仙说。
老妇显得有些遗憾,略皱眉头回答;“道长有所不知,我们两个不是本地人。祖宗尸骨早在乱世中遗失,怕是没有这个福缘。”
刘半仙听了,心中不愿意放弃。说实话,他刘半仙可没有活菩萨的大慈大悲。之所以好心点出龙穴,无非是想让老夫妻的子孙赡养他到晚年。
见老夫妻朴实,相信不是言而无信的小人,刘半仙放心,乐得给他们做嫁妆。
“不打紧。如果两位不介意,后两天正是东岳泰山神,也就是阴天子的寿辰。那晚天地冥晦,浮在天中的日月精华都将降落地面。那个时辰,正是寻出宝穴的吉时,过了就没有了。”
事关自己以后的生活,刘半仙这次没有胡说八道。他是想趁着老夫妻还活着,把他们的生辰八字以及姓名做成牌位,到时候埋入宝穴中。
这样一来,两个老夫妻虽然活不长,然而宝穴定主,必然荫萌子孙。
“道长,我们两个活了七八十岁,倒是够本了。但是你说的荫萌子孙,可是能保咱们的孩子享受荣华富贵?”老夫妇问。
刘半仙铛铛拍着胸口;“我还能骗你们不成。只是你们子孙荣华富贵后,必须赡养我到晚年。”
“那倒是可以。只是我的孩子都在县城工作,恐怕两天内赶不回来。”老妇人又说。
“这不是难事,只要两位点头就行。你们可以先叫人送信给子女,等他们回来,我已经将你们的牌位埋入宝穴,正好赶上老喜丧出殡。”
“只要能让他们富贵一辈子,我们两个老骨头倒是没意见。我留一封家书在家里,倘若真让他们爵禄满堂,定然待道长如同父辈,侍候您直到终老。”
刘半仙听了,心道以后的生活总算有着落。否则靠他现在缺条手臂,要活下去真不容易。
“好,老哥哥快将家书写好,我答应的事自然不会反悔。过两天我就进山,必将宝穴点出来。”
说罢,盈夜,刘半仙就将老夫妇的牌位制好。等到牌位埋入宝穴,就是老两口驾鹤西去之时。到时候家门喜丧,必然贵不可言。
等到刘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