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码瑞亚那一轮的所有面试官都能认出她。
但也没有面试官会因为喜欢这位奥斯卡影后的作品就给她放水,他们这样的人也难以成为一头热的疯狂粉丝,更有人谨慎地从瑞亚那个着名的“童年阴影”入手考察她的品质和性格。
吉利安贝优觉得自己那个问题更难以回答,他直接就问了对方“既然你是一个电影演员,我想你在未来短时间内也不会改变职业,那为什么不选择表演专业,反而要来哈佛的经济管理。”
经济一类的专业向来在哈佛学校排名前列,所以这个热门专业的录取率只会更低。
“演戏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事业,我会一直做演员,但不会只做一个演员。我渴望更多的话语权,所以我需要掌握更多的能力和资源。”
他不知道瑞亚诺伦心里真正的想法,但她表现出来的模样相当自信,面貌展现本来就应该是演员的拿手本领。不过惊吓到面试官们的还是她在后面透露的信息。
吉利安也是在亲自面试瑞亚的时候才知道这个19岁的年轻女孩已经有了自己的制片公司,而且她已经开始尝试担当制片人了。
娱乐行业和金融业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生疏,演电影和做电影、卖电影是两回事情,对吉利安来说,一个年轻的企业老板显然更值得哈佛大学看重。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通过了瑞亚的面试。
仔细回忆,吉利安也没有在这次面试中找到任何纰漏,他只能询问校长“有什么问题吗?陆登庭先生。”
“没有什么问题。”尼尔陆登庭的反应很温和,他脸上露出的微笑显得亲切,“我只不过是有点好奇,正好你在学校,我就找你过来打探了,希望你不要觉得困扰。”
这一届的哈佛校长早就在一年比一年丰厚的学校投资金额中证明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他很轻易地就能和吉利安拉近关系,也得到了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因为这个学生是好莱坞的红人,更是在各大媒体上频频刷脸,这种特殊性也导致面试过程出现了一些不太严谨的问题。
有一个稍微年轻些的面试官就问了瑞亚诺伦“作为好莱坞明星,你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传闻包围,但作为公众,我还是想要求证,你是不是真的处于一段感情关系中?”
无论他把这个问题包装得多好也改变不了他在八卦瑞亚诺伦的事实,瑞亚的反应比在场的其他面试官快。
这个年轻美貌的女星笑着反问“我估计这个问题的价值可能在5—6万美元之间,相当于哈佛一年的学费,如果我回答了,你们就不得不让我来这里读书了。”
显然她的脑子就和她的脸蛋一样漂亮。
要不是吉利安拉回了话题,大概下一个问题就是“你的交往对象是谁?”这种毫无营养的纠缠了。
但现在,吉利安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了,他是不是不应该打断那个年轻面试官的问题。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因为哈佛大学的校长尼尔陆登庭正在问他“听说你们问了她一些私人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知道她的回答。”
瑞亚根本没有正面回应,所以也没有记录她的答案,只把问题写上去了。
尼尔陆登庭面色如常地说了下去“我的家人很喜欢她,如果能够知道答案,他们会很高兴的。”
这个解释让这一诡异的话题看上去正常了许多,可吉利安还是感觉古怪。
吉利安的回答都变得迟疑了起来“这种问题涉及到隐私,我就没再问下去了。”
听到这个结果,校长也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只是摆摆手,“果然没有那么容易知道好莱坞八卦的真相啊——对了,你看过瑞亚诺伦的介绍信吗?”
这个问题就让吉利安更容易接受了,面试官都看过学生的申请材料,“我知道,韦伯中学的校长,我在前年的学术研讨会见过他。”
哈佛大学的校长听着没有插话,又和对方聊了一些学校财政方面的问题后,他才让吉利安离开。
加州韦伯中学每年都会为哈佛送进一批优等生,尼尔陆登庭对这所着名中学有印象,如果他收到的介绍信只是中学校长撰写的介绍信,他也没必要这么在意一位学生的个人状况。
问题是,他收到的介绍信不只一封,除了一封从加利福尼亚送过来的推荐信以外,尼尔陆登庭还看到了另外几个信件,足以让他关注到这位格外有名气的女学生。
而且他相当怀疑,对方到底是不是故意在一轮筛选之后再把这些颇有重量的信件送进他的私人邮箱,生怕哈佛把她刷了下去。
从未在华尔街销声匿迹过的“维特”给瑞亚诺伦写了一封推荐信,态度模糊地平述了一遍这个女孩在经济方面的天赋,莫名其妙的是,这封信件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一句完全意义上的好话,推荐人本身似乎根本不看好瑞亚在这方面发展。
最让尼尔陆登庭困惑的是,这位年轻的维特——安德里维特甚至在信末推荐瑞亚进修政治专业。
就像两方从未沟通过一样。
安德里维特的推荐信让人一头雾水,那知名科学家汉克皮姆的信件还有那么几分道理,他倒是在信里面夸瑞亚诺伦了,但具体内容也完全偏离了,拿过诺贝尔的生物物理学家给瑞亚写介绍信,这件事本身就很莫名其妙。
起码安德里维特还尝试过在好莱坞拓展事业呢。
何况汉克皮姆写的内容还都是一些奇怪的事情“瑞亚是一个富有英雄主义精神的人,虽然她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但她所实现和试图达成的,都能够证明并且将会证明这一点。”
“考虑到她能够为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所做的,瑞亚完全值得任何一所学校为她敞开大门”
如果不是已经事先了解过瑞亚诺伦的个人经历,尼尔差点以为这是能够影响到未来的政坛后裔,简直夸张至极。
然而微妙的是,他确实收到了来自国家特殊政治机关方面的暗示。
要不是瑞亚的身世早已经公之于众,稍微关注娱乐新闻的人都知道她的生母是一个女支女,尼尔陆登庭真的会相信她来自一个势力可怕的家族。
在把怀疑的种子播散到她的生父之前,尼尔先对这个女孩的交往对象感到好奇,如果她真的有的话。
因为这些试图帮助瑞亚诺伦,情愿为她发展关系、展示人脉的人和势力,显然不曾真正了解她,他们不知道她的能力足以通过哈佛苛刻的挑选,甚至对此毫无头绪。
这表明他们与瑞亚之间有一定关系,但绝不亲密。
在哈佛担任校长第八年的尼尔陆登庭很难不把这件事想得深入复杂,这是他这种善于经营的天才的本能,也是他的弊端。
尤其是当他打探到其他瑞亚报名的大学并没有收到这些信件的时候,那些猜想就变得更加离奇。
毕竟经过媒体的渲染,谁都知道,瑞亚诺伦的首要目标是哈佛大学,那么这些人想要实现她的愿望,就只会找到他这里来。
所以即便和好莱坞那个圈子离了十万八千里的哈佛校长,也无法不感兴趣——她的男朋友到底是谁?
支付了这么大一手笔的人究竟和她是什么关系?
这为这个没有任何人脉背景的平民女孩,一路从杂志平面模特爬上好莱坞的一线位置解释了一部分原因。
“这可真是疯狂。”
哈佛校长在心里感慨,他迫使自己阅览了一些好莱坞的娱乐新闻,与枯燥但关键的金融信息相比,这些行文跳跃形容丰富的文字显然轻松许多,但也没有任何重要意义。
他只能勉强记住一些常见的明星名字和,还有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尼尔陆登庭能记得瑞亚,完全是因为她的名字简单易上口。
在最近一些报纸的娱乐版面里,尼尔能看到格温妮丝帕特洛拿到了今年的奥斯卡影后,但他对这张脸的印象很模糊,看那些专栏作者的评价也是好坏参半,争议很大,似乎不如上一届的瑞亚诺伦影响大。
他还看到了那篇“哈佛之争”,原来把目标定在哈佛的好莱坞女演员不只瑞亚诺伦一个,不过尼尔对娜塔莉波特曼的记忆不深,他不记得这个年轻聪明的犹太女孩是不是进入了录取名单。
就算是专注于经济和行政管理的哈佛校长尼尔陆登庭,也能从这些有夸张作秀嫌疑的娱乐新闻里快速收集、整理并获得信息——
哈佛校长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和规则做了一个较为武断的判定,根据他这个身份所能掌握到的信息和资源,他完全能够抛开好莱坞的准则——作品、票房、奖项来评判。
他不知道哪个好莱坞女演员的演技最惊人,也不知道哪个流行天后的号召力最强,但尼尔很清楚,瑞亚诺伦是绝不会因为一部扑了票房的电影、一件轰动的丑闻而轻易倒下的。
这无法保证她的成功,但绝对能保护她的失败。
他盯着那些美丽而又各有特色的女演员,从那些五花八门的资讯中看出她们的梦想和野心,然后又在一种朦胧模糊的预感中体会到她们的不甘和落差。
有瑞亚诺伦这样的女演员在前,所有其他好莱坞女星都变得如此黯然失色,就算是获得相同的影后奖杯、入围重量级的国际竞赛都压制不下那个女孩身上凝聚的光环。
可即便如此,她们还是乐此不疲地与瑞亚诺伦联系在一起,试图吸取她的名气、光环,然后拉下这位风光过头的女演员,得到上位的机会。
然而瑞亚有多优秀,多成功,就有多漂亮,多迷人,魅力是与名利直接挂钩的,明星这个职业把这一点放大得过于鲜明,势利狭隘却又如此吸引人。
所以瑞亚才会看上去如此耀眼,她的完美是她展现给大众,然后公众又通过媒体反馈给她的,这一点在目前看来无懈可击,于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