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然后一个孩子爬了上去把麻绳的另一头拴到了一根树枝上。咪咪拼命地挣扎着,四只爪子痛苦地胡乱舞动着,小小的身躯随着麻绳甩来甩去。
几个大男孩幸灾乐祸地大声喊道:“这不飞起来了吗!猫上吊咯!”
静安顿时心里绞痛起来,大声喊着:“咪咪!咪咪!”
他喊完就要去爬那棵树,可是他力气太小怎么都爬不上去,他实在太小了。
静安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大声哭了起来,他渐渐地感到胸口有些出不来气,就像要窒息了一样,慢慢地昏倒在地上。
几个小朋友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紧张地出不来气,突然有人喊道:“快去叫大人来!”
接着他们向办公楼跑去。
那几个坏男孩听见了:“你们敢!”
说完狞笑着向院子门口跑去。
这时,只剩下静珠一个人手足无措地站在静安身旁,她抬头看了看已经停止挣扎的咪咪,一边又低头看着静安,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有个小朋友跑过来对她说:“用冷水泼他!”
大概是他见过大人们这样做过。
静珠听了:“用冷水泼?”
“嗯!”
静珠跑上楼去用勺子舀了一勺自来水半信半疑地泼在了静安的头上。
静安被冷水一激灵马上醒了过来,他看了看静珠,又看了看咪咪,低声抽泣着。
静珠带着静安回了家。
静安什么也不说,只是趴在窗口呆呆地望着窗外被吊在树上的咪咪。
“咪咪还活着,它在动。”
咪咪在冷风地吹拂下微微地摆动着。
静珠看了这些后,同情地告诉他:“咪咪死了。”
“不!咪咪还活着!它还在动!”
说完,整整一个下午静安就这样一动不动地趴在窗口看着死去的咪咪,一言不发,只是在心里默念着什么。
景梅回到家之后,从静珠的嘴里知道了咪咪的事情,叹了口气,劝静安去休息一会儿。
晚上她趁静安睡着了便让静鸿爬到树上去,把咪咪解了下来埋在了树底下,好让静安起来的时候不再看见挂在树上的咪咪而伤心。
第二天静安再次来到窗口边看咪咪时,突然发现它不见了,就觉得有点奇怪。
静珠小心翼翼地告诉静安:“咪咪跑了!”
静安听静珠这么一说,眼前突然一亮:“咪咪跑了!?”
“是呀!”
静安顿时觉得有些惊喜又有些失望,但是此刻最大的安慰就是:毕竟咪咪还“活着”,只是他有可能再也见不着咪咪了……他儿时的好朋友。
这也是静安此生以来第一个好朋友从此离开了他,或许这也是静安儿时朦朦胧胧的,亲身感受到的第一次和最亲密朋友的生离死别。
而远在东北沈阳的姥姥姥爷一家,却是他心中铁定认为,不久以后还能见到与团聚的亲人,当他想起来时,反而没那么伤心了。
而此后,静安无论在任何时候或者任何地方见到了单身行走的小猫,他总会特意留意一番,看看是不是像他的咪咪,甚至他曾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找到咪咪的,只要它还活着。
第五章蜕变()
静珠虽然只比静安稍微大一点,但是显然比静安成熟老练,也颇有点心机。
静安当然在某些方面是斗不过静珠的,连力气都比静珠小。以至于经常为了和静珠抢菜碗里的一块炒肉或是别的什么好吃的,常常不服气得与静珠打起了“筷子架”,结果往往弄得俩人都大哭一场。
一家之主的父亲龙军也经常被两人搞得很恼火,恨不得要狠狠揍上两人一顿。而静鸿和静云看到两个弟弟妹妹在餐桌上的表现都觉得非常好笑。有时候要么静云会主动用筷子一人给夹上一块肉分别放在他们的碗里好平息争执;要么静鸿就会在两人打在一起的时候把俩人分开。
但是,在静珠和静安的眼里,对方越来越成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毕竟,在任何一个小孩子眼里,一个家庭里自己就是唯一的小孩。而静珠对于静安的到来,好像自己的世界被打破了“生态平衡”一样。而静安从姥姥家里的唯一小孩到了现在的新家庭里,平生多出来一个“竞争者”,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自己再也不是自由自在的小孩子了,而且周围的一切又是那么的陌生,和自己原来的环境截然不同。
可是,平时当两人一起出去玩耍的时候,静安和静珠又会出奇的团结起来。
随着年龄稍大,两人会与周围认识和不认识的小孩子们一起结伴游走在周边的街区和小巷里,甚至一起走到了湘江河边玩耍,见识了湘江碧绿的河水以及江边的渔船还有满载着货物的轮船。
在江边的码头上,他们这些小孩子都游玩了个遍,甚至在堆放着的,装满了玉米的麻袋间捉迷藏,差点被看守场地的中年老男人当成小偷抓了起来。
静安在这些小伙伴们地陪伴下渐渐地认识了江城市的一些地方。看到了与沈阳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甚至是声势浩大的送葬队伍。
那可是传说中的“八抬大轿”,巨大的红色棺椁,长长的送葬队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与四处升腾的刺鼻硝烟,漫天飞舞而后又飘落在地面上的纸钱。
静安可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惊讶,甚至有点儿害怕。
渐渐这些小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了,静安和他们游走的地方也越来越远,出了一个街区又到了另外一个街区,大商场、小商店他们几乎都游了个遍。
身边路过的大人们看着他们打打闹闹的样子,甚至都觉得这是不是一群野孩子。很显然,一群无拘无束的鼻涕鬼在大人们看来就是没人管教的野孩子。
慢慢的,又一年的开学季到了,静安和静珠自然是到了临近的小学开始读书了。
静珠比静安先一年进入学校,高一个年级。新的老师和班级把这些野小子、野丫头各自约束起来,从此也让他们开始见识了书中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五星红旗、国歌、还有升旗仪式、课间操、周一早上校长的训话。
静安在这个班上是大家公认的第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同学。连老师都觉得很奇怪,在这个满是南方孩子的班上竟会有一个讲东北话的学生。
同时,静安在这里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并且新发下来的教材也使他觉得饶有兴趣。当然,学拼音说普通话,他一点儿都不觉得为难,何况家里还有读中学的哥哥姐姐,不会了,就问问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
在一节常识课上,静安认识了中国地图,也知道了姥姥家的大概地理位置以及江城所处的位置。原来,两地之间离得竟是那么的远。
虽然在地图上只是缩小的距离,但是从老师口中所得知的是那么的遥远,不可想像的距离,几乎接近地图的两端。静安渐渐知道了他当初坐火车是走了一段多么遥远的旅程,以至于无论在江城的哪个地方放眼望去都望不到边。
在学校的日子里,静安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在自然课上认识了很多的昆虫和小动物,也和许多小朋友一样从校园门口的小摊贩手里买到了桑叶和蚕卵喂养,同时观察着蚕虫的生长。
一直到把蚕虫喂养得白白胖胖,渐渐变得通体透明,尔后蚕虫吐丝结茧,再到破茧蜕成蛾。
他也渐渐明白了蚕虫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也明白了一只蚕虫是如何从“结茧自缚”到蜕变成脱茧而出的蚕蛾的。蚕蛾不顾一切地扑向“自由”,最后产下一颗颗蚕卵化为僵蛾。
蚕的一生是短暂的,从蠕动着啃食桑叶的黑色小虫开始,到蜕变成为长出双翅的飞蛾,最后到完成毕生的使命,而在风中逝去。
那么,人呢?人的一生又该如何去度过?会不会也要“作茧自缚”?或者脱茧而出完成人生的蜕变,直到化作风中的尘埃?
静安虽然观察了蚕虫的一生,但是他无法在现在这个年龄弄明白别人的一生和自己的一生,他也无法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作茧自缚”,尔后或者能升华蜕变,完成毕生的使命。
在静安的眼里,现在他只是个小小的人儿,除了能依赖这个家庭,他无法去和整个世界也不需要与整个世界做什么抗争,只要依照父亲龙军常说的那样:知足常乐、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以静安与静珠的智力,他们都顺利地考入了当地一家重点中学。小学时期在他们看来几乎是毫不费力的。而且在静安的眼中也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每次当他拿起毕业合影时,看着班主任老师在照片背面写到的“金色的童年”几个遒劲的钢笔字时,常常会感慨唏嘘一番。
静安的童年,虽然经历了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的长途跋涉,以及由陌生到熟悉的环境融入,尽管这样的事例在当时的许多小孩子中间并不多见,但是小静安却默默地经历了这一切。时至离开小学多年以后,他仍然还是觉得童年值得他有些留恋。
第六章竞赛()
中学,意味着静安由儿童时期步入了少年时期。
进入初中后,静安的个头在飞长,从一个小矮个长成了一个瘦瘦高高的少年人。因为“抽条”的缘故,所以吸收的营养被利用得光光的,只长个儿不长肉,白白净净的皮肤,相貌还算“马马虎虎”,脸上最有特征的就算是两道浓浓的剑眉和炯炯有神的眼睛了。
步入中学的校园,静安算是开了眼界。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校园与运动场,完全不同于原来就读的小学。尽管原来的小学在江城也算是比较有名的,特别是校园里的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但是,中学在静安的眼里却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大大的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这所中学离静安家比较远。平时静安只能背着个重重的书包步行上学,大约要走二十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