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弈智慧

    正因为在博弈过程中,唐王朝放弃了单纯的军事征服,而是以融合为主,以军事进攻为次,这就避免了汉武帝与匈奴几十年的战争弄得国家疲敝,致使西汉衰落的结局,而是使唐王朝在长期战争的同时,国力仍是蒸蒸日上。

    选择是每个人一生中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都在做的事情,选择的不同也直接带来了迥异的结果。要想使选择能够尽可能地对自己有利,在作选择时,就要尽可能地在更大的范围内,理性地、坚决地作出选择,不要犹豫不决,否则只会错失最好的机会。

第180章 说谎要付出代价()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说谎的放羊娃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都不理睬他。结果,他的许多羊都被狼吃了。

    在一次性博弈中,村民预期小孩说的话是真话。如果这时候村民不去相救,那可能会因此落下个不好的名声(1个单位的收益要远远小于5个单位的收益),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去救小孩。

    但是,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村民知道了小孩总是在撒谎寻开心。这样一来,去“救小孩”就等于白跑一趟并被小孩嘲笑,5个单位的收益小于0收益,所以村民就不再想去救小孩了。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狼来了”的真实事件,那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得一年轻漂亮的少女褒姒,百般宠爱,不久废了申后,立她为后。

    褒姒有个怪脾气——她从来不笑,不管多么有趣的事情,她都不露笑容。幽王觉得十分纳闷,对褒姒说:“王后生得这般妩媚,若再开颜一笑,必定更加动人了。”褒姒淡淡地说道:“贱妾生来就不喜欢笑,大王不必见怪。”幽王不相信,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众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

    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正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诸侯们这一阵奔忙,可把褒姒给逗笑了。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知道受了愚弄,都气坏了。

    后来申后的父亲得知幽王废掉了申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设计借戎兵推翻幽王。幽王看戎兵打来,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诸侯们还以为这又是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

    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也被戎人抓走了。

    匹诺曹又称木偶奇遇记,是18世纪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留给世人的经典童话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老木偶匠杰佩托亲手雕刻的一个小木偶,他的名字就叫做匹诺曹。在魔法为匹诺曹注入了神奇的生命力之后,匹诺曹便一心渴望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男孩。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匹诺曹找到善良的蓝仙女。蓝仙女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匹诺曹必须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自利。同时作为惩罚,每当匹诺曹说谎时,他的鼻子便会不断地变长。可惜诚实并不是可以轻松拥有的美德,还没有意识到诚实的重要性的匹诺曹,鼻子很快就越变越长,并且麻烦事儿也接踵而至终于,经过无数艰辛的磨难和考验,匹诺曹总算了解到了诚实的含义。匹诺曹最终得到仙子的奖赏,实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梦想——变成一个真正的“人”。

    说谎会自食其果,其原因在于:在重复博弈时,别人可以选择在下次博弈时报复你,所以,你这次说了谎,下次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

    博弈智慧

    在一次性博弈中,别人不可能报复到你,说谎就成了每个人的重要选择之一。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赌桌上,不能相信赌徒的话,而在和别人的长期交往中,说谎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第181章 霍布森选择()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企业的老板在挑选部门经理时,一般都会选择在自己的企业内部,或者是自己的圈子中挑选,结果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就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选择”的局面。甚至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惨淡状况。

    所谓“霍布森选择”,是指在别无选择的条件下作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在卖马时承诺:“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只允许挑选能牵出圈门的那匹马。”

    其实这是一个圈套。

    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眩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

    在这个故事中,看似人们作出了选择,但是由于有附加条件的限制,人们作出的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是一个陷阱。

    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就无所谓择优,没有了择优,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用一个呆板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员工的管理者,会激起员工的不满与愤怒。管理者应该不要使员工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更不能把他们约束在任何一张无形的铁床上。

    所以,管理者寻马”,就要当个好“伯乐”,跳出马圈的圈子,到大草原上去寻马”,到全世界去寻马”,打开思维空间,扩大资源的配置半径。一般地讲,配置资源的半径越大,企业就越处于优势;反之,配置资源的半径越小,企业就往往越处于劣势。只有放宽眼界,打开思维,放眼世界,才能选到世界级的“千里马”。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道理很简单,任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

    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前途。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改变就必须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放大选择的半径,人们的选择余地自然大了很多,但是同时面临的选择也就多了很多。这个时候,一些人就容易犯犹豫不决、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毛病,在面对两个条件比较接近的选择时,不是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哪个,就是两个都不想放弃,最后错失大好的机会,给自己带来损失。

    “布里丹的驴子”这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也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着种种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选择,常常在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