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宝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回说到党项人被大唐帝国再次赐姓,并且首领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统辖银、夏、绥、宥四州。他们驻扎在夏州,把古老的夏州城作为统辖四州的政治中心。他们在夏州不到二十年,大唐帝国就灭亡了,接着又是长达好几十年的、史称五代十国的战乱。这期间,北方的契丹人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辽帝国,这个咱们后面说。在五代十国时期,党项人居住相对偏僻,并没有受到中原战乱多少影响,就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

    “宋帝国建立后,宋太宗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开始限制节度使的权力。恰在这时,党项羌人,主要是贵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互相告发。绥州刺史、党项羌人李克文向朝廷密告其侄儿李继捧不适合担任节度使一职,请求朝廷另派节度使到夏州。一直在寻找机会的宋太宗终于找到了理由,立刻颁布诏书,令李继捧及其他党项贵族离开夏州,前往大宋都城汴梁。”

    “去东京汴梁啊?那不是让去享受荣华富贵吗?”杨毅问道。

    “是的!汴梁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不光是这些从青藏高原过来的党项人的向往之地,也是大宋周围其他藩国贵族的神往之地。李继捧虽然不愿意离开经营了二百多年的故土,却也向往汴梁的繁华贵族生活。加上李克文和朝廷使节的不断督促,他最后还是交出了节度使大印,带领族人中的贵族精英们离开夏州,前往汴梁。同时,宋朝派往夏州的知州也上任了,一直由党项人把持的夏州政权开始由汉人主持。”

    “完了完了,好不容易经营了这么一块宝地,结果又让把权力收了回去,党项羌人又得任人宰割了。”刘春叹息道。

    “对于一直保持相对独立性格的党项人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并不是每个党项人都愿意被这样。大首领李继捧的堂弟李继迁就坚决反对去汴梁,并就此事跟李继捧展开激烈的争论。无法说服大首领,李继迁也拒绝去汴梁,带领自己的追随者去了银州,并在暗地里召集力量,包括汉族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一年,李继迁二十岁。”

    “二十岁,就有如此雄才大略,不愧是一代枭雄啊!”唐剑感叹道。

    “确实!正是这个李继迁,以过人的胆识挺身而出,反抗朝廷,奠定了一代王朝的基础。下面,咱们就把故事的主角转为这个李继迁。他出生在银州,据传‘生而有齿’,幼年时就以勇敢果断、善骑射、头脑睿智而闻名乡里,十二岁就成为定难军都知蕃落使。在得知大宋朝廷诏令李氏五服以内的族人全部赴京,所辖土地全部归于朝廷后,他立即召集弟弟和亲信商量对策,说我们祖宗在这里封土三百年,父兄子弟雄踞一方,当今朝廷诏令李氏宗室进京,咱们李氏政权的根脉从此就断了。他听从了谋士的建议,决定逃出银州,远走大漠北边,重起炉灶。”

    “这算是反了吧?”一直没有说话的郭林平问道。

    “没错,实际上就是反了,跟大宋朝廷对抗。当时为了掩人耳目,逃脱盘查,李继迁谎称奶妈去世,要出城送葬。他偷偷将各种兵器装在棺材里,带领数十名亲信披麻戴孝,吹吹打打,大摇大摆的出了银州城,随即向一个叫做地斤泽的地方打马飞奔。到达地斤泽后,李继迁拿出了祖先的画像,打起了恢复故土的旗帜,到处招募力量。周围的党项人都赶过来祭拜先祖,许多人还为失去了故土而痛哭不已。渐渐的,李继迁召集的党项人越来越多,开始了反抗大宋,重建夏州政权的大业。”杨先生说。

第五十一章出山侦察(一)() 
“李继迁一开始只是小规模袭击,取得了一些战果。后来力量越来越强大,胃口也越来越大,俘获的人马牛羊也越来越多。大宋朝廷非常恼火,决定以牙还牙,袭击李继迁的老巢地斤泽。一天夜里,李继迁还在睡觉,数千大宋骑兵从天而降。慌乱中,李继迁和弟弟李继冲夺路而逃,部下被杀了五百多人,连李继迁的妻子和母亲也被宋朝军队俘虏了。”杨先生接着说。

    “那些有雄才大略的人,虽然对亲人很爱护,但是当亲人跟宏伟大业相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亲人。所以,大宋抓住李继迁的亲人,应该不会起到多大效果的。”唐剑分析道。

    “正是这样!但是,毕竟是李继迁的亲人,宋朝还是存有一丝幻想。他们并没有太为难李继迁的母亲,只是软禁起来,后来还封为西河郡夫人。只可惜一直到老,李继迁都再没有母亲相见。”

    “这人心肠真硬!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们相见了,恐怕就无法完成重建大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代王朝了。”杨毅感叹道。

    “要成大事,就得经得起各种磨难!李继迁正是这样,经过了多次失败,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为了躲避官军追杀,他经常居无定所,就在大漠一带打游击。经过几年的成长和磨炼,他越来越成熟,也对当时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审时度势,做出了‘联辽抗宋’的战略性决策。”杨先生喝了一口水。

    “当时,宋朝举兵北伐,取得节节胜利。辽国为了抵御宋朝的进攻,急于寻求盟友,以牵制和分散宋朝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下,李继迁提出的‘联辽抗宋’的策略正中辽国心意,于是,夏辽结盟一拍即合。”杨瑾接过父亲的话题,继续讲述。

    “李继迁的使臣到达辽国后,辽圣宗非常痛快的答应了李继迁的请求,并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近校检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后来,辽圣宗还将宗女封为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李继迁也每年都向辽国进贡,借助辽国的声威,团结内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后来,辽国赐封李继迁为夏国王。”

    “成王了,这可比那个什么节度使要牛多了。”刘春说。

    “那是!王爷,在古代那可是了不得的头衔。李继迁在辽国的支持下,屡屡侵犯大宋,居然一次就截获了大宋40万石粮草。朝廷大怒,派出数路部队大规模讨伐李继迁。可是李继迁却率部远走大漠,避开了宋朝军队的攻击。”

    “宋太宗驾崩,宋真宗即位。当时宋朝的西北边陲被李继迁袭扰的疲惫不堪,朝野上下都有与李继迁讲和的意愿。宋真宗顺应形势,答应了李继迁的要求,册封李继迁为夏州节度使,释放了扣押的李继迁的谋士张浦,银、夏、绥、宥、静五州管辖权重新回到了党项人手中。这时候,距离李继迁出逃地斤泽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也就是说,李继迁用十五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终于又恢复了先祖的基业。”

    “十五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想象,从几十个人逃出银州,一直到重新取得五个州的管辖权,在那个时代,那该是怎样的苦难啊!”唐剑很是感慨。

    “没有太多详实的史料,很多东西确实无法细说,只能尽可能的去挖掘,去考察,从中发现点滴,找出一些珍贵的东西。”杨先生接着说:“李继迁恢复了先祖的基业,却没有停止追求的步伐。此时的他,已经有了更大的梦想,并且为之呕心沥血。夏州城在太宗时期就被焚毁,无法继续住下去。而其他四个州的城池都比较小,也无险可守。李继迁已经意识到,党项人需要一座更大更坚固的城池来安身,需要更大的地方来建立党项政权。他清醒的看到,北边是大漠,再往北就是强大的辽国;南边和东边是更为强大的大宋帝国,想要往这些地方渗透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选择就是西边,他看中了西边的灵州城。历时六年,出动数以万计的兵力,三次攻打灵州,李继迁终于攻占了灵州,并把都城从夏州迁到了灵州,并把灵州城改为西平府。从此后,西平府就成为党项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让我想想,夏州,在东边;灵州,也就是西平府在西边。原来有四个州,后来成了五个州,现在又加上个灵州,这地盘是越来越大了,力量也肯定是越来越强大了,这个李继迁真是好厉害啊!”萍儿在努力消化着。

    “要不咋叫一代枭雄呢?非常可惜的是,李继迁正在大展宏图时,却遭受了意外,不幸受了重伤,英年早逝,实在是莫大的遗憾啊!”

    “老师,李继迁死了?他才多大啊?这么早就他是怎么死的?”萍儿急了。

    “萍儿,今天讲的有点多了,我也有点累了,留个悬念,且听下回分解!”杨先生买个关子。

    “嗯那好吧,就等下回再分解!黑娃哥,走,咱们练枪去。小芬姐,你去吗?”

    “去,一起练!”小芬爬起来,拉着萍儿,跟黑娃出了洞子,在树林里认真的练习着。

    唐剑不可能一直呆在洞子里,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每天都打探鬼子的消息,期盼着鬼子早点撤了回去。岳林的人报告说鬼子已经撤了,但是好像还有密探在活动。听到这里,他就有点动心了。

    “司令,我想回去一趟。”唐剑对岳林说。

    “为什么?”

    “我还是想多了解一些情况。”

    “需要多少人手?”

    “人多容易打草惊蛇,我们几个就够了。对了,得有人带路,不然我们出不去,也进不来。”

    “薛强,薛司令的卫队长,武艺高强,枪法过人,尤其对山里熟悉。”

    “好,就他了!”

第五十一章出山侦察(二)() 
一个二十四五岁的精壮汉子走了过来,唐剑一看,原来是那天二十名花机关枪手的头目,非常高兴:“大哥,咱们又要一起干活了。”

    “长官,您是老大,薛强服从命令!”薛强目不斜视。

    “薛大哥,我们就几个人,没有什么老大,都是兄弟,不必拘束。”

    “是,老大!”

    “这算了,慢慢适应吧!薛大哥,这次出去可不能带花机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