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四纵顺利挺进到北疆,这条道路将有利于人民军向蒙古西部的科布多等地突进。但在北进集团反击作战前期却是无法利用的。
二是由奇台北上,经北塔山西边的大布逊镇后,向北过青河、富蕴,抵达承化的长达600多公里的通道。这条道路原本是牧民往来交易的道路,后被新疆当局重新整修并加以利用。从杨增新到金树仁,为了防备阿尔泰山北麓的哈萨克袭扰奇台等地,都在大布逊驻有军队。
不过,这条道路的路况比较差,坑坑洼洼的,只能通行马车,尚不具备通行快速汽车的条件。当然,要是人民军配备的载重3吨的卡车能保持和马车差不多的速度,也勉强能用。
三是经乌图布拉克到承化的道路。
乌图布拉克是位于乌伦古湖西南的一个小镇,距离承化约200公里。虽说是个小镇,但这里却是3条通向北疆道路的汇集终点。
一条是由奇台向西北,经霍尔楚特井、库克申仓到乌图布拉克长约600公里的道路;一条是绥来向北400公里的道路;还有一条是由塔城向东北300公里的道路。
这三条道路在乌图布拉克汇集后,再向东北200公里左右就是承化。
从奇台经乌图布拉克到承化的道路属于驼商通道,总长近900公里,还要经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适宜大军行进和物资运输;
从绥来经乌图布拉克到承化长达600多公里的道路一路上要跨越洛克伦河、达尔达克河、和博克河等多处河流,也不适宜大规模运输兵力和物资;
从乌苏经塔城、乌图布拉克到承化总长900多公里通道,虽说有些漫长,但其中乌苏到塔城之间400公里左右的道路却能畅通载重5吨的卡车,就是塔城到乌图布拉克之间300公里的路程也能通行胶**车和载重3吨的卡车。比较起来,这条路虽然远,但运输条件却是最好的。
“新疆境内的情况大致就是至诚介绍的这样,我们此次出兵最大的难题不是同现在的敌人作战,而是出兵后如何面对苏联的压力。靠现有的交通条件,我们要想在顶住苏联的压力和可能的摩擦,困难很大。在这方面,后勤部同仁承担的压力远比我们大。”胡至诚介绍完情况后,杨天明又开口补充了两句,看看在座众人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出席会议的邹德贵,“邹掌柜,具体的物资运输方案你也向大家亮亮吧。”
“现在迪化一线尚处于激战,北进集团发动反击时,经迪化、乌苏、塔城等地到承化的道路是用不上了。剩下的几条道路中,只有从奇台经大布逊向北的道路可经修缮后利用。”瘦了几圈的邹德贵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眼下各方面条件确实艰苦,后勤部的方案也只是从现在实际情况出发拟订的。”
后勤部的方案很现实,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北进集团在反击作战前期,也就是到2月10之前,军需物资靠部队自身携带。考虑到北疆、蒙西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后勤部专门调集了西北境内上千辆胶轮马车和7千多匹骆驼供部队随军携带物资用。
二、反击作战开始后,到2月下旬之前,后勤部将在四纵配合下,修缮由奇台经大布逊向北到承化的道路,使其具备通行3吨载重卡车的条件。利用冬季严寒气候,加上有机械参与施工,用灰渣和水填平道路上的坑洼,并使其冻结成坚实、平整的通道,困难不大。
三、迪化一线作战结束后,后勤部将与七纵配合,及时打通经迪化、乌苏、塔城的道路。在四纵抵达承化之后,到2月下旬之前,由后勤部经塔城对其提供物资保障。
四、从2月下旬开始,由后勤部经修缮后的奇台、大布逊通道,向北疆承化及蒙西科布多一线提供物资补充。
五、突击蒙西的兵力,战役前中期,将由后勤部沿部队出击方向跟进,提供物资保障。
六、控制蒙西预定区域,并建立起简易机场后,空军运输力量也将加入到为蒙西部队提供物资补充的行列。
七、战役结束后,各部队要配合后勤部加紧修建通往各处的汽车通道,以应对开春后来自苏联及其他方面的压力。
“我个乖乖,我算彻底明白了,为何先生一直强调‘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工业基础’。”北进集团副总指挥、八纵纵队长孙耀明听了邹德贵的一番介绍后,感慨道,“在这寒冷天气里外线作战,没有后勤补充根本就站不住脚;而要是没有工业底子,缺乏好装备,就是一时站住了,恐怕也顶不住敌人的反扑啊。”
列席会议的谷海川也连连点头。从11月初带领观察团历经了北进集团的组建、物资和兵力的调运、以及一个多月的冬季练兵,谷海川等人所获颇多。以前在沂蒙,护卫军是以根据地为依托,物资和兵力输送路程短,地理环境都极为熟悉,打的又是防御战,对后勤方面的依赖并不象西北这么重。而在西北,进行的基本上是向外扩张的战役,加上民族关系复杂,人民军作战物资难以就地补充,只能倚重于后勤。虽然现在沂蒙仍只有几个县,但沂蒙将来肯定是要向外扩展的,对西北这边的成功经验,谷海川等人是极愿意消化吸收的。
“耀明说的没错。”杨天明也点头赞同,并接着说道,“出击之后,北疆方向敌军兵力薄弱而分散,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战斗;蒙西方向,蒙古军的兵力也不多,顶天也就是几千敌人同我军对抗,也不会有大的战役。也就是说,在苏联反应过来并真正出兵之前,我们都没有大的仗打。这样一来,我集团各部基本上是在实战条件下的奔袭演练,考验的固然是集团各部的作战素养,但考验更多的却是后勤部。因此,集团各部一定要尽一切可能配合后勤部的战友,做好物资运输工作”
看看众人,杨天明又道:“通过刚才邹掌柜所介绍的物资运输方案,想比大家对我军出击方向也有了一定了解。我这里再补充下刚才没提到的……”
杨天明的方案就是北进集团具体的作战行动了,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一、以四纵骑兵团加1个步兵团及后勤部工兵团,总共7千兵力,由元湖经察罕通古、沙札盖,奔袭科布多。该部兵力要在四纵主力抵达科布多前拿下科布多并在哈拉泊建立起简易机场,方便其后的物资运输。
四纵主力是由哈密向西北,抵达元湖后,再向北经大布逊、青河、富蕴北上承化。留下部分兵力驻防后,再向东穿越阿尔泰山,转经科布多奔袭乌兰固木,并向北挺进到唐努山一线,向东推进到唐努山与杭爱山交界处建立防线。
同时,工兵团要跟进到乌布萨泊一带,建立第二个简易机场。
二、八纵以骑兵团为先导,自宁夏境内居延海向北穿越戈壁阿尔泰山,经高北店、列克等地,向北挺进到杭爱山一线。其后,再兵分两路,一路向东挺进到塔楚河,建立杭爱山——塔楚河——列克——戈壁阿尔泰山的防线;一路沿杭爱山向西北推进,控制到乌里雅苏台以东的赤老图河、倭帖尔河上游一带。
三、以特纵黄天成部、北进集团指挥部及直属兵力,自哈密向北经三塘湖、混塔木戛、库林盖,奔袭乌里雅苏台。其后,集团指挥部西移至都尔戛。
根据这个作战方案,除北疆外,北进集团在蒙西将控制北起唐努山、东到杭爱山、南到戈壁阿尔泰山的广大区域。其地域范围囊括了后世蒙古巴彦乌列盖省、科布多省、乌布苏省、巴彦洪果尔省、戈壁阿尔泰省的全部,以及扎布汗省大部、南戈壁省西部,总面积大约有55万平方公里,几乎占了蒙古疆域的三分之一但在这一广阔区域内,蒙古民众不过才15万多人
蒙西地广人稀到如此程度却要归咎于蒙古当局。
蒙古在1921年宣布“独立”时,总人口约有70万左右。但这其中包括了近10万左右的中国内地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汉族,以商业或其他经营为谋生。但到30年代,蒙古境内的内地人已很难再见到,基本上都在各种运动中被清理。
后世曾有一个统计,1923年蒙古有商行2332家,其中中国商行就占了1440家,而俄国私营商行仅166家。但1921年建立的蒙古政府却禁止偿还一切蒙古欠中国商人的债务,连私债都不允许还,对华商征收重税,严禁华商贩卖贵重物品。
在苏俄内战之后,苏俄宣布旧卢布作废。这又导致蒙古境内原本以卢布作为结算的中国商家大批破产。中国商人剩余物资,外蒙当局强行以十分之一的价格购买。同一时期,蒙古政府又颁布禁令,禁止华商华工出入境,也不许新人入境。至30年代初,库伦一带的中国商人从两万多人锐减到2100左右
既不允许华人离境,又不允许华人入境,而原本境内的10万华人数量却年年降低,这些人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清除华人之外,蒙古当局还对境内的喇嘛、王公贵族、富人阶层开刀。虽然期间有过不同声音,但在28年乔巴山清除异己后,就开始了完全照搬苏联的行动。苏联国内大的政治运动和决策都能在蒙古找到翻版。从清除党内反对派到镇压反对势力,再到农业集体化,乔巴山是照葫芦画瓢,处处紧跟苏联,甚至蒙古人的生活习惯也仿照苏联。从某种程度上说,蒙古除了还是人种与苏联不同外,其他各方面都是苏联简化版的山寨货
清除华人和对蒙古自己人挥舞屠刀的结果就是,蒙古21年“独立”时总人口70万左右,到30年代中期仍然是70万左右。而30年代的这70万人中,还包括不少由苏联境内移来的古尔布特人和俄罗斯人。
受人口数量的影响,30年代中期蒙古境内的兵力不过才两三万人。当然,有苏联给蒙古撑腰,蒙古似乎也不担心外来的敌人和境内的反对势力。
在20年代中期,苏联迫于外界压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