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维诺夫到来后,心中还是有几分忐忑的,不知道是否要承受斯大林的怒火。毕竟,上次新疆领事馆的事情还没有结果,现在中国国内又出现了反苏浪潮,而日本、德国反苏**的声音也持续不断。
向李维诺夫了解他对眼下国际局势的看法,以及中、德、日等国内反苏情况后,斯大林问道:“如果我们现在谋求同德国、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你认为会需要多长时间?”
既然同时应对几个敌对势力,兵力和装备都显得不充裕,但如果先稳住两个主要敌人,用眼下苏联的兵力和装备对付人民军却是足够了。
李维诺夫一呆,实在有些跟不上斯大林思维的跳跃。德国、日本眼下正反苏**叫嚣得厉害,苏联却要谋求与两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这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靠谱。
“我们可以尽量去试一下。”李维诺夫斟酌着说道,“但这两国现在都以反苏**名义获取西方世界的支持,短期内恐怕是很难有结果的,至少一两年内难以实现。”
一、两年?那什么菜都凉了打发走李维诺夫后,斯大林叹了口气,思量起眼下的困局来。凭苏军眼下的力量对付人民军还是不成问题的,但让人为难的是,这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在几个月的持续作战中,日本是一大变数。日俄间历史仇怨并没有彻底解决,日本至今还占据着库页岛南部,而那是苏联所主张的领土。加上涩各支队现在又吃了那么大的亏,以及日本国内反苏情绪的鼓噪,日本届时很可能见机咬苏联一口。而日本介入了,很可能会引发西方世界反苏的新浪潮,特别是可能会激化德国的反应。
衡量下来,斯大林也承认图哈切夫斯基的建议有道理,现在和人民军全面开打实在有些得不偿失,可若是就此放过对方,斯大林又委实有些不甘心。不过,通过各种斗争获得了眼下地位,斯大林会被自己情绪所左右的情况已经微乎其微了,更多考虑的是个中利害。
经过一天时间考量后,4月7日,斯大林给新、蒙前线的苏军下达命令:“作战行动停止除留下足够的兵力进行警戒外,其他部队撤回原各自防区”
对外蒙当局因苏军撤离而产生的疑问,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明白表示:“《苏蒙友好互助条约》是3月12日签定的,而人民军是在2月份就控制了蒙古西部,条约里并没有涉及溯及力的内容,苏联撤军并没有违反互助条约。”
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则是这样向外蒙当局的乔巴山等人解释的:“现在攻击人民军,将会陷入帝国主义的阴谋之中,会给苏联带来极大危机。现在撤军不等于放弃蒙西,等时机成熟苏联是会帮助蒙古同志收复领土的。”
虽然心中有微词,可乔巴山等人也明白,外蒙当局已经彻底同苏联绑在一起,苏联的决定是他们只能接受而不能改变的,也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莫洛托夫所说的几年后了。
不过,乔巴山和莫洛托夫等人绝想不到,此番撤离后,在其后几年里,苏军因大清洗而遭到自宫式的重创,竟再无主动同人民军争夺蒙西的机会。而当未来人民军和苏军之间战端再起时,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库伦当局从那以后也再无掌控外蒙的机会
苏军撤离的消息传到海原后,正抱着5个月大的儿子在逗弄的赵振中乐道:“守得云开见日出啊我还以为要打上一仗,要顶到夏天才见结果呢。没想到老毛子这么快就退了,这实在是个大好消息,漫天乌云散啊”
赵振中实在有理由高兴,原本带有冒险性质的战略意图得以实现,不但奠定了西北今后的格局、确定了人民军控制区域的纵深,为将要到来的抗战打下牢固基础,还通过与苏联的对抗,确立了西北政府和人民军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给国人带来振奋和希望,为今后民众党领导民众抗战、建国打下了基础。
“你就先别乐了。”周安舒从赵振中手里接过儿子,又提醒道,“你还是想想怎么应对南洋那边要过来的人吧。”
“估计他们现在已经猜到了西北是我们的手笔了。不过,这样也好,也该是我们民众党亮相的时候了。”赵振中笑了笑,“只是,南洋来人现在想进西北可不容易,按路程怎么也得再等两天。”
尽管西北政府和人民军现在已是众所周知,可民众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处于隐秘状态,并未对外界公开。现在顶住了苏联的压力,又收复了蒙西大片领土,也是时候公开民众党了。
至于南洋来人,原本是到国内来找赵振中的。而当赵振中同意马仁明将来人护送到西北的安排后,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恐怕是瞒不过南洋来人了。不过,和致公党人开诚布公的谈谈也好。只是不知道这次来的“陈先生们”到底有谁。。。。
更多到,地址
第二章 :大风起兮(四)()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一直以来,外界知道沂蒙护卫军,知道西北人民政府和人民军,也知道沂蒙和西北有意公布在外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但这其中却不包括赵振中,也不包括周安舒、周明远等从美国留学回国人员。
就沂蒙根据地而言,护卫军在外人眼中就是一股不服王化、划地而守的山大王。而且通过先后击败张宗昌、北伐军、杨虎城部、韩复榘与马鸿逵联军等战例,护卫军的难惹已众所周知。既然对方愿意呆在山里做大王,主政山东的韩复榘也不想损人不利己找对方麻烦、让南京老蒋趁心如意。官府和匪徒竟然能和平共处,这听上去有些荒唐,但却是当时军阀遍地、派系林立且各为自家实力考虑的真实写照。
在真实历史上,**到陕北后,狠揍了张、杨一通后,张、杨竟然在36年上半年就与**达成停火协议,甚至**还在西安派驻了代表,张、杨更给**以物资上的帮扶。与这相比,护卫军和韩复榘当局的和平共处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就西北而言,人民军发展迅速、战力强悍,国人对其来历自然免不了诸多猜测。由于人民军在西北是从宁夏、陇东、陇中等地起家的,与晋西北华美工业基地距离遥远不说,还隔着黄河天险,加上35年前人民军用的装备又多为德式,也没人会将有着几千老外在内工作的华美基地和人民军联系起来。当然,也就牵扯不到主持华美的赵振中。
在34年夏天,陕北东部和晋西北仍属于南京当局治下的时候,赵振中却声称要去南洋,离开华美进入西北根据地。而在西北,由于有化名田云逸的李云天等人在兰州主持政府工作,赵振中就一直隐身于海原人民军总部所在地,主持党务、军队工作,并对政府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由此种种,外界不清楚赵振中为护卫军、人民军幕后大老板的事实也就不奇怪。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在公众人物没有袒露出其真实面目之前,民众知道的也只是当局能让民众知道的。就如同后世坐在主席台上衣冠楚楚、侃侃而谈的要人们,在剥去其华丽外衣之前,没有多少人会知道其是倾国乱法的根源,“根子就在前三排”可不是无缘故的夸大。
在后世,曾经有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他曾这样豪言:“改革绝对是痛苦的,改革也一定要付出代价”这位大人物演技超群,总以煽情掩盖是非,还寄言历史会为他正名。这位大人物的老婆酷爱顶级珠宝翡翠,一身行头千万,他的儿子、女婿借他谋私,社会观感极差。在没有剥去这位大人物的华丽外衣之前,他也曾被冠以“道德”、“良心”之类的称呼。
不过,大家可别想歪了,这里所说的“要人”,是台湾的“阿扁”,可与大陆无关。
书归正传。
赵振中能隐瞒真实身份至今,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和西北、沂蒙根据地的防范措施以及当时国内各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形势有关。
在34年的时候,沂蒙、西北两个根据地都开始实行身份证管理,16岁以上男女必须办理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并非后世那种卡片式的,而象护照,是一小本子。里面登记着持证人的年龄、住址等个人状况,有彩照并加盖钢印。在持证人离开居住地的乡镇或县外出时,必须要到管理部门加盖注记,而在进入居住地以外的乡镇或县时,也同样要加盖注记。若是没有身份证或是有证但往来时没有登记,那就等着被查三代吧。
原本历史上,彩色胶卷是柯达公司于35年发明的。当时的胶卷,感光颗粒还是有些大,照片显色有些失真,加上相纸粗糙,也就与后世的彩照相差较远。
在这个时代,因赵振中29年去美国时就特意关照过周恬、周昊,要他们跟踪柯达的研究,并发展自己的胶卷、摄影器材产业,经过几年努力,华美公司在32年就于实验室里捣鼓出了彩色胶卷,并将相关设备和研究成果转移到了国内。到34年的时候,沂蒙、西北生产的胶卷、相纸,在质量上已处于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
有了彩色胶卷和摄影器材,加上已实行几年的以村为单位的治安联防和户口登记制度,在沂蒙、西北建立完备的身份证管理制度就水到渠成了。
这种严格登记管理的身份证制度,虽然增加了安全部门的工作量,但却极为有效。毕竟,35年的时候,柯达彩色胶卷刚刚面世,国内其他地方可是连彩照都没见过。
严格管理之外,国内各方势力能力不足也是沂蒙、西北能保住核心机密的另一原因。
作为后世军统前身的力行社及力行社下层机构复兴社,分别成立于32年3月和33年3月,要想让该组织跨越时空管到32年之前的事那是不可能的。该社成立之后,就把注意力放到关系党国生死存亡的**和华北日军身上。加上初创阶段,力行社或复兴社并没有精力关注贫瘠、落后又地处偏远的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