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50多万。这其中,有355万兵力是41年新增的。而苏联到41年6月时,连同征召的补充兵员在内,共有500多万。可以说,就是靠着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吞并,希特勒才有了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实力。若希特勒上来就先跟苏联打,那非碰个头破血流不可。
先以对苏作战为借口,试探英法对德国扩军的态度,再利用英法等国的纵容,吞并周边小国以达到实力急速膨胀,然后再拿下法国,解决东进的后顾之忧,希特勒这一系列战略谋划确实很对头,但有些地方却还可以做得更好。
当然,赵振中现在可不会对德国当局说什么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拿下波兰、法国之类,否则,即便希特勒有这个心思,恐怕也会先想法派人来灭赵振中的口。因而,对于德国未来扩张上的战略布局,赵振中一字不提。只以德国对苏作战为假设,提了五点建议。
一、大的战役发起前,一定要储备足够多的石油、钢铁、橡胶和其他战略物资。虽然德国目前资源并不算匮乏,但石油、钢铁、合成橡胶等产量都无法与苏联相比。而且苏联即便欧洲方向被封锁,也能通过太平洋方向的港口亚洲和美洲获得资源,并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转运到欧洲各个工业中心。因此,在发动对苏作战前,德国不但要争取军力上的优势,物资储备上的优势更为关键。
二、尽可能的从英法美等国获得贷款,充做战争资金。通过贷款,可使有关国家与德国形成利益共同体,融洽德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使得苏联要面对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利用这些资金,可从国际上获得大量物资补充,以利于将来对苏作战。
三、任何情况下都不与苏联谋求妥协,哪怕只是暂时性的妥协协议。只要不对苏妥协,即便与西方世界其他国家有矛盾,那也是西方世界内部问题,西方世界就难以抱团反对德国,更难以与苏联形成联合。而一旦德国同苏联妥协,西方世界将会分裂为支持德国的和支持苏联的两派。德国也将成为西方世界的背叛者,不但要面临西方世界的压力,还会使苏联与西方世界中的某些力量得以联合。这将对德国带来极大不利。
四、作战方式和作战装备开发上,要考虑到效费比问题。尽可能的研发、装备那些投入少,但作战效果却大的装备,并研究相关作战方式。比如,潜艇、远程轰炸机、反坦克火力等。
五、对苏主要作战方向上,兵力要尽可能集中,并做好应对严寒气候的准备。苏联地域辽阔,人口近乎是德国的3倍,在没有摧垮其抵抗意志之前,德国是很难短期内占据苏联的。届时,严寒的气候和漫长的补给线将成为德军最大的难题。
这五点建议,除了第五点是完全针对苏联之外,其他几点也适用于对英法及欧洲其他国家作战。赵振中相信,希特勒和德军高层一定能明白其中含义的。
虽然这几点建议改变不了德国未来的最终结局,但却能使苏联和英、法、美等国的国力消耗得更为严重,也就会对西北和中国未来的战略态势更有利。当然,赵振中所提的几点建议纯粹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最终如何那还要德国当局能听进去并落实下去才行。
听完赵振中所说的建议,即便洛德也明白这不仅仅是针对苏联,否则就不必提什么潜艇了。用看怪物的眼神盯了赵振中一会儿,洛德才苦笑道:“赵,在成为经商天才的同时,你怎么对这些也如此精通?你是怎么做到的?”
赵振中自不会说这是自己两世经历,便含糊其词地说道:“接触的多了,脑筋转得快了,也就磨练出来了。你要是多磨练些也可以的。”
思量了一下,赵振中又提醒道:“如果将来德国真的发动大战,并再次战败了,你不妨想办法多收留、救助一些科学家、工程师,他们是德国未来复兴的希望,可不要轻易让别国把他们掳走。”
“赵,虽然我对将来的事情很头疼,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感谢你!不光是因为我个人,也是为了我的民族和国家。”洛德真诚地说道,“如果将来真有那么一天,我希望你能帮助我。”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不过,你放心,我肯定不会旁观的。”赵振中笑道,“谁叫我们是老朋友呢?”
现在距离德国战败后重建还太过于遥远,赵振中眼下想的就是尽可能设法把局势搅乱,好让大战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最好打上个十年八年,让列强们的国力消耗的更严重一些。若真能如此,那不用等大战结束,西北和中国就可能赢得真正崛起的时代。
当然,赵振中也清楚,大战是不可能持续上十年八年的,但只要充分把握好欧、亚及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争节点,把大战延长上个一两年应该还是可能的。这虽然很难,但却并非不能。至于提醒洛德关注科技人才,那却是为将来分一杯羹打点基础。
和洛德敲定了一些事项后,赵振中又带他实地察看了从新疆拖运到兰州的被击毁的苏军坦克和飞机,让他拍了一些照片,记录了一些关键数据,以便其回去交差。
洛德对于被击毁的苏军坦克上的洞口很好奇,便问道:“赵,这是什么武器造成的?竟然能坦克装甲击穿?”
赵振中不想过早透露反坦克火箭筒的秘密,便搪塞道:“哦,是我们用高炮平射打的。”
洛德也曾听国内有人津津乐道克虏伯生产的88毫米高射炮在西班牙内战中被用来打击苏军坦克成功范例,也就不再多问。
送走考特曼、怀特、洛德之后,赵振中接到了唐明从美国发来的有关英属印度疫情的电报。对于疫情现在发展程度,因疫区现仍处于隔离状态,唐明也得不到具体情况。但他却透露了一个消息,在印度西北省和旁普遮省最先发病身亡的大都是曾和来自新疆的穆斯林有过接触的人。只是那些来自新疆的穆斯林已基本病殁,不清楚究竟是谁先传染谁。加上人民军控制新疆后就封锁了对外通道,新疆境内又没有发生类似疫情,英印当局虽有疑惑,但却没有任何证据。
另外,根据此前英属印度当局与国大党等地方党派达成的合议,自今年4月1日起英属印度要先实行各省自治,而有关各省立法会议选举在36年底到37年初就陆续进行。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更是提前到各地演讲,为选举做宣传。很多人因此怀疑是因两派的宣传导致疫情扩散,穆斯林与国大党之间对立情绪趋于严重。毕竟,疫情先发的西北省、旁普遮省以及至今被封闭隔离的孟加拉省都是穆斯林集中的地区,“全印穆斯林联盟”在选举中损失惨重,有人据此怀疑是国大党或英印当局故意传播疫情以对穆斯林联盟不利。若届时英属印度各省立法会议选举结果不尽人意,印度区域内各派别矛盾很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甚至国大党内部的激进派和主和派也可能因此分裂。
尽管唐明也是通过英、美一些公开报道来获得有关英属印度消息的,但这些情况却使赵振中意识到:英属印度正陷入一个比原本历史上更为混乱的时代,原本在二战当中才爆发的穆斯林与印度其他种姓间的矛盾已经提前,而且有更为激烈的趋势。西北似乎应该趁这个机会做点什么?
第六章 :多管齐下(三)()
当初,赵振中设想的是南进集团在山南立住脚,从英国人手里夺回被其侵占的、原为中国藩属的锡金和不丹,并依托西藏袭扰英印当局所控制的阿萨姆、孟加拉、比哈尔以及缅甸西北部,进而与英印当局形成对峙,待二战爆发后再趁机逼迫英国同意对西北开放布拉马普特拉河内河航道以及吉大港港口。而这也就是南进集团此前所领受的任务。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锡金、不丹,自7、8世纪就属于吐蕃领土,在元朝统一西藏后,两地又成为中国领土。
其中,锡金在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里都一直属于西藏的领地。189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锡金割给英国保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由此,锡金开始脱离中国管辖,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而不丹则自8世纪就为吐蕃领土。虽然在清朝时,不丹与西藏地方政权爆发了长期战争,并因此从西藏领地中分裂出去,但其第十任国王米旁旺布却在1736年接受了清朝册封的“额尔德尼第巴”名号,不丹也自此成为中国的藩属国。直到20世纪初,不丹发生政变,新任国王乌颜?旺楚克在1910年与英国签定了《普那卡条约》后,英国才取得了对不丹的控制地位。而从1910年至今,由清末到民国,正是中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变乱迭起的时代,中国当局根本就无暇顾及远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方政权的变化。
至于1914年英印当局炮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及侵占山南藏区的事实,则一直就遭到中国当局的坚决否认和抗议。只因山南藏区过于偏远,特别是中英两国国力差别巨大,否认和抗议也就显得软弱无力。
不过,赵振中却知道,眼下的日不落帝国已是日薄西山,除了面子光鲜外,里子已剩得不多,正是对其动手的时候。届时,人民军以“抗击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复失地”的姿态挺进山南,在道义等方面是完全站得住的。而且只收复锡金、不丹和山南藏区领土,所占地域不大,兵力集中,又紧靠西藏,哪怕就是完全依靠空运补给,南进集团也能挺过两年多的时间。
相比之下,一旦人民军挺进山南,英属印度这颗英王王冠上的明珠可就不怎么牢靠了,若战火波及到印度和缅甸其他区域,影响到廉价原料和商品倾销地,那大英帝国势必会加快衰落。事关切身利益,赵振中相信英国当局届时会做出明智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