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三国只得达成一致意见。由俄国人退一步,由英国独自承担大清两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中的最长的一条铁路大动脉的工程承包权力,第二条由天津连通上海的大铁路则由法俄两国共同承包修建。
其中天津连通上海的铁路,俄国人也仅只拿到了一小半的修建权力,大部分由法国抢走了。但是介于俄国其自身优势的情形。两条大铁路的所有枕木来源全部由俄国承担。这样一来,才最终安抚下彼得洛夫严重不满的情绪。
三人分配好利益之后,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居所之内,接着思索其他的事项。由于一开始就王韬等人代表的大政府打晕的头。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除了三国赔偿事宜之外,大清政府并没有再谈及别的事情。
比如,英法两国在大清所有的租界问题,以及由1840年之后,英法两国与大清所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而对英国在大清最重的香港,大清政府也对此半字不提。英法联军败退之后,英国驻香港的军队被当时的额尔金等人抽调一空。到两国狼狈逃蹿之后,香港基本上已经算是没有任何英军的防御力量了。
左宗棠于咸丰七年十一月,在查清楚了香港的虚实之后,悍然领兵,将香港兵不血刃地收回了。现在香港仍被大清政府控制在手。香港对于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影响是不用多发费口舌的。有了香港这个桥头堡,英国的势力就可以无所顾及的渗透到大清的南海,甚至于太平洋区域。
而法国在安南的势力,由于大清的强大,同样也受到了威胁。安南自来便是大清的属国,对于安南是否在看到大清胜利之后,便会向大清借兵,帮其复恢独立,法国人没有半点信心。因此法国政府也急于希望大清政府能早点表态,保证其在安南的殖民统治不会受到大清的干扰。
俄国人更是糟糕。尼布楚是沙俄多年之前,利用了无数手段才好不容易从大清手里的强取豪夺过去的。如今大清悍然派兵将其收回,并在尼布楚地区布下重兵,明显想是不想再退回去了。这里本就是人家的,人家这次打了胜战,趁机拿回去,俄国人也无话可说,但是尼布丢了没关系,俄国早年从外蒙各地种需尽手段吞并的大清领土,大清是不是也会趁此机会同样收回?
彼得洛夫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些闲着,得事先就跟清政府打好交道,免得到时候事出突然,俄军措手不及就不好了。何况通过白天的一算帐,虽然俄国从大清手里能拿到大量的抵偿赔的款的生意,但是彼得洛夫回去再一算帐,才发现,仅管这样,俄国仍需向大清赔偿不少于三千万两的银子。
这样大的数目,沙俄仍是无法接受。彼昨洛夫觉得得私下里再找找门路,与大清的总理大臣阁下再商讨商讨,争取再多抵掉点赔款。反正现大俄国什么都不怎么缺,就是缺银子。来的时候,沙皇为能令清军打消再次向俄国纵深突入的可能性,连打算卖给美国人的阿拉斯加大片地区都想卖给大清了。
这么大片地方,清国人又不知道行情,地方也离得远,清国人肯定不知道当地的情况。自己再从中那么一周旋,这大把的银子就省下来了不是。英法两国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人渣,居然联合起来,同进挤兑自己。看来这事还得靠自己!
彼得洛夫先生打定了主意。天刚擦黑便悄悄独自一人带着一份地图出了居所,往大清和谈代表住的地方而去。他知道清国人有什么东西不能拿上台面来讲的话,便会私底下去走门路的。所以他也不怕半夜找人家说事,会打扰别人的休息。
而另一边英国代表艾尔与他想的法子也是一样的。英国虽然在铁路修建权上占了大头,但是一算下来,他们仍需拿出上千万两银子的赔款。这远远超出了英国国会决定的底限,因此艾尔也想找找门路。
白天大清总理大臣阁下不是说了大清这些年都要全力发展工商业吗?不是还要发展海军吗?这些都是英国的强项。清国人缺这些东西,那么英国便可以卖给他们,甚至可是帮他们修建工厂,帮他们造船厂。这些都技术活,价钱自然要更贵一些。
想到这里,艾尔紧绷的心就松了下来。俄国人刚刚走不久之后,他也悄悄的出了门,手里也拿着些东西与广件什么的。
英俄两国能想到私底下找大清的总理大臣开后门,法国代表自然也不是傻瓜。只是法国能拿出来的东西,英国样样都比他强。杜南德急得在居所里转了老半天的圈子,也没有想到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这把他急得直跺脚。
杜南德还在居所里沉思有什么能拿出来抵赔款的。因为就算法国能在铁路权之上比俄国人多占了一些利益,但是杜南德一算下来,法国同样还得拿出三千万现金的银子赔给人家。可是他还没想出办法来,人家英俄两国的代表已经早已做出行动了。
夜色慢慢沉了下来。繁华的天津城内,到处一片灯火,人声丝毫不比白天的时候小了。大清和谈代表们,在天津军区司令陈玉诚的安排之下,住进了一排临时安排的住所之内。刚刚用过餐,王韬等四位和谈的正式代表,以及公证人肃顺,军区司令陈玉诚等五人便齐集在王韬的住所内谈论着白天的事情。
由于咸丰的影响,大清几乎所有的官员们都开始喜欢上的铁观音之种浓香沉厚的香茶。五人围在桌旁,一边品着香茶,一边谈笑着。
因为没有参加白天的会议,陈玉诚显得对白天的和谈很是关心,带头发问得最多的人也是他。见王韬谈的口都的干了,轻泯了一口香茶,陈主诚却是不想放过他,没等他把茶杯放下,便又开口追问起来。
“王大人,那些洋鬼真的如你所说的,在会议上自己吵了起来?“说着,耿直的他抓着脑袋,呵呵笑着说道,“还是皇上英明啊。几句话,就让洋鬼子自己狗咬狗起来了。连讨价还价都忘记了。高,实在是高招啊!“
其他人听了陈玉诚的话,同时佩服的点起头来。王韬不无得色的微笑道:“这个自然,当今之世,论对西洋各国之间的纠纷关系的了解,普天之下,除我大清皇上之外,再无第二人啊。哈哈。若非皇上早有提示,白天韬怎么能如此从容不迫?“
其他人同时随声附和起来。但是他们心中也不无疑惑,咸丰长年呆在深宫之后,自从传闻之中一病起来之后,便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但造出了那些威力巨大的武器,就连脾性也改了不少,不再阴沉沉的了。这些关于西方各国的大势分析,这些人怎么想也想不出咸丰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就连他们这些天天与洋人打交道的人都未必比咸丰了解的更清楚。
见所有人的若有所思的样子,王韬话峰突转,脸色变得正色起来,道:“我们也不用高兴的太早。西方强国论实力远在我大清之上,这次之所以会急于向大清低头,也不过是事有凑巧,各国国内都发生了不大不小的振荡,不然岂会如此不经一击?这次虽然向三国开出了天价条件,但是皇上也事先提醒过了,这些条件,三国政府是不会接受的,因此这谈判还有得谈。但是能在士气之上压压洋人的傲气也是好的。“
见王韬如此说,几人又都有些情绪低落起来,尤其是石达开与陈玉诚非常不赞同王韬的观点,认为王韬是长他人的志气,因此脸上不以为然之色。但不管怎么说,洋人的实力也确实是摆在那里,不由得几个人不承认。
几人刚谈到兴处,门外的警卫突然跑了时来,并将一封门贴递交给王韬道:“大人,门外俄国代表彼得洛夫先生有事求见!“
接过门贴,王韬微笑着向其他几人道:“本官今晚可是不得闲了,正主这么早就找上门来了。看来皇上果然是料事如神啊。呵呵。各位,少陪,少陪!多有得罪了!“说着笑着一拱手,向在坐几人陪了个礼,自顾自转身出了门。
第240章 四国和谈11()
彼得洛夫在王韬的住所的大堂之上,焦急地打着转,眼光时不时地便向着内堂的入口之处辽望几下,盼望着王韬能快点出现。这次瞒着英法两国私自出来与大清谈判,说句实话这是不符合三国的利益的。但是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与其让英法两国来压着俄国一个人,还不如自己早点把其他两国给卖了,让俄国先得到好处。
虽然自己私自与大清谈判,会令大清方面看出各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三国之间原本就很溥弱的联盟关系容易被大清攻破,于三国利僧绝对是没有好处的。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就算三国能够连成一体,从而起到威慑大清的目的,迫使大清降低要求,那于俄国有什么关系?英法两国会把所有的好处都捞到自己的一边吧?俄国只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已。
与其如此,还不如俄国自己跟大清独自己谈判。彼得洛夫一边自己如此自我安慰式地想着,一边焦急地等待着王韬的出现。住所里的警卫们早已为彼得洛夫端上来香浓的茶水,但他却没有心思去品尝。
终于,在彼得洛夫期盼的等待之中,同堂里传出了王韬亲热的说话之声:“哈哈。彼得洛夫先生,还真是个中国通啊。连投贴拜门这种中国人的方式都知道,本官来迟了,令先生久候,失礼之处还望先生多多包涵则个!“
中气很足,人还没有见到,王韬的笑声已经从内堂大老远地传了过来了。接着彼得洛夫便见一个身穿中式睡袍的年轻中国人出现在内堂的门口,一脸笑意地看着彼得洛夫。彼得洛夫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夜里打扰人家的休息,一般情况之下,是非常不令人喜欢的。
他略略歉了歉身子,向王韬道:“总理阁下,黑夜来访,打扰之处还请见谅!“
王韬对于他的歉意不以为然。笑着摆手示意彼得洛夫不要在意,两人分宾主坐下。王韬笑问道:“彼得洛夫先生,这么晚了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