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我想我需要先告之鄙国政府才能给陛下答复。”马可夫慎重地道。
“可以,那我们就再来谈谈军火吧。大清有万里疆土,军队更是数不胜数。这么多的军队自然需要大量的军火装备。可是贵国离大清实在太远了,朕想购买却不能等太久。所以朕希望贵国的军火商能与大清联创办一家军械厂,利益五五分成如何。”咸丰抛出了最难解决的问题。果然马可夫听了之后沉吟了一下,久久没有说话。咸丰也能耐心地等着,如果实在不行,咸丰决定暂时将中国绑在德国的战车上。这是咸丰最不想要的。
“陛下,这个恐怕很难。”马可夫觉得为难。虽然中国军队的强大与德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而且一定的说还有可能有些好处。可是政府会放心吗?内阁会同意吗?毕竟德的军队也才刚刚强大起来。需要大量军火来装备军队。
咸丰几乎就要说出自己最不想说出的话来了,突然他碰了自己发了大半天画的中正式步枪图纸。技术,更先进步枪的技术应该是德国现在非常需要的。于是沉闷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脸上也多了许多笑容,微笑道:“如公使先生很为难,也不用太急可以先看看这个。”咸丰将图纸递给马可夫看了一下。
虽然不是专业的军械专家,但马可夫还是能看清楚那张图纸的,那是一把步枪的图纸。先进的步枪,比现在德国陆军装备的步枪更先进。这种带弹夹的步枪,射速不用想是要比现的德国使用的单发步枪更快的。马可夫有些震惊,在大清这个落后的王朝怎么会有这么先进的步枪呢,公使先生疑惑了,看着咸丰道:“陛下这是?”
“步枪,这是我大清刚刚设计出的先进步枪,可惜却没有先进的机器来大量生产,如果贵国愿意与我国共同开发的话,那就好了。我想这种步枪对于贵国来言也是难得的吧,公使先生?”咸丰带着半真半假的话开始忽攸马可夫。蒙人,谁能比中国人在行啊。
“尊敬的皇帝陛下,对于您的要求我只能尽我所能劝说鄙国政府。成与不成,鄙人也不能确定。”这个诱惑是马可夫无法拒绝,欧洲各国现在用的步枪都还只是单发的,如果德国能生产出这种连发步枪的话,无疑在军事上就要比其他各国得到更大的优势。
“好,朕很高兴公使先生这样说。不管先生能帮助大清多少,朕和大清的人民都会感谢您的。那么朕便在北京等着公使先生的好消息。”要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咸丰站起来开始送客,好像又想起什么来,对同样站起来准备告辞的马可夫道:“哦,公使先生应该知道,对德全面开放,是要基于一点前提的,那就是要将英法的影响减到最小,对吧公使先生。”
聪明人,话是不用说得太明显的。咸丰的意思很明白,德国要想在中国获得最大的利益,那必须能扼住英法在中国的影响。而现在这种情况下,能扼制英法的只有中国自己。所有只有中国变得相对强大了,两国全面合作才有可能。也就是说,两国的合作必须先从军事合作开始。
马可夫自然知道咸丰的意思,点了点头也不说话,鞠了一躬,随着奕忻走出了御书房。咸丰微笑的脸马上便沉了下来。事情还不好说啊,古板的德国人不知道会不会被自己所抛出去的诱饵所吸引。一切都不好说啊。
同样变得沉严肃起来的还走出御书房的马可夫。对于他来说这一次谈话无疑将改变自己的整个人生。全面开放的中国,不需要德国一兵一卒就能拥用,还有比欧洲各国更先进的步枪技术。这些如果能成功,自己将成为德国历史的英雄。
而且德国在华利益根本可以说是没有,中国的强大只会对德国有好处。从短处看可以抑制英法在亚洲的利益,从远处看正准备对法国用兵的德国正受到来自英法俄的强强夹击,而中国从地理上,却可以去掉德的在背芒刺——俄国。这才是德国需要中国的强大起来的原因。
马可夫急急忙忙地走了,他需要赶快将这一切报告给国王陛下,并尽力促成中德联盟合作。这些必需快,不能排除中国有可能地与英法合作。这个大清朝的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为大清寻找一条强大的道路。
虽然英法与中国有过不快,但是为了国家的强大,马可夫相信,大清的皇帝陛下是不会介意先放下以往的不快的。不能让英法得到那种比德国甚至欧洲更先进的步枪,德国必须抢在英法的前面与中国达成合作。
马可夫走的很急连奕忻的热心挽留都没有答应就奔天津而去了……
马可夫怀着激动而坎坷的心情离开了北京。在马可夫离开之前,咸丰又派人为马可夫送上了一份在争取中的砝码——中国政府愿意事先向德国定购一万支后装纸底步枪和一百台包括纺织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现先进工业机器。其中纺织三十台,练钢设备一套,制作火柴的机器二十套,其作的五十套。价格方面马可夫认为也是很合理的,步枪的价格为一百两银一支,虽然比现在英法出售给中国政府的前装步枪还便宜了不少,但是在看过咸丰设计的连发步枪之后,马可夫觉得这个价格是十分公道的。马可夫因此更确信大清把德国看成了合作的第一对像,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说服德国政府与大清合作,而且要比咸丰要求的合作条件更宽广。
奕忻在御书房里听了半天天书,送走马可夫后怀着一肚子的疑惑匆匆赶回了府中,闭门谢客,开始长思起咸丰突然而来的改变。这个一直不甘心皇位旁落的亲王爷,在后来的新中国改革中给中国带来的一些小麻烦也是从这次长思之后开始的。当然这是后话,这里先不提起。
话分两头,单表一支。却说图先奉了咸丰的旨意来找神机营管里火器与制造的总管班书。出了东华门直奔班书在京里的家宅而来。图先不知道该先去哪里去找班书,可是咸丰又急着要召见这个汉人总管,没办法只能先去他的家里先等着。按图先的想法,这班书再行动无踪也总该回家吧。一行急急忙忙地冲到班书的里家倒把班书一家人吓了个够呛,还以为班书在外面得罪了什么大人特搞得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图先都出动了。这班书这会又刚好不在家。忙招集家里里里外外的下人把图先像迎神一样的迎进了中堂上。图先看他们这紧张样也没有时间瞎跟他们解释什么,忙来意一说,众才知道图公公不是来寻家里人晦气的,而是当今皇上有事要召班书入朝商议。
一家人高兴坏了,不为别的。这班书职位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神机营总管。说得不好听点就是神机一管仓库的小官,连品级都算不上。这一下就被皇上召到宫里去商议大事了,看来一家人的前途有望了。忙好茶好点心的上着,那里急忙派懂事的家人去把班书找回来。有了班书的踪影,图先也不急了,老神在在地班书家的正堂上喝着茶等着人家将人给他找来。
第28章 班书()
班书,本名公输班书。据自己说本人是春秋时鲁国神匠鲁班的后人。班书从小就深得公输家族匠艺的精华所在,尤其对火器很感兴趣。曾试图将朝庭现有的火器改良,并且或得不小的成就。有这样的成就,信心十足的班书来到了京城打算向道光皇帝献宝。然而令班书失望的是当时朝庭正在忙着跟外国人的战事,本根没怎么顾及到他,只是随意地将他安排在了神机营里,之后就再无人过问了。失望之极的班书只能每日在军营外面成天地鬼混,反正神机营的那些官兵平时也不怎么过问营里的情况,自己何必将时间浪费在这里面。可一走了之的话,自己又不甘心,发了不小的心血才弄出了一点成绩,怎么能就此丢掉呢。于是他只能寄希望于等了,等有一天有人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发明,那他也许就能像他的祖先鲁班一样名垂青史了。
“老爷,您怎么还在这啊。家里来人了正等着您呢。”班书家的家人找到了正在一家大型铁匠铺摆弄着一件奇特的火枪的班书。最近班书老爱呆在这家铁匠铺里鼓搞一些奇怪的东西。这个人家人自然很容易地就找到了他。
班书如今快四十上下了,中等身材。有些苍白脸上带着些书生气。此时他手上拿的就是他发了一生必血改良的新式火枪。这种枪比之现在神机营的火枪无论射程还是射速都远远地要好上很多。而且制造枪所用的材料也是班书经过改良过的钢铁。耐热,结实。班书满心欢喜地注视着自己的心血之作,眼神里满是激动的精光。他不能不激动了啊,这就是他发了半辈子用尽心力改良的成品啊。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屡失望之色,他曾好几次向神机营的统领推荐自己所设计的枪,可是那个满族统领明显对汉人有偏见,不但没有采用他的设计,还把他骂了一顿,至此,班书是彻底失望了。无可奈何的班书只能借用自己神机营火器总管的身份来铁匠铺自己弄。他带将铁匠铺的练器具用的铁矿用自己的方法提纯,加工成初具钢铁品性的粗钢。这种坚硬,耐热,耐磨的钢铁比之没有加工前的铁丕不知道要好之少倍。把个老板高兴得不得了,有了这个,自己店铺里打造的器具就要比别的店铺里打造的器具质量上好上很多,对于班书要打造一柄火枪的要求也是大力地给予方便,反正人家是官,怕什么。不过要是咸丰看到班书手上的火枪时,一定会跳起来的,这支经过班书改良的火枪就是后装步枪的样板了,不过是还少了瞄准器和刺刀。口径也小了一点。
班书只顾看自己的大作,对家人的话充耳不闻。把个家人急得直跳脚。能不跳脚吗?人家宫里的图公正在家里等着呢,更重要的是皇上也在宫里正等着呢。要是把皇上等急了,那来个抄家灭族都有可能。可自己家的呆瓜老爷,还傻愣愣的看着那把破枪呢。
“老爷,宫里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