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已经派人前去察看了,过一会,公子就能听到具体的讯息了!”
“是杨澜高中了吗?”
魏好古眯着眼睛,喃喃自语,随即,抬头望了望头顶的蓝天,低下头,对魏忠说道。
“抄榜的人去了多久了?什么时候回来?”
一般说来,黄榜都会贴在贡院门前的照壁上,凡是高中的都能在榜上瞧见自己的姓名,只不过,在黄榜未曾贴出之前,那些在衙门做事的报喜人就会抢先一步得到消息,他们会先一步前来中举的秀才那里通报消息,讨要赏钱。
之所以,魏好古还要派人去抄录黄榜,为的是得到那些中举之人的真实姓名,少有大志的他自然明白要想立足官场人力资源是何等的重要!
“快回来了!”
魏忠也不知道那人什么时候回来,他只能模糊应答。
魏好古也知道自己说的是废话,只是,他无法压制自己内心的焦灼,总觉得要说点什么,心里才不至于空空落落。
一人从院子外奔了进来,正是魏忠派去清风院打听消息的下人,那人刚要行礼,魏好古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他起身说话。
那人忙将在清风院瞧见的情景说了一遍。
魏好古不由睁大了眼睛,他突然站起身来,一脸的不可思议。
“范进?范进高中了第七名亚元,是范进,不是杨澜!尔有没有看错听错!”
那下人忙跪了下来,赌咒发誓地说自己所讲句句属实。
“哈哈!”
沉默了一会,魏好古突然大声笑了起来,他指着那个下人说道。
“你说范进得了喜报后,疯了!”
“是!”
那人应道。
“不过,杨相公打了他一耳光,他又清醒了,现在,他们那边正在为他庆祝!”
魏好古一边摇头,一边笑着说道。
“真是疯了,范进得以高中,杨澜却未中,这世道还真是疯了,说不定,我魏好古今科也会铩羽而归吧?”
魏忠让那下人退下,让他继续去清风院打探,听魏好古如此一说,他忙躬身说道。
“公子哪里的话,公子今科必定高中,之所以现在没有得到喜报,必定是因为公子乃今科解元,名次靠前的报喜的人总是安排在后面出发,这是俗例啊!”
“呵呵!”
魏好古笑了笑,坐了下来。
的确,他不可能名落孙山,他自身本就有才华,再加上在场外又做了许多功夫,故而,这举人已是他的囊中之物,让他紧张的是他能否成为今科解元。
魏好古的叔父在山东为官,担任这次北直隶乡试的副主考官曾经和他的叔父共过事,两家交情极好,那人对魏好古的文风非常熟悉,以前,魏好古曾多次将自己写的文章交给那人披阅。
在正式成为考官之前,那人就已经知晓了消息,也知道了主考官为何人,因此,对于今科试题的范围,魏好古早就有所掌握,也知道那主考官的文风和喜好,为此,特地预先做了几篇时文,结果,进入考场之后,试题发下,大致都没有偏离魏好古事先的准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落榜,也就像魏好古自己所说的那样,世道疯了!
知道范进中举,而杨澜未中之后,魏好古莫名地变得兴奋起来,他在院内来回走动,原本放在石桌上的折扇也握在了手中,不时敲打另一只手的掌心,一时间,竟然有了吟诗的冲动。
就在他仰起头,诗兴大发之际,一人从院外急匆匆地跑了进来,他手中拿着一个裹着的纸卷,在院内站定时,已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此人正是魏忠打发去抄录黄榜的下人。
魏好古深吸了一口气,盯着那人。
魏忠急切地问道。
“可抄录完毕?”
那人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点头。
魏好古突然开头插话,他神情紧张地死死盯着那人。
“今科解元何人?”
那人忙要应答,一时间出气有些急了,竟然咳嗽起来,弯着腰,剧烈地咳嗽几声后,然后在魏好古要杀死人的目光逼视下,断断续续地说道。
“今科……解元……解元。。。。。。是……”
第12章 商人周游()
九月三日,杨澜一行离开了保定府。
从肃宁往保定府赶考时,只有杨澜和范进两人徒步而行,一人背着一个背篓,装着书籍文房以及几件衣衫;从保定府回肃宁时,就完全是两回事了,与他们随行的乃是一个有着十来辆马车的大车队。
鹿鸣宴过后,和那些新举子原本就不亲密的杨澜与他们的关系更加差了,城内举子们为了庆祝中举,大小宴席不断,却没有人前来邀请解元公加入,一方面自然是嫉恨于他,另一方面则是在某些有心人的推动下排斥他。
对此,杨澜自然毫不在乎。
知道杨澜在鹿鸣宴上的表现后,杨庆有些忧心忡忡,他用委婉的语气向杨澜进言,认为他这样做有所不妥,他自然不认为考上解元的杨澜不通诗文,而是认为他知晓主考官的脾气,为了逢迎主考官,得到其欢心,才故意这样做的。
他告诉杨澜,在官场上,人脉如何甚为重要,而官场上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三同,同乡,同门,同科,若是和同仁们有着上述三种关系的一种,那么,彼此之间就会共同进退,相互维持。
像杨澜当初那样做,纯属不智,虽然得到了主考官的认可,甚至得到了一封推荐信,有了这封推荐信,明年上京赶考,杨澜就可以前往主考官的同门师兄现任礼部侍郎左侍郎府上拜访。
但是,为此他却得罪了诸位同年,受到了众人的排斥,日后,平白失去了一大片人脉,如此,得失之间,是占便宜还是吃亏,却还不好说。
面对杨庆的劝说,杨澜并未多做解释,只是笑了笑,说知道了。
鹿鸣宴次日,杨澜专程拜访了主考官,从他那里得到一些老生常谈的勉励和推荐信后,在保定府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这段时间,薇薇仍然想不起家乡在哪儿,也就无法将其送回家,杨澜最后决定,还是将她带回肃宁算了。
范进劝说杨澜,将薇薇交给官府寻找其双亲,不要说现在的衙门,就连后世的政府机关,杨澜都不相信,自然不会同意范进的建议,养活一个小女孩,花费不了多少,慢慢养着也就是了。
所以,九月三日,杨澜和归心似箭的范进踏上了返乡的旅途。
本来,他们一行只有五个人,不过,在得知解元公要返乡后,肃宁会馆的商家们组织了一个商队,邀请杨澜同行。
举人们对杨澜的态度不好,那些商家却是趋之若鹜,大小礼物不断,龙门客栈清风院的门槛几乎都被磨平了。
肃宁会馆原本由肃宁籍的大商人周游联合几个肃宁商家所建,那周游的生意做得极大,现在已经常驻保定府,可惜,周家并非什么书香门第,周游家中子嗣尚幼,亲族中,远房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秀才,今科乡试,那厮依旧名落孙山。
商人世家,在这大明朝,富虽然富,却远远谈不上贵,如今的范进,家境仍然贫寒,然而,周游见到范进,却不得不先行行礼。
当然,作为大商人,周游肯定结交了不少官场人士,要想做大生意,自然免不得官商勾结,可惜,那些官场人士都是周游拿钱买的,周游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人形荷包,供其提取钱财所用,两厢见面,周游自然而然地就要矮一截。
生意做得越大,钱越来越多,周游就越来越不甘心自己的处境,虽然,他没有能力改变游戏的规则,不过,他可以去顺应这个规则。
这就是他在保定府修建肃宁会馆,每逢乡试就赞助肃宁籍秀才食宿的缘由,已经位列官场的,他高攀不上,那些人怎么也看不起他。所以,他从结交秀才开始,每三年,总有数十个肃宁籍的秀才前来保定府赶考,只要其中有一人得了他的恩惠,有了前途,他便多了一顶保护伞。
可惜,肃宁会馆建立九年来,却没有一个贫寒子弟高中进士,举人虽然有好几个,可惜,对他这个层次来说,这些举人的作用并不大。
幸好,今年出了个杨澜,十八岁的解元公,这让他既惊且喜。
说是惊,当初杨澜和范进前来肃宁会馆,他并没有与之见面,那两人一老一小,又是今春才中的秀才,名声也不显,周游认为他们并不见得能中举,未免有些怠慢,任由会馆主事人将两人安排在偏院,也没有派人专门侍候,后来,不晓得什么原因,杨澜和范进搬离了会馆,他也没有派人挽留,故而,谈到恩德,他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恩德。
说是喜,这是因为肃宁出了个十八岁的解元,前途不可限量,对周游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只要他和杨澜打好关系,两家维持往来,或许能摆脱目前这种只富不贵,处处受人掣肘的局面。
所以,得知杨澜一行回乡的具体时间后,周游匆匆组织了一个商队,由除了回乡祭祖很少返乡的他亲自带队。
随后,他出面邀请杨澜同行,理由非常充分,从保定府到肃宁,路上山岭众多,山中颇多盗贼,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一起上路为好。
对于他的好意,杨澜并未拒绝,范进自然更不会不同意,最近,他收了不少礼物,其中周游所送的最为贵重,他一个人是无法将这些东西带回去的,另行雇车,又要花钱,能够有免费的马车坐,何乐而不为呢?
一路上,周游对杨澜小心逢迎,对他身边的人也照顾有加,杨澜为了更加了解身处的这个世界,自然不会拒绝与他交谈。
一个杀手,并非像某些电影上所塑造的那样只是一张冷冰冰的木头脸,杀手在不行动的时候,和一个普通人并无不同,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比普通人更像普通人,比起那些影视剧上的明星,杀手们能更完美地饰演自己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