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新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奈之下,打算画一张筒车的图纸。但回头看到郑浑和周麦田之后,他就笑了:有这两个木匠大师在此,弄什么图纸?直接做一个筒车模型,可比图纸直观多了。

    说做就做,当下马超要两人找来一截原木,利用两个鬼斧神工的本事,削出一个大转轮出来。随后又在转轮上装了一些小巧的竹筒,使筒口朝着转轮前进的方向。同时,为了筒车在倒水的时候倒向筒车的侧向,引入接水槽的位置,马超特意让这些竹筒与筒车的轴呈四十五度左右的角度。

    按说,做到这里,模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待郑浑和周麦田在空地上,用水盆模拟河流流动的时候,马超突然感到有些恐慌:当年上学的时候,这货就是眼高手低的主儿,动手能力超差。这次在两位大师面前如此这般折腾,最后要是发现这模型转动不开,那岂不是丢人到家了?

    更何况,整个兵工厂对马超都有种神化般的崇拜,马超虽然没有多大的虚荣心,但他绝对还有一些羞耻心最后,在两人期待希冀的眼神当中,马超硬着头皮将筒车模型放入那已经挖好的小道当中,由周麦田在一旁缓缓倒水。

    苍天开眼!

    这个筒车模型也不是啥跨世纪工程,而郑浑和周麦田又是顶级的木匠,在帮忙的时候完全都按照马超的指示来做,绝对达到了合格标准。两人目不转睛看着那筒车模型果然自动旋转起来,惊奇地连嘴巴都合不上。

    “主公,您这莫非是借了鬼神之力?”郑浑一边看着,还来回晃着,最后看了看这无风的天气,终于承认了这模型真的是靠着水流就自动旋转的。

    心中松了一口气之后,马超才装起高深莫测的德行,开口说道:“非是鬼神之力,只是那万物皆有力,上善若水,须知这水流日夜流淌,也是靠了山川之力。某等虽为万物之灵,却仍旧对万物的奥妙探究不及万一啊”

    而周麦田此时却陷入进去,只见他一会儿改变倒水的的力度,一会儿又改变一下筒车的高度,来回试验了好几次之后,才开口说道:“主公,属下发现,这筒车也非是只要有水便可旋转,而是跟这水流力度和摆放高度有所联系。”

    “不错,筒车旋转太慢,或者提不起水,需在筒车上装一些木板或竹板,便于筒车从水中获得更多的动能;或者也可将筒车浸入水中更深一些,来获得动能,由此,还可以存下更多的水。”说到这里,马超心中就不发憷了:这些东西,都是教科书上写明的,他动手能力虽差,但记忆力很是蛮不错的。

    “当水流的速度较低时,竹筒也要相对小一些,否则,筒车从水中获得的能量有限,便不足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只要事先对雍州各河流湖泊有所调查,知晓它们的速度和力能,多加试验,便可制出真正可用的筒车。”

    “主公真乃神人也!”周麦田此时又有些疯癫的征兆了,扔下水盆跑到马超面前说道:“若是整个雍州有了翻车、筒车、桔槔那不出两年,整个雍州,便可为大汉最富庶一州啊!”

    可马超却是笑笑,看着周麦田和郑浑说道:“两位,难道只想造福雍州一方?须知,此物不仅仅可用于雍州,而在菏泽密布的东吴,甚至整个大汉有水的地方,均可使用。两位就不想让这翻车、筒车成为大汉最靓丽的一景?”

    郑浑和周麦田对视一眼,纷纷拜服说道:“主公心怀天下,某等不及也。”

    而此刻马超看着那筒车模型,他突然想到,似乎教科书当中,还有许多农耕用具,可拿来所用。如此一来,再加上明年他的新型作物推广至扶风、乃至整个雍州种植,那大汉岂还会再有饿死之人?

    这一刻,马超虽然未在战场,心中却也燃起了熊熊斗志。似乎那雍州无数亩地的农田,就是他要征服的敌人

第423章 耧车() 
由筒车带来的思想迸发,马超脑中闪现了不少古代农耕器具的杰出代表。筛选一遍之后,马超认为,有两种工具是可以用在雍州明年的农耕事业上的。

    “入长安之前,某观农场当中,播种作物种子,居然还是最原始的手播。难道,这个时代,还没有耧车吗?”

    事实上,如今马氏的兵工厂的范畴,已经不仅仅是兵械制造。更实际一些说,这个兵工厂已经是马家的科研中心,无论是军事上的、农业上的、甚至是政治涉及到的一些建设,都由兵工厂进行研发制造。

    在马家农场、兵工厂、牧场、商铺这些马氏产业当中,马超始终将兵工厂放在第一位。因为他知道,科技永远是推动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

    “耧车?”郑浑先是一愣,后接口说道:“可是武帝时期,赵过做耧,予代田法,增产旱田的耧车?”

    “不错,也正是崔寔正论上面就提到过的、一天可播种六百六十七公亩的利器,名曰耧车。”说到这里,马超脸色有些沉重,盯着郑浑缓缓说道:“武帝至现在,不过两百年,这利器不会也消失了吧?”

    郑浑羞愧无言,只是默默点了点头。而马超看到郑浑这神情,也是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猛然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智慧,可又有多少智慧的光辉湮灭在战乱的铁蹄之下,每一次中华的社会发展到极致,都会遇到战乱来袭。

    战乱这个恶魔,用铁蹄、马刀还有鲜血肆意的蹂躏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善于从废墟上建立华厦,这是它的骄傲,也是它的悲哀。因为善于创造的民族却不善于固守,上苍之主就在它最辉煌的时候,又让战乱来侵夺它的一切。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如同韭菜被一茬一茬的割,每割一次,它就得从头再来,每割一次,先人的智慧财富就被伤害一次。珍贵的书籍被当作引火之物,奇巧的农具就此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马超甚至不用思考,就知道耧车的失传与王莽篡政有直接的联系。因为,他太了解战乱对中华民族的伤害了。

    “耧车只需一个曲架,几把犁刀,以及几个用于播种的种腿足矣。如此简易而有效的器具,为何兵工厂没有提议恢复?”耧车的原理,非常简单,几乎可以说它根本没有原理。只是靠着犁铧的力度和人力畜力的速度,来进行种子的耕种而已。而听了郑浑的解释之后,马超知道他有些错怪郑浑了。

    “主公,非是某等没有想到这点,而是恢复耧车容易,但推广应用却需要主公来办。那些时日,您又在长安,所以,报呈交道门下省审核后,您还没有责令中书省拿出切实的推广法令”郑浑这人,有些热心官场,但这同时也是他的优点。而马超让他辅佐韩枫管理兵工厂的技术方面,就是看重他比那些纯粹的工匠要多懂一些人情世故。

    而这番回答,也确实很符合古代的农民的思想。他们就是这般勤劳,宁愿亲手播种,让发芽后长成植株的作物,聚集在一起互相争夺水分、阳光和营养,而且还要忍受无法除草的困扰。却也不愿意去寻找先贤的智慧光芒。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显示了他们的心诚、付出了劳动,上苍会给予他们丰收的。

    想到这些,马超真切感觉自己融不入这个时代当中。因为,他与古人的确有太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却不是道理和事实能证明的,而是必须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才能融合到一起。

    幸好,卑微的中华民族大众,还有一个很低劣的心理,就是服从强权政治。马超现在身为雍州牧,代表的正是雍州的最强权,只要马超用强权推行雍州的农业改革,那雍州的百姓,绝对会因为这个无法拒绝的原因,而去实践下去。而这个,就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实。

    “文公,如今已经进入深冬季节,有了雍州各地推广的新政改革,想必明年需要开垦的荒田会增长很多。而我对兵工厂的要求,就是在保证马家兵械的产出质量外,大力发展农耕器械。至少,这耧车和筒车,务必在今年年底研制完毕!”说到这里后,马超还是不想让郑浑沾染太多的官场风气,于是接着说道:“至于推广方面,你不用担心,我自会责令中书省发出方案,由尚书省推行。”心情恢复之后,

    “卑职遵命!”对于这个请求,郑浑只觉心中澎湃不已,丝毫没有任何的犹豫便答应下来。毕竟,他从骨子上讲,还是一个工匠,为百姓谋福利和留下千古名声,才是他的追求。

    可这个时候,马超却有些难受了,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貌似自己的第二个工具还没来得及说出来。由此,他便又含沙射影地说道:“雍州的耕牛,因为汉羌贸易所的关系,已经基本上可以合到一里一牛。若是一牛便可耕犁农田,那便更妙了。”

    东汉的编制,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三级,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令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的职责;亭设亭长主管治安,由亭侯、亭卒负责;里的长官为里魁(里正),主要是按地域和宗族推举的出来的自治长官。乡、亭的官员一般由郡、县等上级机关任免,唯独是里魁(里正),是村民自选出来的。

    而在耕种农忙时间,都是由里正这些人组织分配耕牛农具进行有序耕种。而马超之所以提出一牛耕种的想法,是因为这个时候,百姓们还是采用二牛三人的‘耦犁’,即两牛合犋,共拽一犁,一人牵牛,一人压辕,一人扶犁耕地,据说可耕汉亩五顷。

    可雍州虽然已经是拥有耕牛的大州,却仍不满足农忙及时耕种的需要。有时甚至因为两里相互有隔阂的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的播种时期。这个情况,是马超偶尔下地头时儿,亲眼所见的。

    “主公,播种若有耧车,则一户人家便可操作。只是那耕犁翻土,却需两头耕牛同时拉犁,您的想法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