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163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深宫内苑可又是一个所谓的平民女子所生之子能呆的地方?于是,你所知道的那一幕也就在各种阴谋诡计下发生了。不过,天佑八弟,还是让他逃过了那一劫。”崇祯此时的神色是无比的真诚,每次的诉说他的眼神之中都流露着深深的懊恼和愧疚。

    崇祯的真情流露玉衡早已感觉到,他知道此时崇祯的心确实也不好受,不过,玉衡却仍不知道想要杀害张瑞母子二人的到底是谁,要知道,崇祯的三个母亲(历史上带过崇祯的三个女人,崇祯的生母在崇祯5岁时死去)可都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也就没有所谓的皇位之争。而且,如果自己的少主真的是光宗第8子的话,那么按照那时候来说也只明熹宗朱由校、他以及自己的少主,可以说是人丁单薄,保护还保护不及,怎么还有出现追杀一事?而且明皇子大多早夭,自己的少主那时候能不能长大还是个问题呢。

    发现这一奇怪的问题后,玉衡紧锁着眉头向崇祯问道:“皇上,你说的这些我们大多也都能想得明白,猜得清楚,但是您是不是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追杀之人到底是些什么人?那时候我家少主应该威胁不到您的皇位吧?”

    “不错,八弟确实不会威胁到我的皇位,而我和皇兄也都不可能手足相残。相信你也听说过我父皇光宗在位前和在位时的‘明宫三大案’吧?”

    明宫三大奇案?玉衡当然知道,这可是明宫从光宗继位前到他离奇去世后一直悬而未决的三大奇案: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

    崇祯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生于1582年8月28日至1620年9月26日,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仅一个月,被历史学家誉为“一月天子”。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长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年号泰昌,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朱载垕要比朱翊钧负责任。朱翊钧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先拨志始》以一句话概括为:“光庙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氏却只封为恭妃,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当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宫内、宫外的斗争始终都在威胁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好在朱常洛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渐渐成熟,各方面表现中规中矩,让万历皇帝也无话可说。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下来之时,最着急的要算郑贵妃了,为了让她的儿子能够座上皇帝的宝座,她不惜孤注一掷。

    梃击案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

    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好在被值班的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看来此中必有内情。

    经过反复审理,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但没有进一步追查,郑贵妃身边的两个心腹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结束。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不管如何,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正当百姓望治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了。什么原因呢?泰昌帝未即位的时候就好女色,即位之后郑贵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向皇帝进献美女,泰昌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年龄又不饶人(39岁),即位之初处理政务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欲,他终于倒下了。

    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因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此人原来是郑贵妃身边的心腹太监之一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

    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三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极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

    朱由校御乾清宫登极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天启元年。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案”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是一案接一案,一环接一环,可谓是丝丝入扣,其中的奥妙别说玉衡这样的外人不得而知,就算是崇祯他自己也不会知道太多吧?

    不过,现在崇祯当了十多年的皇帝,对一些宫廷密辛肯定知道不少,只是他不说出来罢了,那么……

    既然他敢把这三案都向自己提起,难道自己的少主与这三案的主犯有着某些非比寻常的关系?又或者,既然这些人居然连皇帝、太子都敢刺杀,那对付一个只是一个普通宫女的龙种那还不和碾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思考了一会的玉衡抬头问道:“莫非皇上在民女面前提起这三案是为了告诉民女我家少主之所以被追杀也是因为这些人?”

    崇祯点了点头道:“虽然朕没有具体的证据,但是从各方面的调查来看确实是因为他们,但是时隔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而且那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被杀,而且知情的太监、宫女都在第一时间被灭口,所以很多东西就算是朕想查都无从查起。朕所知的就是这些了,要是八弟还是想找出杀母凶手,朕会把关于八弟生母的所有都查清楚,至于凶手,也就只能交由你们自己查了。”

    面对明宫三大案皇宫内院都查不出的三大奇案,那这些人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严密的组织和关系网,他们动用自己的关系让这三起案件成为了奇案,而却未并未被人发觉。而现在却是在调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的去向和死因?手段是何奇的不屑、低劣和粗糙?根本就不会用动太多的关系网都能办到而且可谓是人不知鬼不觉。要是这样的话,自己该从何处去找?从什么地方开始找?这一切,都只是一个秘啊。

    而面对崇祯,玉衡却不觉得有什么秘密,对她来说,那个人是天、那个人是地、那个人就是神,他的身世如何关自己什么事?就算是个乞丐自己也是会跟着一路乞讨的,更何况他是一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