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自己则擅长织造,如果没有了生丝,他们也就没有了原料;他们还喜欢江西的瓷器等等。
何乔远最后说大明现在都是用钱的时候,特别是在北方,要对付蒙古和建虏鞑子,更是需要好多钱;而在西南,则有很多好东西堆积在那里卖不出去,也就无法换成钱。他们没钱也要造反。这些事情的发生,都让大明需要更多的钱。
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这里,何乔远希望朝廷重视,重开海禁,为大明之福也!
崇祯皇帝看完,虽然觉得奏章中有个别地方的观点或者论据并不妥当,但总体而言,这份奏章是给了他很大的惊喜。
崇祯皇帝手中拿着这份奏章,并不放到御案上,看着温体仁,带着点微笑问道:“温卿怎么看?”
“陛下,臣以为,此奏章所言极有道理,臣附和之!”没有意外,温体仁的表态就是赞同。
而后,他稍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补充道:“臣在年前早朝所言,传到闽地,何侍郎听闻,甚是心喜。前些天时,钦差徐尚书更是出手干预海贼李魁奇立斩之事,变更为押解京师。他以为是臣在这事上出了力,因此又写了这份奏章,让人送到京师来。”
温体仁说到这里,便停住了。他是聊天群中的人,当时就有关注那个水上飘和崇祯皇帝的互动,因此,他一下就知道徐光启那事是谁的意思。对于这样一个海盗,皇上并不杀他,反而是要费周折押解来京师,这已经很明白地传递了一个信息。
也因此,他对这份奏章有很强的信心。如今地方上也有官绅,虽然是告老还乡的乡绅呼应自己的开海之举,还是熟悉海事的,这就大有作为了。
崇祯皇帝听得微微一笑,他知道以温体仁的精明,肯定也猜出来,徐光启那事是自己安排的。于是,他就问道:“那李魁奇可曾押解到京师了?”
对于这事,温体仁虽然贵为首辅,可和他有关,自然有操心。因此,他马上就奏道:“回陛下,海贼李魁奇在今日早间押解到京,如今关押在刑部大牢。”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当即下旨道:“押他来,朕要见见。温卿也听听。”
“遵旨!”温体仁自然没有意见,心中欣喜,立刻回奏道。
过了没多久,四名东厂番役就押着一名戴着手镣脚铐的矮壮黑汉子进殿了。
这汉子就是李魁奇,之前被押解进京时,路上听刘金生说,是他买通了一个朝中有关系的人才把他救下。至于进京后的事情,他让李魁奇放心,一定不惜代价继续重金贿赂那人,肯定能把他救出去。
此时,才关进大牢,就有东厂番子来提他,更为关键的是,还提到紫禁城来了,这让他相当吃惊。
他有点纳闷自己那义子到底贿赂了谁,能量如此之大,这是惊动了皇帝?他有点摸不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他的命运到底将如何?
就算他曾是纵横海上的一代海盗,可这进了皇宫后,那心就很是忐忑。这其实不管他是生是死的事情,而是他说到底还是一个远在福建那边的老百姓,如今这殿内可是大明皇帝。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威严的符号。
一进了殿,甚至都不敢抬头看,便跪了下去,按照传闻中的方式,山呼万岁。
崇祯皇帝见他跪那么远,不由得有点摇头。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物,见到自己也紧张了。他明知故问道:“你就是李魁奇?”
听着声音有点年轻,让李魁奇有点意外,不过他不敢多想,低着头连忙回答道:“草民……罪人是李魁奇。”
“朕问你,如若朝廷开海禁,朝廷获利多否?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崇祯皇帝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最了解情况的,最具权威性的,应该就是这些纵横东南海上的大海盗了。
李魁奇就是打死他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不是问罪于他,反而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惊讶之极,当即忘记了一切,抬头看向声音来处。发现年轻的皇帝正看着他,边上还有一名穿绯袍的老头也在看着他。
“啊……这……”一时之间,李魁奇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355 买命钱(第三更)()
崇祯皇帝看出他是紧张了,不由得有点好笑。根据资料,这货也曾有过辉煌时期,手下船只无数,纵横东南海上,无数人仰起鼻息。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皇帝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紫禁城的建筑又是辉煌大气,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见传说中的皇帝,心态不好的难免会紧张。
于是,崇祯皇帝便稍微和缓了点语气,对李魁奇边上的东厂番役说道:“把他的脚镣手铐去了!”
为首的东厂番役一听,稍微一愣,不过四个人看着一个,他倒也不怕,也不敢抗旨,便拿出钥匙去脚镣手铐。
李魁奇有点愣神地看着手中的脚镣手铐去掉,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等确认脚镣手铐真得去掉后,他隐约感觉到了自己命运的方向,一股狂喜涌上心头,顿时,跪在地上又磕头起来,激动地喊着:“多谢万岁,谢谢万岁……”
“嗯,回答朕的问题!”崇祯皇帝不想听这些,直接打断他问道。
李魁奇这回没有犹豫了,连忙跪在那里回答道:“要是朝廷开海禁的话,肯定能大赚,要是年头好的话,上千万两都是可能的……”
这话一出口,顿时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明显吃了一惊,两人甚至为此互相对视了一眼。
而后,温体仁打断了李魁奇的话,明显看出他有点激动了,盯着李魁奇问道:“你说有上千万两海税收入?此话当真?”
李魁奇不认识这老头,但能站在皇帝的大殿内一起商议事情,还是穿着绯袍的,肯定官职不低,因此他连忙点头回答道:“罪人不敢撒谎,如果朝廷能征收所有通商的海税,这个数字都怕是少的。”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他连忙又补充道:“罪人还是和其他人抢海上的生意,一年也有四五百万的收入!”
他确实没有撒谎,后来郑芝龙独霸海上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这让德国人Aldreehewiltn都份外眼红,记了下来。
崇祯皇帝倒是淡定了不少,这海税相对大明一年国库的收入,是很多。可这实际上是因为国库收入太少的原因,而不是海税太多。他用手一摆,对李魁奇说道:“还有第二个问题呢?”
“回万岁,朝廷要收税的最大障碍,肯定是郑芝龙那厮!”李魁奇一提起郑芝龙的名字,就一脸的愤恨,甚至都忘记了这在御前。
崇祯皇帝一听,眉头一皱道:“怎么讲?”
“这是御前,不得夹以私人恩怨!”温体仁也是眉头一皱喝斥道。
李魁奇一听,又磕了一个头伏在地上回答道:“罪人不敢,罪人所言句句属实!”
“抬头说话!”崇祯皇帝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便对李魁奇道,“说下原因!”
李魁奇听到皇帝的声音,便抬起头来,看着皇帝回答道:“罪人不敢自夸,如今海上没有了罪人,以后将完全是郑芝龙的天下,那些红毛鬼和郑芝龙合作打败了我,以后也肯定会被郑芝龙收拾。如果按照眼下这种情况继续的话,整个海上都要听郑芝龙的,这钱肯定交给他,朝廷不会有钱拿的。那个熊……福建巡抚可能会有,但朝廷肯定没有。”
他说到这里,见皇帝似乎并没有动怒不相信之类的表现,胆子便壮了些,说话的嗓门也大了一些,语气也比较坚决地道:“如果朝廷要开海禁收税,这等于是从郑芝龙的手里抢钱,他肯定不干。”
或者是为了证明这个结论不会错,他稍微一犹豫之后,还拿自己当例子补充道:“这事要换了我……罪人,也肯定不会同意的。到时候朝廷一定要开海禁,那就反了去,反正这个时候海上已经没有对手,谁敢再下海?这么闹着,再往那些当官的那送点钱,开海禁的事情肯定要黄,然后过段时间再招安一次,批个官身,又能自己收钱了……”
崇祯皇帝对于他的这个说法,很是赞同。这个逻辑没毛病!虽然郑芝龙不是李魁奇,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相信郑芝龙不会无动于衷。至少在历史上,郑芝龙也确实是一家独大。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点庆幸,当时通过聊天群把这个李魁奇救了下来,这算是将来开海禁的一个筹码了。
等李魁奇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心中有了决定,便问他道:“你为海盗久矣,朝廷律法不容。可愿改邪归正,为朝廷效力?”
这个时候,扯其他东西都是虚的。或者说在巨大的国家利益面前,那些李魁奇做海盗时犯下的恶行,就没法一一计较了。
李魁奇之前已经隐约把握到了生与死的机遇,如今是大明皇帝问出这样的话,而不是地方官府问这话,他当然知道怎么回答了,心中狂喜之下,连忙匍匐在地,大声回应道:“罪人愿改邪归正,为朝廷效死!”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不过他忽然严肃了一些问道:“之前你义子刘金生要拿重金买你的命,朕就问你一句,可愿拿你所有的钱财来买你的命?自己报数吧!”
一边的温体仁听了这话,稍微有点诧异,转头看了下皇上,心中不由得有点期待,朝廷会多了一笔钱吧?
李魁奇一听皇帝说这样的话,不由得有点吃惊。难不成刘金生找人贿赂,竟然贿赂到皇帝这里来了?或者是被皇帝知道了?不过说起来,确实贿赂皇帝是最安全了。
一到了这买命钱的事儿,他下意识地想讨价还价了。可刚抬起头来,看到的是大明的皇帝,顿时又马上想起了自己目前的处境。想起自己差点就死在了郑芝龙的手里。如今他正在那得意着。
这个钱不能省,否则命都没了,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