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聊天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

    一想到这个原因,海兰珠顿时一下脸红了,想起了在明国那个酒楼里,那位明国皇帝为了自己惩治那纨绔的事,想起了明国皇帝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自信从容的样子……

    最后,海兰珠又想起了此时的明国皇帝,正抱着他的妃子在睡觉……

    哼,我才不稀罕呢!海兰珠心中来气,努力让自己不再想这事,可翻来覆去的就是睡不着,这一夜算是完了!

    第二天一早,睡得精神饱满的崇祯皇帝,便在文华殿召集了朝廷重臣议事。

    这时候的大明朝臣,已经对崇祯皇帝的做事方式有点习惯了。自从建虏入侵京畿之地那事后,皇上不再事无巨细地过目。一般事情,都让内阁和司礼监合作着处理了。只是不定时会抽查下事情处理是否合他意思。

    而皇上如果召集群臣议事的话,一般都是大事。参与的人数越多,那说明事情会涉及的人数也越多。这次又是召集六部尚书并内阁辅臣,恐怕是之前商议好的朝鲜战事有结果了吧?

    这么想着,这些朝廷重臣不由得提了心思,也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毕竟这一次去朝鲜是要劫粮,对手是建虏的正规军队,这可是要打硬仗的!大明军队在这个规模上似乎还没打赢过建虏,如果算上昌黎之战的话,那就是没有轻松打赢过建虏。

    而且,虽然皇帝说他的新军厉害,可这毕竟是第一次和建虏正规军队去打仗,实力究竟如何,还真没法估计!

    怀着这样的心思,这些朝廷重臣齐聚文华殿后,就略微有点不安地等待皇帝驾临。

659 屁股决定脑袋() 
?    没过多久,崇祯皇帝便过来了。这些朝廷重臣一看皇帝的脸色,虽然和平常差不多,但至少是没有一丝生气的样子,他们不由得心中松了口气,如果确实是朝鲜战事而传召的话,那结果估计是不会坏了的。

    见礼完毕之后,首辅温体仁首先代表同僚问出了他们心中的问题:“陛下,是朝鲜战事有结果了?”

    看着他有点期待的神态,崇祯皇帝终于露出了微笑,点点头说道:“不错,我大明将士如今已经坐船返回皮岛了。”

    坐船返回?就这?这答案实在有点吊人胃口。不过温体仁却知道,结果肯定不错,所以皇上才有心思开这种吊人胃口的玩笑。

    想到这里,他也高兴,就凑兴问道:“陛下,不知战况如何?”

    这个问题挠到了崇祯皇帝的痒处,他扫视了一遍底下臣子,见他们都在关注,便淡淡地说道:“还行吧!共斩首四千八百七十九个,都垒成了京观。只是可惜建虏头目多铎逃走,不过粮食全部被我军缴获,也都装船往回运了!”

    听到这话,文华殿内安静了好一会,这些朝廷重臣就那么注视着崇祯皇帝,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开口。

    过了好一会后,兵部尚书申用懋带着点不信再次确认道:“陛下,是斩首四百多还是四千多?臣一时恍惚,没有听清楚!”

    其实,他不是一时恍惚,而是听到了,却实在难以相信。要知道,在去年以前,明军一直吃败仗,就算是打退了建虏的围城,没有一个首级,都叫着说大捷了。如今却说斩首四千多,这差距之大,换了个正常人,确实都会怀疑自己的耳朵有问题,或者皇上口误了。

    其他重臣也和申用懋一个心思,都盯着崇祯皇帝,看他怎么答复。

    崇祯皇帝笑了笑,也没立刻答话,进入聊天群,给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首辅温体仁他们这几个在聊天群中的人开通了这次朝鲜战事的图片文件夹权限,而后私聊他们道:“有照片为证,卿等看看吧!”

    文华殿内,申用懋等了一会,见崇祯皇帝没有回答,不由得有点急了,他甚至怀疑该不会是皇帝经过自己提醒后,知道口误放不下脸改正斩首数目?

    他等了一会,正想再追问时,却见温体仁转身面对身后的同僚,带着兴奋,用异常高昂地语气说道:“陛下所说斩首数目无误,我们大明的军队打了一个大胜仗!”

    听到这话,众人诧异,还没回过神来,就见曹化淳和刘兴祚都先后开口,都说数目没错。不过他们两人可没有向群臣解释,而是直接向皇帝恭喜了。

    “陛下,新军之强令人诧异,实为我大明最强军也!陛下只是训练了新军半年而已,就有如此强军,奴婢算是心服口服了!”曹化淳露出一脸佩服的神情,似乎就差五体投地了。

    另外一侧的刘兴祚则抱拳,兴致高昂地奏道:“末将这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建虏首级,我大明有新军,定能荡平建虏,光复辽东!”

    温体仁看到他们两人这样子,也转回身子,躬身奏道:“陛下,缴获之粮食,远超之前预估。臣以为,可拨部分粮食到关宁前线,这样京师这边原定运往关宁的粮食可用于河套也!”

    原本听着他们几个人在说数目无误,大捷什么的。其他臣子还将信将疑的。可此时一听首辅说有关粮食的处置,顿时,就让人信了一大半。

    毕竟你说首级都用来垒了京观没法查验,可粮食既然运来了,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骗不了人的。再说了,粮食既然能缴获,那建虏肯定打了个大败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有点紧张地看着崇祯皇帝,要真是这样的话,朝鲜这一仗,不但没有给他添麻烦,反而给他解决了麻烦,他自然是最在意了。

    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建议,想了想,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对群臣说道:“朕之所以把诸位爱卿传来,其实是有一件事要商量,想听听诸卿的看法!”

    一听这话,群臣立刻摆出全神贯注倾听的样子,静候圣音。

    于是,崇祯皇帝便把朝鲜战事的结果大概说了下,而后又说了建虏那边的情况,包括会盟的解散和建虏采取的措施,最后才对群臣说道:“虽然建虏已经决定不再西征归化城,但朕想着,按原先的计划,盖州是不是还要打个冬天呢?”

    听到这个问题,毕自严立刻奏道:“陛下,既然建虏都不再西征了,那还打什么,当然是不打了啊!”

    如果要打的话,钱粮军械等等,都是流水般地消耗,对于他这个并不富裕的大明户部尚书来说,自然是能省则省了。

    这时候,他忽然也明白过来。皇上之所以之前没有答复首辅的建议,就是因为还有这事吧?

    崇祯皇帝看了下毕自严,知道这个回答是屁股决定脑袋,因此直接略过,看向其他臣子,等待其他提议。

    温体仁沉思了一会,看到没人向皇上建议,就开口奏道:“陛下,建虏的日子既然如此难过,那不妨再给他们多点麻烦,要让他们再也没对策来渡过难关!”

    他身为大明首辅,对于如今建虏的处境是深有同感,也是因为如此,他才有这个提议,最好能难死那些建虏。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其实也是这个想法,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就赞同,而是继续看向其他人,最后把目光定向了兵部尚书。

    这是兵事,申用懋知道自己躲不开,就向崇祯皇帝提议道:“陛下,臣以为,新军打下盖州并坚持一个冬天都没事的话,不妨试试。不过要是有困难的话,臣觉得大明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支强军,得珍惜一点才行。”

    这个回答也实在,崇祯皇帝心中评价着,又看向其他人。

    辅臣张至发一直难得开口的,他不经意间瞅了眼刚回京的另外一名辅臣薛国观,而后忽然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可把新军作战之经过详细说出来,由兵部尚书等知兵同僚评估之!”

660 西线战事的隐忧() 
?    礼部尚书徐光启在张至发说完之后,稍微皱了下眉头,在崇祯皇帝还没有开口的时候,就先奏道:“陛下,臣以为不若听听登莱巡抚的建议或者最为恰当,毕竟他乃是参与战事的当事人!”

    一听这话,辅臣薛国观立刻出列奏道:“臣附议!”

    其他臣子也觉得徐光启这建议好,也都赞成。

    崇祯皇帝也不例外,就让刘兴祚问了后当众说道:“卢中丞以为,新军实力很强,堪比当年戚大帅麾下之军。如果只是守城的话,就算几倍建虏来攻,应该也能坚守住!”

    一听这个评价,殿内重臣们再次吃了一惊。他们之前一直以为皇上只是玩玩而已的新军,竟然得到登莱巡抚如此之高的赞誉,真是了不起!

    “陛下,既然卢中丞都如此说了,臣以为,可按原计划去做,让建虏雪上加霜,乃我大明之福也!”首辅温体仁在稍微感慨之后,就立刻奏道。

    听到这话,其他臣子也纷纷赞成。看得户部尚书毕自严心中暗暗叫苦,却没有一点办法。

    正在这时,刘兴祚又说道:“陛下,卢中丞提议,有了粮食,冬天时候,海岛上可留骠骑营,就算建虏来攻,也能快速转移,还能瞅着机会策应盖州新军。”

    一直默默在听地孙承宗,这时也通过曹化淳之口,表示关宁骑军也可以做好出击准备,如果盖州遇险的话,这边也能骚扰建虏。

    像这两支援军的策应,如果是以前的话,肯定做不到的。可如今有了聊天群的通讯,就能把盖州发生的事情,实时传递到两支外围骑军这边,这样的话,就能有力地支援盖州了。

    这一下,连毕自严都认为,盖州战事基本应该没有问题了。他也如同温体仁一般,知道对建虏来个雪上加霜的事情,对于大明来说会有多有力,因此便也出声同意了按原计划进行盖州战事。

    崇祯皇帝见文华殿内众臣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便笑着说道:“好,那还是按原定计划进行。这次朝鲜战事的论功行赏,诸卿可先议着,等捷报传到京师便正式公布。”

    这么大的胜利,当然要论功行赏,而且还要好好宣传才行。群臣自然没有二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