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一声咳嗽,一人从文官前列走出,躬身奏道:“臣有本奏!”
胡广闻声一看是温体仁,心想你这厮怎么现在才站出来,好歹做点什么,让我有提拔你的理由啊!
不过当他看到温体仁一脸的疲惫,通红的眼睛,顿时想起他昨晚应该是没怎么休息,就在操心高应元那边的事情,不由得什么怨言都没了,声音变得柔和一些,不再是对其他臣子那么冷冰冰:“温卿有事尽管奏来!”
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人精,一听皇帝这声音,他们就知道皇帝对温体仁有好感,不由得很是意外。
温体仁一躬身回应,而后大声奏道:“臣读史,偶有所得,并为之惊讶万分,现呈报于陛下。”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惊讶了。温体仁难道不是要说财税之策么,怎么扯到读史上面去了?
胡广也有点好奇,不过他能肯定,温体仁肯定不会把自己的话题带远,因此有着足够的耐心,点点头示意温体仁继续。
只听温体仁大声奏道:“《宋史食货志》记载:治平二年,内外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是岁,诸路积一亿六千二十九万二千九十三,而京师不预焉。”
“另宋曾巩曾子固有云: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自古国家之富,未有及此也。”
说到这里,温体仁向皇帝一躬身解释道:“宋之收入虽杂,且以贯石匹两累加之。可其朝廷收入,已是远大于我朝。”
刚之前时,户部尚书毕自严已说过,朝廷一年收入才400万两不到。因此温体仁这一说,顿时便引起一片轰动。
“啪啪”地静鞭声再次响起,好不容易才让骚动的文武百官安静下来。
温体仁此时已经是豁出去了,只听他又讲道:“我朝之疆域、人口远大于前宋,按理来说,盐、茶、酒三项用度,也理应远超于宋。可是……”
他说到这里,转头看向两边的文武百官,大声接着道:“前宋在盐、茶、酒三项,收入达4752万贯。而我朝,呵呵,盐税只有250万两左右,茶税则更少,只有10余万两,其中云南17两,浙江约6两而已。酒呢,一点都没……”
顿时,文武百官又炸了,按礼制,出列奏事前,要预先咳嗽一声,可有的文官已经等不及咳嗽了,纷纷抢着出列。
“臣要弹劾温体仁这贼,枉顾祖制……”
“臣亦要弹劾,不闻苛政猛于虎,温贼这是要……”
“……”
吵吵闹闹地,几乎都只能听个开头。
温体仁没有畏惧,只是冷眼看着这些同僚。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这么一说,绝对是把同僚都得罪了。
这些事情,别人又何尝不知。但是,其他人都没胆子敢往这方面说。就说刚才户部尚书毕自严,他一开口就把各方面的赋税都否定了,说这不好,那不好,最终只定下加派一途。
要是换了以前,温体仁也不敢捅这个马蜂窝。但眼下已不一样,自从他加入了那个莫名其妙的聊天群后,他就明白自己比同僚要多一张底牌。
最关键的是,胡广给予了他高度信任,准备重用于他。而且,今日大朝议之始,皇帝更是多方面畅述了朝廷没钱所带来的后果,显示出了坚定的决心,一定要让国库充盈起来,才能让朝廷为百姓多做事。
温体仁之前一直默默地站在那里没说话,就是在找机会一鸣惊人。当其他人都不合皇帝之意时,他当众讲出这些话,自然就能达到目的了。
此时的他,已是铁了心,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胡广之前和他说过,一起中兴大明,青史留名。
一如他所料,就算有群臣群起而攻之,皇帝却始终站在他这边。在“啪啪”地静鞭再次响起,场面好容易安静了点后,只见胡广站了起来,大声地说道:“开了一上午的朝会,唯温卿所言深得朕心。其他人等,都向温卿学学,用心办差,多干实事才是正经!传旨!”
说到这里,胡广很满意,当即大声宣布道:“着温体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是为大明首辅。”
说到这里,胡广看了下底下许多官员脸上露出的震惊之色,心中一声冷笑,抛出了更让人震惊的旨意:“另,内阁辅臣所缺名额,皆由温卿举荐给朕,能同心同德为朝廷理财,为百官,为大明百姓谋福祉,朕一律会准!”
70 廷推抓阄都滚一边去()
呵呵,这些文臣想要的廷推、抓阄都滚一边去,我就是要让温体仁组建内阁,能让他没有制约地推动财税方面的改革。
胡广如此想着,他倒也不怕被温体仁架空。毕竟温体仁提出的内阁名单,还得他来最终审批。而且帝国的权力架构,内阁和司礼监是分庭抗礼的。最关键的是,最终人事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这个其实有点类似后世的做法了,不过也有区别。温体仁提出目标,或者又叫竞选承诺,并组建内阁为这个目标服务。与后世不同的是,这个承诺的对象是皇帝。类似这样的做法,历史上其实也有过几次,不过胡广是明确提出来让温体仁提内阁名单,稍微有区别。
他这一宣布完了之后,当即收到了温体仁的成就值。同时见到温体仁脸上露出又惊又喜地表情,显然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只见他不管同僚低声议论发出的“嗡嗡”声,当即大声回应领旨道:“臣遵旨!”
这一刻,他的心很暖很暖,他没想到,那些人做出那么多事情,互相攻击,并为之争夺的首辅之位,竟然就如此轻松地落到了自己头上。更关键的是,他将拥有举荐内阁辅臣的权力。从这可以看出,皇上对他的重视,真是历朝都没有,这是最大的信任。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他此时心情的写照。
其他文武百官也都被震撼了,缓过来后,不用使眼色等各种方式联系同伙,就都想要出列攻击温体仁。毕竟皇上金口玉言,你没法直接当面否决,只有攻击温体仁不够资格才有可能让皇上改变主意。
然而,就在这时,“啪啪”地静鞭又响了起来。这一次,静鞭不得不多打了一会,才平息了文武百官的骚动,让广场上重新安静下来。
胡广早就知道这上千官员中有不少会心有不甘,他当即冷冷地大声说道:“朕在昨日就说过,让你们帮朕建言献策,为朝廷能有钱为天下办事而努力。可是你们呢,要么就只是想着首辅之位,要么就只知道加派一途。尔等可知陕西的大旱,沿海的水涝么?”
“我大明接下来这些年份,旱情会更严重,天气更冷,粮食歉收的地区也会越多。如此情况下如果朝廷不发挥作用,兴修基础水利,妥善安排灾民,尔等可知局势会演变成如何?”
胡广作为皇帝,可以把小冰河时期的灾难预先说出来,就算事实上最终不是,这些官员也不能怎么样,最多想着皇帝是在恐吓他们。反而等以后慢慢地验证,就会改变态度,认为皇帝果然英明神武。这,或者就是后世人穿越成皇帝的优势吧!
胡广说着这话,再次缓缓扫视底下这些臣子,见他们都在听自己讲话,便厉声怒喝道:“古人嘲笑南宋君臣醉生梦死,直把杭州作汴州。朕瞧你们,也都差不多,认不清当前形势的严峻,或者有人就算认清也不以为然,觉得自家有钱有势,哪管天下洪水滔天!”
这话就很重了,底下上千文武官员不得不全体跪了下来,承受君王的怒火。谁要是还没脸没皮的站那,绝对会有杀一儆百的风险。而且,儒家有倡导: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不管这些臣子心中到底有没有这条,表面都是要做做样子的。
胡广瞧着他们都跪下,心中却是冷笑,这些臣子要真是有这么温顺,那大明也不会亡了,谁知道他们肚子里又在打什么小九九。
广场上寒风呼啸,或者是时间有点久了,已经有人冻得嘴皮发青。不过此时此刻,没人敢说话。
胡广停顿了一会,进入聊天群问了高应元有关建虏的行程之后,便提高了声音,再次大喝道:“究其原因,是你们中某些人觉得自己有钱有势,朝廷没钱就没钱好了,又不关自己的事。但朕要告诉你们,错了,这是大错特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破则家亡,哪管你是大家还是小家!投靠新主子,可你知新主子会如何对你么?”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进北京,一众官员开门迎接,以为只是换了个主子,结果大多数人却是悲剧了。当然了,这些他们自然是不知道的。
胡广描述的严重性,已经越来越大,甚至提到了亡国,从另外一个侧面讲,就是皇帝在暴怒的边缘,文武百官不得不低着头挨训。
只听胡广冷笑一声,而后大声又道:“或者你们之中有人觉得朕危言耸听。朕就让你们瞧瞧,敌人就在家门口,张牙舞爪地想扑进来吃了你们。这种时候,朕看你们还有多少人顽固不灵,觉得朝廷没钱关你何事!”
文武百官听到这里,都楞了下,皇上这是啥意思?建虏?可建虏又不在京师!
他们正想着,就听到胡广大声下旨道:“摆驾德胜门,朕让你们好好感受下!”
如果这时候,文武百官知道建虏已在城外,并准备攻城,那他们会集体劝谏,无论如何都不会,也不想去外城城头的。
可是,这时候并无这情况。皇帝也坐在这里,一直没有人来通报敌情。因此,这些文武官员有点想不明白皇帝的话,或者想着皇帝这是让自己这些人去假想下有敌人在城外准备攻城。
皇帝如今大怒发火,对于这种走过程的行程,他们就没那个心思,让自己冒着被君王发泄怒火的危险去劝谏,走就走了!
于是,亏了京师现在在戒严期间,否则那些百姓还不惊掉了下巴。只见御驾在前,文武百官随后,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