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战况禀告到崇祯皇帝那里,这让他很满意,吩咐高应元,就让曹变蛟控制追赶的速度,就保持这个距离,掉队的满清余孽,那就不用留情。把这些满清余孽,一路赶下海为止。
而后,崇祯皇帝又点开钱富贵发过来的私聊看。倭国的消息,让他有点感慨,要不是自己穿越而来,那满清的运气还真是不错的。在原本的那个位面上,就是非常地的狗屎运加起来,才让满清夺取了天下。
而如今,在倭国,还真被他猜对了,豪格所领的五千两黄旗精锐,刚好又赶上了九州岛的决战,关键时刻,五千满清精锐的加入,一下决定了战事的胜负。九州岛,彻底落入了丰臣国松的手里。等到下次交战,估计是要去四国或者本州岛了。
忽然,崇祯皇帝不由得想到,豪格估计在倭国意气风发了,不过当他听到多尔衮也到九州岛,而且已是登基为帝了,不知道会不会服从多尔衮的旨意?他们两方,会不会先来个窝里斗?
且先看倭国的形势吧,要是丰臣国松这边占优的话,就随他们的便。要是德川幕府更强大的话,还得通过钱富贵影响豪格,不能让满清余孽内斗起来,必须让倭国内乱继续,让满清和倭国打得两败俱伤,否则就不能渔翁得利了。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得刘兴祚提醒,往上翻聊天记录,也看到了吴达济的群发消息,他不由得笑笑,自己可是群主,没有经过自己同意的事情,都不可能得逞。要不,就算自己睡着了,也是有轮值的人,大不了拉个临时群,群里的信息可是能由系统立刻通知到的。
满清余孽,绝对是要消灭的,不过不是现在,没办法,只能让你继续再等等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抛开这个念头,思绪收了回来。朝鲜如今基本上是大明的了。不过辽东已经是地广人稀,朝鲜被满清祸害了这么多年,也是差不多。这两个地方,如今最为紧要的,怕就是人口问题了。没有人,就没有一切,这是个大问题啊!
真要说起来,辽东这边反而会好一些,原本就有不少辽民,如今辽东没有了战乱,而且自己也会颁布各种休养生息的政策,应该能得到发展。但朝鲜不一样,那疙瘩,估计没什么人愿意去。可也不能任由这样,必须迁入汉民,至少在人口上,汉民要占多数,这朝鲜才会是永久属于大明。或者,允许驻军带家眷去,这样不但能稳定军心,还能顺利地让大明百姓在朝鲜生活。
不过这问题也不急在一时,且先让温体仁他们去考虑,集思广益,或者说不定能有良策也不一定。
他正想着,就见一条私聊闪动,是包头巡抚杨嗣昌那边的。
1094 能不扯淡不?()
“陛下,二十日之前,北部蒙古喀尔喀部族派兵攻打西部蒙古,卫拉特蒙古一开始吃亏之后,鄂齐尔图汗亲自领军,击溃来犯之敌!缴获了许多牛羊,已派使者过来,想用牛羊再多换一些军国重器!”
崇祯皇帝看完这条私聊,不由得笑了,看来这鄂齐尔图在京师没有白待,至少在京营中的学习还是有用的。呵呵,想来换燧发枪,那就来换好了,军火这种暴利生意,那可是多多益善!
这么想着,他便回复杨嗣昌那边道:“换军国重器没问题,不过卿那边还是需要盯着卫拉特蒙古,毕竟固始汗已经带走了大批精锐,后续战事如何,还很难说。”
“陛下所言极是,据臣所知,喀尔喀蒙古部族的主力并没有受损。草原的战事,击溃易,歼灭难!臣在关注后续军情。”
看到这条回复,崇祯皇帝便不管了,如今,河套地区出征辽东的骑军,洪承畴只领着回了一部分,至少还有七八千骑军还在辽东,听着人数虽然多,可辽东太大了,撒在各地,其实实在是不多,他们还需要协助清剿各地躲起来的满清余孽和一些山贼恶霸,甚至有一部分还要入朝清剿,短时间内是回不去的。
因此,暂时大明对西部和北部蒙古还没法大规模进行干预,这两部的蒙古部族能僵持着就是最好了。哦,对了,河套地区,汉人还是不够多,这两年的秦晋两地的灾情估计还会持续,正好继续往河套迁移人口,大力开发河套平原。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流贼已经蹿入中原,而刚好中原地区的天灾也开始显现,结果这人祸一到,整个中原一下就烂了。不过如今虽然也有天灾,但至少没有大规模的人祸,百姓过得也还可以。
想到中原,崇祯皇帝忽然又想起了钱富贵的老家,不由得想着,差不多时间,他的老婆孩子也该到了。回头拍了照片,再给钱富贵看看,也能让他安心。
天色将近傍晚之时,河南开封,有一家店铺,伙计正在关门上门板,一边在互相聊着天。
“听说了没有,有传闻,洛阳福王也要卖地了。”
“我也听到了,南阳的唐王,可是把地都卖了的,我家隔壁的刘员外,就去买了不少地回来,那可都是好田地啊!”
“我不是想说这个,南阳唐王的那些地,你不知道么,官府还特意划出很多小块的地,给没有田地的百姓拍卖用,据说,这地还能去银行抵押,让不少人都白得了一块地呢!呀,那样那边,好多人都有地了啊!”
“可不是,如今朝廷的惠民旨意是一道接一道,这日子有盼头啊!”
“呵呵,可不是,这不,多生孩子都有奖励,我婆娘如今又怀了一个!”
“什么,那得恭喜啊!”
“呵呵,同喜同喜!”这个伙计聊着,已经上好了门,而后转头对柜台后面的掌柜道:“钱掌柜,家里婆娘要照顾,我先走了!”
一名四十来岁的掌柜闻言,从账本上挪开,露出笑容道:“快回去吧!”
这伙计听了,想起什么,便对钱掌柜说道:“掌柜的,如今朝廷可是鼓励生育,娶房小妾也是不晚啊!”
另外那个伙计听到,也是有点关注。他们都知道,钱掌柜原本是有两个儿子,结果一个外出做生意,就没了音讯,留在家里的这个儿子,又在前两年病死了。如今家里断后,平时看到街上的小孩,有时候都会愣神。嘴中最常说得一句话就是,要是我儿子还在,孙子也得有这么大了。又或者,埋怨那个儿子,不要这个家了,死在外面算了。
这么久没有音讯,这伙计其实差不多心里有数,搞不好钱掌柜那儿子,还真十之八九死在外面了。这年头,出远门做生意,并不容易,不是万不得已,是没人会这么做的。
钱掌柜家以前就很穷,他儿子出去做生意,也是被逼的。只是后来,钱掌柜不知道得到什么狗屎运,蒙县尊赏识,只是一个老童生而已,竟然让他来这店里当起了掌柜,这日子才好过了不少。
这么一想,这伙计也连忙说道:“掌柜的,我也得走了,童校马上放学了,我得去接儿子!”
“呵呵,都走吧,走吧!”钱掌柜笑着回答,挥手,看着两名伙计高兴地从侧门离开。等到没了人影,忽然心中叹了口气,有点在发呆了。
刚才这两伙计的话,确实又说中了他心中的痛。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小儿子是没了,可大儿子外出经商,却只是没了音讯而已,希望老天保佑,是在外面开枝散叶了!
要是早知道自己能时来运转,会有机会得到县尊的赏识,就真不应该让大儿子外出经商,否则的话,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要多少孙子都能养活,还能像这伙计一样,到了点,就去童校接孙子放学
这么想着,钱掌柜心中又是一痛,原本家里还是有点钱的,就是被自己读童生考秀才给花光了。但不成秀才,只是童生,就根本没用。现在倒好了,朝廷开了童校,只要年龄到了,有了名额,就能去童校读书,童生都不用花钱了,听说,考秀才也容易了点,童校里可是会上什么科技基础课,只要这些能考过,回头考秀才,是有加分的。
待了半天,钱掌柜才回过神来,脸上又露出了一丝苦笑,不要说孙子,连儿子都没有一个,何必想这么多呢!家里的婆娘身体不好,自己也得早点回去才是。
想到这,他忽然又叹了口气。婆娘的身体不好,其实还不是想儿子想的。回到家里,婆娘就会唠叨,当年该听她的,别让儿子出远门的话,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和县尊的关系又还可以,说不定还能让儿子顶了自己的缺,做上掌柜,也不愁吃喝了。
钱掌柜收拾好了东西,也出了店铺,看看傍晚的夕阳红,便往家里走去。
这个时候,隔壁老王家估计又热闹了吧,一大家子五个儿子,三个女儿,热热闹闹地多好!其中还有一个儿子做点小本生意,隔段时间就能往家里拎一块肉,以前的时候,看得自家婆娘很羡慕,老是在自己面前说老王家婆娘又在显摆了,那肉香就知道往自己家钻。
虽然后来自家也能吃上肉了,可老王家婆娘,老是一口一个我儿子咋咋咋,我儿子咋咋咋,不就是有肉吃么?我现在也有钱,不差肉!
这么想着,钱掌柜忽然转了方向,脚步也加快了一点,着急地往肉铺而去。晚上的肉能便宜一些,自己割一块大的回家。
没多久,钱掌柜便提了半个猪头,才往家里走去,心中却没来由地又叹了口气,肉有了,但只是自己买的而已。不管如何,始终是比不上老王家,婆娘也总是会埋怨当年的事情。
他正这么想着,忽然就看到前面跑来一个人,老远就冲他喊了起来:“老钱,老钱,我就知道你在这边”
钱掌柜抬头看去,发现是隔壁老王头,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他有点没劲,不过也有点好奇地问道:“怎么了,找我有事?”
老王头跑到他面前,喘着气带着喜气,大声说道:“可不是,快回去吧,你家来人了,不不不,你儿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