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崇祯皇帝也同样起了个早,当他听到宫外传来的热闹声响时,不由得心情很不错,看来京师百姓的热情可期呀!
当崇祯皇帝摆驾,来到奉天门城头上时,看到奉天门广场上,已经有无数的雪人站在那里等待着。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崇祯皇帝相信,大明军队在百姓的心中已经有了改变。大明将士,不再只是大头兵,当兵,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被人鄙视。这对于武人地位的改变,他相信是有助力的!
说起来,阅兵式其实已经有过一次,就在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之时就有过。不过那次的阅兵式比较简单,而这一次却是皇帝事先下旨给内阁首辅温体仁,由温体仁去操办,不管是百姓的体验,还是崇祯皇帝的感觉,都显得更为隆重。
此时,奉天门广场这边,锦衣亲军戒严,在奉天门城头附近更是大汉将军林立,一个个高大威猛,更显气势。城头上,站满了文武百官,一个个都是穿着正式的朝服,簇拥着崇祯皇帝已经就位。
在温体仁最初的方案中,是想通过聊天群向城外的征辽大军发出命令,但是崇祯皇帝否决了这一条,依旧让人用快马传递的方式,如此更具有仪式感。
此次阅兵的总指挥,以前的蓟辽督师、内阁辅臣,如今的次辅孙承宗,在时辰刚到时便一声令下,就见一骑快马,从奉天门城下飞驰而去。
窃窃私语中的百姓,跺脚哈气中的百姓见此,不少人都停止了聊天,停止了动作,虽然他们知道征辽大军没那么快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可是他们却还是伸长脖子,不时望向来的方向。看一看,望一望,似乎忘记了寒冷。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他们的期盼中,终于,征辽大军出现了。
一如上一次阅兵,最先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大明国旗,这个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的旗帜,而后才是征辽大军。
这次的阅兵主体上和前一次差不多,但是这一次的人数更多,浩浩荡荡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走在最前面的是归化军。这次归化军主要是李过和吴三桂所部,他们的军队都是骑军,将士们骑术了得,骑着高头大马,齐头并进,倒也威武不凡。
当她们出现在广场上的时候,就有礼仪官开始介绍归化军的战绩,并由大嗓门的军卒把介绍内容散播开到远处。
“这支骑军由归化省派出,众所周知,归化省是我大明新建省份,可这支归化军却不同凡响,发挥了骑军的优势,在奔驰征辽战事中,千里奔袭,李参将所部,突袭抚顺,端了建虏的老巢”
“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吴总兵所部,少年才俊,喊出了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在此次战事中,也是千里奔袭,为大明拿下了辽东北方的粮田,大大减轻了辽东的粮食压力”
听到这些介绍,这些归化军中的将士,一个个昂首挺胸,尽量展现自己的风采。不过此时在他们的心中,其实也非常的震撼。
他们震撼于京师百姓之热情,实在是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京师百姓,冒着大雪就站在道路两边,站在广场上夹道欢迎他们。此时的归化军将士,其实心中很是后悔,后悔他们为什么在这次征辽大战中,就没有立下更大的功劳!
紧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曹文诏领军的关宁军,这一次,基本上只要参与决战的关宁军都来了,有步军,也有骑军。大部分将士,也是第一次参加阅兵式,和归化军一般,同样震撼于京师百姓的热情,听着礼仪官在介绍他们的战绩,也都一个个昂着头,尽量展现自己的精气神。
看着一支支雄赳赳气昂昂的军队走过,听着礼仪官的介绍,旁观的百姓也都在低声议论着:“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军队,真正的大明军队!”
“看看,和以前的那些不同吧,一看就是精锐!”
“可不是,这杀气都扑面而来,不是精锐是什么?”
“”
在东江军过后,当新军出现的时候,京师的百姓,忽然不约而同地就停止了议论。他们看着新军将士,脸上都出现了更多的激动之色。对于他们来说,这支新军,就是京师的军队,是他们看着组建、看着出征,就犹如他们看着长大的亲人一般。
他们也都明白,此次收复辽东,纳朝鲜入大明版图,主力其实就是新军。看着新军走过,也不知道是谁率先喊起了“大明万胜!”
顿时,只一会儿的功夫,广场上就响起了惊天动地地“大明万胜”的吼声!这声音,震撼在每个人的心中,包括普通百姓,文官武将,皇亲勋贵!
1117 新的誓言()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注视着整齐行进的征辽大军,不管是新军,还是归化军,又或者是其他两支部队,都是万众瞩目的主角。天地之间,虽有雪花飘扬,可却挡不住那一道道炙热的目光。大明军人的威武,大明军人的荣耀,唯有此时,最为显赫!
这支大明之精锐,在“万胜”的喊声中,齐步前进。当他们经过奉天门城头时,忽然全都紧握手中武器,整齐如一地转头注视城头上的崇祯皇帝,不约而同地齐声大喊了起来:“吾皇万岁!”
从人数上来说,征辽大军远没有旁观之百姓多,可他们吼出来的“吾皇万岁”,却是真正地犹如一个人喊出来一般,这汇聚起来的“吾皇万岁”,犹如金石之音,势不可挡!一下便从“大明万胜”声中突围而出。
看到征辽将士们的动作,注视着他们的大明百姓,都不约而同地循着他们的视线,看向奉天门城头上。听到那“吾皇万岁”的吼声,广场上的百姓不约而同地收了声。
只是一会的功夫,整个广场上,就只剩下“吾皇万岁”的声音。在听清征辽大军的吼声之后,奉天门广场上的百姓也都已经醒悟过来。大明之所以万胜,一切皆来源于英明神武的皇上。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奉天门广场上的百姓,也跟着自发地喊起了“吾皇万岁“的声音。
一时之间,天地之间,整个京师,似乎就只有“吾皇万岁”的声音。
大雪纷飞,雪花飘扬,征辽大军最终都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吾皇万岁”声中,在奉天门城头下的广场列队完毕。将士们一个个昂首挺胸,气宇轩扬,刀枪剑戟,火枪火炮,明亮耀眼,一股萧杀之气直冲云霄。连带着旁观百姓,看着自己的军队如此之精锐,哪怕他们一个个都成了雪人,却依旧振奋不已。
随后,每支军队的将领,都依次上前,向城头上的皇帝大声禀告着他们的战果,手下军卒则把他们出征的缴获,比如建虏的龙旗,印信,甚至奴酋的首级,把一切拿得出手的战利品,在军中将领的大声禀告中,一一堆放于奉天门城头下。
看着战利品慢慢地堆积如山,此时此刻,几乎所有人,都为大明而骄傲,为皇上而骄傲。
要知道,在几年以前,不要眼前这些这么多缴获了,哪怕是其中一样东西,都是不可能会缴获到,甚至都可怜到普通建虏的几个首级,都难得拿到。可是如今,看到那么多的战利品,一件件地份量都是那么重,不管是城下的百姓,还是城头上的京师百官,都不由得心中感慨。
唯有在当今皇上的英明治理之下,大明才有了那么多缴获,才终于灭掉了满清,收复了辽东,大大扩大了大明的版图。
蒙古、朝鲜、洞吾等等,都已是大明的囊中之物!自开国以来,大明从未有过,像如今这样的强大!
等战利品进献完毕,将领军卒归队,阅兵总指挥孙承宗,上前几步,来到崇祯皇帝面前,大声地奏道:“征辽大军已经列阵完毕,请陛下训示!”
说完之后,他退到一边,位居首辅温体仁之后,站在崇祯皇帝的身后侧。所有人的目光,立刻全都集中在了崇祯皇帝的身上。
只见崇祯皇帝上前几步,来到奉天门城头的城垛边,目光徐徐地扫视城下。只是这么一个动作,奉天门广场上原本还有兴奋地议论声,顿时一下全没了,只有战马的打鼻声,此起彼伏地在响着。除此之外,也就只能听到雪花落在地上的声音了。
崇祯皇帝透过飘扬的雪花,看到所有的百姓、军卒带着崇敬的神情,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自己,等待着自己说话。
忽然之间,他心中有一种感觉:天上地下,此时唯我独尊!只要自己一道旨意下去,大明之精锐,上刀山,下火海,相信他们丝毫不会犹豫。一道旨意下去,百姓只会拥护;因为他们,全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对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的心中,忽然感到非常地自豪:这就是自己的子民,这就是自己的军队!当皇帝,不外如是!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崇祯皇帝突然不想用自己事先准备过的说词来演讲,因为他的心中有一股激情,有一首后世非常熟悉地词,正好能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
于是,在万众瞩目之下,崇祯皇帝一挥手,带着激情,大声朗诵了起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谁也没想到,皇上在这个时候竟然即兴作词。要知道,一直以来,皇上可从来没有作词作诗过,一直在忙于朝事。如此场景之下,突然之间做出了一首词,这让所有人都份外的惊讶。
于是,在皇帝身边站着的内阁辅臣、六部尚书等等大明高官,便都在默默地听着,仔细地品味着皇帝的这首词。哪怕是那些大汉将军、临得近的军卒百姓,就算他们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