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英明!”王承恩听了,一个马屁便拍了过去。这个事情的从头到尾,都是东厂的人在暗地引导参与,他明白,局势都在皇上的掌控之中。
崇祯皇帝想了会,便在聊天群中去私聊温体仁,给他交代事情,回头的朝议,他不打算亲自上阵。
其实,温体仁在之前就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态度。有关倭国的言论,是从皇上巡视永平府的时候,伴随着声讨建虏而出现,并愈演愈烈。要说这背后和皇上没有一点关系,打死温体仁都不信!
如今一听皇帝的交代,果然如此。温体仁并不是顽固分子,要不然也当不了首辅,成为皇帝的心腹和股肱之臣,因此,他立刻照办,就按皇帝的意思去准备了。
三天之后,开朝会,正式商议倭国递交国书,要求大明帮助消灭建虏的事情。梅川尚艺作为使者,就站在下方,乖乖地等候大明的答复。
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看着底下臣子说道“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且可奏来!”
这时,京师乃至京畿之地的舆论都是一面倒的,只要眼睛不瞎,或者耳朵不聋,都知道朝廷大概是什么意思了。但是,一如崇祯皇帝所担心的,总有一些思想守旧的顽固分子在的。
因此,皇帝这话说完之后,就有臣子出来奏道“陛下,倭国前来朝贡,说明其仍当我大明乃是其宗主国,又建虏为我大明叛逆,是以,臣以为,该出兵讨伐之!”
听到这话,一声咳嗽,立刻有人出列反驳道“以前出兵攻打朝鲜,和我大明天兵为敌的时候,可有认我大明是其宗主国?如今有难了,就想到我大明是宗主国了?臣以为,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我大明也决不当冤大头!”
这边刚说完,又一人出列,跟着奏道“陛下,臣附议,当年朝鲜战事,死了我大明多少人,花了国库多少银子,以前的帐都还没有算,如今又要去帮他们,天下哪有这种说法?”
“对,还有当年倭国祸害我大明,都是实证,倭国乃是反复小人之国,帮不得!”
“臣附议,倭国明显觊觎我大明。臣建议,如今我们大明足够强大,反正建虏也在那里,正好一起算账,灭了倭国,造福天下百姓!”
“……”
听着几乎一面倒的朝议,且好像越讨论就越对倭国不利,梅川尚艺站不住了,额头上的汗一个劲地往下流。不能这么下去了,必须要扭转这个情况才行。
德川幕府能派他过来,当然也是有一定能耐的。他明白,如今之计,就只有抓住一个重点,然后再分辨其他,或者还有出路。
因此,他也顾不得了,立刻上前几步,一下趴在地上,直着嗓门大声喊道“陛下,小国使臣有话要说!”
按理来说,这是不合礼制的,不过崇祯皇帝没计较,只是点了下头,算是认可了。
“陛下,当年的倭寇,鄙国也是极力打击的,他们骚扰天朝,也非鄙国所愿,其罪,不在鄙国也!”
梅川尚艺刚说到这里,就有一名御史站出来厉声喝斥道“住口,一个,两个倭寇,你这话倒也说得过去,可当年来了多少倭寇?这就是你们极力打击的结果又或者是极力怂恿的结果,还是无能的结果?呵呵,无罪乎?”
梅川尚艺一听,连忙想分辨下,详细解说当时倭国的情况,可是,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看到那么多明国文官武将看着他,还有皇帝也在看着他,他感觉压力山大,想了下,便避开这个事情,决定先解释能说得清楚的事情“陛下,当年进犯朝鲜一事,乃是丰臣秀吉所为。我家将军就是看不下他冒犯天朝,因此起兵反抗。其罪,在丰臣秀吉也!”
“满口狡辩!”又一名文官出列驳斥道,“丰臣秀吉不是倭国人么?你们倭国的王是谁?事后可有来我大明赔罪?可有悔改之心?他日侵犯我大明,是不是又可以随便拿一个人出来顶罪就可以糊弄我大明了?”
梅川尚艺一听,便想说倭国的体制和大明体制不一样,他们的王,那只是摆设而已,可是,这种事情,又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就算这么说了,估计明国这边又会说德川家怎么就没人来赔罪,一样的道理!
他正在想着,就见到有明国臣子出列大声奏道“陛下,朝鲜行省有送上万民书,皆言当年倭国祸害朝鲜,一如建虏,恳请朝廷出兵,为朝鲜百姓做主,一起灭了建虏和倭国!”
“……”
他看着朝堂之上,一双双注目他的眼睛,几乎就没有几个眼神是同情的,更多的都是愤怒。听到新一轮的奏事,又有愈演愈烈之征兆。
想起一路过来感受到的大明百姓的愤怒,再看看眼前,梅川尚艺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他立刻大声奏道“小国使者此来,就是我王要亲来大明赔罪,我王想让小使先了解,该如何赔罪能让上国息怒,我王也好有个准备。小国乃是天朝太祖钦定不征之国,我王愿世代为天朝属国,永无二心!”
面对灭国之忧,梅川尚艺心中有数,就是让天皇亲自来明国请罪,幕府将军派出质子陪同,也不是不可以。这样的价码都开出来了,你大明总要脸面吧,之前不是一直指责我们没有行动么,这总可以了吧,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他的这话,殿内的文官就不好接了,必须得由皇帝来决断,因此,所有人都转头看向皇帝,听他怎么决断。
崇祯皇帝看着梅川尚艺,冷冷地说道“看来,你们也知道自己有罪!既然已经承认了,朕也就不想多说了。这样吧,你们倭国给我大明造成的损失,就不算倭寇侵犯大明东南之事好了。光是朝鲜那边,造成我大明军民的伤亡,还有我大明为此付出的大量钱粮,这些可都是你们倭国实打实引起的。只要你们能赔偿这些,朕就过往不究了,如何?”
梅川尚艺一听,大明皇帝已经退了一步,只是赔偿两次朝鲜战争的赔款,那应该没多少。既然能用钱解决,那就不是问题,反正有石见银山在,顶多加大产量就好了。
这么想着,他便匍匐到地,连忙回奏道“感激陛下之大度,小国使者以为,此乃合理之举,不知该要赔偿多少?”
崇祯皇帝一听,转头看向户部尚书。
毕自严立刻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细算起来也是麻烦,不如就赔偿我大明如今一年之国库收入的一半好了!”
梅川尚艺一听,心中立刻想了下,大明一年国库收入,听说是在两百多万两,一半的话,顶多在一百万两多,这个代价,可以把过往历史都揭过去,顺便再请求大明出兵平叛,似乎还是挺划算的。
这么一想,他怕这些虎视眈眈的朝臣有反对,立刻大声回道“陛下,小国以为,此乃合理之举,没有问题!”
。
1238 对倭策略的改变()
梅川尚艺的话音一落,大殿内的文武百官都不由得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名倭国来的使者,竟然答应得如此干脆!
作为一国使臣,说话做事可都代表自己的国家。如今在正式的朝会上当众承诺,这可不是能反悔的事情!
一直以来,听说倭国有得是银子,没想到,原来是真的,有官员这么想着。
但也有官员更深入想了下,隐隐感觉到这倭国使者消息闭塞,或者还以为大明是以前的大明。
说来也是,以前的时候,大明一年国库的收入也就两百多万,最高也到三百万两左右,以至于朝廷穷得叮当响,连边军军饷都发不出来。
虽然朝廷一直想革新,想增加财赋收入,可几代皇帝一直都没有能很好地改变这个局面,就算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也没有例外。毕竟,大幅度提高国库收入,真是太难了!
谁能想到,自从当今圣上登基以来,大明竟然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谁能想到?谁都想不到吧!
这么想着,他们不由得都瞅向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尚书没有直接说赔偿多少银子,而是说如今国库收入的一半?这是给倭国使者挖坑啊!
想到这些人,他们再看向这个倭国使者,见他还松了口气,似乎还有点自得样子,不由得心中有点同情。他们有点难以想象,这位倭国使者知道了如今大明国库一半的收入是多少,不知道会是怎么样个心情?
呵呵,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吧!不过就算死了也没用,这是相当于两国之间的约定,死了难道就能反悔?
坑,真得很坑!不知道倭国掉到这个坑里,还能不能爬得上来?
想到这里,这些官员却又纳闷了,这么坑人的事情,似乎有点不像毕尚书的为人啊!
他们猜对了,这其实是崇祯皇帝授意的。
德川幕府一直在搞闭关锁国,又因为之前的关系,更不会主动前来了解大明。因此,大明的印象,估计至少停留在十几年以前。
本来的话,倭国使者前来大明,路上看到大明发生的变化,应该也能警醒一点。毕竟经济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
但是,崇祯皇帝却让厂卫暗地引导大明各地百姓把他们对倭国的不满发泄出来。因此,倭国使者这一路过来,因为大明百姓的围攻,一直躲在车里不敢出来。不但传递给他有关大明对倭国的仇恨,还让他消息闭塞,基本上还是处于对大明新变化一无所知的地步。
正是有这种种铺垫,在有求于大明的时候,一心想着解决倭国和大明的历史恩怨,才能让倭国使者这么轻易就跳进了毕自严的这个坑,却还在沾沾自喜。
崇祯皇帝在御座上看着松口气的梅川尚艺,冷声说道“虽然太祖曾有言,倭国乃是不征之国。但是,朕以为,要是太祖知道倭国竟敢有觊觎大明之心,和大明为敌,相信这不征之国也会改为征讨之国。朕宽宏大量,给了你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一年之内,兑现诺言,有赔罪诚意,希望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