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子文把事交给饶湘韵以后就是品味戴安澜的两首七绝
一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直知花如载,诸葛前身今又来。
二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力挽长弓射夕阳。
看完这两首戴安澜做的诗张子文体会到了戴安澜心中深深的不安。
这时陆文青进来提醒张子文:“司令我们该出发了,不然赶不上火车了。”
张子文踏上车门往被深深的看了一眼,缓缓踏进南下的列车。
六百多里地整整走了两天,因为日军的飞机已经开始在头上盘旋不得不防。
两百师到了同古不再见有华侨欢迎,只见到了英缅军,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两百师一到他们就想溜。
张子文一下车看到又英军军官跑进车厢,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饶湘韵眯着眼睛看着那些英军,陆文青也沉的住气,只有小罗说:“司令,我看他们想跑啊,他么的什么玩意,我们是不是该把别炸了?”
张子文没有说话,带头吵戴安澜走去,他要问问这个主将的想法。
到来之时英国佬正呼啦啦的说着,这几天他也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英语了,不过这人语速太快一个词没听清。
不过这家伙是个上将,就算是戴安澜也只能听着。
等到翻译翻译出来才知道这家伙说同古完全交给两百师。
正面之敌足足一个日军师团,张子文不知道是让这个上将能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
戴安澜说:“要我们守也行,但是又两点必须做到,不然我两百师就算抗命也不会守同古。第一、你们英军必须将阵地工事交代清楚;第二、将对敌情况详细介绍。做不到这两点我两百师就算在城外打游击也不会驻守同古。”
张子文在翻译官翻译之时能勉强听清楚几句,不过那个上将一口就听不懂了。
在戴安澜威胁之下,胡敦才勉强与戴安澜办理交接手续。
这个上将带着戴安澜等人向同古城走去,
胡墩带着戴安澜来到一个大仓库,对戴安澜说
“我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仓库的物资都送给你了,你要看阵地和工事,我可以派一个军官和一辆车送你去转转。我们还有别的任务,不能在此久留,今天就要撤走。”
(中间省略翻译官翻译过程)
戴安澜不动声色地说:“我刚才提出的要求,是按我军交接防地最起码的常规行事的,我军只有在被击败溃逃之时,才不按常规交接防地,当然,贵我两军可能有不同的常规,我愿尊重贵军交接防地的常规做。假如贵军的常规就是如此简单,那我也不能要求过多。”
戴安澜在克制自己,他没想到英军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恶劣,作为盟军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胡敦从戴安澜的神色间看出是憋了一肚子火,将要爆炸了;从履历上又看出戴安澜确实是有经验而又果敢的将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对戴安澜说:
“戴将军,我很抱歉……很抱歉……假如您认为不具备防守条件,可以不承担接防任务,责任由我来负,我向你们的蒋委员长解释。”
戴安澜再次看低这个大英帝国的上将,如此不顾大局,不顾身后人民,虽然愤怒但戴安澜还是摇头苦笑道:
“胡敦将军,我们中国军人是有严格纪律的。蒋委员长命令我部在同古布防,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此坚守。”
胡墩不懂中国军人,只好微笑道:“您还有什么要求,我尽可能办到。”
戴安澜对于英国佬如今已经看淡,毫不客气的说“现在我只有一点要求,就是必须知道日寇已经到了什么地方,有多少兵力?
还能给我多少时间进行周密部署和修建工事?但就这点要求你们都办不到啊。”
胡敦这是才感到丢人了,对面仅仅只是来“帮忙”的都能做到如此地步,而英军却没骨气的一退再退,不得不硬着头皮想替英军挣一口气。
“有一点戴将军可以放心,我将命令前线英缅军坚持三天,以便将军有充分时间部署防御。”
戴安澜一笑,张子文看到了玩味二字。
“从同古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到您所说的前线情况,坦白地讲,我不抱任何幻想了。我已经做好一个小时以后迎击日军的打算。”
胡敦不知是天气原因还是什么,掏出手帕擦了擦汉。只有胡墩自己知道,自己在戴安澜面前始终有受压迫之感,但自己又硬不起来,觉得还是尽快离开的好,不然接下来可能自己会成为一个笑话。
“我也是昨晚到同古的,所以这里的情况不尽了解。听说杜聿明将军已经到了梅谋,我要去与他会谈,不能久留了。”
对于胡墩的推脱戴安澜淡淡说出:“请便!”
张子文只想这个王八蛋赶紧混蛋,省的耽误时间。
胡敦脸皮也是够厚,直接爬上汽车,胡墩刚开走,英缅军便纷纷登车,火车战的场景当的上败家之犬四个字。
张子文实在憋不住了,问道:“戴老哥,我们真的收?”
戴安澜两手一背,如同英雄迟暮,淡淡说道:“同古是最后一个还能防守的地方,只要我们钉在这里,日军北上就很困难。英军只要守住西面,等待国内的部队全部到达不是不能将日军赶回去。”
张子文默燃,只能吩咐张力派人前出侦查,希望能摸清楚日军的具体情况。
第两百一十三章一定要打()
第两百一十三章一定要打
看着张力远去,张子文也走进英军的仓库。
一进仓库张子文想骂娘,不是英军搬空了仓库而是仓库里满满的,全是武器。
张子文拿起一把步枪,这是英军使用的最多的李菲尔德步枪还有大量的M6无柄手雷。
戴安澜直接说:“有如此精良,如此数量的武器英军竟然不敢一战,简直还不如杂牌部队。”
在场将校纷纷痛斥英军的胆小和无能,张子文却有几分了解其中内幕。
英军之所以不堪一战,想来只有因为他们想守住的不是缅甸而是印度。
如此一来,在缅甸消耗兵力还不如集结重兵与缅印边境,据险等待日军来进攻。
戴安澜心中却毫不关心英军的作为,而是担心英军别在前线“资敌”。
而英军的确这样做了,在仰光英军只将美国援助的物资付之一炬,而自家仓库里的武器弹药因为日军追的太凶,打的太快直接留给了日本人。
戴安澜甩掉自己脑中的想法,说道:“郑庭笈,召集叶达西两团的团级指挥官一起开会。”
因为火车的原因,两百师只有一个团前出同古,张子文也只带了一个营和教导队。
英军撤退的太快,防务没有交代清楚,一直到晚上十点大家吃完饭以后才召开会议。
戴安澜坐在主位上说“根据英国人的态度判断,日寇已近在咫尺,同古必将有一场恶战。也是我远征军入缅第一次与日寇交锋,所以我们必须有充分准备,并且不能存有任何幻想。同古的情况大家都看见了,有什么想法,请在会上说吧。”
张子文现在还没有接到消息,意味着日军最少该有一天的时间才会进攻同古。
郑庭笈第一个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同古英军撤走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要求我军入缅,并不是要与我们并肩作战,对抗日寇,而是用我们来作挡箭牌,以便他们从容撤退!”
戴安澜闭上眼睛,这已经是明摆着得了,但现在不能明说啊,郑庭笈才说出口郭琦几个团长也纷纷表示愤怒。
戴安澜睁开眼睛,挺直身体说:“大家不要埋怨了,英军的确是把我们当挡箭牌,但既来之,则安之。无论在哪里,日本人我们都是要打的,哪怕是几十年以后。加上如果任由日军控制东南亚,我们国内的局势会更加糜烂。所以我决心在同古与日寇决战,别的话都不必说了。这是我们出国打的第一仗,是上百年来我堂堂中华第一次将刀兵递出华夏大地,我们只能打好,不能打坏。对于这一战我只有一个要求我要求大家以必死的决心去迎战,倘若有作战不力者,休怪我戴某无情!”
两百师一共五个团,一个摩步团,一个工兵团,三个步兵团该有一个装甲营。
林承熙是摩步团的团长,一直被视为戴安澜的“亲儿子”所以敢说,这次也是他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说:
“现在敌情不明,是打瞎子仗;我军侧翼空虚,后援尚不知何时到达,是孤军深入,这都是兵家所忌!”
工兵团长李树正毫不示弱,也起身发言:
“同古工事并不完善,有许多处必须加固,否则很难抵抗日寇进攻。”
戴安澜烦躁地挥挥手,就差用吼的了。
“坐下——坐下!军座已到腊戍,正在设立指挥部。新二十二师及第九十六师很快就运动上来了。第六军相继而来,还有第六十六军也会陆续开到,投入战斗,总兵力不下十万,何谓孤军深入?
工事欠坚固,可以边作战边加固。总之,现在的条件就是这样,仗必须打,废话帮不了忙。我们只能因陋就简,以现在的条件与日寇周旋!
至于瞎子仗那就不见得了,张老弟的教导队大家一路上也看到了,适合与山地作战,现在他们已经全部撒出去侦查情况了。”
说罢,戴安澜用目光扫视在坐的几个步兵团正副团长。但是,他们一个个低垂视线,显然不肯表态,就连彭壁生最为看重的郭琦也是低头不语,戴安澜不禁拍桌而起,怒喝道:
“怎么,一个个熊了?这像是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下来的两百师将士吗,委座派我们来,难道是要我们躲在洋人保护伞下摆样子给日本人看,谁含糊马上提出来,我派专车送他回国!”
张子文见戴安澜是动了真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