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饰换垢匣剩匣士隙ɑ峄鼐!�

    赵桓龙椅还没坐热乎,让他把皇位还给父皇赵佶,他哪能愿意,但很快明白了李邦彦和耿南仲在打什么主意,这是要把太上皇诓骗回来呀!

    李邦彦又补充了一句,“陛下,还得明发圣旨,让各地禁军进京驻防,如今国库还有些银钱,将天下兵马聚在京城,太上皇到时候无兵可用,短时间内回不回京问题都不大。”

    赵桓觉得李邦彦这个计策好,他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官家皇帝,做了多年太子,手里又执掌着传国玉玺,皇位的正统性不容天下人质疑。

    只要确定这一点,各地的禁军人马就得听命行事,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等赵佶反应过来,也来不及出手应对。

    “两位卿家,当务之急是迎请太上皇回京。”赵桓不把父皇赵佶弄回来,大宋朝实际上等于有两个皇帝,长此以往他这个新君还有和威信存在?

    或许是大宋国运不济,赵桓君臣还没商议妥当怎么诓骗赵佶回京的时候,政事堂送来八百里加急公文。

    洞庭湖水贼钟相,杨幺造反,几天时间便攻陷了十几个州府,俨然是方腊第二。

    而且地方官送来的公文中,猜测此次水贼作乱和摩尼教有关系,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万人捶,点儿背,说的这就是赵桓面临的这个情况。

    方腊起义造成的声势何其巨大,朝廷以童贯挂帅,调了京城禁军,十节度,西军,信安军禁军近二十万大军才镇压下去。

    如今又来了一个和方腊差不多的钟相杨幺,大宋朝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赵佶能调拨二十万大军,上百万贯军饷,赵桓现在拿不出来啊!

    看急报上的描述,洞庭湖贼人有愈发壮大的趋势,江南两浙刚刚恢复些元气,经此一事怕是又要伤筋动骨。

    遇到这种事,李邦彦和耿南仲也是没辙,他们的治政水平在这摆着,玩权谋,给自己争权夺利脑瓜子转的飞快,真想做些实事,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耿南仲思前想后,建言道:“陛下,还是召集文武百官问计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耿南仲岂能不清楚,难题摆在面前他没有能力解决,但必须给官家分忧,这也是他唯一能想到的策略。

    金銮殿中,文武百官齐聚,就连丁忧被夺情的李纲也在,正在和欧阳珣商议听到的江南消息。

    欧阳珣见官家赵桓还没来,低声对李纲说道:“伯纪,这是一个机会,政事堂虽然驱逐了蔡京,余深等人的党羽,但换上来的也不是什么忠臣良人,还是要给官家推荐几个合用的人才啊!否则势单力孤,我等的报复如何施展?”

    李纲深以为然,他料理完了李夔的后事,也谨记着李夔的遗言,既然做了大宋的官,赵桓的臣子,自然要一切为君上分忧解难。

    人以类聚,被赵桓拿来装点朝廷门面的李纲,欧阳珣身边,此时也聚拢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僚。

    其中就有御史中丞陈过庭,原任的御史中丞秦桧已经跟着赵佶王黼跑路了。

第八一零章 举贤良() 
陈过庭拟了一份名单,是他和欧阳珣与李纲商议过准备推荐给官家赵桓的忠臣良将,比如久历地方政绩斐然的宗泽,后起的禁军将领傅亮等等。

    李纲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给赵桓推荐忠臣良将,耿南仲李邦彦等人可不会这么想,弄不好又会陷入党争之中,什么实事都别想干了。

    事有轻重缓急,随着钟相杨幺渐成席卷之势,赵桓也没心思再把老子赵佶诓骗回京城,坐上龙椅直接开口询问洞庭湖之患如何解决?

    群臣默然,解决的办法当然有,但现在不具备啊!兵将哪里来?粮饷从哪凑?

    平灭方腊耗费了多少,在场的人心里大概有数,这笔银钱朝廷现在拿不出来。

    赵桓做太子的时候谨小慎微,家国大事鲜少过问,现在做了官家皇帝,这么短时间内已经感觉到困难重重。

    不过这些年太子不是白当的,赵桓认准了一点,想做事就得找能做事的人。

    比如李邦彦抛砖引玉把他从监国推上皇帝的宝座,耿南仲理顺了朝臣之间的关系,欧阳珣和李纲出力安抚了李茂和信安军。

    眼下想平灭洞庭湖之乱,关键还是要找对人,赵桓见耿南仲和李邦彦眼观鼻,鼻观心,就知道这两位没招。

    他的目光在文武百官身上溜了一遍,正准备点名的时候,新任的御史中丞陈过庭站了出来。

    “陛下,洞庭湖匪患,实则是摩尼教残余势力勾连其中,撺掇了洞庭湖的渔家起事,转眼间酿成如此糜烂的局面,当派重兵予以清剿。”

    赵桓没言语,心里高兴陈过庭起了这个话头,眼神示意陈过庭继续说。

    陈过庭不知兵事,他的办法就是调西军南下剿匪,“陛下,西军开疆拓土三千里,此时名将辈出,无论是种师道兄弟,还是姚家子弟,折家将,皆是可以帮助陛下分忧的良将,另外还有杨可世,王禀,刘延庆,吴玠,傅亮等后起之秀,太上皇下旨斥责剥夺了种师道兄弟的兵权,陛下不如令其官复原职,募兵南下剿匪”

    陈过庭这番话明显夹带私货,既希望赵桓能重新启用种师道兄弟,又把看好的傅亮给推荐了出来,说完之后瞥了瞥李纲和欧阳珣。

    李纲知道不说话不行了,难得李邦彦和耿南仲等人束手无策,这个时候再不推荐可用的人才,情势只会越来越糟糕。

    “陛下,除种师道等西军将领之外,可由文臣领兵,微臣举荐巴州通判宗泽出任剿匪监军。”

    欧阳珣也举荐了几个认为不错的官员,大多是和他们治政理念相近的朋友。

    尽管他们不想结党,但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也就不怕李邦彦和耿南仲等人攻击。

    李邦彦等人果然警觉起来,自从陈过庭出任御史中丞,朝堂上俨然分成了两派,李邦彦,耿南仲等从龙之功位高权重。

    可装点朝廷门面的几个人也不是那么好拿捏,尤其是需要欧阳珣,陈过庭,李纲等人的人望和清名,以安天下读书人的心,否则国子监的那些太学生在赵桓登基的时候,早就闹事儿了。

    耿南仲不希望种师道兄弟官复原职,当初他和王孝迪转运西北,搂银子搂的太狠,没少祸害种师道麾下的西军,若是让种师道兄弟再执掌兵权,早晚是个麻烦。

    姚种两家不合,这一点耿南仲在西北的时候听说过,当即开口反对陈过庭的推荐。

    “陛下,种师道先前在西北用兵,丧城失地,足见难堪大用,不如调姚古带兵南下,以折可求辅之,定然可以平灭匪患。”

    李邦彦和耿南仲想到了一处,而且他脑袋灵光一闪,琢磨出了解决赵佶这位太上皇的办法。

    李邦彦的阴招有点损,不敢当殿发声,为了尽快结束朝议,对陈过庭和李纲等人推荐的人选,一概予以支持,反倒让李纲等人心中警惕,不知道李邦彦为什么会转了性子。

    阴差阳错之下,陈过庭等人推荐的人选都得到了赵桓的任命,尤其是宗泽从巴州通判直接擢升为宗正少卿,领招讨监军使事,一口气连升了五级。

    至于如何调兵遣将,则在散朝后由政事堂诸公继续商议,因为李纲等人没进政事堂,不是宰辅之臣,李邦彦等人怎么商量的他们也不知道。

    但推荐以宗泽为首的数人出任要职得到赵桓的肯定,李纲和陈过庭等人非常高兴,迫不及待的前往吏部选官院,催促正式的任命文书快些发送出去。

    耿南仲等人前往政事堂,李邦彦则通过太监给赵桓通气,说是有要事启奏,独自一人前往艮岳面见赵桓。

    赵桓对李邦彦的信任程度现在直追耿南仲,招呼李邦彦坐下说话,“李卿家有何要事?”

    李邦彦未语先笑,“陛下,微臣想到了一个解决太上皇在外不归的办法,不敢入六人之耳。”

    赵桓稍微坐直了,“李卿家有何办法还不快快讲来。”赵桓担心天下不靖,但心底更在乎的是父皇赵佶,害怕现在的皇位会随时失去。

    李邦彦先告罪,随后才说道:“陛下,洞庭湖匪患越闹越大,调派西军南下是唯一可以解决的法子,但领兵何不让太上皇亲征。”

    赵桓险些一脚把李邦彦踹倒在地,赵佶本来就是太上皇,如果再让太上皇带兵去剿匪,兵马到手返回头进京,他这个新君皇帝还有活路吗?哪怕赵佶顾及父子之情,也会把他幽禁到死啊!

    李邦彦急忙说道:“陛下稍安勿躁,请太上皇带兵南下不假,但具体领兵之人,用好了可以帮陛下解决这个心腹之患后顾之忧啊!”

    赵桓闻听此言身子一冷,他还没想过要置赵佶于死地,李邦彦话里的意思是要弑杀太上皇吗?

    “陛下,太上皇在京兆府,身边有王黼,郓王等人伴随,轻易不会返回京城,如果让太上皇得到兵权,保证会安抚住太上皇的心,但不是微臣贬低王黼等人,他们都不是领兵打仗的材料,所以还得指望西军将士,若是在西军将士中选择一个对陛下忠心耿耿的将领,到时候太上皇即便不想回京,怕是也由不得太上皇做主啊!”

第八一一章 要不起() 
赵桓知道李邦彦这个主意太损了,但施展得法肯定奏效,他的思路一下子打开,“李卿家,高俅真的可信吗?”

    李邦彦微微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松,赵桓点出高俅,就说明已经认同了他的想法和即将开始的布局。

    “高俅乃是太上皇潜邸旧臣,君臣之间相得二十几年,让高俅做这件事不太妥当,微臣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赵桓放了高俅一马,但也如李邦彦所说不敢再重用高俅,把高俅摆出来做安抚赵佶的牌子可以,真当刀使唤可能遭遇反噬。

    “微臣觉得秦桧不但是王黼的心腹,还很得太上皇的欢心,有此人在关键时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