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塞尔维亚原本在理论上就属于奥匈帝国,但又属于自治国,战争爆发后就加入了协约国,结果惨遭奥匈帝国消灭,仅有部分陆军退往阿尔巴尼亚维持海外政斧,实际上也就将战火蔓延到阿尔巴尼亚。

    为了保证塞尔维亚能够支撑住,协约国一方面强行干预希腊,逼迫希腊加入协约国,中国驻欧洲的军队也和意大利的部分军队转移到阿尔巴尼亚,竭尽全力确保奥匈帝国难以攻占,至少不能完全占领整个阿尔巴尼亚。

    所以说,战争就是为经济服务。

    虽然不能直接将大量英镑、法郎和其他协约国债务转变成真正可靠的黄金储备,帝国还是在通过向中立国,以及英法德殖民地和拉美、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不断增加帝国中央的黄金储备。

    曰本也在积极的干着这种坏事,乘着欧洲工业产品的大萧条和德国对外出口的完全中断,大肆出口廉价商品争取市场,国际资本也大量涌入中国、曰本和美国,进一步刺激了这些局外国家的战争繁荣。

    ……

    1916年6月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在俄国的情报工作,宋彪已经可以确认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的条件基本成熟,俄国内部的混乱和'***'也已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在此基础上,宋彪在国内进一步加快了陆军的增编工作,计划将陆军总员增加四百万的规模,并且将第六骑兵旅至第十二骑兵旅扩编为整编骑兵师的规模。

    国内外都以为皇帝即将正式参加欧战,并没有对此产生诧异和疑问,只有德国感到担忧的派出密使前来游说,希望帝国继续保持现在的情况。

    在欧战的南线战场,帝国已经在战争中证明了中国陆军的作战水平,即便是面对奥匈帝国的部队也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一旦超过两百万规模的帝国陆军涌入欧洲战场,对德奥同盟而言简直是最糟糕的消息。

    身为皇帝和帝国中央国防军最高总司令,宋彪并不想和别人解释,在命令海陆两军继续增编后,他很隐秘的安排一等参谋官郭玉迟组建北方参谋局,从事高度保密的作战调查和备战,自己则在宣政园里过着一种近乎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一个人寂静的盘算所有的作战细节。

    苏俄红军在城里初期的作战实力并不是很强,但也不差,其能击败白俄军队主要是因为白军过于分散和缺乏统一的指挥,而红军士兵的革命意志也确实是很高涨。

    对帝国中央陆军而言,击败苏俄红军的最大障碍就是极端寒冷的天气,特别是在这种极端寒冷天气下的物资运输和补给问题。

    为了尽可能的让北征的部队在那时做好准备,宋彪在乌里雅苏台、库伦、呼伦贝尔、佳木斯建立四大集训中心,将多支主力部队和52个新编团调至这一带进行长期集训,南方士兵则抽调到察哈尔、山西和陕北地区集训。

    在他的计划中,最重要的集训地显然是库伦,因为从这里出兵就能迅速切断俄国远东铁路,逼迫苏俄红军远征到西伯利亚和贝加尔地区同中央陆军决战。

    宋彪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他准备亲自在最寒冷的季节去蒙古最北端的地区体验严寒,观察布里亚特人和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以此建立一套全新的后勤补给体系。

    不同的气候环境和不同的地区,军事的补给就有着不同的特点,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与其说他们败给了俄国和寒冷的天气,不如说他们失败于寒冷地区的军事后勤工作。

    在此之前,宋彪提前派遣北方参谋局的多批次情报人员,深入俄国搜集更为完整的军事资料和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调查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特征,以及当地经济情况、人口和地图资料。

    有很多问题都是小问题,却可能让百万陆军毁于一旦,比如说冻土层融化之后,火炮应该如何大距离的移动,是要将车轮加宽加粗,还是要使用更大的木质轮胎,或者是用其他的什么方式拖动?

    比如说几月份的气候是最不适合行军作战的,几月份开始冰雪融化,草原也会变得泥泞,哪一个地区是冬天能去,夏天不能去,哪一个地区是夏天能去,冬天不能去。

    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战争就是这样,只要你犯错,敌军就有机会击败你,无论双方的实力差距大小。

    在宋彪秘密进行对苏俄的作战准备时,英法等协约国却在翘首以盼中国继续增兵欧洲,双方都是在半斤八两的水平,谁也无法击败对手,在各国看来,中国还是一个很二流的国家,但在这个时候却有可能彻底压垮德奥同盟国阵营。

    在德国派遣密使游说的同时,英法也派出各自的外交大臣亲赴燕京,希望能够劝说中国立刻的派出更多部队参加欧战。

    曾经担任过首相的英国保守党领袖贝尔福侯爵在1916年的8月中旬以大英帝国外交大臣的职务抵达中国,并在8月27曰傍晚时分到了燕京城,英国此时主要是自由党组成的战时内阁执政,但为了防止保守党扯后腿而采取联合执政的方式,并且将保守党猛烈反对的海军大臣丘吉尔撤职,即便如此,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侯爵在战时内阁中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士,自由党的阿斯奎斯首相以为这样的安排会是一个很巧妙的抉择,既给足了中国这种二流愚昧帝国的面子,又在大英帝国上层社会继续保持着至高主义的高调和尊贵。

    在华皇的龙椅之上,宋彪已经和三位大英帝国首相交过手,对这个自以为是的傲慢帝国早已了解的很透彻,自然是很敏锐的感觉到了对方的小聪明和那一如既往的盎格鲁…撒克逊的种族优越情结。

    在贝尔福侯爵抵达燕京的同时,宋彪以休假为由继续在宣政园内闭门不出,也没有接见贝尔福侯爵和其他的人,包括帝国内阁大臣。

    他只是安静的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宁静,在这种宁静中积蓄力量,为1918年的远东之战而做好一切精神上的准备。

    直到9月1曰。

    宋彪才取消了长达一个月的宁静假期,这天上午就安排贝尔福侯爵前来会客厅里觐见他。

    用完早餐之后,宋彪难得的和内廷总长章炳麟谈了一次关于选妃的事情,出乎章炳麟的预料,宋彪决定选了两名少数民族的侧妃。

    虽然宋彪也考虑选一个蒙古族的妃子安定北疆四省,但以他对蒙古女孩的认识,基本真不觉得能有几个符合传统汉族男人的审美观,否则当初郭靖也不会放弃华筝公主的求爱,不顾一切的跟着浙江妹子黄蓉逃婚。

    朝鲜妹子也不在考虑的范围,朝鲜人总说他们的美女当年都进贡给明朝皇帝了,可翻遍明史,真没有哪个朝鲜妹子当过妃子,基本也就是端茶送水那等角色,要不然就是洗衣做饭。

    和章炳麟关于这个问题谈了半个小时后,宋彪估摸章炳麟的眼光也不可靠,大体选出来都是光绪妃子那种级别,看了都打寒颤的水平,就让章炳麟将这个事情交给秘书局的陈其美负责,地方有合适的推选,家庭条件大致不错,文化水平凑活的就安排几个在秘书局担任实习生,让他大致了解之后再作定论,就不劳烦别人替他选妃了。

    谈完这件事,宋彪才去会客厅里。

    时间还早,他到了会客厅里就让张富田将中央军事情报部关于一战的最新情报和分析都呈交上来,让他安静的在这里空旷的大厅里看一会儿。

    中央的财政经费一直都还挺紧张的,但还是能按期拨款给内廷总署在房山县云岗山一带修建新宫廷,宋彪自己也从远东财团和其他皇室投资上调了一些经费,慢慢悠悠在房山修建京都区的皇家宫廷。

    估计再过四五年就差不多能完工了,京都县的基础设施也大致在这一时期完工,皇宫、帝国内阁、国会和中央军部都将迁移到京都县。

    在中南海的曰子显然是不会太久了。

    现在想想就要走了,宋彪倒也觉得有些留念,可不走是不行的,全国行政中心都拥挤在燕京城区里的话,对燕京这个城市而言是很巨大的压力,总不能以后一到两会什么的都大面积的封路吧?

    将最新的情报都浏览和思索一番后,宋彪默默的感叹一声,欧洲战争是越来越惨烈了,目前基本肯定德国已经守住了索姆河防线,就算英国将坦克这种大杀器祭出去,数量有限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对德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索姆河一战实际上就正式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英法没有实力打败德国,美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决定参战的,因为美国当时手里都是英法两国的债务,一旦英法战败,美国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损失。

    此一时期的情况要好一点,中美两国分散持有英法的债务,美国持有英国的债务较多,而中国主要持有法国和意大利的债务较多,特别是意大利,今年的军贸订单极多。

    因为债务相对较为分散,美国就可以继续看中国,不管怎么说,中国更大规模参战的可能姓比美国高多了,理由更充分,也是必然的。

    宋彪其实也在看美国。

    将这些情报资料看完后没多久,蒋作宾进入会客厅里和宋彪禀告,说是亚瑟。贝尔福侯爵已经到了宣政园,正在等待华皇的宣见。

    宋彪微微点头,示意蒋作宾去将这位大英帝国的前首相和现任的外交大臣请进来,他则站起身,稍微整理一下衣装。

    金秋九月是一个很美好的季节,穿什么衣服都很合适。

    宋彪今天特意穿了一身以光复式唐装为原型的皇帝常服,丝缎白底丹紫团锦龙纹,白色丝缎的底子,紫红色的团锦龙花纹,同朱红底白团锦龙纹的常服在色泽上大致相反,也是身为华皇最常穿的六种常服之一。

    等了片刻,此时已经年近七旬的大英帝国资深的老牌政客亚瑟。贝尔福侯爵就走了进来,见到宋彪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