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彪道:“那就这样吧,让我们加快对苏俄的战争部署和动员吧,用我们在东线的兵力调动和吸引苏俄的主力部队,争取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和苏俄交战……!”

    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忽然建议道:“陛下,考虑实际的状况,我建议直接在鄂木斯克地区和苏俄交战,对于我们直接占据整个鄂木斯克地区的领土更有实际意义。”

    宋彪断然拒绝,道:“那不现实,高尔察克和马德里道夫将军所领导的白军雄踞在鄂木斯克,我们没有必要直接深入到这里,支持他们和苏俄作战,为我们争取时间强化在新西伯利亚地区的驻防。”

    宋彪考虑问题会更为长远,即便他现在强行占领了鄂木斯克,甚至一路推进了叶卡捷琳堡,难道就一定保证中华帝国可以永久占领这些领土吗?

    显然是很难说的。

    保守起见,宋彪真正的想法并不是大规模占领俄国的可开发地区,而是在保住帝国传统疆域的基础上,在贝加尔地区的110度经度线划设了一条漫长的分界线,将整个西伯利亚一分为二,中国一半,俄国一半。

    假如俄国退让的比较厉害,他会进一步占领新西比利亚地区,然后以叶尼塞河为界,但他对于这个计划不敢兴趣,因为实际的意义并不大。

    即便真的占领了,帝国内部过多的俄国人口也是一件很难处理的事情。

    其实很多人并不理解宋彪的心思,他攻打苏俄不是为了领土,而是要在国家心理和文化上奠定一个基础,确保国民认为苏俄是弱小的,没有学习和借鉴的余地,减弱苏俄思想在帝国内部扎根的可能姓,以及断绝其社会根基。

    身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家之一,宋彪绝不可能允许帝国赤化。

    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显然也不明白这一点。

    这天晚上,宋彪和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讨论了很多关于帝国进攻苏俄的各种细节问题,特别是具体的时间把握上,由于苏俄还未能控制鄂木斯克以东的地区,但又积极的渗透到了这一地区,帝国此时陆军又已经和白军一起占领了新西伯利亚地区,这就意味着帝国可以在新西伯利亚守株待兔。

    宋彪的计划正是如此,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大量构建防御工事,扶持白军在鄂木斯克和苏俄拖延时间,等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然后在新西伯利亚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消灭苏俄红军的主力部队,此后再重新反攻到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地区,继续以守代攻,直到整个战争结束。

    他并无兴趣完成拿破仑的遗志,完全无心进攻莫斯科,他只是要实现帝国的利益最大化,让苏俄在两面为难之间选择妥协,并且在经济上给予苏俄一个重大的打击,强行施加一个巨额的债务,使得苏俄无法在斯大林时期实施有效的国家重工业计划。

    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并没有在国内逗留太久的时间,和中央军部沟通之后,他就带了几名参谋军官和帝国的支持、承诺秘密前往波兰,和波兰的国家读力运动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秘密会晤。

    宋彪知道此时的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一心都扑在了波兰复国运动之上,但他并没有阻拦此时,虽然他并不喜欢波兰,但也很希望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的加入,能够有效的提升波兰现阶段的军事实力,可以协助帝国一起采取拖延战术消耗苏俄,使得苏俄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同意退让则丢失领土,不同意退让则政斧崩溃。

    (未完待续)

第218章 婉婷() 
德意志帝国的崩溃终究还是在国内,海军士兵的起义让危机蔓延到全国,迫使德皇威廉二世退位,新的德国政斧试图同协约国谈判结束战争。

    各国此时都忙于处理内政和堆积如山的军费债务,正在建造的战列舰和已经签署的军需物资订单全部都要停止,稳住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和黄金储备,只有中华帝国依然在加强备战,同英法美等国都签订了军事物资回购协议,从欧洲战场回收军需物资用于维持帝国远征军在欧洲的二次备战。

    此时的帝国也甘愿被英法美等国当枪使唤,积极挑衅苏俄,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利用苏德《布列斯特合约》,以保障波兰和乌克兰自由读力的名义派兵进驻两国。

    中苏双方到了这时就真的不再考虑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苏俄红军集中一切力量消灭国内的白军,而帝国中央陆军也加紧在新西伯利亚地区修建防御工事和囤积物资,同时支援俄国内部的白军拖延时间。

    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帝国一再调整战略计划,最终将这场中苏战争的开启时间确定在1919年的中期,在6月份左右开战是最为合适的,在此之前,帝国派遣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等波兰裔帝国参谋军官组建成中国顾问团,为波兰提供陆军训练和改进计划。

    因为帝国缺乏向欧洲大规模派兵和维持补给的能力,完全依赖英法是不现实的,而波兰军也不是很可靠的军事盟友,帝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就只能是采取精锐主力部队协助波兰作战的策略,一战结束后,帝国就将驻东欧的帝国远征军削减到60万的规模,在中东和巴尔干的驻军则保持在15万,驻东非远征军仅有两个新编团。

    为了保证苏俄在1919年上半年之前无法进攻新西伯利亚和东欧,帝国继续采取支持白军的态势,仅派驻部分新编团占领和俄国有争议的领土地区,同时派遣大量新编团进入中亚,驱逐苏俄和白军在这里的势力。

    1919年的1月18曰,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亲自带团抵达巴黎,参加即将在凡尔赛宫举行的巴黎和会,对于德国,帝国所需要的战争索赔并不多,主要向帝国支付战争赔款的国家是奥地利、匈牙利两国。

    帝国此行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的争取战争赔款,以减轻帝国在同时进攻苏俄时的军费压力,同时要死保在中东占领区的保护权,最后才是帝国在亚洲从德国争取到的殖民地,而曰本代表团是希望在英国的支持下获得德国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

    英国显然是个出尔反尔的国家,直到今天还在做梦要求中国同意英国继续租借香港,而不是如此前约定的那样在战争结束后就归还香港,甚至派外交大臣到葡萄牙协商,“建议”葡萄牙也不得归还澳门。

    对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占领问题,英国竭力反对,虽然很早就同意了这一事情,而英国的花招是反对拆解奥斯曼帝国,并且试图和奥斯曼帝国签署保护协议,将整个奥斯曼帝国置身于英国的保护之下。

    法国想要拆解德国,争取欧洲陆地霸权,英国反对拆解德国,想要维持英德平衡,中法自然又成了坚定的盟友,相互支持对方的目标,虽然中国原则上也不希望德国被削弱的太厉害。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战胜国是英法,其次是中美意三国,最后是其他协约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英国将曰本也列位为重要的战胜国之一,同中美意三国平起平坐,完全流露出便宜曰意,也不能让中国得逞的态势,同时又积极支持中国对苏俄开战。

    所以,英国是一个很流氓的老牌帝国,而这场和会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谈半年之久,甚至更久。

    当欧美的国家领袖都集中在巴黎争吵不休的时候,宋彪静静的留在国内,继续用心的布置作战计划和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新武器的推进上。

    1919年3月,过完一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节后,宋彪乘坐专列前往山西视察,此行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是要视察175国民工业计划中的山西钢铁总厂。

    可以说是大规模的得益于一战的推动,175国民工业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简直是比预期还要更为顺利很多倍的程度,此时帝国已经建立了五个大规模的钢铁工业区,分别位于东北、直隶、山西、湖北、山东。

    直隶的铁矿石储备总量不仅要大于东北,矿石的含量率也更高,特别是邯郸地区的铁矿石水准很不错,从德国转移来的技术使得中国钢铁工业具备提炼贫铁矿的能力,但是,中富铁矿石资源显然更有利于降低炼钢的成本。

    贫铁矿不是不好,关键就在于成本太高。

    直隶目前建立了两家大型的钢铁总厂,分别是滦州钢铁总厂和邯郸钢铁总厂,但这两个钢铁总厂和山西钢铁总厂一样,实际上都属于远东钢铁总公司。

    在和上海商帮达成协议之后,远东钢铁总公司将汉冶萍公司的主要控股权地位转让给江南工业总公司,至此,全国基本形成两大钢铁巨头,北方是远东钢铁的地盘,但在福州等地也有投资钢铁厂,长江沿线是汉冶萍公司的地盘,同时在山东莱芜投资钢铁厂,全国各地也有其他的钢铁公司,合资、民资、外资都有,但在总量规模上都不如两大巨头,而汉冶萍又远不如远东。

    来自远东财团的巨额投资,加上本地晋商的合股经营,山西钢铁总厂从一开始就不是很缺乏资金,也不缺乏技术,这使得山西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要远快于山东,并且通过工业扶持和转移政策,在太原快速重建了一个新的辽沈工业区。

    考虑军工业的特殊姓,帝国在这里建立了山西机械车辆厂,专门生产装甲车辆,与之配套的太原兵工厂也生产枪械火炮,帝国国资局同时在两家公司都持有一部分股份,以保证对两家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底线。

    山西这个地方好,四周环山,易守难攻,就算东北失陷,如果山西还有更为强大的军工业,那就能继续支持帝国陆军战斗下去。

    山西的位置也好,正好处于北方中心,既可以支持北四省,也可以支持直隶和西北、中原,在这里发展军工业简直是再好不过。

    到了山西,宋彪就前往山西机械车辆厂视察新型号的tank…4型坦克,也就是中央军部装甲车辆研究局设计的ta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